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双余度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

发布者:qazwsx007最新更新时间:2015-09-22 关键字:余度  伺服  伺服控制  控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 引言

电液伺服系统是大型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信号,通过电液伺服控制器来控制电液伺服阀的开度,进而控制油缸活塞的位置,来驱动执行机构,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液伺服控制器是电液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各种伺服控制算法,实现电液伺服系统实时运动控制的关键。对于有较高可靠性要求的电液伺服系统,单纯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远远不能达到要求的,必须采用余度方式。余度方式就是利用硬件或软件冗余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会降低系统的基本可靠性,但能够达到提高系统的任务可靠性的目的。

1 系统架构

1.1 系统组成

电液伺服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电液伺服系统由控制器、液压功率驱动装置(PDU)、旋转作动器(GAR)、机械组件和相应传感器构成。控制器和PDU为电气连接;PDU和GAR为机械连接。PDU和GAR中各包含一个角位移传感器(RVDT),用于测量PDU和GAR的旋转角度,由于 PDU和GAR为同轴连接,其旋转角度理论上完全一致,故这两个RVDT也用于互比监控。P DU中包含一个测速传感器,用于监控系统是否超速运行。GAR的机械组件上设置有超行程微动开关,用于检测GAR是否超过设定的旋转角度。

 

控制器根据控制曲线对GAR进行控制,在GAR运动过程中通过PDU和GAR上的RVDT检测运动角度。当GAR偏转到设定的减速角度时,控制器根据该反馈信号减少指令输出;当GAR偏转到设定的停止角度时,控制器根据该反馈信号停止指令输出。

1.2 双余度方案选择

对于双余度系统,一般包括简单独立双余度、基于交叉增强的独立双余度和基于模型监控的独立双余度三种构型。三种双余度构型示意见图2、三种双余度构型对比见表1。

 

1)简单独立双余度系统结构依靠自身硬件的自监控策略,故障检测覆盖率小于1,因此其不适用于安全关键系统,但采用松耦合方式,较高的系统可用性而适用于任务系统。因其硬件资源消耗最少,其基本可靠性也是最高的,通过对输入环节、控制解算环节和输出环节进行完善的自监控及BIT设计,仍然可以使故障检测覆盖率接近于1;

2)基于交叉增强的独立双余度系统结构依靠交叉增强互比结合自监控电路可达到较高的故障检测率,但硬件电路需成倍增加,基本可靠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成本,在重量、体积等也要作出相应牺牲,其单通道故障检测覆盖率随冗余硬件的增加会增加。

3)基于模型监控的独立双余度系统结构是在简单独立双余度容错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模型监控,而模型监控依靠精确模型可对系统全过程参数进行择点监控,提高单通道的故障检测覆盖率。精确模型的建立则需要花费较高的代价,必须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试验来完成。

根据以上要求及考虑,针对控制器可靠性需求和系统的余度配置策略,控制器采用如下的系统结构:

1)采用简单独立双余度容错体系结构,实现系统一次故障工作;

2)采取完善的软硬件白监控和BIT设计,提高单通道故障检测覆盖率;

3)采用热备份的主/备工作方式,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2 控制器设计

控制器原理框图见图3,采用简单独立双余度构型。每台控制器机箱内包含2个相似余度通道,采用主/备式松耦合的工作方式,备份形式为热备份,运行相同软件。通道内处理器模块通过局部总线访问接口模块。

 

每个通道的组成图见图4,包括主控组件、接口组件和电源组件。

 

主控组件完成指令接收、控制律解算、通道故障逻辑和BIT等工作;接口组件完成信号调理、信号隔离、V/I转换和指令输出等工作;电源模块将外部供电转换为控制器内部使用的5 V、±15 V和7V/1800Hz等二次电源。

主控组件采用高性能DSP芯片TMS320C6415作为核心处理器,该处理器是高性能的定点DSP,可用于复杂控制算法和数据处理算法的实现;本控制器设置DSP主频为480 MHz;接口组件中,模拟量通过求差比例变换、滤波等处理后进行A/D转换,通过精密压控电流源电路,输出-20mA~+20mA直流电流控制PDU的伺服阀的开闭程度;电源组件由+5VDC功率转换单元、者±15VDC功率转换单元、1800Hz信号发生器、1800Hz AC功率转换单元等几个功能单元组成。

 

3 余度管理策略

3.1 故障管理

故障综合是将整个系统所发生的全部故障(包括各功能单元的瞬态故障及永久故障)逐一进行分类、登记,并根据预先制定的综合准则,实施申报等级的划分与显示方案的处理。故障按照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故障和严重故障,按照时间特性可分为瞬时故障和永久故障。

