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3年LTE网路发展,全球已有97个国家,开通263个LTE商用网路,以及累计高达2亿的LTE用户数。 DIGITIMES Research归纳美国营运商Sprint与T-Mobile USA加速投入LTE网路布建、大陆全力发展TD-LTE用户规模、欧洲与新兴市场网路陆续开通等因素下,估计2014年全球LTE用户数将再成长至3.35亿,整体发展速度相较3G WCDMA世代缩短约2年。
由于LTE用户市场蓬勃发展,整体终端设备的产业规模亦快速扩大,短短3年内已累计超过150多个LTE设备供应商,LTE终端款式数量大增25倍达到1,563款。值得注意的是,LTE网路商用化至今仅4年左右,LTE智能手机却在款式数量,或是销售表现上都远远超越数据类终端,对于中小型网通业者恐面临业务投资进退两难的处境。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台湾的LTE产业必须正视大陆巨型网通厂的崛起、寡占的LTE芯片市场生态、以及中低价智能手机带来的替代性威胁等挑战。面对持续成长的全球LTE市场商机,产品、价值、客制化与市场评估等项目是网通业者应该重新检视与调整的策略方向。
2014年全球LTE用户数将新增1.35亿整体用户规模上看3.35亿
根据GSA(The Global mobile Suppliers Association)针对全球LTE网路营运状况统计,截至2013年已开通263个LTE商用网路并在全球97个国家中开始营运,估计2014年LTE商用网路开通数量将会成长至350个以上,而LTE网路商用化规模将会持续扩大至135国与456个电信营运商。
此外,统计至2013年底LTE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关卡,约占全球移动宽频用户数的一成比重,相较2012年新增约1.32亿户,年成长率达到193%,2010~2013年复合成长率更高达900%。 DIGITIMES Research预估2014年LTE用户数将再攀升至3.35亿用户,与3G WCDMA用户数的成长周期相比,WCDMA自2001年底开通首个商用网路后约7年才达到相同的用户规模,显然全球电信业者对于投入4G LTE网路营运有更高的共识。
以下针对全球主要区域的LTE发展现况说明:
■ 北美地区
不管是用户数亦或普及率,北美LTE网路发展程度仍稳居全球宝座。 2013年第4季北美的LTE用户数已突破1亿规模,用户数占全球比重仍高达5成以上,换言之北美地区已有近3分之1的移动宽频用户使用LTE网路。展望2014年,北美Tier 1营运商Sprint与T-Mobile USA相继加入LTE市场战局,北美仍将是全球LTE市场最活络的区域之一。
■ 欧洲地区
因为3G频谱标售金额过高造成许多欧洲国家延缓LTE网路布建的计画,然而全球营运商高度投入LTE发展使得欧洲各国也逐渐出现转变。
2013年欧洲新增30多家营运商投入LTE商用化推升LTE用户数达到1,640万,相较去年成长5.5倍,欧洲用户数占全球比重亦增加3.8个百分点达到8.2%新高。随着电信服务发展相对成熟的西欧各国纷纷投入,2014年欧洲的LTE网路发展仍将维持相当不错的成长动能。
■ 亚洲地区
过去几年因为日本、南韩大力推动LTE网路布建使得亚洲LTE用户数占全球比重达到4成以上。然而,2013年第4季亚洲LTE用户数比重却首度跌至38.8%,主要原因在于南韩的LTE新用户增速减缓以及大陆LTE营运执照迟至2013年底发放,导致亚洲整体的LTE用户数成长与比重低于预期。值得关注的是,大陆中国移动为摆脱3G时代的竞争困境,势必加速转进LTE用户市场,2014下半年亚洲LTE用户数比重可望回升。
■ 其它地区
相较3G世代,全球LTE用户数增长明显更快,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来自新兴地区的高度参与。 2013年全球共计新开通117个LTE商用网路中,有超过3分之1来自南美、中东、非洲等电信基础建设发展相对缓慢的新兴地区。 2012年第4季「其它地区」的LTE用户数全球占比不足1%,2013年同期占比则成长超过4倍达到2.5%。虽然新兴地区的用户占比仍低,但持续扩张LTE网路布建发展已是普遍的共识。
2010~2014年全球LTE用户数预估暨LTE网路商用化分布图
资料来源:GSA,2014/3;DIGITIMES整理,2014/4
