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太网故障原因

发布者:科技创客最新更新时间:2018-07-18 关键字:以太网  电源电路测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以太网频繁出现通信异常、丢包等现象,是否会想到是硬件电路设计问题?成熟的以太网电路设计看似简单,但如何保证通信质量,在通信异常时如何快速定位问题,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来讲述网络通讯异常的解析过程和处理方案。


一、案例情况


一日,核心板基于TI公司的DP83848KSQ PHY芯片二次开发时搭建一路百兆以太网电路,在研发测试阶段,发现以太网电路频繁出现通信异常,表现为工作一段时间后网络自动掉线,无法重连。多台样机均表现出同样的现象,于是研发展开一系列的问题定位。


二、现场排查


软硬件工程师开始各自的问题定位,这里则谈谈硬件问题定位。


  1. 电源电路测试


首先先确定电源电路情况,测试PHY芯片工作时和通信异常时的供电电源的电压,电源电压稳定,无跌落,电平为3.3V;其次测试纹波噪声,测试结果也满足要求。电源电路影响暂可以排除。


2.原理图检查:

然后从原理图下手,检查PHY芯片的外围电路和对照处理器的引脚顺序,如图1所示,外围电路接线无误,设计符合设计规范。继续检查以太网的变压器电路,如图2所示,该电路也符合设计规范。原理图设计基本可以排除。


image.png

图1 PHY芯片外围电路图

image.png

图2 变压器外围电路图


3.样机电路测试

时钟信号测试:时钟信号幅值、频率、上升下降时间、占空比等参数均满足要求。

时序测试: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时序裕量均满足手册要求。


数据信号波形测试:在信号测试时,发现PHY芯片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有异常的波形,如下图3、4所示:

image.png

图3 RMII_RXD信号

image.png

图4 RMII_TXD信号

image.png

图5 PHY芯片的IO参数信息

image.png

图6 处理器芯片的IO参数信息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处理器与PHY端之间的数据信号出现信号完整性问题-反射,均存在振铃和过冲问题,且过冲的幅值已超出芯片可接受范围(芯片与处理器的以太网IO均为3.3V供电),可能会导致IO口永久性的损坏,且易产生EMI问题。


    于是查看原理图设计,发现信号线和控制线上均没有串接电阻,同时PCB上单端信号线没有做等长和50Ω的阻抗,信号传输过程中感受到阻抗突变,导致信号产生反射,继而产生过冲和振铃现象。


4.以太网差分电路


差分电路的测试主要是通过物理层一致性测试,通过一致性测试评估差分信号的信号质量。本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析差分信号的设计是否满足要求。测试结果如下:


image.png

图7 物理层一致性测试结果


image.png

图8以太网眼图模板测试结果


从图7和图8可以看出,物理层一致性测试结果为Fail,测试不通过的项主要是以太网眼图模板测试、负过冲测试、边沿对称度测试。从图8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差分信号的幅值已经超出标准值,已经触碰到眼图模板。差分信号的幅值过大,可能是由于信号的反射导致。


变压器是串联在差分信号线上的用于隔离的器件,引脚就会产生寄生参数,也会产生阻抗突变,所以也是需要进行考虑的一个方面。于是先排除变压器的影响,通过更换一个不同型号的变压器,输出的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继续着手分析传输线的阻抗。


PCB的阻抗又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走线的阻抗,二是信号线上的匹配电阻。


首先从PCB走线的阻抗进行分析,以太网的差分信号是有差分100Ω阻抗要求,本次采用的是E5071C网络分析仪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9所示:


image.png

图9 差分信号PCB走线阻抗测试结果


从图9看出,差分信号的PCB走线阻抗最大值为109Ω,最小值为100Ω,存在这个偏差的原因是在于差分信号线上的保护器件和匹配电阻,有器件必然就会产生焊盘,所以导致实测值与理论值偏差10Ω也是有可能的,由于在PCB设计阶段要求差分信号的走线阻抗为100Ω,走线阻抗最大允许偏差±10%,所以实测基本能满足设计要求。差分信号的阻抗基本符合要求,继续进行下一项分析。


其次从信号线上的匹配电阻进行分析。由于百兆以太网的PHY芯片到变压器之间的差分线上有一个49.9Ω的电阻进行匹配走线,如图10所示。同时隔离变压器的中间抽头具有“Bob Smith”终接,通过75Ω电阻和1000pF电容接到机壳地。然而查阅DP83848KSQ芯片的手册,如图11所示,提到匹配电阻有Layout要求:49.9Ω电阻和0.1uF退偶电容必须靠近PHY端放置。


image.png

图10 DP83848KSQ芯片差分接口设计图

image.png

图11 DP83848KSQ芯片Layout指南


于是查看PCB布局,结果发现实际的布局将电阻电容放置在靠近变压器的一侧。手册虽然没有描述到该电阻放置错误会有什么影响,于是通过飞线的方法,把电阻电容放置在PHY端,再结合数据线和控制线的反射问题,在信号线的源端串联一个33Ω的电阻,检查无误后,上电进行一致性测试,最终测试结果为Pass,测试结果如图12、13所示,从图12可以看出,整改后的眼图模板测试比整改前的要好,各项测试数据也满足要求。同时也进行通信稳定性测试,最终通信测试48h后,以太网无掉线现象,同时丢包率为0%。


