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指纹技术上新台阶 未来可做在屏幕上

发布者:chwwdch最新更新时间:2014-09-15 来源: 腾讯科技关键字:国产手机  指纹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腾讯科技 郭晓峰 9月13日报道

尽管在iPhone6上没有看到外界疯传的蓝宝石屏幕,但其引发的热度已在国内蔓延开来。昨日,中国触控IC厂商汇顶科技正式对外发布新一代指纹辨识晶片IFS(InvisibleFingerprintSensorTechnology,隐藏式指纹辨识)技术。

据了解,IFS有别于传统模组的指纹感测器,手机厂商不必在手机前面板,或是手机背盖上开孔置入指纹感测器模组,而是将指纹感测器隐藏于触控面板下,在增加技术应用却不改变手机原有设计风格,用户也不必改变对Android手机使用习惯。

从开发原理上看,IFS技术即可支持玻璃面板,又可支持蓝宝石面板,外界也称IFS为蓝宝石触摸式指纹识别技术。据汇顶科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IFS技术成熟应用后,手机厂商可根据产品的定位选择使用玻璃或蓝宝石作为面板。

简单而言,相比现在手机常用的背后触摸式指纹识别技术,未来采用IFS技术的手机在屏幕前面就可以设计指纹识别。

据悉,基于IFS技术的芯片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可量产,目前已有多个手机厂商表示在下一代产品将采用该技术,具体品牌汇顶科技并无透露。

说起汇顶科技,业界知道的人并不多,这家来自深圳的企业主营业务为电容触控芯片和固定电话芯片的研发和销售。其中,2011年至2013年,电容触控芯片收入占汇顶科技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9.12%、97.13%和98.75%。

最近,该公司正准备冲刺IPO。腾讯科技从其预披露的招股书上发现,汇顶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汇发国际(汇顶科技的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张帆、汇发国际和汇信科技,分别持股53.84%、23.74%、11.4%。)的实际控制人为知名芯片厂商联发科。

虽然目前安全性和技术成熟性或阻碍指纹识别进一步发展,但是该技术将成为未来智能终端标配。据有关报告显示,预计2013年至2015年指纹识别在智能手机和iPad市场容量分别达到28亿元、110亿元、236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90%。

关键字:国产手机  指纹技术 引用地址:国产手机指纹技术上新台阶 未来可做在屏幕上

上一篇:配件供应难跟节奏 iPhone 6未来供货速度或受限
下一篇:揭秘阿里巴巴神秘背后人物:马云的话他都听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18