LTE终端款式数量3年成长25倍智能手机比重近4成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全球LTE网路蓬勃发展,整体终端设备产业显然亦被带动发展。 GSA统计2011年2月全球LTE终端款式数量仅有63款,时至2014年3月则累计超过150多个LTE设备供应商,以及高达1,563款的LTE终端设备款式,与2013年初的款式数量相较也呈现倍数的增长。
短短2011~2014年间,LTE终端装置款式数量即大幅成长约25倍,表示具备支援LTE网路功能已渐渐成为消费性通讯终端的普遍标准,主要推动的力量说明如下:
■ 来自电信营运商的推动力量
电信营运商因为频谱、3G网路标准等因素,而在LTE布建速度与发展策略产生不同的营运模式(请参考「北美移动宽频市场战火烟硝4G营运商各显神通」)。北美的LTE营运商Verizon Wireless,由于3G网路标准为CDMA 2000无法直接升级LTE网路,因此采取积极新建的网路策略,同时明确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LTE Ready」的设备产品才能搭配较佳电信商的补贴方案。由于Verizon Wireless旗下拥有上亿的用户规模,对于设备商的议价能力更高,也间接加速推动LTE终端款式的多样化。
■ 来自政府的推动力量
大陆推行的TD-LTE网路标准虽然已是国家共识也获得国际通讯组织的认证,然而其标准在推广初期遭遇终端款式数量太少问题,导致营运商布建TD-LTE网路意愿受到影响。因此不管是大陆官方组织工业和讯息化部(简称工信部),或是以中国移动电信为首的GTI(Global TD-LTE Initiative)联盟,都倾全力加速TD-LTE终端的普及化,包括加速发放TD -LTE的网路营运执照、积极透与大陆国内品牌终端设备厂合作的客制机、开放国内终端采购标案引进国际品牌业者等均是内含政府组织的力量推动LTE终端发展。
经过大陆政府与相关业者的推动,2011年仅有16%共43款的LTE终端支援TD-LTE网路,时至2014年初此数值则已提升至25%以及共387款LTE终端能够支援TD- LTE网路。
■ 来自市场的推动力量
LTE商用网路数量在短短数年间倍数成长,布署LTE网路的规模、速度、营运商与国家数量等指标相较过去都是前所未见,消费者对于LTE终端设备也因为更佳的使用体验而接受度更高,诸多原因自然推动设备商投入更高的生产意愿。 GSA统计2011年全球仅有30多家LTE设备供应商,而2014年则已有超过150家LTE设备供应业者,其产业链的成熟完整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因而造成款式百花齐放的盛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LTE终端款式数量有高度成长,然而观察其终端类型则发现2011~2013年间智能手机的款式数量比重大幅提高21个百分点,反之数据类的终端如CPE、Dongle、MiFi等款式比重则分别减少8~9个百分点。换言之,至今LTE数据类终端款式合计虽然仍保有42%的比重,然而其成长曲线却是逐年下滑,2014年LTE智能手机比重超过数据类型终端已是指日可待,反映出智能手机将扮演LTE网路世代重要要角的发展趋势。
2013年LTE智能手机款式数量比重已达4成
资料来源:GSA,2014/3;DIGITIMES整理,2014/4
LTE智能手机销售比重逐年上升数据类终端沦为销售配角
此外,由于营运商在LTE终端设备普及扮演重要的推手,因此DIGITIMES Research针对全球最大的FD-LTE营运商Verizon Wireless以及未来TD-LTE网路的霸主中国移动,在LTE终端设备的销售绩效与规划观察,发现LTE智能手机仍获得压倒性的青睐。
截至2013底统计北美营运商Verizon Wireless拥有全球LTE用户数21.3%比重,总数达4,200多万的用户数稳坐全球LTE营运商的宝座,其动向受到市场高度瞩目。由于Verizon Wireless采取积极的全LTE网路发展策略,自商用化LTE网路以来,终端设备采购即视为布局重点,其产品线之齐全傲视全球LTE营运商。值得关注的是,观察Verizon Wireless针对LTE终端设备的销售比重统计发现,2011年LTE智能手机的销售比重仅接近7成,短短2年时间竟已提升至94.4%。换句话说,2013年Verizon Wireless销售共2,810万台的LTE终端设备中,数据型及其它LTE终端总数仅有157万台,其数据类终端设备相对于LTE智能手机的销售规模完全不成比例。
