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效率获得大幅改善,由于发光二极管具备低消费电力与长寿命特征,一般认为未来发光二极管可望成为次世代省能源照明光源。长久以来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动向一直备受全球高度期待,特别是使用高发光效率InGaN系发光层的蓝光,以及使用绿光高输出LED,与4 元系AlGaInP发光层的黄光、橙光、红光的高辉度LED,顿时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
目前这些发光效率超越传统荧光灯、白热灯泡的LED已经陆续商品化,同时还持续拓展市场规模与应用领域。接着本文要深入探讨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的4元系AlGaInP红光LED芯片,高辉度技术与制作方法。
芯片特征
LED芯片属于具备发光功能的二极管,它的外形尺寸大约只有0.2~1mm呈长方形。如图1(b)所示商品化LED是将LED芯片固定在封装基板与导线架上,铺设金线后再以透明树脂密封包覆。LED依照用途封装成炮弹型、正面、侧面出光表面型,以及考虑散热性的大电力用灯泡型等各种形状。
LED芯片本身也有许多种类,依照封装组立方式的不同,LED芯片的结构也截然不同。此外LED芯片的尺寸必需根据使用电力选择。图1(a)是铜凸块(Bump)方式,使用覆晶(Flip Chip Type)LED的断面结构图。LED的特性取决于LED芯片的发光性能、封装后的取光效率、集光技术,因此芯片的高辉度化、封装的高性能化、芯片与封装的组合优化设计都非常重要。
图2是LED发光层材质与发光波长的关系,如图所示高辉度LED使用的InGaN系(紫外线~绿光)、AlGaInP系(黄绿光~红光)、AlGaAs系(红光~红外线)材料,都是高发光效率化合物半导体结晶,这些半导体材料依照发光层的结晶组成,决定LED的发光波长。
图3是从结晶基板一直到LED芯片的制作流程,如图所示GaP多结晶使高纯度镓(Ga)与磷(P)原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反应形成GaP多结晶,接着将此高纯度多结晶的原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溶解,与种晶接触的同时一边旋转固化形成圆筒状GaP单结晶锭(Ingot),最后经过裁切、定厚加工、研磨加工,制成单结晶镜面晶圆,一般LED用基板也是使用GaAs单结晶基板。
高辉度AlGaInP芯片的制作,分别使用GaAs长晶基板与GaP与黏贴用透明基板,由于这些基板的载子浓度、转位密度、表面粗糙度,都会影响LED芯片的特性,因此必需作精密控制。接着在单结晶基板表面制作具备发光特性的单结晶多层膜,此制程又称作「磊晶(Epitaxial)」的单结晶长晶制程,会决定LED芯片的发光效率、发光波长、电气特性,因此必需透过已经长晶的化合物半导体层结构、结晶组成、载子浓度、膜厚的多层膜结构控制,形成具备发光功能的磊晶晶圆。磊晶的制作方法分成:厚膜法、适合量产的液相法、AlGaInP常用的薄膜法、适合制作多层膜的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Metal Organic Chemical-Vapor Deposition; MOCVD)等等。
组件化(芯片化)制程主要是在磊晶晶圆上,制作n型与p型奥姆电极,最后再将已经制作奥姆电极的晶圆,裁切成0.3×0.3mm一定大小,制成晶粒状LED芯片,此时为提高LED的辉度,组件化制程会采用各种独自开发的技术制作。
AlGaInP LED芯片的高辉度化
LED芯片的发光效率取决于发光层的光线取出效率,为提高内部量子效率,发光层的材质、结构、质量优化、发光层的均匀电流供给、防止发光层的温度上升,等细部设计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光线取出效率的提升,降低芯片内部光吸收、反射的光学设计与制作技术,成为关键性要因。接着依序介绍:(a)内部量子效率;(b)电流扩散;(c)发光层的温升等可以提升AlGaInP LED芯片的发光效率的技术动向。
内部量子效率
提高内部量子效率,磊晶制程制成的发光层结构与结晶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高辉度LED芯片的发光层结构, 大多利用相异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异质(Hetero)接合,亦即利用半导体材料的能隙(Bandgap)差异提高发光效率。一般认定发光层薄膜、多层化的量子井结构, 与多重量子井结构(MQW: Multi Quantem WELl)的发光效率最高。
为提高发光效率,要求可以精密控制经过优化设计的复杂多膜层长晶技术,虽然提高发光层的结晶质量,涉及量子井效率提升,不过基本上可以降低发光层不纯物与结晶缺陷技术,以及异质接合界面等高度磊晶制作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焦点。
电流扩散
所谓电流扩散是指透过发光层结构与电极结构的设计,使电流扩散到芯片整体,藉此提供给发光层提高发光效率的技术。特别是AlGaInP LED芯片的磊晶层厚度很薄,从电极一直到发光层的厚度方向距离低于10μm,芯片的一边却是200μm以上电流不易扩散的形状,因此设计上必需考虑电极的布局、磊晶层的电气特性,才能促进电流扩散。
发光层的温升