指纹识别进化史:智能锁识别技术会如何发展?
        光学指纹识别并不可靠   笔者小的时候看电影,觉得科幻电影里的指纹识别很酷炫。没想到几乎在一夜之间,指纹识别就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由于现在智能手机上都会有指纹识别模块,使得移动支付在国内非常火爆,移动支付甚至和“高铁”、“共享单车”、“网购”一起被外国人列入“新四大发明”之中。 移动支付已经十分普遍   在物联网领域,智能锁是指纹识别普及率最高的设备,也有很多的公司考勤采用指纹打卡。虽然你每天都在用指纹解锁你的手机,或者进行支付,但是你真的了解指纹识别么?它是怎么做到只能用你的指纹解锁,又是怎么做到保障你的手机内容和支付安全的呢? 指纹考勤机   光学指纹采集设备始于1971年,工作原理类似于摄像头。由于
[安防电子]
国产手机扎堆乡镇市场 运营商渠道或遭冲击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在功能机时代有过短暂辉煌的康佳、TCL、长虹等老牌国产品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上演集体回归,发力智能手机市场。TCL集团最新发布的5月份主要产品销量公告显示,1~5月份手机销量达1657.5万台,同比增长16%,其中智能手机销量达338.2万台,同比增108.8%,并首次实现单月销量突破百万台。近年来,康佳也频频发力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相继推出了多款智能新机,日前还发布了旗舰级产品——康佳凡高(V981)。老牌企业步步高近日发力四核智能手机市场,将影像核心技术HiFi(高保真音质还原技术)融入智能手机中。由于无法与一线品牌抗衡,这些老牌手机厂商扎根二三线以下城市,甚至乡镇市场,并取得
[手机便携]
iPhone11系列该技术秒杀国产手机
今年的iPhone11系列,在一些人看来苹果公司已经是江郎才尽了,除了芯片与iOS系统之外,哪个不被国产手机超越,其实那是错误的。 苹果在发布会上没有重点讲iPhone11系列独有的超宽频技术(UWB),它足以秒杀国产手机,我们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UWB UWB这玩意儿并不新鲜,它全名叫做Ultra-WideBand,部分中文译名为超宽频。 UWB能干什么 从目前应用上来看,UWB主要是用于低功耗数据快速传输和高精度定位。FCC为UWB分配了3.1 GHz~10.6GHz共7.5GHz频带,还对其辐射功率做出了比FCC Part15.209更为严格的限制,将其限定-41.3dBm频带内。即这项技术通过超大带宽和低发射功率,实现
[手机便携]
iPhone11系列该<font color='red'>技术</font>秒杀<font color='red'>国产手机</font>
分析师称苹果没有推出搭载屏幕指纹技术机型的计划
    由于人脸识别需要在手机正面放很多的零部件,导致了刘海屏设计的产生,加上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使得不少手机厂商开始重视起屏幕指纹技术来,像魅族16、OPPO R17、vivo X23等都采用了该技术,就连安卓霸主三星也有推出使用屏幕指纹技术手机的计划,然而却一个大厂例外。 这个大厂便是Face ID人脸识别的开创者苹果,在知名供应链分析师郭铭琪的最新报告中显示,苹果并没有在今年或明年推出搭载屏幕指纹技术iPhone手机的计划。 郭铭琪称苹果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屏幕指纹技术的传感器对于OLED屏幕的支持不足,只能在屏幕特定的位置解锁,而不是整个屏幕的任意位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用户体验不佳。 此外,Face ID在iPhone上
[手机便携]
未来的iPhone或将采用侧边指纹,超声波技术是另一片蓝海
指纹识别功能,可以说是智能手机在生物识别技术发展道路上的开端,即便近几年业界陆续出现了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依旧难以取代指纹识别在市场中的地位。众所周知,苹果公司虽然在最近几年发布的多款产品上都用到了Face ID技术,却也基本都保留了指纹识别功能,以确保用户在Face ID无法解锁时还有其他途径。 不过近期却有消息称,继iPad Air 4上导入侧边指纹识别方案后,苹果在2021年上半年发布的iPhone SE Plus或iPhone 12s或许将取消Face ID的设计,而改用由其自主研发的侧边指纹识别方案。 贯彻成本下行策略 据了解,侧边指纹方案在硬件上与传统的电容式指纹识别方案基本没有差别,两者相比
[手机便携]
未来的iPhone或将采用侧边<font color='red'>指纹</font>,超声波<font color='red'>技术</font>是另一片蓝海
小米6难产 国产手机崛起背后暴露供应链缺陷
  大家请注意时间现在是2017年3月,按正常的迭代速度今年的三星S8、 小米 6、中兴天机8等等都已经上市开始正式发布了,现在不要说国产旗舰手机了。即使是强大如三星他的S8也推迟到本月29日发布,并且上市开售到下月中旬了,为何今年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一切都指向了 高通 835这颗旗舰芯片。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小米6难产 国产手机崛起背后暴露供应链缺陷   三星推迟发布是为了安全起见,当然也有 高通 835的原因。我们今天说的是从 小米 6等国产旗舰难产来说说国产手机的尴尬处境。那就是被供应链牵着鼻子走,没有芯片你就生产不出手机,当然你也无法去卖手机。 小米6难产 国产手机崛起背后暴露供应链缺
[手机便携]
国产手机 支持率超洋品牌
    随着移动互联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到底哪些智能手机品牌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和青睐呢?到哪些卖场能买到质量放心的品牌手机呢?本期深圳晚报“2013智能手机锋芒榜”获奖名单为您揭晓答案。 评选活动得到 消费者的积极响应 自3月1日“2013智能手机锋芒榜”活动启动以来,在消费者、网友、智能手机一族中得到广泛关注。市民、网友踊跃投票并通过微博以“陈欧体”、“甄嬛体”等风趣幽默的文字积极参与“独舌吐槽手机”、“评客”、“投诉报料”等活动。而在线下的测评环节,市民不辞辛苦一天转战七八家数码卖场对智能手机品牌、数码卖场进行了严格的测评打分。本次活动综合了网络投票、市民测评打分、消费者投诉三大项指标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百万市
[手机便携]
国产手机怪现象:核心依然“跛足”
筚路蓝缕之路   国产手机的发轫自1997年为起点,并以科健从韩国引进总机在国内销售模式为代表。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99年。总体来说,在此之前国内手机市场基本是贸易手机的天下,以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为代表的国外品牌几乎占据了全部的国内手机市场。   到了1999年,以波导、TCL、科健、熊猫为代表的国产手机进入国内市场,其后逐步赢得了三、四级渠道的信任,以渠道为利器,加上与国内外手机设计公司的合作,使得国产手机在2003—2004年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彼时,该群体一度夺得中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分水岭出现在2004年。在这一年度,国外手机厂商携既有的技术优势和重新整合后的渠道威力,让国内手机厂商的市场份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