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少壮派”复兴中兴:利空出尽押注“未来概念”
时代周报记者 王媛 发自深圳
创业难,守业更难。2016年,对于成立31个年头的通信巨头中兴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悬念和转机的年份。
中兴通讯(16.960, -0.04, -0.24%)总裁赵先明对此直言不讳。今年年初,赵先明在内部信中坦言,“2016年遭遇了公司成立3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在财务数据上,中兴通讯最新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2016年全年中兴营收达1012.3亿元,同比微增1.0%;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23.6亿元,较2015年的32.07亿元的净利相比减少了173.49%。
随着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消除了经营上的巨大不确定性之后,这被外界视为利空出尽,中兴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成功解除外患之后,中兴更应该审视的,是其自身成长面临的挑战。例如,中兴曾寄予厚望的终端手机业务销售不及预期,而华为在这个市场则每年能取得接近2000亿元的营收。
同时,无论从营收规模还是市场份额,中兴与同其业务交集高达八成的老对手华为的差距亦正在日益拉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股实质性的变革力量正坚定地在中兴内部推行。一方面,中兴老臣殷一民重新出山,与赵先明搭档,构成了中兴通讯第二代领导层的主体。殷赵二人皆是“技术派”出身。中兴通讯欲在5G窗口期打通一条复兴之路,“殷赵”搭配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万物移动互联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中兴通讯既面临ICT(信息通信)产业在全球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也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
但值得注意的是,时代周报梳理中兴财报发现,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在营收占比中高达12%,中兴更专注于5G、物联网、SDNNFV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储备,布局也更超前,寄望开启通信领域的“新航海时代”。
经过一系列的复盘与反思,赵先明明确指出,未来将坚决聚焦主营业务,持续强化市场和产品组合管理,对不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或者投入产出较低的业务进行“关、停、并、转”,提升公司主业的竞争力。同时还要按照战略指引,积极做好新领域的布局和拓展。
“殷赵配”走向前台
去年以来,中兴通讯经历了一系列的高层调整与权力更迭。
2016年4月份,在原董事长侯为贵当届董事会任期结束之际,中兴通讯宣布了新班子的任命。技术出身的赵先明,成为新的董事长和总裁,从侯为贵手中正式接过帅印。到了2016年10月份,执行董事殷一民被任命为手机业务负责人,并以执行董事身份兼任中兴终端总经理。
2017年2月份,为中兴效力27年的非执行董事史立荣因个人其他事务提请辞去了中兴通讯董事会非执行董事等全部职务。3月14日,中兴通讯又公告了最新人事变动,董事长兼总裁赵先明辞去董事长职务后,仍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与此同时,执行董事殷一民升任为董事会董事长,同时兼任终端事业部总经理。
至此,中兴通讯完成了领导班子的交接过渡,“殷赵配”构成了中兴通讯第二代领导层的主体。
今年54岁的殷一民是中兴创始人侯为贵一手培养出的5位高层之一,同时亦是手机业务的元老,主导了中兴手机从0到1的飞跃,中兴许多出色的产品,都出自殷的手笔。
今年51岁的赵先明此前则担任中兴通讯CTO,是中兴多项技术的带头人,比如长期负责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自主研发GoTa数字集群系统等,其在2014年还提出和推动了整个集团目前执行的“M-ICT战略”。
中兴内部管理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董事长决策,总裁执行,殷赵两人的搭配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公司治理。”
同时,殷赵二位“60后”走上前台,即表明中兴把技术摆在了前列,也体现了中兴少壮派接班的趋势。对于中兴的改变,内部人士亦多有感触。“公司去年喊出了‘拼搏创新、求真务实’的口号,升职更倾向于任命年轻人,80后、85后这些人更有机会。毕竟以前体制僵化,现在提倡年轻化,职业化,也算是一种改变和尝试吧。”中兴内部一中层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
此外,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中兴通讯曾在2007年及2013年实施了两次股权激励,目前第二次股权激励正在执行当中。
据时代周报记者获悉,殷一民在3月14日就任中兴通讯董事长一职的当天,就向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称“过去的挑战既已发生,就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公司不会因为这些事件对去年经营业绩达成应该发放给干部和员工的奖励产生影响,更不会因此裁员。”这被中兴内部视为稳定军心的表态和举措。
成长的烦恼
成立已超过30年的中兴通讯,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作为通信科技行业巨头,中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强劲的增长势头”。
2015年,中兴首次迈入千亿营收俱乐部。去年一年,中兴总营收为1012.3亿元,同比仅微增1%。而同城兄弟华为最新年报显示,去年其总营收达到5215亿元,同比增长32%。
放眼至具体业务上,中兴去年运营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8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主要是由于国内外4G系统产品和国内外光传送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所致。政企业务营收89亿元,同比减少15.18%。消费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3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华为单就消费者业务营收就达到1252亿人民币,去年该收入进一步增加到17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6%,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同比增长29%。
而根据IDC的数据,仅仅在5年前,也就是2012年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上,中兴手机以2850万部,7.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力压份额7.8%的联想,和市场占比6.5%的华为。但2013年则成为中兴手机历史发展上的分水岭,中兴手机出货量开始被华为反超。
