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安全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最新更新时间:2011-09-19来源: OFweek半导体照明网关键字:LED商业照明  LED办公照明  LED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   目前,LED用作庭院灯、隧道灯,以及用在商业照明、办公照明等室内场所都是非常可取的。随着LED技术的进步、价格的降低,与此同时荧光粉价格上升对传统照明带来了成本的压力,这些都为LED进入室内照明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然而,较少人关注的是,LED每一个光源点产生的辐射总量并不大,远远不如HID(高强度气体放电)光源,但它可以把很小的能量集中在某一个方向上。这也意味着,虽然LED不像激光那样强烈,但局部的光强危害也应该受到特别注意。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LED大多还处于样品阶段,市场上的主流还是传统照明产品,但是LED的产品阶段很快就会全面到来。一旦LED进入产品阶段,IEC/EN 62471一定要强制性地执行,相关检测实验室也要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能力,否则光生物安全方面的危害就可能会出现。

      点评:

      确实,LED一旦进入室内照明,它的安全性问题就会显得比较突出,如果做成射灯、台灯、手电筒、激光讲课笔等,都将引起儿童的兴趣,它的安全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例如,小小的激光讲课笔,如果直接照射到儿童的眼睛,就将损害儿童眼睛的视网膜。LED照明辐射强度方面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企业最应防护的部分。

      当然,正确检测LED照明光辐射强度的评价指标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即使LED模块达到了要求,灯具也不一定达到要求;灯具还要考虑配光,最大的光强方向不是人眼很容易辨认的,必须认真寻找。这些不只是国内的问题,也是国际检测方面在该领域的瓶颈。

      在LED即将进入家庭照明之际,希望整个行业能尽快研制出正确的检测手段,并指定有资质的实验室检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潜在的危害减到最小。

  • 关键字:LED商业照明  LED办公照明  LED技术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LED安全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上一篇:基于PFC控制器的LED照明电源系统
    下一篇:基于红外遥控的大功率LED照明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5:46