事实上,在2011~2012年间LTE网路商用化初期,苹果(Apple)的iPhone风潮近乎席卷全球智能手机市场,Verizon Wireless即透过LTE手机进行产品差异化策略,因此能维持其Android智能手机一定的销售比重。而后当LTE网路发展渐趋成熟,主流/非主流的智能手机品牌纷纷加入LTE网路功能,则又更进一步压缩LTE数据型产品销售的成长空间。
DIGITIMES Research观察,由于Verizon Wireless成功地透过大量LTE智能手机款式销售来协助其4G LTE网路布建的过渡期模式,身为全球TD-LTE网路的产业龙头中国移动,似乎也希望依循此模式摆脱3G时代的经营困境并加速过渡至4G网路发展。
2009年初大陆发出3张3G网路营运执照,2G时代的电信霸主中国移动因政策使然仅获得TD-SCDMA(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网路标准的经营权。初期因为TD-SCDMA网路在技术与终端产业相对不成熟,导致3G世代中国移动的市占率大幅下滑,让竞业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取得三分天下的竞争态势。
中国移动为取回竞争筹码,不仅早于2010年就开始于年报提出4G建网的趋势概念,2012年后更加紧布局TD-LTE的终端与试验网路等准备工作,并于2013年12月获得大陆工信部的4G TD-LTE网路营运执照。换言之,2014年将是中国移动正式推动TD-LTE网路服务的发展元年。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1月中国移动发布「中国移动TD定制终端产品白皮书」,其中说明TD定制终端的相关规格外,亦加入对2014年中国移动TD-LTE终端产品类别销售比重的规画,其中智能手机的销售比重高达89%,MiFi以5%居次,而Dongle、CPE合计仅有2%。换句话说,中国移动显然希望复制Verizon Wireless的成功经验,即使在大陆TD-LTE网路商用化初期,数据类终端并未获得太多青睐,智能手机依旧是推动营运商业务的要角。
Verizon Wireless与中国移动LTE终端销售比重变化
资料来源:Verizon Wireless、China Mobile,2014/3;DIGITIMES整理,2014/4
LTE产业存在三大发展趋势中小型网通设备厂成长将面临更多挑战
从上述说明可以发现,LTE智能手机不管在款式数量,或是销售的比重上都扮演越来越吃重的角色,对于以数据终端设备销售为主的网通厂恐怕是面临进退两难的处境。
此外,除了LTE市场对于数据类需求较低的因素外,DIGITIMES Research观察LTE产业生态存在3大发展趋势,中小型网通设备厂商经营LTE数据型终端业务可能遭遇的挑战分述如下:
■ 大陆网通厂的崛起
随着大陆政府对于通讯产业的益加重视,大陆网通设备业者的营运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进入4G世代后大陆业者扩张事业版图的企图心更是明显。例如2013年、2014年世界移动通讯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MWC)大陆华为、中兴等厂商在摊位位置、广告曝光度、媒体活动等均投入相当资源,整体气势与3G世代的低调作风迥然不同。
检视华为的经营绩效,2013年华为整体营收达到人民币2,390亿元,包括营运商、企业、消费者等各分项业务年成长率均达到4%~32%不等的正成长,不仅整体营收较2012年成长8.5个百分点,更首度超越竞争对手Ericsson成为全球网通设备销售的龙头。摊开2013年华为在全球网通市场的市占版图,除了北美市场外都取得两位数以上的市占率,其中欧洲市占率更超过半数。
此外,华为提早经营4G市场,早于2004年就积极参与包括3GPP、ITU等国际电信组织的标准制定工作,同时大量收购相关专利强化核心技术领域,华为因此能够领先市场推出支援多模多频的LTE终端,同时也是少数能完整提供「end to end」解决方案的4G网通设备商,其参与布署的LTE网路与取得的合约数量更是名列前矛。
然而,大陆华为不断成长变身全球设备业者龙头的同时,牵动的不只是大猩猩级业者的竞争态势,背后由许多中小型网通设备业者构筑起来的产业生态也随之改变。面对大陆较为封闭的产业市场以及特殊的政商型态,中小型网通业者要成为其核心供应商并不容易,加上华为提供LTE营运商从头端、局端到终端设备的整套销售模式,也间接减少网通业者与电信商采取「Go Direct」合作模式的机会。
