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配备双核与四核处理器已成为一种趋势。新一代应用处理器的CPU内核将会如何发展?在CPU内核领域占有绝对市场份额的英国ARM公司,公开了今后几年内的多核技术发展蓝图。其战略是通过组合使用大小各异的内核,同时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而且,异质内核的并用将成为在移动领域引进虚拟化技术的基础。
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用CPU内核开发商英国ARM公司2011年秋季发布的内核“Cortex-A7”,配备了很多乍一看有些奇特的功能。
Cortex-A7是一款用于100美元以下低价位智能手机的CPU内核。在设计时最注重降低耗电量和成本,因此其电力效率与美国苹果公司“iPhone 4”中配备的ARM现有CPU内核“Cortex-A8”相比,提高至约5倍注1)。
注1)ARM公司Cortex系列产品名称中的数字,代表该CPU内核的相对性能。而不是像苹果公司的应用处理器“A4”和“A5”那样,代表发布顺序和产品工艺。
Cortex-A7内核彻底实现了“环保运行”,并配备了许多移动领域一般并不需要的先进技术和功能。包括虚拟化技术,用于主存储器的ECC功能,以及40bit的物理地址扩展(LPAE:Larg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s)等。
即使为了彻底提高电力效率、削减电路面积,也没有必要在用于低价位智能手机的Cortex-A7中配备虚拟化技术等。为什么ARM公司要在Cortex-A7内核中配备这些功能呢?
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
之所以在Cortex-A7中大量配备先进功能,是为了实现一项称为“big.LITTLE”的技术,该技术可在未来的智能手机中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这两个完全相反的特性。这项技术是ARM公司在发布Cortex-A7的同时推出的,将注重电力效率的内核Cortex-A7与ARM公司性能最高的CPU内核“Cortex-A15”组合使用(见图1)。正如字面意思一样,同时采用了性能不同的“大小”两种内核。
图1:2013年以后智能手机也将采用虚拟化技术
图中是ARM公司的CPU内核“Cortex-A”系列,在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时的内核数量以及内核种类等。由本杂志根据ARM公司的资料制作而成。
big.LITTLE技术可根据电力和性能等情况,将Cortex-A15和Cortex-A7动态地分开使用。比如,像浏览器的屏幕渲染等需要高性能时,就会通过并行性较高、拥有较长管线的CPU内核——Cortex-A15来高速运行相关应用。反之当收发邮件等不需要太高性能时,则会切断Cortex-A15的电源,将整个系统转移到管线更短、电力效率较高的CPU内核——Cortex-A7中运行(图2)注2)。
图2:通过异构多核实现节能的big.LITTLE技术
ARM公司的big.LITTLE技术将注重性能的“A15”与注重耗电量的“A7”这两种CPU内核分开使用,由此可降低耗电量。CPU负荷较低时,将OS等整个系统转移到A7内核,并切断A15内核的电源(a、b)。由本杂志根据ARM公司的资料制作而成。
注2)在何时将某个应用和OS转移至其他内核的判断,与动态控制CPU内核工作频率与电源电压的“DVFS(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以相同的原理进行。如果Cortex-A15F的电源电压和工作频率降至下限,就会启动Cortex-A7并转移系统。无法从软件看到内核的切换。另外,big.LITTLE技术可实现同时持续驱动异质内核的SMP利用方式。
在big.LITTLE技术中,两种内核间采用的SoC上的电源域(区域)和晶体管也不同。Cortex-A7的电路区域采用阈值电压较高的晶体管,通过降低电源电压来减少工作电流和漏电流。而Cortex-A15的电路区域则采用阈值电压较低的晶体管,通过提高电源电压来追求性能。[page]
架构完全兼容
在big.LITTLE技术中,要想将在一个内核上运行的软件顺利转移到其他内核上,就需要大小两种CPU内核的架构和功能完全相同。
