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或2025年前HPC均为最强劲增长平台

发布者:吾道明亮最新更新时间:2022-05-28 来源: 爱集微关键字:台积电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5月28日,据中国台湾地区经济日报报道称,台积电已提出 HPC(高性能计算)将成为长期增长的最强劲动力,为公司营收的增长带来最大贡献。

而台积电 HPC 业务开发主管在接受insidehpc采访时也表示,台积电预计未来至少到2025年HPC都将持续为最强劲增长平台。台积电定义的HPC领域包含CPU、GPU和AI加速器。

该主管在访谈中,除了重申台积电5纳米家族量产第三年持续强劲,也分享台积电5纳米家族延伸的N4X与N4P进展获得许多客户青睐,并重申台积电3纳米下半年量产时间表。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台积电HPC营收占比高达41%,单季营收占比首度超过智慧机,而Q1智慧机贡献营收则为四成。

业界表示,HPC属于高规格的运算效能,可在高速下处理大量数据,为平常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运算,特别讲求高带宽、高效能与低功耗,因此除了晶圆制程不断微缩下,也需藉由先进封装方式,处理更即时的运算,并降低功耗。

据《电子时报》此前报道称,尽管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但AMD和英伟达都对其高性能计算GPU和CPU的销售前景充满信心,这促使他们将2022年的订单向供应链合作伙伴增加了至少30%,以确保客户有足够的出货量。

台积电将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一方面,AMD要求台积电为其新产品增加更多的7/6/5nm制程产能,因为ABF载板在2021年影响了其出货量后,供应紧张状况将在2022年逐季缓解。

近两年来,AMD在服务器、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CPU和GPU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游戏芯片出货量也大幅上升。为了进一步增长,AMD除了增加与后端合作伙伴和ABF载板供应商的订单外,还将大幅增加台积电的7nm和6nm制造订单,并将使用5nm制程来制造其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其对纯晶圆代工厂的收入贡献。

另一方面,消息人士表示,英伟达已为其下一代Adalovelace架构的RTX40系列GPU采用台积电的5nm工艺。随着英伟达订单的回归,今年台积电5nm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营收和毛利率将逐季飙升。

市场消息人士预计,由于对苹果、AMD、英伟达、高通、联发科和英特尔的出货量大幅增加,以及报价上调,台积电2022年的收入将同比增长15%以上。


关键字:台积电 引用地址:台积电:或2025年前HPC均为最强劲增长平台

上一篇:真我realme新品发布会:推出GT Neo3火影限定版 真我平板X支持人像居中
下一篇:利和兴:电子元器件项目尚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2 11:32

