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数月的微信收费争议,似乎开始有了些眉目。3月31日,工信部部部长苗圩在第二届“岭南论坛”上表示,将支持电信运营商的合理化需求,“微信可能会收费,但不会大幅收费。”这被舆论理解为微信收费明朗化的一个信号。在此之前,电信运营商已多次强调微信对其传统语音、短信业务造成冲击。显然以微信为代表的OTT服务商,面临与运营商的新一轮博弈。
三大运营商对微信表态
目前关于微信该不该收费,向谁收,怎么收,各方不平之鸣甚多。
4 月3日,就“微信收费”一事,《华夏时报》记者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工信部方面求证,其中,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综合部新闻发言人均表示,关于微信收费,最近 公司高层已在公开场合有所表态,目前还没有收到最新的消息;中移动综合部亦未对微信收费一事进行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所有的决策,肯定会慎重考虑用户需 求。”
而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王立建则表示,关于微信最新进展,需要发送传真由相关司局出示正式说明。截至记者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从目前电信运营商的高层表态来看,都不同程度地提到微信等OTT业务对运营商的威胁和冲击,但同时又强调,运营商与OTT服务商是合作共赢关系。
三大运营商中,以中移动措辞最为激烈。中移动总裁李跃在去年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微信等OTT业务对传统运营商构成威胁。“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中国联通方面则显得缓和很多。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深圳IT领袖峰会上表示,“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但同时也强调,OTT公司走到今天不容易,运营商与OTT公司不会发展成水火关系,而是鱼水关系,相互促进。
相比之下,最为淡定的也许就是中国电信了,董事长王晓初上月在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微信未来可能对短信等增值业务收入构成冲击,但至今对中国电信业务影响不大。”
根据苗圩在“岭南论坛”上透露的消息,工信部已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记者联系的上述运营商人士均表示,目前还没有消息可以透露。
业内争议微信收费
作为舆论漩涡的中心,腾讯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面临用户和运营商两方的压力。
对于微信收费传闻,腾讯公关部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腾讯公司肯定不会就微信基础服务向用户收取费用。”另一方面,腾讯也希望能够与运营商尽快达成合作意向,类似于电讯盈科那样的模式。
按照腾讯与电讯盈科达成的合作,自2013年2月1日起,用户每月支付8港币的费用,就能够享受不受任何限制的微信优惠包服务,不管是文字、语音,还是图片视频。
在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焱明看来,“不管是当年的移动QQ,还是现在的微博,与微信比规模都不小,用户上亿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不止微信一个,还有很多很多,但为什么聚焦微信,核心就在于微信对运营商基础业务替代性太强。”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则认为,作为国有企业,运营商本来就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既然提出了要发展移动互联网,就应该让网络去适应业务发展需求,而不是削足适履,让业务来适应网络。“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应该继续免费使用。”
阚凯力甚至提出,对于微信业务收费,其实只要我国开放网络电话,微信对于信令造成的压力也就自然消失了。
目前看来,收费也许能稍微抚平电信运营商“受伤的网络”,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
谭焱明称,与固网不同,移动互联网资源有限,所以目前各国基本上还没有移动互联网网络中立的规定。传统电信运营商,因为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冲击效应,比如VOIP、P2P下载等,会进行接入限制,或者设定一定的消费门槛。
“虽然有部分新进运营商,在传统语音、短信等业务上积累很少,可能会主动把SKYPE等应用纳入进来,免费供用户使用,但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谭焱明表示,即便是苹果imessage,也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只限于苹果系统。
他认为理想的办法是腾讯能够尽快明确微信的商业模式,在其商业模式中,给电信运营商留出一定的空间,这样的话,对用户的影响也就最小化。
除此之外,此次微信收费风波,是否会波及其他的互联网应用也受人关注。一名互联网人士直言,目前不少企业持观望和看客心态,明哲保身,不敢吭声。“如果腾讯最后跟电信运营商达成了合作,其他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商后续接入,还能够免费吗?”