因此,ARM公司使Cortex-A7的架构与Cortex-A15完全兼容。除了Cortex-A7的指令集架构(ISA)与Cortex-A15完全相同外,还将Cortex-A15中首次向ARM架构引进的虚拟化技术、ECC功能和LPAE等先进功能,直接移植到了用于低价位智能手机的Cortex-A7中。注重电力效率的Cortex-A7之所以配备许多乍看并不需要的先进功能,是为了实现big.LITTLE技术。
异质架构成主流
big.LITTLE技术被定位为支撑今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应用处理器的核心技术。ARM公司在2011年10月发布的64bit架构“ARMv8”,尚未发布支持的CPU内核,估计要在2014年以后才能配备在设备上。而big.LITTLE技术是已经可以使用的技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用化。
目前双核架构的智能手机用SoC,基本上都采用可多个排列相同CPU内核的同质架构。同质架构可采用通过多个内核运行单个OS的SMP(Symmetrical Multi Processing)架构,因此从软件来看易于使用。但从电力效率来看,即使在不需要高性能的情况下,同质架构也不得不采用配备高速架构(可发挥峰值性能)的内核,这点与异质架构相比处于不利地位。
big.LITTLE技术虽然在物理上采用异质架构,但就软件而言多个内核看起来就像一个。可以说是融合了异质架构与同质架构两者优点的技术。
实际上,ARM公司公开的未来应用处理器发展蓝图,从中端到高端的智能手机都并用了Cortex-A15和Cortex-A7,因此估计会采用big.LITTLE技术(见图1)。由此,智能手机在具备高性能的同时,还可延长电池寿命。作为实现这一点的王牌,big.LITTLE技术可以说是很有用的。
通过虚拟化技术掩盖微妙的不同
big.LITTLE技术在内部也采用了颇有意思的封装方法。这就是利用了虚拟化技术。
虽然Cortex-A7与Cortex-A15的ISA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在物理上是不同的内核。如果只统一ISA的话,那么内核间还是会存在无法掩盖的微妙不同。
例如,ARM架构中有名为“CP15”的寄存区,可存储CPU内核的ID以及缓存构成的拓扑等信息。ID中包括封装有相关CPU内核的企业ID,以及与CPU内核产品名称相对应的型号等。关于这些信息,Cortex-A7与Cortex-A15必然不同。
big.LITTLE技术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来掩盖这些不同。如前所述,Cortex-A7与Cortex-A15都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因此,在这些内核上运行的OS一旦访问CP15寄存器,根据虚拟化机构的原理,就会发生异常陷阱(Exception Trap)。于是,控制任务便会自动转移到OS以下模式运行的虚拟化软件(Hypervisor)上。在Hypervisor上向OS等提示与物理CP15寄存器等不同的信息,由此可以掩盖Cortex-A7与Cortex-A15之间在硬件上的不同。
利用虚拟化原理在软件上“欺骗”OS和应用,由此看起来就像在完全相同的内核上运行一样。ARM公司总裁Tudor Brown表示,“big.LITTLE技术的精髓在于虽然内核的物理性质不同,但从软件来看却完全相同”。
在Cortex-A7中封装虚拟化技术,不仅是为了与前面提到的Cortex-A15确保兼容性,还是为了最终通过Hypervisor消除两个内核间的微妙差异。[page]
加速虚拟化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
ARM公司在2010年9月发布了该公司首款采用虚拟化技术的内核Cortex-A15,当时未必明确了在移动领域如何利用虚拟化技术。Cortex-A15不同于此前ARM公司的CPU内核产品,专门面向该公司近年着力发展的服务器领域。因此,估计是为了满足该领域的需求,才在Cortex-A15中采用了虚拟化技术。