《产业分析》台积电独强VS.半导体欲振乏力
    台积电(2330)上周宣布上修资本支出,外资多以正面看待,看多的外资目标价200元成为共识。不过,目前台积电股价在170元历史新高,外资持股比率达79%,不但使得台股加权指数失真,半导体像是封测的日月光(2311)、IC设计的联发科(2454)并未跟上台积电的节奏,显示台积一家独厚,若外资反手卖超,台股短期资金派对恐画下句点。 台积公司看好全球手机市场维持稳定成长,提前布局,上修今年资本支出,有可能突破百亿美元新高,外资认为主要是台积电10奈米需求超乎预期,看好台积电的10奈米制程再度独拿苹果A11处理器,等于是创下连二个制程击败劲敌三星独吃苹果处理器大单,并可带动明年营收持续成长。 台积电今年以16奈米独家为苹果生
[手机便携]
消息称台积电与苹果达成代工芯片协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4日晚间消息,台湾《电子时报》(Digitimes)网站周一援引业内人士的消息称,台积电及其IC设计服务合作伙伴创意电子(Global UniChip)已与苹果公司达成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利用20纳米、16纳米和10纳米制程工艺为苹果代工A系列处理器。   该消息称,台积电今年7月将开始小批量生产A8芯片,12月后扩大20纳米芯片产能。明年第一季度,台积电将完成20纳米生产线的扩张,新设备可生产5万片晶圆。   消息称,其中部分代工任务(约2万片晶圆)将采用16纳米制造工艺。从2014年第三季度末起,台积电将量产A9和A9X处理器。新款A8处理器将被用于明年初发布的新款iPhone中,而A9和A9
[半导体设计/制造]
台高官:斥巨资也无法复制台积电
中国台湾经济部8日发布新闻稿强调,台湾稳定和安全才是最好的供应链投资,想要将台积电或其他半导体公司长期建立的基础设施复制到其他地方,即使耗费巨资也几乎不可能。 经济部表示,台积电制程精密繁复,须数百道制程工序,光供应商就近400家,想要将台积电或其他半导体公司长期建立的基础设施复制到其他地方、即使耗费巨资也几乎不可能。 波士顿顾问公司(BCG)去年曾发表,若全球半导体主要参与者都要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本地供应链,将推升半导体整体价格上涨35%至65%,并牵动电子产品设备价格上扬。 台积电9月营收2082亿元,写次高 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日前公告了9 月营收,受惠苹果新机处理器拉货升温,营收达2082.48
[半导体设计/制造]
台积电:坚持本土战略,绝不能将最尖端技术移至美国等海外
8月9日消息,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重申,将坚持本土战略,不能将最尖端技术移至海外。 在刘德音看来,台积电已开始全球扩张,在美国和日本分别有两家和一家工厂在建,后续德国也要新建一家工厂。 为了吸引台积电并将其生产设施引入美国,美国政府最初的努力促成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出台,该法案旨在扩大美国半导体行业。 随后,台积电已在亚利桑那州投资400亿美元,建设两家工厂,生产比其最先进芯片落后一两代的芯片。 美国的想法虽然很美好,但显示却异常困难。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进展缓慢,台积电已部署了数百名本土技术人员来加快这一进程。 上个月,台积电将预期的启动日期推迟了一年,至2025年,因此面临着高昂的成本和管理挑战。台积电与美国
[半导体设计/制造]
台积电版新骁龙8性能、发热揭晓!等等党用户赢了
内部型号SM8475的骁龙8 Gen1 Plus已经传言有段时间了,其主要变化包括升级台积电4nm工艺、能效表现更佳等。   此前有说法是因为ARM这一代公版大核Cortex-X2设计不给力,即便从三星换成台积电4nm,发热仍旧不佳,可情况似乎没想象中那么坏。   爆料人Yogesh Brar日前表示,骁龙8 Gen1 Plus表现不错,总体性能将提升10%左右。   他特别指出,温控良好、芯片运行稳定,电池续航成绩也比8G1测试机要优秀,第一批商用设备预计6月份登场。   这无疑给那些等着入手台积电版骁龙8的用户吃了一剂定心丸,当然,这不一定全是台积电4nm对三星的工艺优势功劳,毕竟骁龙8 Gen1 Plus天然有后发优势,
[手机便携]
10nm技术节点大战:台积电vs.三星
本文以材料分析角度,探讨在iPhone 8的Bionic与Galaxy S8的Exynos8895芯片中SRAM区域与FinEFT制程的差别,并分析技术呈现纳米级尺寸及其选用材料的差异,进一步了解台积电与三星的10nm制程。 智能型手机的普及,大大地改变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言犹在耳的那句广告词——“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依旧适用,人们对于智能型手机的要求一直是朝向更好、更快以及更省电的目标。就像2015年发生的iPhone 6芯片门事件,每个苹果(Apple)产品的消费者一拿到手机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自己的手机采用的是台积电(TSMC,16nm)或是三星(SAMSUNG,14nm)的芯片。 这场战役两家大厂互有消长,首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芯片优势全无,台积电或在2021年超车
研究机构 Linley 集团发布芯片产业报告指出,英特尔(Intel)开发新制程落后,原有的芯片制造技术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 首席分析师 Linley Gwennap 说,英特尔的 10 纳米制程一再延误,导致冲刺下一世代制程进度现不仅落后给台积电,三星与伙伴 GlobalFoundries 也准备超车。 报告仔细分析各大厂生产的芯片电路密度,以及其他工艺技术指标,结论是其他竞争者采用的技术水准均已逼近英特尔,比如台积电 7 纳米与英特尔 10 纳米几无差距可言。报告指出,三大竞争者在采购下一世代微影技术(lithography)设备均比英特尔积极,不排除三者 2021 年都将超越英特尔。 英特尔护城河被对手一一攻
[嵌入式]
台积电Q2营收创高 估Q3再成长
    台积电法说会公布第二季营收及获利创新高,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上修今年晶圆代工业产值预测,可望有11%成长,台积电业绩更将优于整体晶圆代工业表现。台积电财务长何丽梅说,预估第三季合并营收可望继续成长。(黄悦娇报导) 台积电公布第二季合并营收新台币1558.9亿元续创新高,季增17.4%,年增21.6%,合并毛利率达49%,较第一季增加3.2个百分点,营业利益率37%,也比第一季提高3.5个百分点。税后纯益约新台币518.1亿元,每股盈余2元,与前一季相较,税后纯益及每股盈余均增加30.9%。预估第3季合并营收可望达1610亿至1640亿元,较第2季再成长3.28%至5.2%。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表示,2013年全球GDP成长率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