简言之,过去只要透过精准的成本控制与品质管控就能获得订单的网通设备代工业者,面对大陆网通设备业者的崛起与整合恐不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欧美大型网通设备商的市占优势大不如前,台湾中小型网通业者必须开始思考除了维系原有OEM/ODM等传统的核心业务外,该如何包装以提供与大陆业者不同的产品价值。
2013年华为全球4G LTE设备市场市占率暨各分项业务营收
资料来源:华为年报,2014/4;DIGITIMES整理,2014/4
■ 寡占的LTE芯片市场生态
2014年2月,大陆国家发改委证实2013年底曾持票搜索高通(Qualcomm)位于大陆北京及上海等办公室,主要是针对高通公司是否涉及滥收专利费达成市场垄断的情形进行调查。随后美国高通新任总裁Derek Aberle率领多位副总拜访大陆发改委就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事实上,早于2006年高通即受到日本公平交易委员会(Japan Fair Trade Commission)的发函调查,2009年再遭到南韩公平交易委员会(Korean Fair Trade Commission)罚款2.08亿美元,原因是高通联合三星、LG等手机品牌进行CDMA移动电话芯片的市场垄断事实。雷同的场景再度发生,2012~2013年中国移动进行2波合计超过22万台TD-LTE终端招标案,超过半数的得标终端是采用高通芯片,引发市场哗然,加上高通收取专利费用的强硬作风,最终导致此次高通搜索案的发生。
高通能在大陆取得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一部分来自中国移动的市场策略因素,希望藉由高通在全球移动智能装置芯片市场的高占有率,来达到促进TD-LTE网路发展的推广目的。第二的原因则是高通确实在LTE多模芯片上的技术超越竞争对手,进而获得市占优势。
DIGITIMES Research整理2014年全球主要多模LTE芯片供应商最新的产品规划发现,高通甚至领先部分竞争对手一个世代,包括多模LTE芯片已能支援7模(FD/TD-LTE、WCDMA、TD-SCDMA 、CDMA 1x、EVDO Trv.B、GSM)标准,以及率先导入20nm先进制程等。另外,大陆海思与Marvell则紧追高通其后,现阶段已经可以生产5模以上的LTE芯片产品,同时芯片规格亦能支持到LTE Cat6的新标准。
联发科、博通、英特尔等则是分属于第三层次的市场业者,由于进入多模LTE芯片市场的脚步稍慢,因此积极透过并购方式来加强自身在LTE芯片的研发能力,包括联发科并购瑞典Coresonic AB公司、英特尔宣布收购富士通子公司富士通半导体无线产品公司、博通收购瑞萨电子子公司的LTE相关资产以取得包括载波聚合与多模多频的专利技术等。分属于第3层次的公司虽然起步较慢,但估计2014下半年也将陆续投入5模的芯片量产的行列。
最后,第四层次的芯片厂商虽然也有推出支援5模LTE芯片的规划,然而因为缺乏关键技术,因此能否按计画于2014年内推出产品仍有变数,目前多以3模(TD-LTE 、TD-SCDMA、GSM)作为主要产品,代表厂商如展讯、联芯等。
换言之,作为一个终端设备厂商,现阶段能够选择的多模LTE芯片供应商并不多,加上中国移动近期宣布采购的终端设备必须支援5模标准,如此选择就更加有限。去除大陆海思多数供货给自家华为的设备以及专注经营大陆本土手机品牌市场的Marvell,台湾中小型网通业者恐高度受制于高通的供货体系。
主要原因是台湾业者并未有如三星、苹果等厂商不仅具备AP芯片的研发能力,又具有大量出货的采购优势,因此面对高通的议价能力相当薄弱,也导致多数厂商可能要缩减自身利润空间才有机会与大陆、南韩品牌在市场一较长短。
2014年LTE芯片厂商动态一览
资料来源:各公司,2014/4;DIGITIMES整理,2014/4
■ 低价智能手机的替代威胁
根据工信部公布2014年2月大陆移动电话已达到12.4亿用户规模,其中3G用户的渗透率亦上升至35%新高。其中,中国移动所属的TD-SCDMA用户数2.15亿则是达到所有3G用户的半数比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自2009年初开通3G TD-SCDMA网路,直至2013年第1季才突破1亿用户关卡,然而,至2014年第1季就已累计至2亿3G用户,与过去累积至1亿用户的时间相比大幅缩短3年,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TD-SCDMA移动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