然而,big.LITTLE技术公布后发现,虚拟化技术实际上可以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上。ARM公司表示,“最初big.LITTLE项目是与虚拟化技术分别推进的,中途我们认识到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于是将两者融合在了一起”。以big.LITTLE技术以及Cortex-A7的引进为契机,此前一直与移动领域无缘的虚拟化技术,将标配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上(见图1)。
在集群间控制一致性
在big.LITTLE技术中,要想使某项任务顺利地从一个内核转移到另一个内核,需要在硬件方面进行改进。具体要求是在不同内核间确保缓存的一致性(Coherency)。
在缓存的一致性控制方面,ARM公司网已经有了“MPCore”多核技术,可以对CPU内核内一次缓存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不过,MPCore以最大四核的同质架构多核为前提,不支持big.LITTLE技术这种异质架构多核。
因此,ARM公司针对big.LITTLE技术这种异质架构,在SoC上新设立“集群”(Cluster)这个单位。通过MPCore技术构成的同质架构多核以集群为单位汇总,当在SoC上同时配备不同种类的CPU内核时,需要另外设置新的集群。比如,分别设置一个配备两个Cortex-A7的集群,以及配备两个Cortex-A15的集群(图2)。
集群间的缓存一致性,采用专用的IP内核“CCI(Cache Coherent Tnterconnect)-400”来确保。CCI-400在内部配备了交叉开关。CPU内核内一次缓存的一致性由MPCore技术控制,集群间二级缓存的一致性由CCI-400控制(表1)。
由于可以在Cortex-A15与Cortex-A7之间维持缓存的一致性,因此big.LITTLE技术可在约20μs内完成两个内核间的任务转移。20μs是将CPU内核内部多项寄存器信息转移到其他内核上所需要的时间(图2)。利用基于CCI-400的一致性控制,二级缓存数据可与CPU内核处理并行,从而自动转移到其他内核上。
英伟达也有类似技术
根据负荷情况将阈值电压更高的节电型CPU内核进行切换使用的方法,其实除了ARM公司的big.LITTLE技术外还有其他技术。比如,美国英伟达(NVIDIA)在2011年9月发布的“vSMP(variable Symmetric Multi Processing)”技术。vSMP技术已经用于该公司2011年11月发布的应用处理器“Tegra 3”上,台湾华硕电脑(ASUSTeK Computer)的“Eee Pad TransformerPrime”等平板终端产品已经配备了“Tegra 3”。
Tegra 3配备五个“Cortex-A9”,其中一个用作“协处理内核”,采用漏电流较小的低功耗制造技术形成。虽然不能像big.LITTLE技术那样同时采用微架构不同的内核,但在组合使用电力效率不同的内核这点上,双方是类似的(表1)。
不过,vSMP没有big.LITTLE技术中的集群这一概念,协处理内核以及其他内核直接共享二级缓存。内核间切换所需时间在2ms以内,远远高于big.LITTLE技术的20μs。估计将来会改换成配备更先进系统的big.LITTLE之类的技术。
关键字:智能机 电池寿命 多核
引用地址:可延长智能机电池寿命的多核技术
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用CPU内核开发商英国ARM公司2011年秋季发布的内核“Cortex-A7”,配备了很多乍一看有些奇特的功能。
Cortex-A7是一款用于100美元以下低价位智能手机的CPU内核。在设计时最注重降低耗电量和成本,因此其电力效率与美国苹果公司“iPhone 4”中配备的ARM现有CPU内核“Cortex-A8”相比,提高至约5倍注1)。
注1)ARM公司Cortex系列产品名称中的数字,代表该CPU内核的相对性能。而不是像苹果公司的应用处理器“A4”和“A5”那样,代表发布顺序和产品工艺。
Cortex-A7内核彻底实现了“环保运行”,并配备了许多移动领域一般并不需要的先进技术和功能。包括虚拟化技术,用于主存储器的ECC功能,以及40bit的物理地址扩展(LPAE:Large Physical Address Extensions)等。
即使为了彻底提高电力效率、削减电路面积,也没有必要在用于低价位智能手机的Cortex-A7中配备虚拟化技术等。为什么ARM公司要在Cortex-A7内核中配备这些功能呢?
