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秒杀”,甚至“饥饿营销”、“期货手机”,小米科技成立两年一直话题不断。面对这些肯定与非议,雷军认为,从外界的“看不起”、“看不懂”到“学不会”,说明“小米模式”的发展背后也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谈到品牌热度和发展速度,他表示,“若不是身在其中,我也觉得不可信。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我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爆炸式增长的小米销售量。原来一年计划卖30万台,赚6、7个亿,每个月5000万营收。但截至今年9月底,小米手机销售就超过了400万台,比我的预计高太多。”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三个数字与雷军紧密相关:6、40、100。先是小米夏天那次沸沸扬扬的融资,估值达40亿美元,创下了今年中国企业的融资之最;接着是11月21日,雷军投资的YY登陆纳斯达克,市值约6亿美元。12月份雷军更是首次向媒体透露,到11月底,小米过去一个财年的销售额突破100亿人民币。
前两个数字在私募和公众市场都有人背书,无需质疑。关键是100亿。有专业人士认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产品卖了只有一年的创业公司,瞬间就进入百亿俱乐部,在中国过去30年的商业史上,恐怕只有两类公司达到过这种奇迹:一是某些呼风唤雨的垄断企业,二是此起彼伏的传销企业。
小米的确是一个奇迹,以进军3G手机市场为起点,华为和酷派手机销售收入达到百亿都花了6年时间;京东商城销售额过百亿,同样用了6年;百度达到这个量级则用了10年时间。无论放在哪个维度看,小米都不“正常”:如果你认为数字有假,则说明今年以个人名义入股小米的俄罗斯投资大亨尤里.米尔纳上当了;如果你认为数字真实可靠,这似乎又是一个早熟的孩子。[page]
这两年,雷军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以现在的财务数据来看,小米站的不是风口,而是台风口。事实上,在今年年初,连雷军及其团队都不敢想象会有超过500万台、100亿的销售规模。他们那时的底线是30万部,如果能够达到100万部,就相当于中彩票了。
无论是去年推出第一部手机,还是今年的指数级增长,小米都没能让外界百分百相信,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雷军一直表示抱怨,中国缺少宽容的创业文化,无论成败,总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这不足为怪,因为“小米速度”是超出雷军本人的预期的。
雷军在最近接受IBTimes中文网采访时说,“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我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爆炸式增长的小米销售量。原来一年计划卖30万台,赚6、7个亿,每个月5000万营收。但截至今年9月底,小米手机销售就超过了400万台,比我的预计高太多。
而最新的数据,雷军表示,到目前为止,小米已经卖出712万部手机,销售额达到19亿美元,预计这个数字在2013年会增加一倍。雷军还在其微博上透露,12月小米2代的出货量已经超过60万台。
风口浪尖,饱受质疑
树大招风,小米也因此走上了风口浪尖。
今年年中,一篇描述小米以“期货”方式做手机的稿件流传甚广,指小米利用IT行业高速下降的硬件成本,先发布高配置手机圈住期待,再等配件降价后大批量放货,名利双收。11月,魅族发布新款手机时直言“我们不做期货机”,雷军同日发布的一条微博被数千围观群众质疑和谩骂,都表露了市场对于迟迟未至的小米2的不满。
面对小米2推出后用户的质疑,一些用户反映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手机,有一些抱怨称小米手机是“期货手机”说法等,雷军说,我们的订货都是提前12-14周,一旦卖不出去手上全是货。我不喜欢库存,宁愿少卖点。
对于小米的核心竞争力,雷军也有自己的看法。在雷军看来,其核心竞争力还源于吸纳人才的能力。小米科技聚集了大规模的海归人员,还有100余人来自知名跨国企业。“创新是系统工程,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才能持续前进。”他介绍,企业三分之一的员工是设计师,从图标、界面等屏幕的每个细节,到外放音响、内置天线面积,都需要设计师用心思考,精益求精。令他自豪的是,小米科技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部门,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思想活跃的设计团队。据透露,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研发的新操作系统邀请了一批国内优秀的设计师共同操刀。[page]
小米科技的“异军突起”,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雷军说,跨国公司和研发机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云集,为小米科技提供了大批懂技术、敢创新的人才。优化的融资环境和信贷环境帮助企业在两年内融资3.47亿美元、获得信贷额度20亿元。
无论如何雷军最近的确低调了很多,他更喜欢在微博上讨论自己的产品,他也会很坦然地面对“期货手机”的质疑。生活仍然要继续,小米在经历了外界如此多的关注过后,将走向何方?互联网模式究竟会给小米带来什么?