LED芯片使用的半导体材料,如果温度上升发光效率会下降。图4是一般发光二极管的施加电流与辉度的关系,由图可知实际LED芯片若与理想特性比较,高电流领域的辉度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施加电力会造成发光层的温度上升,内部量子效率则明显降低。
降低发热量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抑制施加电力,亦即减少LED芯片的顺向电压VF。如图1(a)所示覆晶结构是提高散热性,是抑制发光层的温度上升方法之一,基本上它是使发光层产生的高热从封装基板侧散热,由于LED芯片内部的发热,几乎都是发光层产生,因此散热特性取决于发光层到封装基板的热传导率。AlGaInP覆晶芯片则是将芯片翻转使用,它可以使发光层到封装基板的距离缩短至10μm以下,而且还能够以高热传导率金属连接于大面积封装基板,形成高散热性LED结构。
AlGaInP LED芯片的高取光效率技术
最近几年AlGaInP LED芯片的内部量子效率,随着设计、加工技术的改良,已经达到实用化水平,特别是将光线从LED片内部取至外部的取光技术,更是突飞猛进。由于LED的取光技术涉及芯片本身的光吸收与内部反射特性,因此接着要依序介绍:(a)光吸收;(b)内部反射等影响AlGaInP LED芯片的取光效率的技术动向。
光吸收
图5是AlGaInP LED芯片的断面结构。AlGaInP是在格子整合的GaAs单结晶基板表面,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制作磊晶。由于GaAs基板对可视光呈不透明状,因此一般泛用AlGaInP LED芯片的断面结构,如图5(a)所示,朝发光层下方的光线会被GaAs基板吸收。
图5(b)是利用黏贴GaP等透明基板,去除GaAs不透明基板,制作高辉度LED芯片的模型图,由于这种结构使用透明基板,因此芯片内部的光吸收大幅降低,可以从芯片上方、侧面有效取出光线。图5(c)是在基板与发光层之间设置高反射率反射镜(Mirror),这种结构几乎所有发光都从芯片上方取出,非常适合轴上辉度,亦即芯片上方光量的高辉度化要求。
利用以上技术降低光吸收的高辉度LED芯片,相较于传统泛用LED芯片,它可以实现3倍以上的高辉度化。
内部反射
芯片内部的光线反射特性,根据光学领域有名的“Snell法则”可知,如果满足折射率相异界面发生的全反射条件时,光线会在芯片内部反射无法取至外部。
AlGaInP LED系化合物半导体的折射率为3.5,密封LED芯片的环氧树脂与硅树脂的折射率为1.4~1.5,换句话说树脂与芯片界面,大约有2倍左右的折射率差,因此在界面会发生内部反射。将光线从芯片取至外部时,光线的入射角几乎与界面呈垂直状,为防止内部反射,光学设计必需作界面附近的光线的入射角控制。具体方法例如将芯片形状加工成具备多面体形状,或是将芯片表面制成凹凸状,等防止内部反射的改善技术。然而这些改善技术对外形尺寸低于1mm的LED芯片,加工上技术困难度却非常高。
AlGaInP LED芯片的高辉度化技术重点共有3项,分别如下:提高发光层的内部量子效率、提高从从芯片内部取至外部的效率、高效率提供发光层电流的技术。
图6是AlGaInP红光LED的高辉度化技术动向,如图所示LED基板从传统光线吸收基板进化到透明基板,加上业者已经针对LED基板,进行上述三大技术改善,其结果使得LED的辉度3年大约提高2倍,08年全球最高发光效率80lm/W的AlGaInP LED也因而正式商品化。上述高辉度AlGaInP LED的辉度是传统使用吸收基板AlGaInP系LED的10倍,今后可望在液晶背光照明模块车灯、照明、信号灯、植物培育等领域拓展市场规模。
结语
以上介绍4元系AlGaInP红光LED芯片高辉度技术与制作方法。发光二极管具备低消费电力与长寿命特征,长久以来它的发展动向一直备受全球高度期待,一般认为未来发光二极管可望成为次世代省能源照明光源。96年日亚化学的中村教授开发蓝光LED芯片,白光要求的R、G、B三种光源总算全步到齐,从此揭开白光半导体发光组件新纪元。
上一篇:深度解读:高功率LED封装基板技术
下一篇:白光LED的新应用--卡灯的结构和原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6:00
Vishay线上图书馆
- 选型-汽车级表面贴装和通孔超快整流器
- 你知道吗?DC-LINK电容在高湿条件下具有高度稳定性
- microBUCK和microBRICK直流/直流稳压器解决方案
- SOP-4小型封装光伏MOSFET驱动器VOMDA1271
- 使用薄膜、大功率、背接触式电阻的优势
- SQJQ140E车规级N沟道40V MOSFET
- Vishay推出适用于恶劣环境的紧凑型密封式SMD微调电阻器
- MathWorks 和 NXP 合作推出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 Model-Based Design Toolbox
- 意法半导体先进的电隔离栅极驱动器 STGAP3S为 IGBT 和 SiC MOSFET 提供灵活的保护功能
- 全新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问世:正负极距离小于0.000001米
- 东芝推出具有低导通电阻和高可靠性的适用于车载牵引逆变器的最新款1200 V SiC MOSFET
- 【“源”察秋毫系列】 下一代半导体氧化镓器件光电探测器应用与测试
- 采用自主设计封装,绝缘电阻显著提高!ROHM开发出更高电压xEV系统的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 艾迈斯欧司朗发布OSCONIQ® C 3030 LED:打造未来户外及体育场照明新标杆
- 氮化镓取代碳化硅?PI颠覆式1700V InnoMux2先来打个样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