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
之所以在Cortex-A7中大量配备先进功能,是为了实现一项称为“big.LITTLE”的技术,该技术可在未来的智能手机中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这两个完全相反的特性。这项技术是ARM公司在发布Cortex-A7的同时推出的,将注重电力效率的内核Cortex-A7与ARM公司性能最高的CPU内核“Cortex-A15”组合使用(见图1)。正如字面意思一样,同时采用了性能不同的“大小”两种内核。
图1:2013年以后智能手机也将采用虚拟化技术
图中是ARM公司的CPU内核“Cortex-A”系列,在用于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时的内核数量以及内核种类等。由本杂志根据ARM公司的资料制作而成。
big.LITTLE技术可根据电力和性能等情况,将Cortex-A15和Cortex-A7动态地分开使用。比如,像浏览器的屏幕渲染等需要高性能时,就会通过并行性较高、拥有较长管线的CPU内核——Cortex-A15来高速运行相关应用。反之当收发邮件等不需要太高性能时,则会切断Cortex-A15的电源,将整个系统转移到管线更短、电力效率较高的CPU内核——Cortex-A7中运行(图2)注2)。
图2:通过异构多核实现节能的big.LITTLE技术
ARM公司的big.LITTLE技术将注重性能的“A15”与注重耗电量的“A7”这两种CPU内核分开使用,由此可降低耗电量。CPU负荷较低时,将OS等整个系统转移到A7内核,并切断A15内核的电源(a、b)。由本杂志根据ARM公司的资料制作而成。
注2)在何时将某个应用和OS转移至其他内核的判断,与动态控制CPU内核工作频率与电源电压的“DVFS(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以相同的原理进行。如果Cortex-A15F的电源电压和工作频率降至下限,就会启动Cortex-A7并转移系统。无法从软件看到内核的切换。另外,big.LITTLE技术可实现同时持续驱动异质内核的SMP利用方式。
在big.LITTLE技术中,两种内核间采用的SoC上的电源域(区域)和晶体管也不同。Cortex-A7的电路区域采用阈值电压较高的晶体管,通过降低电源电压来减少工作电流和漏电流。而Cortex-A15的电路区域则采用阈值电压较低的晶体管,通过提高电源电压来追求性能。[page]
架构完全兼容
在big.LITTLE技术中,要想将在一个内核上运行的软件顺利转移到其他内核上,就需要大小两种CPU内核的架构和功能完全相同。
因此,ARM公司使Cortex-A7的架构与Cortex-A15完全兼容。除了Cortex-A7的指令集架构(ISA)与Cortex-A15完全相同外,还将Cortex-A15中首次向ARM架构引进的虚拟化技术、ECC功能和LPAE等先进功能,直接移植到了用于低价位智能手机的Cortex-A7中。注重电力效率的Cortex-A7之所以配备许多乍看并不需要的先进功能,是为了实现big.LITTLE技术。
异质架构成主流
big.LITTLE技术被定位为支撑今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应用处理器的核心技术。ARM公司在2011年10月发布的64bit架构“ARMv8”,尚未发布支持的CPU内核,估计要在2014年以后才能配备在设备上。而big.LITTLE技术是已经可以使用的技术,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用化。
目前双核架构的智能手机用SoC,基本上都采用可多个排列相同CPU内核的同质架构。同质架构可采用通过多个内核运行单个OS的SMP(Symmetrical Multi Processing)架构,因此从软件来看易于使用。但从电力效率来看,即使在不需要高性能的情况下,同质架构也不得不采用配备高速架构(可发挥峰值性能)的内核,这点与异质架构相比处于不利地位。
big.LITTLE技术虽然在物理上采用异质架构,但就软件而言多个内核看起来就像一个。可以说是融合了异质架构与同质架构两者优点的技术。
实际上,ARM公司公开的未来应用处理器发展蓝图,从中端到高端的智能手机都并用了Cortex-A15和Cortex-A7,因此估计会采用big.LITTLE技术(见图1)。由此,智能手机在具备高性能的同时,还可延长电池寿命。作为实现这一点的王牌,big.LITTLE技术可以说是很有用的。
通过虚拟化技术掩盖微妙的不同