由于过去TD-SCDMA的手机终端款式极度缺乏,整体用户数增速相当缓慢。然而,此状况近年已获得明显改善,大陆TD产业联盟统计,2013年TD手机产业链已增加至412家,支援TD-SCDMA手机全年出货量更高达1.6亿支,约占大陆整体3G手机出货量的47%。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显然处于出货成长的高峰上,除了手机款式增加原因外,中低价位的智能手机才是带动3G用户成长的重要推手。
大陆研调机构「易观智库」的统计,2013上半年大陆有超过4成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是人民币1,000元以下,而有近3成2的智能手机出货价格落在人民币1001~2,000元内。换句话说,人民币2,000元内的中低阶智能手机才是大陆消费者偏好的主流市场,每只要价新台币2万元以上的高阶机种在大陆只有不到5%的出货量。
摊开中移动甫于2014年1月公布的「中国移动TD定制终端产品白皮书」,不难看出中移动希望避免重蹈过去TD-SCDMA用户成长不佳的覆策并复制其成功的推广要素,包括更多的手机款式以及低价机款选择。
DIGITIMES Research整理中移动2014年的终端采购白皮书,发现TD-LTE终端有4大重点规划,分别为2014年第2季将推出低于人民币千元的TD-LTE智能手机,人民币2,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机则必须达到支援5模的标准规格,而2014年4月后送测的TD智能手机零售价若超过人民币3,000元将强制要求加入TD-LTE网路支援功能,以及2014年TD-LTE智能手机应该达到1亿台的销量目标。
换句话说,中移动企图藉由机海与低价战术达到快速提升TD-LTE用户规模的目的,但低价智能手机于TD-LTE网路商用化初期就成为销售重点,对于部分数据型终端恐有形成替代效应威胁的疑虑,尤其台湾LTE数据型终端出货量有半数支持TD-LTE网路,大陆又身为全球最大的TD-LTE网路市场自是不容忽视。低价智能手机的行销策略对于台湾网通厂LTE业务的后续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大陆中低价智能手机将扮演推动TD-LTE网路要角
资料来源:易观智库、中国移动,2014/1;DIGITIMES整理,2014/4
综合上述,随着全球LTE网路陆续开通营运,LTE数据型终端业务仍然有向上发展的机会空间,惟未来仍需面对大陆网通设备厂的竞争,中低价LTE智能手机可能带来的替代效应,以及日益压缩的微薄利润等挑战。
简言之,固守传统OEM/ODM的营运模式恐怕已不足以面对下世代网路的产业型态,DIGITIMES Research认为有中小型网通设备商至少应从下列4个面向检视未来LTE数据类终端业务存续发展的优劣势:
■ 产品品质
维持良好的产品品质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价值,提高产品良率不仅带给公司更佳的品牌价值也能减少浪费公司生产的必要成本。然而,良好的品管与成本控制虽然有利获取更佳的利润表现,但对于获得更好的产品报价与市占率助益不大,如何提升产品价值才是真正的考验。
■ 产品价值
当客户面临代工供应商的选择时,价格往往会成为决定的关键指标。面对大陆网通厂学习曲线缩短,报价更具竞争力的同时,台湾网通业者如何赋予「平凡」的终端设备创新的产品价值是必要的调整方向,这可能包括一站式的销售服务、软硬件产品的整合应用,协助客户平台管理维运与资料分析等,透过产品与服务的加值跳脱价格竞争的红海市场。
■ 保持弹性的客制化服务
标准化的产品进入门槛低,生产容易,竞争强度大,利润较低。 LTE网路发展初期面对各国频谱使用不一、成熟与新兴市场的营运模式不同、营运商布建的LTE网路标准各异,「客制化产品」成为LTE世代供应商重要的经营特性,对于具备客制化能力的厂商往往能获得较高的议价能力与利润空间。
■ 审慎评估市场潜力
众所皆知LTE网路世代带来新商机的发展潜力庞大,然而进军北美、大陆等主流市场意谓将面临更多更强悍的竞争对手,加上Tier1营运商拥有更大的议价权,对于规格、服务、产品质量、价格等的要求也都相对更高。观察近3年LTE网路用户数的发展变化,次要或新兴市场的经营价值越来越高。评估公司可以投入的资源以及产品的兢争优势,寻找适合的市场标的同样可以有机会带来可观的绩效表现。