2014年1月,临危受命的中兴终端总裁曾学忠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大幅缩减产品,产品种类从300多款砍到76款,同时启动内部代号为“阿波罗工程”的研发项目。于是,中兴手机整整18个月未出新品,完全沉寂,直到“天机”系列在2015年面世,终于再次获得广泛赞誉。
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实际发货量5600万部,终端总出货量超过1亿部。从各个机构的销量统计数据看,位居全球第七。终端内部备受鼓舞,曾学忠更定下了2016年出货量达7000万部的销售目标。
2015年这一年,在美国市场,中兴卖出了1500万部的智能手机,行业第4;在亚太,中兴销量达到1100万部,同比增长了120%;在欧洲同比增长了400%;在非洲增长超过了100%;在南美增长了40%。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兴手机超过七成的出货量来自海外市场,在自家的大本营,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市场的中国,出货量反而只有1500万部,甚至比不上当时的魅族,国内市场成为中兴手机的短板。
彼时,曾学忠发布内部信反思称,“国内市场主要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战略失误,没有提前洞察到消费者转换趋势和渠道转换趋势,错过智能机和互联网营销两个风口。另外是固有的管控模式、品牌等短板,没有得到充分提升”。
而根据调研机构HIS的数据,去年国产手机全球出货量上,中兴销量为5700万台,排名第五,紧随华为、OPPO、VIVO、小米之后。这远未达到此前定下的7000万台销售目标。过去两年线下红利集体爆发,OPPO、VIVO、金立等“渠道之王”成为最大黑马,中兴再一次失去了第三个风口。
但中兴是否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呢?
实际上,华为一开始在手机上的优势,远没有其在通信和运营商产品上的优势那么大。但华为的成功一方面是得益于聚焦中高端产品市场策略和荣耀模式的发展,除此之外,就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用于研发和申请专利。
而国内手机品牌在资金支持与研发团队上,可以与华为一较高下的,也只有中兴。
据中兴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早在iPhone 6s发布之前,中兴就已经掌握了“3D touch”技术上。此外千兆手机等产品的发布,都表明了中兴具备很强的研发实力。
去年9月份,曾学忠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曾向记者表达了对中兴专利方面的信心,“很多手机厂商都只能在亚非拉地区进行突破,但中兴有着专利优势的保驾护航,一开始就得以聚集于门槛最高的欧美市场。以德国为例,去年比前年投入增长了300%,业务则增长了400%,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令人较为满意。”曾说道。
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兴手机过去几年,在海外市场表现较好,在国内则主要是进行调整,通过赞助NBA、足球队等一系列举措,同时在5G等黑科技上积极布局,目前整体还处在品牌投入期和渠道建设期,但预计接下来还会有较大的突破。
“万物互联”战略机遇
近年来,随着老对手华为高速扩张,中兴通讯则经历转型,步伐相比较为缓慢,目前整体规模仅为华为的1/5。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虚拟增强现实等机遇不断涌现,面对整个ICT行业的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兴已有深厚积累,并瞄准了当中的机遇。
赵先明指出,根据M-ICT2.0战略的总体要求,要在传统的优势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帮助运营商和政企客户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也要积极审视自身在生态圈、产业链发生重大改变后的角色变化,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为公司未来发展寻找更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VR/AR大视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机会点。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中兴的Pre-5G 产品系列逐步商用,在 5G 正式商用前协助全球运营商以较低的成本提高网络性能,并获得业界认可。同时,中兴亦积极参与 5G 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取得阶段性突破,同时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德国电信、 Telefonica、日本软银、韩国电信等运营商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 5G 技术和市场应用。
中兴通讯作为最早进入智慧城市领域的厂商之一,目前参与了全球40多个国家145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经验丰富,能够提供从顶层设计、方案落地、投融资到城市运营的端到端一体化的智慧城市服务,这也是银川市政府及众多城市选择与中兴通讯合作的主要原因。
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新能源、电芯片和光电子等领域,中兴也有持续深耕。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财报发现,过去三年中,中兴为了加大其在Pre-5G、5G、高端路由器、SDN、OTN、核心芯片等领域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应用,对研发极为重视,研发费用亦逐年上升。
过去三年的指标显示,自2014年起,中兴投入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0亿元、122亿元、127亿元,分别增长22%、35%以及4%,研发费用在营收当中的占比分别为11.04%、12.18%、12.61%。
2016年可持续报告显示,目前,中兴通讯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设有20个研究开发中心,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中兴专利资产累计超过 6.8 万件,全球授权专利数量超过 2.8 万件。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6年国际专利申请数据显示,2016年,中兴通讯根据《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提交了4123项专利申请,超过任何其他公司。中兴通讯由此从一年前的第三位上升至专利排行榜首位。
“船头方向对了,中兴还是一艘大船,正驶向更加辽阔的远方。”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评价道。
上一篇:Vizio总裁接受媒体专访不提乐视
下一篇:EUV将成主流,哪些公司将受伤?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6:19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