测试无误后,重新进行原理图设计,在信号线和控制线上加入串阻。PCB设计方面,数据线做单端50Ω阻抗匹配,把49.9Ω的电阻和0.1uF电容靠近PHY端放置,差分信号线做100Ω阻抗。重新拿到样机后进行网络通信,连续通信三天后无掉线现象,同时丢包率也满足要求,问题解决。整改后的PCB布局及走线如图14、15、16所示。


image.png

图12 整改后的以太网眼图波形

image.png

图13 整改后的以太网一致性测试结果

5.整改后的PCB布局及走线图

image.png

图14 整改后PHY端数据信号走线及端接电阻布局

image.png

图15 整改后PHY与变压器端的PCB布局图

image.png

图16 整改后变压器与RJ45端的PCB布局图

三、设计总结

在本次以太网通信异常问题定位时,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PCB走线越短越好;

(2)以太网PHY和处理器端的数据线和控制线注意阻抗匹配,避免反射。因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感受到阻抗不匹配时,容易产生反射,同时驱动能力过大时也会容易产生反射。在原理图设计时,若无法预测PCB走线长度,建议在信号线和控制线的源端串联一个22~33Ω的小电阻,且信号线等长和做单端50Ω阻抗处理;

(3)PHY端差分信号线上的49.9Ω匹配电阻根据手册要求放置,尽量靠近PHY端放置;

(4)差分信号线需要做差分100Ω的阻抗,同层走线,建议采用4层板PCB;

(5)变压器需靠近RJ45端放置;

(6)“Bob Smith”终接需靠近变压器端放置。


成熟的以太网电路设计看似简单,但如何保证通信质量,硬件设计也尤为重要。一个很小的降低成本的考虑,可能问题就会在量产时被无限放大,最终面临的是硬件改版、人力投入、成本增加、项目延期。在设计前期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image.png

图 17  工业品质的M1052跨界核心板


关键字:以太网  电源电路测试 引用地址:浅谈以太网故障原因

上一篇:扩充FPGA的应用范围—Intel又有大动作
下一篇:中兴业务全面恢复中:已重启5G国测三阶段测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8:04