    第四代光源LED技术将为上海世博照明主力军
    七日,中国国际LED产业技术展在上海开幕。记者从大会上获悉,被称为第四代光源的LED技术将成为上海世博会照明的“主力军”。上海世博园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应用、展示平台。    半导体照明LED最显著的优点是节能、环保,其应用于景观照明可节能七成,应用于交通信号灯可节能八成。此外,LED的使用寿命是传统灯具的两倍以上。本次展会以“绿色环保,节能照明”为主题,展览将为期四天。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LED产业展会之一,展出面积达三万平方米,参展商四百余家。    上海市科委高新处处长郭延生表示,二〇一〇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世博园区内所有的景观灯光都将使用LED,而大多数照明路灯、指示灯也将使用LED。届时,LED
    [电源管理]
    LED技术50年秘史 从零走向全世界(一)
    国外媒体报道,在50多年前向通用电气的高管展示他的发明成果时,LED(发光二极管)的发明者尼克奥隆尼亚克(Nick Holonyak)就坚信LED将会取代白炽灯泡。虽然现在白炽灯泡仍然是家庭照明中的主流产品,但LED已经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照明应用。从发出微弱红光的开关指示灯到各大城市的街道上使用的高亮度街灯,LED已经被全世界所接受。    无处不在的红光LED      第一款LED灯是发红光的。这并非出于美学考虑。LED是通过在硅片上建立多层半导体晶片的方式制成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半导体晶片层被添加上去,人们开始利用各种添加物来决定LED灯的颜色。将细小的硅片浸入熔化的液体之中,随后再添加金属触点和导线。第一款LED
    [模拟电子]
    <font color='red'>LED技术</font>50年秘史 从零走向全世界(一)
    利用热处理实现高效能LED技术
    led是一种半导体元器件,核心是 p型及n型半导体组成的芯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当注入p-n结的载流子数量足够多,就可以实现把电能转换为光能的效果。一般的低功率LED产品拥有能耗低、体积小、反应时间快、有多种光颜色输出、产品寿命长和不含对环境有害的汞等优点。 虽然发光管是冷光源,但LED的光效偏低,在高光效/发光效率(每瓦流明或lm/W)LED灯具应用上需要输入大量的电能来转换成光能。大电流在半导体材料上会产生传导性电阻热,加上半导体材料制作的LED不耐高温,导致过热使LED灯的光输出率及寿命大幅降低。 正确的热管理和设计才能把高效能LED灯具的工作温度控制
    [电源管理]
    利用热处理实现高效能<font color='red'>LED技术</font>
    深度解析LED技术
    目前,国内LED产业链发展比较成熟,LED产业上游包括原材料和衬底等环节,中游包括外延和芯片等环节,下游包括封装、应用等环节。目前我国LED产业集中在产业链下游,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众多,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较小,难以形成独特竞争力。我国上游产业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整体上一般芯片的亮度、发光效率、抗静电能力、抗漏电能力以及品质控制水平与国际厂家仍有差距,同时能满足市场需要且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少。面对火爆的LED市场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 一、半导体照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散热 2、缺乏标准,产品良莠不齐 3、存在价格与设计品质问题,最终消费者选择LED照明,缺乏信心 4、半导体照
    [电源管理]
    深度解析<font color='red'>LED技术</font>
    德国将OLED技术集成到汽车车顶照明系统
      近日,德国巴斯夫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首次将OLED技术集成到汽车车顶照明。由于采用的是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该照明系统在关闭状态下是透明的,可以作为车辆透视天窗使用。而在白天关闭时,系统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   OLED技术优点之一是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此次用于车辆顶棚照明的新型OLED材料厚度仅为1.8毫米,而且可保持透明状态。与传统的点照明方式相比,利用该新型技术可以为驾驶者在车内提供全空间无阴影的柔和照明。   该项新技术为车辆顶棚提供了全新的设计可能性,也为未来车辆生产提供了新方式。巴斯夫公司与飞利浦公司此项研究工作受到了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实施的“TOPAS 2012”联合项目(千流明有机磷光
    [汽车电子]
    Micro LED技术遭遇瓶颈,能否挑战LCD和OLED?
    在今年秋季推出的十年版手机中,苹果将在公司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有机屏(OLED),由三星显示器公司供货。不过据外媒报道,苹果之前也收购了拥有micro-LED显示技术的公司,并且自身从事显示面板的研发,这让三星、LG等屏幕厂商产生了一定的担忧。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Apple Insider报道,今年晚些时候,苹果将会开始生产micro-LED显示屏,初期将用于第三代苹果手表,目前苹果手表中使用了有机屏。 在显示面板领域,苹果过去没有技术储备。不过在2014年,苹果收购了一家名为LuxVue的公司,获得了该公司的micro-LED技术,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这种显示面板技术开始引发了行业关注,而苹果也在积极进行开发。 Micro-LED
    [电源管理]
    小巧便携 LED技术揭开投影机发展新局面
    在当今的投影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LED光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奥图码发布的PK-101只有80克,三星发布的P400亮度达到了150流明。LED技术的运用使投影机在体积、光源寿命、使用范围、应用方式等方面均得到了实质性的变革。这些新品在展示LED技术强大潜力的同时,也揭开了投影机发展的一个新局面。   与传统的灯泡相比,LED光源套件在体积、使用寿命、功耗及发热、色彩表现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且LED不含有害物质。通过使用LED光源,投影机可以做得非常轻巧,比如奥图码发布的PK-101,重量只有80克,体积和普通手机相当。戴尔前期发布的一款应用LED光源技术的投影机重量也只有360克。可见,通过LED
    [家用电子]
    OLED技术在南京取得突破
          一层薄薄的有机材料涂在墙面、玻璃或者衣服上,当有电流通过时,就能够显示比液晶和等离子更清晰的画面。这就是目前备受全世界关注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技术。近日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省部共建的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正和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致力于这一最具竞争力的第三代显示技术的研究。 未来电视像纸一样可折叠       显示技术最直观的运用就是家用电视。“可以像纸一样薄,而且可以随意折叠,随身携带。”实验室副主任范曲立教授介绍,第一代显示技术运用的是以传统电视为代表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它的厚度大概在15—50厘米;第二代显示技术是液晶显示器(LCD)和等离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