关键字:微信收费 包月收费
引用地址:微信收费或走包月收费模式
三大运营商对微信表态
目前关于微信该不该收费,向谁收,怎么收,各方不平之鸣甚多。
4 月3日,就“微信收费”一事,《华夏时报》记者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和工信部方面求证,其中,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综合部新闻发言人均表示,关于微信收费,最近 公司高层已在公开场合有所表态,目前还没有收到最新的消息;中移动综合部亦未对微信收费一事进行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所有的决策,肯定会慎重考虑用户需 求。”
而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王立建则表示,关于微信最新进展,需要发送传真由相关司局出示正式说明。截至记者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从目前电信运营商的高层表态来看,都不同程度地提到微信等OTT业务对运营商的威胁和冲击,但同时又强调,运营商与OTT服务商是合作共赢关系。
三大运营商中,以中移动措辞最为激烈。中移动总裁李跃在去年开发者大会上,首次公开提出微信等OTT业务对传统运营商构成威胁。“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
中国联通方面则显得缓和很多。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深圳IT领袖峰会上表示,“违背经济规律做事都是难以长远的”,但同时也强调,OTT公司走到今天不容易,运营商与OTT公司不会发展成水火关系,而是鱼水关系,相互促进。
相比之下,最为淡定的也许就是中国电信了,董事长王晓初上月在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微信未来可能对短信等增值业务收入构成冲击,但至今对中国电信业务影响不大。”
根据苗圩在“岭南论坛”上透露的消息,工信部已要求运营商提交相应的解决方案。但记者联系的上述运营商人士均表示,目前还没有消息可以透露。
业内争议微信收费
作为舆论漩涡的中心,腾讯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面临用户和运营商两方的压力。
对于微信收费传闻,腾讯公关部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腾讯公司肯定不会就微信基础服务向用户收取费用。”另一方面,腾讯也希望能够与运营商尽快达成合作意向,类似于电讯盈科那样的模式。
按照腾讯与电讯盈科达成的合作,自2013年2月1日起,用户每月支付8港币的费用,就能够享受不受任何限制的微信优惠包服务,不管是文字、语音,还是图片视频。
在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焱明看来,“不管是当年的移动QQ,还是现在的微博,与微信比规模都不小,用户上亿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并不止微信一个,还有很多很多,但为什么聚焦微信,核心就在于微信对运营商基础业务替代性太强。”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则认为,作为国有企业,运营商本来就不应该以营利为目的。既然提出了要发展移动互联网,就应该让网络去适应业务发展需求,而不是削足适履,让业务来适应网络。“微信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应该继续免费使用。”
阚凯力甚至提出,对于微信业务收费,其实只要我国开放网络电话,微信对于信令造成的压力也就自然消失了。
目前看来,收费也许能稍微抚平电信运营商“受伤的网络”,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开始。
谭焱明称,与固网不同,移动互联网资源有限,所以目前各国基本上还没有移动互联网网络中立的规定。传统电信运营商,因为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冲击效应,比如VOIP、P2P下载等,会进行接入限制,或者设定一定的消费门槛。
“虽然有部分新进运营商,在传统语音、短信等业务上积累很少,可能会主动把SKYPE等应用纳入进来,免费供用户使用,但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谭焱明表示,即便是苹果imessage,也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只限于苹果系统。
他认为理想的办法是腾讯能够尽快明确微信的商业模式,在其商业模式中,给电信运营商留出一定的空间,这样的话,对用户的影响也就最小化。
除此之外,此次微信收费风波,是否会波及其他的互联网应用也受人关注。一名互联网人士直言,目前不少企业持观望和看客心态,明哲保身,不敢吭声。“如果腾讯最后跟电信运营商达成了合作,其他的移动互联网开发商后续接入,还能够免费吗?”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6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