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和AI交互将达到万亿级别

发布者:sunyouz1最新更新时间:2020-08-23 来源: 新浪数码关键字:A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个月,微软官宣了小冰从微软拆分为独立公司运营,并委任沈向洋为新公司董事长。小冰似乎一夜之间就从商业帝国的公主千金变成了需要操心过日子的“出嫁小媳妇”。也许对微软来说是时候要松开怀抱,让那个Windows里古灵精怪的少女长大了。

  8月20日,小冰第八代正式推出,这也是小冰从微软独立后的首次亮相。小冰团队正式公布了面向个人用户的第一个虚拟人类产品线,同时还发布了面向个人用户的“X套件”系列应用软件等多个新产品。目前小冰虚拟人类产品线已经支持华为、小米、微博三大平台。

  会后,新浪数码专访了小冰公司董事长、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小冰公司CEO李笛以及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

  沈向洋曾是微软公司内级别最高的华人高管,全面负责微软全球的人工智能战略、人工智能产品事业群,包括微软必应 (Bing) 和小娜 (Cortana) 产品部门等。

  沈向洋表示,“未来最大的交互,不是现在的人机交互,而是人与人工智能的交互。这会是未来人工智能最大的机会。“

  小冰占据了全球交互量的60%

  经过过去一代产品的商业化尝试,小冰获得的累计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可谓小有所成,但这也只是小冰未来商业化进程的一个开始。谈到小冰的行业优势,沈向洋透露,尽管苹果的Siri产品化最早,亚马逊的alexa设备数量最多,但交互量最大的是小冰,占据了全球交互量的60%。“目前,我们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每天可以达到千亿级,未来人与AI的交互预计达到万亿级别。

  ”沈向洋说,未来,新的交互无处不在;角逐将在“完备框架”之间展开;新的商业将基于“人口”,而这个人口就包括了AI。从商业化角度来看,李笛强调,“无论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最终都是要和人去发生交互,所以To C才是未来。”

  完成小冰框架化开发是一个重要节点

  框架完成对小冰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节点,因为小冰不再只是“孤身一人”。它的更多分身将更具有针对性,迎合细分领域的需要。小冰也不再是以纯第三方视角发展商业模式,可以是一个平台化的方案,去给客户给用户创造商业价值。

  以歌手软件平台为例,小冰并不是采用创造一个虚拟歌手的方式去开发市场价值。而是利用小冰的框架平台,为其他的潜在客户或者用户打造专属的虚拟歌手,创造出来的市场和商业价值是属于客户和用户的,这是做小冰框架化的意义所在。所以完成小冰框架化开发在小冰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节点。

  “在技术上的话,毫不谦虚的讲,小冰肯定是最领先的,包括自然语言、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方面。”沈向洋如此描述小冰的技术优势。他表示,小冰独立变成一家小公司之后,好就好在并没有失去人才,小冰团队的人马都还在。整个团队里的一流工程师、一流科学家非常多。

  To C是人工智能的未来

  沈向洋认为,经过过去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再到今天交互的流量绝大部分落在小冰平台。正恰恰证明了小冰对于行业走向的判断。这也使得小冰更加坚信两点:

  第一,相信小冰对未来的预判,小冰会坚持在这条发展思路走下去。

  第二,小冰团队和国内外其他团队相比,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有其独特性。

  未来人工智能可能还会出现很多变化,但商业战场仍然会出现在To C领域,这才是人工智能能够产生深远意义的领域,尤其与交互相关。今后无论什么样的人工智能,最终都是要和人去发生交互的。即使是在冰冷的自动化车间,也仍然不能完全离开人的存在,也不能完全脱离交互,所以也仍然是一个会与C端发生关联的场景。

  沈向洋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在交互主体上,整个市场容量是足够大的,而且这个市场本质上是To C的。换句话说,所有跟人工智能交互相关的最后都直接跟人发生交互,To C才是人工智能的未来。

  过去小冰在商业化上很克制,分拆之后希望加强小冰商业的模式创新和和本土化独立运营,“我们也想试试扫街这样增长用户的方式”。沈向洋表示 。

  首先,小冰从诞生之初就是从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孵化的。它原生就在中国,所以小冰项目本身就带有本土化特征。

  其次,小冰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用户全部都是自然增长的用户,从自然用户增长和数据积累上进一步加快了它的本土创新。

  此外,微软在全世界很多市场都是面向客户去做应用的,这些年微软公司也认识到,做产品服务要符合当地的市场情况、文化,才得到用户的喜爱,才能让产品更成功。虽然小冰如今独立成为公司,但它仍受到微软的滋养,包括技术层面的交流,也包括商业和市场方面的影响。

  其实,小冰团队在微软内部运作的时候,就已经比较完整了。从产品、技术到运营,再到后面的市场、商业,全链条都是完整的。但小冰没有独立的销售体系,也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独立之后小冰如果再做很多商业动作,会比从前轻手利脚很多。坦率来讲,小冰独立后和过去区别不大,甚至于很多企业制度,包括员工的晋升制度,都是完全一样的,这可能是其他跨国企业才具有的企业文化。但当我们转变视角,以一个中国创业公司的视角去看待小冰的时候,也许会发现小冰天然就已经具有跨国企业的基因。因为小冰目前不仅在中国市场有所建树,也在日本市场获得了成功。