big.LITTLE技术在内部也采用了颇有意思的封装方法。这就是利用了虚拟化技术。
虽然Cortex-A7与Cortex-A15的ISA是相同的,但是两者在物理上是不同的内核。如果只统一ISA的话,那么内核间还是会存在无法掩盖的微妙不同。
例如,ARM架构中有名为“CP15”的寄存区,可存储CPU内核的ID以及缓存构成的拓扑等信息。ID中包括封装有相关CPU内核的企业ID,以及与CPU内核产品名称相对应的型号等。关于这些信息,Cortex-A7与Cortex-A15必然不同。
big.LITTLE技术通过应用虚拟化技术来掩盖这些不同。如前所述,Cortex-A7与Cortex-A15都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因此,在这些内核上运行的OS一旦访问CP15寄存器,根据虚拟化机构的原理,就会发生异常陷阱(Exception Trap)。于是,控制任务便会自动转移到OS以下模式运行的虚拟化软件(Hypervisor)上。在Hypervisor上向OS等提示与物理CP15寄存器等不同的信息,由此可以掩盖Cortex-A7与Cortex-A15之间在硬件上的不同。
利用虚拟化原理在软件上“欺骗”OS和应用,由此看起来就像在完全相同的内核上运行一样。ARM公司总裁Tudor Brown表示,“big.LITTLE技术的精髓在于虽然内核的物理性质不同,但从软件来看却完全相同”。
在Cortex-A7中封装虚拟化技术,不仅是为了与前面提到的Cortex-A15确保兼容性,还是为了最终通过Hypervisor消除两个内核间的微妙差异。[page]
加速虚拟化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普及
ARM公司在2010年9月发布了该公司首款采用虚拟化技术的内核Cortex-A15,当时未必明确了在移动领域如何利用虚拟化技术。Cortex-A15不同于此前ARM公司的CPU内核产品,专门面向该公司近年着力发展的服务器领域。因此,估计是为了满足该领域的需求,才在Cortex-A15中采用了虚拟化技术。
然而,big.LITTLE技术公布后发现,虚拟化技术实际上可以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上。ARM公司表示,“最初big.LITTLE项目是与虚拟化技术分别推进的,中途我们认识到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于是将两者融合在了一起”。以big.LITTLE技术以及Cortex-A7的引进为契机,此前一直与移动领域无缘的虚拟化技术,将标配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终端上(见图1)。
在集群间控制一致性
在big.LITTLE技术中,要想使某项任务顺利地从一个内核转移到另一个内核,需要在硬件方面进行改进。具体要求是在不同内核间确保缓存的一致性(Coherency)。
在缓存的一致性控制方面,ARM公司网已经有了“MPCore”多核技术,可以对CPU内核内一次缓存的一致性进行控制。不过,MPCore以最大四核的同质架构多核为前提,不支持big.LITTLE技术这种异质架构多核。
因此,ARM公司针对big.LITTLE技术这种异质架构,在SoC上新设立“集群”(Cluster)这个单位。通过MPCore技术构成的同质架构多核以集群为单位汇总,当在SoC上同时配备不同种类的CPU内核时,需要另外设置新的集群。比如,分别设置一个配备两个Cortex-A7的集群,以及配备两个Cortex-A15的集群(图2)。
集群间的缓存一致性,采用专用的IP内核“CCI(Cache Coherent Tnterconnect)-400”来确保。CCI-400在内部配备了交叉开关。CPU内核内一次缓存的一致性由MPCore技术控制,集群间二级缓存的一致性由CCI-400控制(表1)。
由于可以在Cortex-A15与Cortex-A7之间维持缓存的一致性,因此big.LITTLE技术可在约20μs内完成两个内核间的任务转移。20μs是将CPU内核内部多项寄存器信息转移到其他内核上所需要的时间(图2)。利用基于CCI-400的一致性控制,二级缓存数据可与CPU内核处理并行,从而自动转移到其他内核上。
英伟达也有类似技术
根据负荷情况将阈值电压更高的节电型CPU内核进行切换使用的方法,其实除了ARM公司的big.LITTLE技术外还有其他技术。比如,美国英伟达(NVIDIA)在2011年9月发布的“vSMP(variable Symmetric Multi Processing)”技术。vSMP技术已经用于该公司2011年11月发布的应用处理器“Tegra 3”上,台湾华硕电脑(ASUSTeK Computer)的“Eee Pad TransformerPrime”等平板终端产品已经配备了“Tegra 3”。