以下是雷军接受采访时部分文字:
问:尽管小米手机的性价比很高,但一些用户反映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手机,有一些抱怨,并称小米手机是“期货手机”,对于这一点,你怎么看?
雷军:这主要是因为小米手机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原来我一年的计划就是卖30万台,赚6、7个亿,每个月5000万营收。但截至今年9月底,小米手机销售就超过了400万台,比我的预计高太多。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到今天我才清楚心里为什么老有压力,就是规模到了你要小心谨慎的程度,如果一个月的货我卖不出就要关门。而且我们的货都是提前12-14周订的,我怎么知道3个月后卖得怎么样,鬼都不知道!
我完全知道一家公司是怎么关门的,我以前经营金山的时候,1996年金山就差点关门。经营过差点关门的公司的人,永远是很保守的。手机公司一亏就是十几亿美金,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以前都很牛的,但现在又不行了。你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吗?就是我们这个生意,卖的是海鲜,很容易就臭了,很容易过时。我们的订货都是提前12-14周,一旦卖不出去手上全是货。我不喜欢库存,宁愿少卖点。
硬件行业有摩尔定律,一段时间后核心部件会降5%-10%,我说那为什么不刚开始发布时定成本价,等你量大了、成本低了,不就赚点吗?这个方法难道不对吗?这个公司能赚到钱,用户也都买到了便宜的产品,不都是双赢吗?
挨骂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要想开一点。[page]
问:你之前说过一句话,叫“不踩小米,就不叫发布会”。现在,你对同行的批评质疑怎么看?
雷军:两年前我们创业时,正是谷歌做手机失败的时候,我当时去说服谷歌的员工加入小米,他们说谷歌都不成,凭什么你小米可以。这是我当时听到的最让人郁闷的问题。现在我们这个模式做起来了,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兴起,大家都会借鉴。
问:最近一些厂商的供应链会有一些问题,请问小米如何保证上游零部件的供应?
雷军:去年做MI1时,供应链的确对小米挑战很大。MI1发布后最大的难题就是拿了订单没有货,天天挨骂。当时每天只发1000台,10天只有一万台,然后因为泰国洪水停了7天,我手里可是30万台的订单啊,结果最长的一个客户等了3个月零10天。因为规模小,还有可能被其他厂商抢过料。我那时候真是快崩溃了。一个同行给我发短信鼓励说:坚持住,前10万都难,过了10万就一马平川。
除了供应链还有我们做硬件的能力。一部手机,800多个元器件,从零开始,货物从全球调度,包括报关、海关,每个环节需要多少天,最后要在指定日期同时到工厂来。刚开始产能还是严重跟不上。
经过一年的时间,小米的产能和议价能力都有提高。无论到什么时候,供应链都是要担心的事情。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是个复杂系统,要提前12-14周订货,我们正在努力优化。这个市场变化太快,我们单款量太大,这就是我的压力。
问:你觉得小米崛起的原因在哪里?这种原因是否能撑起小米的未来?
雷军:我觉得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整合软件和硬件,并带来出色的手机设计。其实,过去这一年,我们的运气太好了,我也没想到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一试就成了。当然,成功的原因在于我们小米的团队,核心团队分别来自摩托罗拉、谷歌、微软和金山。
小米的发展主要因为三个原因,一个是电子商务的模式,二是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发UI,第三就是因为有米粉的支持
我们选择的客户群就是和我一样的人。他们是一群数码发烧,愿意提意见,非常希望被认可、被尊重。他们追求一种参与感,小米给了米粉参与感,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功能设定都是米粉的建议。[page]
问:小米如何看待行业的竞争?
雷军:在互联网行业里面最最重要的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我们就是用“七字诀”这种方法来做小米的。
MIUI、米聊和手机硬件是前阶段的不同重点。互联网业务需要时间,几乎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创办最初的两年内就有大成的。米聊今年收购了MSNlite团队,也同时与YY语音合作,方向和路径都仍在不断探索和深度中。
上一篇:谷歌“蠕虫策略”夺取移动市场主导挤掉苹果
下一篇:智能手机的2013:向苹果开炮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39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