LTE数据型终端将朝向高附加价值、客制化市场发展
上一篇:Hi-Fi极致拍·摄 4G智拍旗舰vivo Xshot发布
下一篇:Google、苹果、三星持续投入医疗穿戴装置研发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58
微软CEO:我们没抓住智能手机,不会再错过机器人
据外电报道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 Satya Nadella)在悉尼的时候,与其说他思考的问题云里雾里,难以捉摸,倒不如说他在思考自己的云——微软云计算服务Azure。 此前在澳大利亚召开的微软开发者大会上,纳德拉提出了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预测:首要的是移动端和云计算。还有机器人,我们提到过机器人? 纳德拉说:“当我说‘首要是移动端’时,我的观点很明确。我不是指任何单一的移动设备,我指的是人们所有生活体验的处理移动化。这就是云计算的用武之地。”
在今年4月召开的F8大会上,扎克伯格曾表示非常看好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这也是对纳德拉在三月召开的微软年度开发者大会上的言论做出的回应。 日前,
[机器人]
智能手机市场国产品牌份额过半 利润不到1%
2012年智能手机市场风云变化,三星和苹果占据了整个手机市场99%的利润,国产手机抢占了过半的市场份额,然而所占利润却不到1%。系统方面,苹果iOS与Android两强相争,Android在市场份额方面领先于苹果iOS,而在收入方面,还不能与苹果iOS相提并论。在芯片方面,市场迎来了爆发性增长,而老牌厂商德州仪器却在今年黯然退出,让人们深深感到了市场竞争的惨烈。 品牌之争:国产企业逆袭 利润成痛点 2012年是国产手机逆袭的一年,市场调研机构赛诺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我国国产手机份额总和已经达到71.7%。据相关统计,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80%以上是价格在1000~2000元左右的千元智能机,而这之
[手机便携]
智能手机退潮,华为、小米、OPPO、荣耀转战智能家居
“格力手机是一定要做,而且必须做。”董明珠今年再次重申了格力做手机的决心。 格力商城的信息显示,其2020年12月推出的大松5G手机,截至目前累计销量为26739台,仅为华为、小米、vivo、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销量的零头。 不过董明珠对未来看得很远,她并不在意格力手机的销量,追求的是对智能家居的掌控,格力手机要做智能家居的“控制器”。除格力手机外,近几年格力已经陆续推出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智能电灯等智能家居产品。 连格力都开始进入智能家居领域,可见智能家居领域有多火。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现在去线下的苏宁易购、国美、五星电器等商城购物,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等家电产品,即使一两千元的产品,同样支持手机联网控制,
[嵌入式]
三星获透明智能手机实用新型专利
一说起透明屏幕产品,网友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小米透明电视,超炫的外观和5万元的售价让它吸引了足够多的目光。而在此之前,其实有很多厂商都想把自己的笔记本、手机等所有带屏幕的产品都做成透明款。最近,OLED屏幕最大制造商——三星所拥有的透明手机实用新型专利被人发现了。 据了解,该专利是三种专利类型之一,其它两种是外观专利和发明专利。具体来说,实用新型专利是指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专利法中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发明专利低,但实用价值大,在这个意义上,实用新型有时会被人们又称小发明。 在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对三星透明手机的专利就很好理解了。根据官方表述,三星似乎找到了制