针对永久和瞬时故障的特点设计相应故障过滤器。故障过滤采用上下限计数方法,故障过滤的参数包括故障门限和每次故障采样时间(监控器监控速率)。当故障数小于门限值时,将故障状况进行综合后进行记录,同时继续监控原故障点,不进行通道切换。当故障数超过门限时,瞬态故障变为永久故障,此时按照预先设置的故障严重程度分类,当此永久故障为一般故障时,将故障状况进行综合后进行记录并上报,不进行通道切换;当此永久故障为严重故障时,立即进行通道切换操作,然后将故障状况进行综合后进行记录并上报;如果切换后依然存在严重故障,则备份通道也切断输出,控制器仅保留监测通讯功能。

3.2 通道故障逻辑

控制器的主/备通道都有通道故障逻辑电路,各通道的通道故障逻辑根据本地通道状态输出控制器的状态信息,用于接通/切断控制器。

 

通过对软件自监控信号、硬件监控信号、看门狗信号和另一通道有效信号的逻辑综合处理,可以得出目前本通道的状态,有效的通道将控制系统运行。通道故障逻辑设计切换为单向:当主通道有效时,由主通道控制系统运行;当主通道失效,切换到备份通道,由备份通道控制系统运行,期间即使主通道故障消失也不能再取得系统控制权。

3.3 工作模式

控制器包含正常工作模式和故障工作模式。

3.3.1 正常工作模式

正常工作模式下,系统由控制器主通道进行控制,控制器备份通道处于热备份随动状态。

3.3.2 故障工作模式

故障工作模式包括:电气一次故障工作模式,电气两次故障安全模式和超行程故障安全模式。

电气一次故障工作模式:系统为双余度配置,控制器由主通道进行输出控制,当出现一次电气故障时,控制器将故障通道隔离,由正常的通道进行控制,可以保证产品仍能正常工作且性能不下降。

电气两次故障安全模式:当产品出现两次电气故障,控制器切断电磁阀供电,将PDU的供油切断,使PDU的制动器将液压马达输出端制动,进而将GAR保持在当前位置。

超行程故障安全模式:当GAR偏转角度超出设置行程时,超行程告警开关触发并发出告警信号,控制器根据该信号切断电磁阀、伺服阀控制信号,将PDU的供油切断,使PDU的制动器将液压马达输出端制动,进而将GAR保持在当前位置。

4 测试数据与分析

控制器在主通道和备份通道分别控制系统运转时,输出指令为-2mA、-5mA、-10mA、2mA、5mA和10mA时,在实验室测试的数据。

 

由于PDU的伺服阀存在零位偏移,可以看出正向转动速度要快于反向转动速度,在小电流情况下尤为明显。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主通道和备份通道分别控制系统运转时,GAR全行程时间一致,说明控制器在一次故障情况下可以保证产品仍能正常工作且性能不下降。

5 结论

结合电液伺服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415为核心的双余度电液伺服控制器,实现系统控制、监控和故障管理等任务。基于通道故障逻辑的主/备工作方式,实现了一次故障工作、二次故障安全的目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关键字:余度  伺服  伺服控制  控制 引用地址:基于DSP的双余度电液伺服控制器的设计

上一篇:基于双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和实现
下一篇:基于DSP的室内惯性导航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58