Tegra 3配备五个“Cortex-A9”,其中一个用作“协处理内核”,采用漏电流较小的低功耗制造技术形成。虽然不能像big.LITTLE技术那样同时采用微架构不同的内核,但在组合使用电力效率不同的内核这点上,双方是类似的(表1)。
不过,vSMP没有big.LITTLE技术中的集群这一概念,协处理内核以及其他内核直接共享二级缓存。内核间切换所需时间在2ms以内,远远高于big.LITTLE技术的20μs。估计将来会改换成配备更先进系统的big.LITTLE之类的技术。
上一篇:意法半导体(ST)推出先进智能手机显示屏芯片
下一篇:iPhone保护壳内置太阳能面板 无需担心电池续航问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1:49
谷歌向安卓智能机用户推Google One云备份服务
Google One 是搜索巨头谷歌推出的一项消费者订阅服务,主要提供起价低至 1.99 美元 / 月的云存储扩展(提升到 100B)。 每个 Google 账户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 15GB 谷歌网盘(Google Drive)存储容量,并与 Gmail 和 Google Photos 等服务共享。超过这一限制的话,就需要付费扩容,最高可选择 9.99 美元 / 月的 2TB 网盘存储。 不过今天,谷歌宣布了一项新的增值服务,为 Android 用户提供了 手机 的自动备份选项。 通过 Google One 服务,你不仅可以备份记事本、联系人、应用程序,还可以上传原始质量的照片、视频、彩信(MMS)。 你甚
[手机便携]
2018 年智能机3D感测渗透率预估仅 13.1%,苹果仍独挑大梁
苹果 iPhone X 带起一波 3D 感测热潮,关键零组件 VCSEL 更成为市场宠儿,但由于技术门坎高,拥有量产能力的供货商仍相当有限,导致 VCSEL 出现供应吃紧的问题,进而影响 Android 阵营的跟进速度。展望 2018 年,TrendForce 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预估,全球智能型手机 3D 感测渗透率将从 2017 年的 2.1% 成长至 2018 年的 13.1%,苹果仍将是主要的采用者。 3D 感测模块技术门坎高,影响 Android 阵营导入速度 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黄敬哲表示,目前生产 3D 感测模块的技术门坎主要有三:第一,高效率 VCSEL 组件生产不易,目前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仅约 30%;第二,结
[手机便携]
步入多核时代
从单核到双核再到多核的发展,可能是摩尔定律问世以来在芯片发展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性能提升过程。随着消费电子、人机界面、互联网接入、数字多媒体等新兴应用的涌现,人们对多核技术的期望值也在节节攀升。计算机领域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革命。英特尔,AMD及其他芯片制造商不断推出在单晶片上集成多重处理单元的新型芯片。集成电路正在逐渐的步入多核时代。 多核,也叫多微处理器核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独立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方案,通常在一个集成电路(IC)中。双核心设备只有两个独立的微处理器。一般说来,多核心微处理器允许一个计算设备在不需要将多核心包括在独立物理封装执时行某些形式的线程级并行处理(Thread-Level Parallelism,TL
[电源管理]
双卡智能机市场竞争加剧 产品生存周期急速缩短
本月初,南都记者曾率先报道国内智能机成本低至199元的消息。而近日,一款零售标价仅199元的机型已正式面市。尽管从配置和实际体验来看,该机只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但毕竟开了业内的先河。值得注意的是,该机还是一款支持双卡的产品(双GSM)。 一直以来,由于中国市场多种通信制式并存、3G与2G用户大量并存,双卡双待及双模双待手机成为特立独行的存在。例如国际化品牌在国内推出的双卡类产品没有水货价格可以参照,往往销售时间能拖得更长,走得更远。但随着199元双卡智能机型的出现,业内有观点认为,即便没有水货扰乱版本市场,双卡机自身的竞争亦日趋白热化,产品生存周期正急速缩短。 双卡智能机仅199元 如果你平时要用两个号码,想用智能手机,