[手机便携]
Bosch Sensortec推出Android™ 6.0 Marshmallow传感器中枢解决方案
- 即时部署型软件解决方案为智能手机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 灵活适用范围广泛的不同要求 - 极低功耗延长电池供电设备的运行时间 德国罗伊特林根,2016年7月XX日 今天,Bosch Sensortec推出其下一代Android M传感器中枢解决方案,这是一套适用于运行Android 6.0 Marshmallow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设备的即时部署型软件解决方案。 全新解决方案集成了先进的功能软件库,可充分利用Bosch Sensortec的高性能传感器中枢、运动和环境传感器。与Android 6.0 Marshmallow兼容,该传感器中枢解决方案可与3轴、6轴或9轴传感器实现完整的传感器数据
[传感器]
智能手机
相比于拥有先发优势的功能手机、跑得摇摇晃晃但余威犹在的上网本、在外圈跟得若即若离的电子书阅读器以及从后方加速冲来的平板电脑,倒是智能手机恰似闲庭信步,在移动通信终端的赛跑中已经扮演了太久的低调黑马。 而当这场漫长的赛跑跨入2010年的时间节点,智能手机的出色天资和惊人后劲才更加鲜明地展现出来。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市场,更强大的芯片、开放的操作系统以及更为大众化的终端正为其注入无穷动力,推动着智能手机渐次加速、全力冲刺。 智能手机热潮汹涌 支持高级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早已超越以往的企业应用范畴,正快速地向大众市场渗透。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72亿部,年增长
[手机便携]
针对手机开发的DC-DC转换器用线绕型功率电感介绍
前言 手机、便携音乐播放器、便携式游戏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由电池供电,各个机器内部都装载着多个电源电压转换电路(DC-DC转换器),能够将电池电压转换成功能模块所需要的电压。 DC-DC转换器有多种类型,用于便携型电子设备的则是以非绝缘型转换电源为主。这种非绝缘型转换电源有使用线圈的断路器式和以电容器为主体的供给泵式。例如主要用于便携设备的锂电池,电池电压会变化,而供给泵式的DC-DC转换器由于可以很好维持电池电压变化时的功率高转换效率而被广泛应用。 便携型电子设备所必需的电源类型根据机器的不同种类和功能而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DC-DC转换器的输入输出电压电
[电源管理]
DIGITIMES:2015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预期
DIGITIMES Research表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前十大排名依序为三星(Samsung Electronics)、苹果(Apple)、联想(Lenovo)、乐金(LG Electronics)、华为(Huawei)、小米(Xiaomi)、微软(Microsoft)、TCL、酷派(Coolpad)及欧珀(Oppo),中国大陆地区厂商占6席。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整体市场及中国大陆地区市场的增长日渐趋缓,前十大厂商年增长率都将低于3成。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晋身2015年出货前五大的门槛为6,500万支,其中,分占一、二名的三星及苹果出货将分别超过3.3亿支及突破2.3亿支,然三星将仅
[手机便携]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4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