扬声器的发生原理分析

发布者:Susan苏最新更新时间:2022-12-07 来源: elecfans关键字:扬声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完整的扬声器会包括几个部份:喇叭单体、分频网络、音箱这三大区块,我们就分门别类来讨论。首先就是喇叭单体,基本上来说就是将麦克风的工作原理倒过来,以电气讯号输入在磁力系统里音圈上的线圈,线圈会随着讯号产生磁性变化,而带动音圈在磁力系统中以声音的波形运动。音圈再推动喇叭单体的振膜或音盆,以推动空气产生音波,声音就这样发出来了。


  说来确实并不困难,不过要将电气讯号尽可能地依原来应有的波形、响应等低失真的情况发出声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音频范围由低频(20Hz)到高频(18kHz)超过了十个八度音程,单一喇叭单体要能涵盖这个音频范围,在音量方面就会受到结构的限制。不过现在全音域单体技术成熟发达,市面上已经有不少性能还不错的全音域单体供货销售了。


  当然要建构能发出大音量高带宽的扬声系统,就需要将不同音域配置给不同特性的单体,诸如低频域(300Hz以下)配置给低音单体、中频域(300Hz-2500Hz)给中音单体,高频域(2500Hz以上)给高音单体分别发音,整合成完整的音域。低频因为需要推动大量的空气,所以需要最大的振膜/音盆;中音域需要推动的空气量较少,因此音盆口径与单体尺寸也更小更轻;而高音域只需要推动最少的空气,因此高音单体也是振膜与体型最轻小的。


  基本上来说,单体音盆/振膜口径愈大,质量就愈重能推动愈多空气,但也具备更大的惯性所以反应的速度会降低,因此适合更低的频率;反之单体的振膜口径愈小质量愈轻的,就具备更快的反应速度,能发出更高的频率,但相对能推动的空气量就有限。这也是为何市面上稍有体积的扬声器,都会配置多音路与多个单体整合发音。


  当然这样的话就要将扩大机的电气讯号分出高低音路甚或中音路,也就是所谓的「分频」。一般说来扬声系统的分频方式有两种做法,最主流的方式就是以被动分频网络,将扩大机的讯号分出频率范围不同的音路出来。而被动分频网络说穿了就是被动的电感、电容与电阻所构成的「滤波器」,将该音路的音域范围以外的频段予以滤除,而只剩下所需的频段能够通过。所以扬声器统设有几个音路,也就会有几组滤波网络来构成分频网络,分别驱动负责不同音域的单体。


  另外一种做法是「电子分音」,是由讯号还在前级输出的阶段,就输送至电子分音器,分出所需频段的各音域,不过采用的是主动式的电子分音电路,一般说来分频效果会比起被动分频网络要来得更好。但分频出来的不同音路就需要个别不同的扩大机去推动各音路的单体,因此会大幅提升扬声系统的成本;通常电子分音都是由比较大型的扬声系统所采用(还有会另文介绍的专业鉴听扬声器)。


  最后这些不同音路的单体当然要装置起来成为一组完整的扬声系统,不过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单体前后往复震动推动空气发出声音,其前后的声音是「反相」的,如果不进一步处理的话,会在聆听空间中产生彼此抵消的效应,因此需要「装箱」将单体后方发出的「背波」做进一步的处理。一般说来每只单体都会有独立的空间来处理背波,中高音若是单体的体积较小,单体出厂时就会建置密封的背腔预先处理。


  所以扬声器音箱最主要还是针对某些口径较大的中音与低音单体设计。目前扬声器音箱设计有两种主流方式:密闭式与开放式,开放式的主流是低音反射式,也就是让音箱的低音腔室容量与反射导管的口径与长度经过计算,与单体的低频特性调谐以产生更大量(适量)的低频表现。但密闭式的音箱容积依然要经过考虑单体特性的计算,让低频可以得到最低频率的延伸。


  不过开放式的音箱并不只有低音反射的设计方式,还有诸如双单体多气室的Isobarik形式或是传输线(将音箱内部隔成长导管的形态以延伸低频频率)等诸多方式。音箱的材质与结构上也有诸多设计以强化其结构避免产生共振影响音质,最主流的材质就是所谓的「中密度纤维板」(MDF),此种材料有价格合宜、加工容易以及效果理想的的诸多特性。当然也有扬声器厂家采用金属或特殊材料设计/建构音箱,以取得更佳的特性与效果。


  以上就是典型扬声器的构成要素,当然在技术上还有其他不同的设计会脱离上述的范畴,例如「电浆/离子高音」式采用放电的方式驱动空气;「静电扬声器」是采用电极/电场驱动薄膜来推动空气发音,根本没有音箱结构。要将电能转为声能确实还有诸多其他方式,不过目前技术最成熟也是最主流的做法,依然是以电磁系统为原理的传统单体、再与音箱结构整合的传统扬声器。


关键字:扬声器 引用地址:扬声器的发生原理分析

上一篇:WiSA DS技术带来更可靠的无线空间音频技术方案
下一篇:采用ESP8266芯片设计的智能窗帘控制方案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