[手机便携]
怎样去设计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智能手环脉搏心率计步器
一:功能 基于STM32单片机智能手环心率计步器体温显示设计 本设计由STM32F103C8T6单片机核心板电路+ADXL345传感器电路+心率传感器电路+温度传感器+lcd1602电路组成。 1、通过重力加速度传感器ADXL345检测人的状态,计算出走步数、走路距离和平均速度。 2、通过心率传感器实时检测心率,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 3、lcd1602实时显示步数、距离和平均速度、心率以及温度值。 二:电路图 三:源代码 #include led.h #include delay.h #include sys.h #include usart.h #include #include t
[单片机]
移动设备纷纷采用多核CPU遭质疑:性能过剩
导语:美国IT网站PCWorld周三撰文指出,多核处理器在移动设备中的使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但部分分析师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多核处理器在这些移动设备中根本做不到物尽其用。 以下为文章全文: 遭受质疑 Nvidia和其他芯片厂商在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以下简称“CES”)上纷纷展示了面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设计的多核处理器,但部分业内人士和分析师都对移动设备是否真的需要多核处理器提出了质疑。 分析师指出,根据设计,几款最新的移动操作系统都不支持双核处理器,如Windows Phone 7.5“芒果”,同时大多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应用根本不需要双核或四核处理能力,也不能从中受益——除了部分视频和游戏。
[手机便携]
中电信提3G渗透率今年50%幕后 智能机占80%
在2012年3G渗透率超过四成后,中国电信已提出宏大目标,2013年要争取CdmA用户数达到两亿左右,其中3G用户占比有望超半数,为此,中国电信的重要支撑举措是智能机占比要超过80%。不过,中国电信今年也面临重点解决CDMA手机国际漫游和手机支付等问题。 中国电信智能机占比去年达到75% 近日,三大运营商陆续公布了2012年全年的移动用户数据,通过比较可以得知,中国电信3G渗透率最高,达42.94%,如果仔细研究的话可发现,这与智能终端有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智能终端的增长拉动了3G用户的快速增长。 虽然按照通常的说法,我国三大运营商在3G时代均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实际上,由于各自2G时代的用户基数不一样,
[手机便携]
智能机当车钥匙的规范发布:苹果小米华为都是参与者
车联网联盟的目标是做手机和车连接的标准 新浪数码讯 6月21日上午消息,车联网联盟(The 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简写为CCC),今日宣布推出新的Digital Key 1.0版本数字密钥规范,这是一个将智能手机变为汽车钥匙的连接标准。 车联网联盟是一个专注于实现无缝移动设备与车辆连接的组织,由电子和汽车产业的企业组成,联盟现任总裁是三星美国研究中心标准与技术总监Mahfuzur Rahman,他负责监督车联网联盟。并与通用汽车、大众汽车、戴姆勒、标志雪铁龙集团、本田等公司代表共同担任董事会成员。 车联网联盟的数字密钥规范对所有成员公司开放,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消费电子厂商有小米,H
[手机便携]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7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