请问光学以太网是汽车的未来吗?
光纤以太网来了 光学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光器件在车内遍地开花,并引领未来。无论是车灯照明,车内氛围灯,光学影像,激光雷达还是光纤网络。 对于更高的速度,汽车要求要求从铜到光物理数据传输。由于其无与伦比的电磁兼容性、可靠性和低成本,光学以太网连接完美地解决了车辆的电磁干扰和各种挑战: EMC:光纤本质上既不受电磁干扰,也不会发射干扰,从而节省了大量额外的开发时间和成本。 温度:光纤电缆可承受-40ºC 至+125ºC 的极端温度范围,用于环境运行。 功耗:更简单的信道允许比铜更低的功耗,这要归功于更简单的 DSP/均衡化,并且不需要回声消除。 可靠性/耐用性:980 nm 波长的选择使 VCSEL 设备符合汽
[嵌入式]
基于BF537的双冗余以太网的设计与实现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通信也显得越发重要,以太网也成为了各种控制系统接口互联的主要媒介。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军事应用等特殊应用场合对网络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毁性,常常采用双冗余的设计方式。双冗余网络的实现是以故障检测为基础,通过软件检查、交换机及网络节点的网卡协同处理共同完成的。冗余网络的构建方式通常是在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双网卡,中间用两个HUB或交换机相连。这样当某个节点的一块网卡、网线或者HUB出现故障时,系统会马上启用另一块冗余网卡使得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本文基于BF537提出了两种冗余网络的构建方案和实现方法。    1 BF537结构特点   BF537是Bla
[嵌入式]
IXIA计划在CEWC APAC 2011上展示电信级以太网技术
Ixia宣布在 2011 年 11 月 30 日到 12 月 2 日于新加坡举行的“电信级以太网世界大会亚太区公开多供应商互通性大会”上展示前沿网络技术。CEWC APAC(电信级以太网世界大会)是 IIR 的亚洲区传输盛事,吸引了传输行业的最高层人士,是以太网网络和服务行业最大型的会议暨展览会。 Ixia 是电信级以太网测试技术的翘楚,已经参加了到目前为止所有公开的EANTC 互通性测试,还与网络设备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合作过数次私有测试。公司将在 CEWC 2011 上验证以下技术的关键功能和多供应商互通性: MPLS-TP– L2 技术,支持传输网络上面向连接的分组传输服务,包括电信级以太网和移动回传,具有相似的可预测性、可
[工业控制]
汽车以太网协议测试需要注意些什么?
为了克服车载网络速度的挑战,下一代汽车正在转向以太网通信。市场趋势表明,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正计划将所有类别的汽车转向以太网,目前宝马是较为激进者,此外现代汽车开始利用以太网开展信息娱乐系统开发,而大众汽车则使用汽车以太网作为驾驶员辅助系统数据连接。 根据战略分析报告,到2023年,汽车网络中的以太网端口总数预计将近6亿。 汽车以太网生态系统 以太网最初并未设计用于对时序要求严格的汽车应用,延迟和稳定性都需要进一步提升。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现有应用程序已经可以在基于以太网的新通信系统上稳健运行,音频/视频桥接(AVB)和时间敏感网络(TSN)等新技术已经成熟并在汽车网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第2-7层堆栈
[测试测量]
汽车<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协议<font color='red'>测试</font>需要注意些什么?
汽车以太网会最终胜出吗?
随着燃油车被电动车取代,机械连接越来越多地被电子信息所取代,需要一个车载网络来促进通信。针对汽车和其他时间敏感的应用而出现的以太网似乎是首选。 但这一选择是否已成定局?以太网会取代所有其他的车载网络吗?至少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 Synopsys的高级市场经理Joe Mallett说:“现在对汽车以太网是否真的会成为首选的总线仍有争议。它减少了线束,无论何时减少线束都是好事。但服务质量一直是个挑战。” 整体汽车架构会强烈影响网络的走向。Zonal架构倾向于强大的骨干网络,以太网似乎在这方面有优势。但最终的选择还未定,即使以太网成为首选的主干网,连接到传感器和显示器的各种本地节点仍是一个问题。 汽车工程师协会(SAE
[汽车电子]
汽车<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会最终胜出吗?
智能工厂热,工业以太网大有钱途
构建智能工厂正被全球制造业领域不约而同地选为下一个中长期的发展愿景,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而智能工厂的精髓就在于网络在工业领域的延伸,打通产、销任督二脉,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将产销信息快速整合沟通。具体而言,智能工厂不仅是生产的自动化,通过远程监控制程,确保生产顺畅,还可协助制造业者整合各厂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及仓库管理,实时匹配产能的需求与规模,避免大兴土木,同时迅速提高产能,满足客户定制化订单的实时生产需求。    而工业以太网作为一种高效的局域网络,从诞生之初,就担负着传感器数据传输、生产设备控制等功能,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厂信息化的基础。它的构建也就成为智能工厂建设的核心。在本届慕尼
[嵌入式]
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和以太网的全新Han®模块
容量更大,重量更轻 埃斯佩尔坎普/汉诺威,2021年4月14日——浩亭通过Han-Modular®系列推出可持续提高机器和系统能效的各种连接器。Han®300 A模块成为该系列的最新样板。通过以更轻的重量实现更大的容量,符合储能系统的传统研发目标。如今的储能系统通常需要达到200 A/800 V DC的输出。而未来更高能量密度的应用则需要300 A/1200 V DC或更高的传输电压。Han®300 A模块成为相应的适配接口。 Han®300 A模块适用于连接新的储能单元,并可用于升级现有系统(与Han®200 A模块插接兼容)。配备防手指触碰的插针的Han®300 A模块可以直接连接到母线或集成到储能抽屉中。 M12
[工业控制]
适用于压缩空气、储能和<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的全新Han®模块
求一种车载10GBASE-T1以太网智能测试解决方案
高速车载网络越来越依赖带宽高达10 Gbit/s的万兆以太网通信,然而高带宽网络必将测试系统的性能推向极限。如何通过现有的软硬件测试工具来克服这一挑战?本文将为您介绍实现方案。 现如今,车载平台上的车载高性能计算控制器HPC、ADAS传感器和信息娱乐系统等需要进行实时的大量数据交互,100BASE-T1或1000BASE-T1的车载以太网已无法满足车载网络通信所需的带宽。基于IEEE 802.3ch规范的万兆以太网10G-T1,具有高达10 Gbit/s的传输速率,将在高速网络数据传输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用于传输高分辨率的传感器及摄像头信号,以及高性能骨干网通信。 01 典型Ethernet测试环境 无论是分析、
[嵌入式]
求一种车载10GBASE-T1<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智能<font color='red'>测试</font>解决方案
小广播
最新网络通信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