  商业化的重点仍是产品创新

  过去,小冰的商业化试水一直比较谨慎,因为某种意义来讲,人工智能仍处在早期阶段,如果马上去做垂直领域,很有可能会让未来的发展受到局限,这个其实不是今天人工智能要做的,做人工智能需要更具长远眼光。沈向洋说道。

  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小冰的优势是能够做的很深入,然后把它原有的规则改写。目前为止,小冰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金融、汽车领域。汽车智能助理模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发展领域。过去的智能助理模块更像是语音命令,小冰由于其人性化、智能化的体验正在对原有的产品形态进行彻底改变。虽然其他同行也有智能语音交互,但是由于缺少自然语言处理,或者是内容环节导致体验稍差。相比之下,小冰的框架就十分完整。除此之外,内容产业一直以来也是小冰发挥优势的重要领域。

  目前将人工智能交互普及到C端,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小冰认为如果过早去做付费用户转化,就很可能会大幅延长培养用户应用习惯的周期,这个会影响到基础架构的搭建。虽然面临商业化和公司发展的压力,但小冰现在的重点仍是产品创新、建立框架的核心力量。所以小冰将盈利金额作为公司目前为止的第二看重的方向,第一位仍然是创新,把基础打好打造核心竞争力。

  小冰独立背后没有“八卦故事”


  谈到小冰从微软独立,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坦言心情复杂。小冰是从微软毕业的,是微软培育了她,现在小冰独立去闯世界了,的确有一种嫁女儿的感觉。虽然王永东非常喜欢小冰,但他也明白,小冰要想继续发展,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有更广阔的天地。

  沈向洋曾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在小冰独立后任小冰公司董事长。对于小冰独立和他的个人变动,外界始终抱有多重猜测。实际上小冰独立整个运作并没有什么“八卦故事”或是“狗血剧情”,用沈向洋自己的话讲,他离开微软加入小冰团队是正好遇到了这样一个时机。

  去年11月就已经确实从微软离职,由于执掌部门很大,交接时间拉的长,所以直到今年3月才正式离开,而小冰独立出来成立公司是7月份。如果说有什么促成了沈向洋离开微软,如今执掌小冰,那么除了“遇上了好的机会”之外,别无其他解释。毕竟小冰是微软最好的人工智能产品线之一,在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取得了相当的认可。

  小冰的发展实际上可以看作未来人工智能的一个缩影,而人工智能说到底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交互。沈向洋预测 ,“未来人工智能主体的数目会远远超过人类的数目,小冰有机会创造未来。


关键字:AI 引用地址:未来人和AI交互将达到万亿级别

上一篇:ARM和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签订三年合作协议
下一篇:知名分析师称iPhone 12系列仅元器件一项成本高达125美元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9 10:37

