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业的机器人革命 已经悄然开始

发布者:风清扬yx最新更新时间:2017-11-15 来源: 新战略机器人网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双11”购物盛宴之后,快递也将迎来“洪流”。据预测,今年“双11”期间,平均每天的快递量将达到2.5亿件。

在中国人民大学位于北京的庞大校园中,两名醒目的新“投递员”整天在成群的学生中快速穿行投递包裹。但它们并非典型的中国快递员。外表涂色为鲜红、灰色和黑色的它们是未来的机器人投递员,并由电子商务巨头京东集团在40公里以外的一个指挥中心加以控制。

据路透社上海/北京11月10日报道,包括这两台机器人在内的技术正在给中国庞大的快递业带来革命。在工作人员短缺、竞争激烈和利润空间下降的背景下,该行业正在奋力应对处理年增长率达50%的包裹量。报道称,在11月11日中国光棍节之前,中国的主要快递企业如顺丰速运、京东物流、百世快递和中通快递等已经开始试验机器人和自动分拣作业。光棍节是一年一度的在线折扣购物盛宴,期间或有15亿个包裹在全国范围内运送。

京东物流规划发展部战略部负责人包燕说:“工资正在上涨,而技术成本实际上正在下降。我们的业务包含了整个流程……我们希望,从物流配送中心到运输再到最后一公里投递的整个过程都实现自动化。”报道认为,诚然,机器人革命并非中国独有。自2014年起,美国在线零售商亚马逊已经在仓库中安排了数以千计的机器人,以帮助削减运营成本和缩短投递时间。

不过,中国快递业的高管们称,随着以更快的速度利用并开发这些技术,他们将实现对亚马逊的后来居上。许多中国企业正在把去年在股市挂牌上市获得的收入作为投资。百世快递的董事长兼创始人周韶宁说:“中国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是极其迅速的。经济发展如此迅速,每个人都在跑步竞争以便迎头赶上。”

“开发核心零部件和本体拥有很多好处。”邓鹏表示,第一,设计和生产一体化完成,机器人精度更高;第二,控制系统一致性、兼容性更好,且更平稳;第三,整体系统得到优化,软件系统提升附加值;第四,产品品质管控更好,性价比更高。

据报道,在中国各地进行的试验内容极为广泛。百世快递正在使用可在仓库里移动重达1吨货物的机器人,以帮助人工包装员劳动。在线零售企业阿里巴巴、京东和顺丰速运正在投资无人机计划,希望有朝一日无人机可以实现所谓的“最后一公里”投递,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

报道称,中通快递等另一些企业已经推出了自动化分拣作业线,可以自动扫描包裹并将其分别倒入排列在传送带两侧指定送往不同目的地的口袋中。中通快递首席财务官郭建民说,在40名工人的帮助下,每条造价约400万元人民币的自动化分拣作业线一小时可分拣2.5万个包裹。相比之下,使用120名工人的人工操作分拣线一小时只能分拣4000个包裹。郭建民说:“由于节约了70至80名工人的工资,收回一条自动分拣线的投资是很容易的。”

报道表示,其他高管们称,拥有大约300万工人的快递业的工资水平每年增幅达两位数,这超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据报道,行业高管们自信地预言,这条供应链中的更多环节将出现机器替代人工的景象。周韶宁说:“也许用不了10年时间,我们就能完全实现无人仓库和无人配送作业。新发展来得太快了。”

2013年,顺丰已开始测试无人机送递包裹。据顺丰年报披露,截至2017年2月,顺丰控股在无人机领域申报和获得专利数量达111项。如今正在打造全自动化的中转站,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快的时效性。人工分拣速度的缓慢,是影响快递时效性的最重要因素,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顺丰速运采用了机器人分拣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往的快递分拣和入库需要通过人工操作,速度十分缓慢,出错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在引进了全自动化的机器人分拣模式之后,顺丰速运分拣快件的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针对小件的快件,全自动化的分拣机器人甚至可以达到一小时分拣四万件的速度,同时出错率也比起人工分拣大大降低,这无疑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最有效手段。

现在的问题不再是能否将机器人大量引入物流行业,而是我们应以多快的速度引进机器人,以及如何做好准备迎接它们的到来。在政策上,《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引导企业优化末端投递方式,形成上门投递、智能箱投递、平台投递等多元末端服务体系。

引用地址:中国快递业的机器人革命 已经悄然开始

上一篇:国产外骨骼机器人将诞生千亿级市场
下一篇:华硕联手腾讯,发布首款AI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