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网络通信技术,在此之前几乎都是由欧美国家所垄断的,所以他们对此也非常地自信。直到华为先他们一步完成了5G技术的开发,才让他们慌了起来。此后他们不仅在想办法遏制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开始拼命地研发6G技术。
那么在5G时代到来以后,6G通信技术又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呢?由于担心我国6G技术的研发速度超过他们,欧美国家也采取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来针对我国。如今网上有人讨论,“5G通信”还在适应中,“6G通信”又被提出?网友对此展开讨论。
从目前的研发进度来看,美方因为拥有所有6G通信领域的相关卫星,再加上他们开始研发6G的时间更早一些,因此他们的进度也是当前最快的。同时韩日两国也开始宣布自己要花费重金研发6G技术,去年的时候韩方更是直接表示,已经在准备测试阶段了,至于是真是假就未可知了。
随着5G的广泛部署和落地,无线通信网络演进的风向标转向6G,合理地预测和构建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全景是准确把握和引导6G研究方向的前提。在2021 MWCS期间,贝尔实验室发布了《6G通信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分析生活和工作中,未来的通信演进方向,探讨移动通信的变革大势。
白皮书》指出,在面向2030年的大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出于供给侧的成熟还是需求侧的爆发式增长,“数字孪生”都箭在弦上,并将逐步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起居到生产消费、从垂直行业到通信本身。
“数字孪生”的最后一块拼图——使能人类在物理、生物和数字三界之间完成实时海量数据传输的关键——就握在6G手中。可以想象,在6G时代,人类利用“数字孪生”记录和再现我们所处的物理世界与生物世界的每个时空瞬间。为此,6G网络将被赋予新的需求和特征:一是支持设备集群间协同的新型人机接口;二是本地与云端融合的泛在通用计算;三是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全新混合现实体验;四是能对物理世界实施精密感测和反馈控制。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迭代和蓬勃发展,AI也将成为6G新空口和新网络的底层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提供人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现有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大幅度提高未来网络性能。
两位北邮人到场参与,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张平教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杰出校友杨杰,另有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鲁春丛院长共同参与对话,一起探讨我国通信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革新迭代,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我国信息通信领域全球主导力的变化。
杨杰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位于珠穆朗玛峰6500米高度的,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在杨杰的介绍中,我们了解了在珠峰建设5G基站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技术难点,以及我国5G建设的推进情况。
张平:这个高度代表着我们技术的成熟度。我国科技人员通过理论计算、实地测量、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制,解决了6500多米的高度信道标准模型问题、室外低温和极限风速条件下5G元器件的稳定可靠性问题,在技术上突破了禁区,也使得移动基站的制造和部署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杨杰:珠峰基站建设的情况见证了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我们现在可以自豪地讲,我们国家在移动通信方面从标准、技术、产业、应用等各个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张平:掌握了标准就是掌握了技术话语权和产业先发优势。首先,企业深度参与标准制定,就有机会将专利技术融入标准中;其次,在做标准的过程中,可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很快推出相应商用产品;再次,参与标准制定就能够辩证地使用它,我们的技术才能够更快进步,产品才能愈加成熟,我们的人民才能够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成熟度。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部署正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2020年左右大规模实现商用。在研发5G各项关键技术的同时,欧美已经开始在95GHz以上的超高频段对6G(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进行探索。
6G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
到目前为止,从表1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简介看,1G 到 5G 的设计遵循着网络侧和用户侧的松耦合准则。通过技术驱动,用户和网络的基本需求(如用户数据速率、时延、网络谱效、能效等)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受制于技术驱动能力,1G 到 5G 的设计并未涉及更深层次的通信需求。
6G的早期阶段将是5G进行扩展和深入,以 AI、边缘计算和物联网为基础,实现智能应用与网络的深度融合,实现虚拟现实、虚拟用户、智能网络等功能。进一步,在人工智能理论、新兴材料和集成天线相关技术的驱动下,6G 的长期演进将产生新突破,甚至构建新世界。
在未来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G,the six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中,网络与用户将被看作一个统一整体。用户的智能需求将被进一步挖掘和实现,并以此为基准进行技术规划与演进布局。5G 的目标是满足大连接、高带宽和低时延场景下的通信需求。在 5G 演进后期,陆地、海洋和天空中存在巨大数量的互联自动化设备,数以亿计的传感器将遍布自然环境和生物体内。基于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各类系统部署于云平台、雾平台等边缘设备,并创造数量庞大的新应用。
上一篇:家电智能新赛道:语音将替代遥控器
下一篇:一文详解音频信号压缩电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4 06:18
- DC2348A-B,基于 LTC3871HLXE#PBF 双向控制器的演示板,具有降压模式:30V = VIN = 75V,VOUT = 12V @ 30A
- 适用于腿式机器人的高性能开源BLDC控制器AMULET
- ip5328充电宝主板(适用于老五的外壳)
- AM6TW-2412DH35Z ±12V 6 瓦单路输出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RDR-295 - 20 W 备用电源
- AM2G-0515DZ ±15V 2 瓦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STC8G1K08最小系统板核心板
- LT8609SIV 12V 降压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的 3.3V DC 至 DC 单路输出电源
- LT6656BCDC-3.3、3.3V 低功率精密高压电源监视器的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