消息称因供应链产能升级,台积电生产的 AI 芯片未来将变得“更加昂贵”
9 月 26 日消息,据台湾地区“联合报”的消息,随着台积电供应链扩大 CoWoS 先进封装产能,这些中间膜价格的上涨最终将推高该公司生产的 AI 芯片成本。 由于对 AI 产品的强劲需求,台积电正在投资数十亿美元升级其封装产能。该公司今年 7 月宣布投资 28.9 亿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211.26 亿元人民币)新建一座芯片封装厂,该公司的目标是到 2024 年底,将封装产能提高到每月 3 万片。 IT之家注:CoWoS 是将多个芯片裸片堆叠在一起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将这些芯片裸片放置在硅中间膜上,以来提高它们的性能。 据悉,台积电正从辛耘、万润、弘塑、钛升、群翊等设备厂采购 CoWoS 机台,这些公司有望成为台积电 Co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发布 Gaudi 3 AI 芯片:性能超越英伟达 H100,第三季度上市
在4月9日晚的 Vision 2024 活动中,英特尔发布了新一代 Gaudi 3 AI 芯片,并将于 2024 年第三季度通过 OEM 系统大批量上市。 据介绍,新款 Gaudi 3 与英伟达 H100 相比训练性能提高了 170%,推理能力提高了 50%,效率提高了 40%,但成本却低得多(IT之家注:H100 已经是英伟达上一代产品,英特尔并未与最新的 Blackwell 系列产品进行对比)。 此外,英特尔还为其数据中心 CPU 产品组合推出了全新品牌命名:原代号为 Granite Rapids 和 Sierra Forest 的芯片现在将被称为 “Xeon 6” 系列。这些芯片计划于今年上市,并将支持全新性能提升的标准
[嵌入式]
英特尔发布 Gaudi 3 <font color='red'>AI</font> 芯片:性能超越英伟达 H100,第三季度上市
研究发现工作场所使用过量AI、机器人和追踪器并非好事
工作场所的技术革新,特别是人工智能、 机器人 和追踪器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引发了对于生活质量的深刻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以及监控设备的普及,人们开始担忧这些技术是否真的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亦或是给社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据高盛经济学家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有3亿个工作岗位被自动化取代。这一数据令人深思,因为自动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失业问题。工作岗位的消失将会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使得更多的人陷入贫困和失业的境地,从而降低整体生活质量。 同时,工作场所中的追踪器、机器人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等新技术也给员工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根据工作研究所智囊团的研究,与信息通信技术相比,这些新技术往往会导致
[机器人]
英特尔研究院将在NeurIPS大会上展示业界领先的AI研究成果
英特尔研究院将重点展示31项研究成果,它们将推进面向未来的AI创新。 英特尔研究院将在NeurIPS 2023大会上展示一系列富有价值、业界领先的AI创新成果。面向广大开发者、研究人员和学界人士,这一AI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全球顶会将于12月10日至16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市举办。 在NeurIPS 2023上,英特尔研究院将展示其最新AI研究成果,并和由创新者和思想领袖组成的多元化社区分享英特尔“让AI无处不在”的愿景。大会期间,英特尔研究院将发表31篇论文,包括12篇主会场论文和19篇研讨会论文,并在405号展台进行技术演示。这些研究的重点是针对AI在科学领域的应用研发的新模型、方法和工具,以及用于气候建模、药物发现
[网络通信]
英特尔研究院将在NeurIPS大会上展示业界领先的<font color='red'>AI</font>研究成果
SEEBURGER BIS嵌入人工智能AI,提升效率,解锁无限可能!
SEEBURGER日前宣布,其旗下产品SEEBURGER商务集成套件(BIS)正式融入人工智能(AI)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为用户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SEEBURGER BIS Mapping Designer(了解更多)现已整合了人工智能AI,为用户提供统一、友好的用户体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此次定制需求的升级将为不同职场角色带来核心优势。 对于管理层来说,这项创新将使工作事半功倍。集成团队的工作效率将提升60%,无需依赖资深专家,实现最大限度的产出。而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将更快地融入团队,快速做出贡献,而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员则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战略任务上。 对于高级用户而言,这一变革将使工作更智能而不是更困
[工业控制]
SEEBURGER BIS嵌入<font color='red'>人工智能</font><font color='red'>AI</font>,提升效率,解锁无限可能!
英特尔和Altera在嵌入式展上发布专为AI打造的边缘和FPGA产品
全新的边缘优化处理器和FPGA在零售、工业和医疗保健等边缘计算市场中推动AI无处不在 今天,英特尔及其子公司Altera在嵌入式展(Embedded World)上,宣布推出全新边缘优化处理器、FPGA以及市场就绪的可编程解决方案,致力于将强大的AI功能扩展到边缘计算。这些产品将为适用于零售、医疗保健、工业、汽车等行业的人工智能边缘设备提供动力。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网络与边缘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Dan Rodriguez表示,“下一代英特尔边缘优化处理器与独立GPU,可发挥强大AI功能,从而助力企业将AI与计算、媒体和图形工作负载更加无缝地结合。从制造业到医疗保健行业,英特尔凭借其丰富的边缘AI经验,及边缘就绪芯片
[网络通信]
英特尔和Altera在嵌入式展上发布专为<font color='red'>AI</font>打造的边缘和FPGA产品
PLC系统中AI/AO卡件的应用
在PLC系统中,常见模拟量输入信号可见+/-10V和0-20mA,而DCS在此基础上又对50/60Hz的工频抑制比提出了额外的要求,通常会将模拟开关、运放、基准和AD做集成,封成一个ADC芯片以便于客户直接设计。这样的优点是集成度高、片内基准精度高、可自主选择PGA放大系数,方便客户使用。 ADC和MCU之间的通信,为了系统安全往往都会做隔离处理,比较多的是SPI接口,川土微电子的多通道数字隔离器CA-IS37XX系列可以很好地满足各种通信信号的隔离。MCU后续和PLC控制器做的通信选择较多,目前川土助力于客户对于标准CAN、RS485、PHY芯片的选择,CA-IF48XX和CA-IF1051S提供高规格、高速率,强ESD保护
[嵌入式]
PLC系统中<font color='red'>AI</font>/AO卡件的应用
大算力AI芯片,智能驾驶的未来
如今,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芯片无处不在。当人工智能与芯片相遇,新的产业机会逐渐展开。 根据亿欧智库《2022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测算,中国自动驾驶行业2022年规模增速将达到24%;智能摄像头产品出货量增速超15%;手机、平板、VR/AR眼镜等智能产品出货量也均有较大增速,催生出大量的智能芯片需求。 近年来,汽车成为对芯片供应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自2020年下半年,全球芯片 产能 持续紧张,涨价、囤货、炒货、抢货,甚至直接导致车企停产。此外,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自动驾驶普及,技术含量更高、产业链价值更大、先进制程的高算力人工智能芯片,逐渐成为竞争前沿。 智能芯片作为自动驾驶域和座舱域控制器的核心,被称为
[汽车电子]
大算力<font color='red'>AI</font>芯片,智能驾驶的未来
热门资源推荐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