BUCK型双输出同步控制器LM5642的原理与应用
1 引言 AC/DC、DC/DC转换器负责系统电能转换和传送,其在系统中的角色相当于人体心脏,一旦出现问题,系统就会停止工作。通讯产品电源需要高可靠性。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电源应用于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导的各种终端设备、通信设备中,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供电方式。 2 LM5642器件简介 图1为LM5642器件引脚配置,LM5642开关控制器有两种操作模式可供选择,除可提供两个电压输出外,也可利用双相位模式提供负载电流比双输出大1倍的单电压输出;该器件能以200 kHz的频率工作,其内含的两个控制器可在180°反相时继续工作;对于需利用该器件执行单输出稳压功能的高电流应用方案,此180°反相工作的功能
[工业控制]
BUCK型双输出同步<font color='red'>控制</font>器LM5642的原理与应用
基于ARM的LPC1768微控制器启动过程
基本概念(CMSIS): Cortex Micro-controller Software Interface Standard,微控制器软件接口标准。 2. CMSIS标准的文件结构: a) core_cm.c (stdint.h) b) system_.c (core_cm, system_) c) startup_.s 其中core_cm.c以及core_cm中为内核设访问层,其中定义了定义了内核中得外设几丁质以及一些内核的访问及控制函数。 startup_.s文件是系统的启动文件,其包括堆和栈的初始化配置、中断向量表的配置以及将程序引导到main()函数等功能。 system_和system_.c文件则是
[单片机]
汽车无钥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量产烧录
大多数电子从业者对“看门狗”并不陌生,这是为了防止计算机程序进入死循环而跳出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将向大家展示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汽车“看门狗”,看一下汽车无钥匙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量产烧录。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2005年以来行业整体保持增长趋势,汽车销量从2005年的6595.76万量,增长到2015年的8967.80万量,年复合增长率3.12%。随着用车量的增加,汽车的防盗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下文将介绍详细内容。 汽车的防盗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机械钥匙系统、遥控钥匙系统以及无钥匙智能系统。 一、传统机械钥匙系统 该方式通过机械原理达到防盗目的,拧钥匙开门,拧钥匙打火,科技含量低,防盗性能不足,
[嵌入式]
汽车无钥匙<font color='red'>控制</font>系统的设计与量产烧录
使用晶体管控制立体声前置放大器电路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通过放大级之前控制音频信号的低音、高音和音量,以防止声音失真。在音频信号进入主扬声器放大器之前对其进行放大的电路称为音频前置放大器。使用音频前置放大器可确保良好的音频质量,并提供选项来修改我们的音响系统,方法是将其用作主要音频电路/设备,然后将音频信号馈送到放大器/低音炮/家庭影院系统。此外,我们可以控制不同歌曲的低音和高音,并对我们的音频系统进行广泛的控制。在本文中,我们将构建一个带有低音和高音控制的立体声前置放大器电路。 前置放大器电路所需的组件 我们的立体声前置放大器将具有双通道。每个通道的音量、低音和高音可以使用电位器独立控制;因此,它可能看起来像面包板上的很多组件,但它们都是简单的组件,应该很容易
[嵌入式]
使用晶体管<font color='red'>控制</font>立体声前置放大器电路
逆变器运行命令使用方式,可以远程控制
逆变电源运行除了频率信号外,还有两个基本条件,就是逆变电源的运行信号。 逆变器运行命令来源中常用方法 逆变电源的操作命令包括启动、停止、正反转、正转和反转、复位等。 与电力逆变电源的预速率设定模式一样,逆变电源的运行命令模式也有三种:操作员键盘控制、终端控制和通信控制。这些操作命令模式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和设置,并且也可以根据功能在彼此之间切换。 1.操作面板控制 操作员键盘控制是逆变电源最简单的操作命令模式。用户可以通过逆变电源操作键盘上的运行键、停止/复位键、正转/反转/点动键直接控制逆变电源的运行。 操作器的键盘控制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实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报警和故障的作用,可以告知用户逆变电源是否在运行、故障或报警,用户无
[嵌入式]
凌华科技Vision China 2016完美收官
整合机器视觉与运动控制的专家 凌华科技完美落幕于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机器视觉展览会(以下简称: Vision China 2016)。围绕 打造基于工业4.0的智慧工厂 这一主题,凌华科技展出了其智慧管理、智慧控制与智慧检测的解决方案,备受用户关注。现场观众与凌华科技产品经理进行了热烈的沟通和探讨,体现了用户对凌华科技的高度认可。 智慧管理:凌华科技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此次亮相的凌华科技嵌入式物联网网关MXE-100i/200i,通过整合Wind River 智能设备平台 (IDP) XT和McAfee 嵌入式控制,完全支持Intel IoT网关技术,并提供了完整的、验证过的通信与安全的解决方案。此外,通过在凌华科技的
[工业控制]
凌华科技Vision China 2016完美收官
瑞萨电子推出体积更为紧凑小巧的全新16 位微控制
半导体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株式会社(TSE:6723),今天宣布发布全新的 RL78/F13 和 RL78/F14 16 位微控制器(MCU),这两款微控制器可提高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效率、降低系统成本、减少系统能耗并增强功能安全特性。 全新推出的 MCU共包含 91 款产品,其中 60 款属于 RL78/F13 产品群,31 款属于 RL78/F14 产品群。RL78/F13 MCU 适用于多种多样的车载用途,其中包括电动车窗和后视镜控制等车身控制系统,以及电动水泵和冷却风扇等汽车电机控制系统。RL78/F14 MCU 也可支持多种车身控制系统应用,例如 BCM (车身控制模块)以及 HVAC(加热、通风和空调)控制等
[单片机]
一种通用工业控制器的标准结构
    摘 要 提出一种通用工业控制器的标准结构,解决了模糊控制与PI控制之间的无扰动切换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 PID调节器 模糊控制 复合控制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控制论专家L.A.扎德发表了开创性论文“Fuzzy sets”以来,模糊控制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65~1974年,这是模糊数学发展与成形的阶段。这一阶段,扎德开创了“模糊集”,并发表了“模糊算法”和语言与模糊逻辑相结合的系统建立方法。1974年Mamdani博士首次尝试利用模糊逻辑,成功地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模糊控制的蒸汽引擎。第二阶段大约为1974~1979年,这一阶段产生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