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OLED像素单元及驱动电路分析

最新更新时间:2012-06-06来源: 21IC关键字:TFT-OLED  像素单元  驱动电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的全固体器件,因其具有薄而轻、高对比度、快速响应、宽视角、宽工作温度范围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认为是新一代显示器件。要真正实现其大规模产业化,必须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设计有效的图像显示驱动电路。近来,随着研究的深入,OLED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已达到某些应用的要求,而其专用的驱动电路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目前,所有平板显示的驱动均采用矩阵驱动方式,由X和Y电极构成的矩阵显示屏。根据每个像素中引入和未引入开关元器件将矩阵显示分为有源矩阵(AM)显示和无源矩阵(PM)显示。

PM-OLED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主要用于信息量低的简单显示中;AM-OLED在大信息量显示中占优势,一般采用非晶硅TFT(a-SiTFT)或多晶硅(poly-SiTFT)开关元器件,输入信号存储在存储电容器上,使在帧周期内像素保持选通态,因而不需要瞬态高亮度,克服了PM-OLED的缺点且不受占空比限制。因此,OLED要实现高品位显示,必须采用有源矩阵驱动方式。本文从TFT-OLED有源矩阵像素单元电路出发,着重分析了电压控制型与电流控制型像素单元电路,简要讨论了控制/驱动IC对TFT-OLED有源驱动电路的影响。

2 模拟像素单元电路

AM-OLED驱动实现方案包括模拟和数字两种。在数字驱动方案中,每一像素与一开关相连,TFT仅作模拟开关使用,灰度级产生方法包括时间比率灰度和面积比率灰度,或者两者的结合。目前,模拟像素电路仍占主流,但在灰度级实现上,模拟技术与时间比率灰度和面积比率灰度理论相结合将会是将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模拟方案中,根据输入数据信号的类型不同,单元像素电路可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

2.1 电压控制型像素电路

2.1.1 两管TFT结构

电压控制型单元像素电路以数据电压作为视频信号。最简单的电压控制型两管TFT单元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

 

两管TFT驱动电路

 

图1 两管TFT驱动电路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扫描线被选中时,开关管T1开启,数据电压通过T1管对存储电容CS充电,CS的电压控制驱动管T2的漏极电流;当扫描线未被选中时,T1截止,储存在CS上的电荷继续维持T2的栅极电压,T2保持导通状态,故在整个帧周期中,OLED处于恒流控制。

其中(a),(b)被分别称为恒流源结构与源极跟随结构,前者OLED处于驱动管T2的漏端,克服了OLED开启电压的变化对T2管电流的影响;后者在工艺上更容易实现。两管电路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驱动管T2阈值电压的不一致将导致逐个显示屏的亮度的不均匀,OLED的电流和数据电压呈非线性关系,不利于灰度的调节。

2.1.2 三管TFT结构

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原理的电压控制型像素单元电路如图2所示,虚线左边可视为外部驱动电路,右边为单元像素电路。

 

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原理的像素电路

 

图2 基于第二代电流传输器原理的像素电路

在控制模式下,T2和T3开启,T1和运算放大器构成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由于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可以取得很大,T1管的阈值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变得不敏感,此时,流经T1的电流:

IT1=Vin/Rin

并且T1管源极电压应低于OLED的开启电压,防止OLED开启。在保持模式下,T2和T3关断,存储电容Cs维持T1管的栅极电压,电流经T1进入OLED。其中放大器由COMS电路实现,所有同行像素可共用一个运算放大器。

仿真结果表明,尽管T3管存在电荷注入与时钟馈漏效应,使得OLED电流略小于控制电流;在OLED标称电流为1μA,阈值电压漂移超过5V时,控制电流、OLED电流相对误差分别为-0.18%、5.2%,成功补偿了TFT的空间不均性和不稳定性。

2.1.3 四管TFT结构

Dawson等人首次提出了四管TFT结构的单元像素电路,该电路通过自动置零将数据信号与驱动管进行比较,以消除TFT栅压的偏移,并在数据信号之前施加优先置零信号(VAZB),使寄生电容所积累的电荷得以释放,解决了阈值电压变化的问题,并且不依赖OLED的开启与充电时间。这种电路的缺陷在于:当沟道长度变短时,又将出现发光不均匀现象。

GohJC等人提出了利用亚阈值电流补偿阈值电压变化电压控制型电路,在驱动时序上增加一个补偿阶段,使驱动管工作于亚阈值区,此时驱动管的栅源电压即阈值电压Vth储存于存储电容,该电压在数据输入阶段可补偿了TFT阈值电压的漂移。他们还提出了利用放电式补偿阈值电压变化的电压控制型驱动电路,与前者不同的是,该电路利用放电的方式使驱动管进入亚阈值区,获得数据电压与阈值电压叠加值,从而有效补偿阈值电压变化。

电压控制型驱动电路除了能有效补偿阈值电压变化外,其优势还在于具有快速响应特性,因为电压直接加到存储电容CS的两端,充电电流一开始会有一个瞬间的大电流对电容充电,极大地降低了充电时间。

2.2 电流控制型像素电路

尽管电压控制型电路具有响应速度快的特点,但由于不能准确地调节显示的灰度,难以满足显示的需求,于是人们提出电流驱动方案。电流控制型单元像素电路是以数据电流作为视频信号的。

一般说来,电流控制型像素电路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有效补偿阈值电压的漂移,

2)具有良好的电流跟随特性及良好的线性,

3)响应速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降低驱动电源电压以降低功耗。

因此,绝大多数电流控制型像素电路是通过接收输入的电流信号并将其映射到输出端,同时储存到像素内的存储电容上,以保证整帧内稳定的输出。目前报道过的电流驱动型电路主要有三管TFT结构、四管TFT结构、五管甚至更多管TFT结构。

2.2.1 三管TFT结构

图3所示是三管TFT电流控制型电路,它工作于控制和保持两个阶段。控制阶段,扫描线处于高电平,T2和T3开启,T1漏极施加低电平,OLED反向偏置,输入数据电流流经T2,T1,T1的栅源电压存储于Cs中。保持阶段,扫描线处于低电平,T2和T3关断,同时T1漏极施加高电平,电流流经T1与OLED,T1的栅源电压维持T1电流不变。电路能有效补偿阈值电压的变化,工作700小时,电流衰减11%,这可以通过减小TFT的交叠电容加以改善。

 电流控制型3-TFT像素电路

 

图3 电流控制型3-TFT像素电路

2.2.2 四管TFT结构

国外较早见报道的4-TFT电流控制带阈值电压补偿的驱动电路如图4。在寻址阶段,扫描电压开启T1、T3,数据电流Idata流过T4进入发光单元,T4的栅源电压保存在Cs中;寻址结束,T1和T3关闭,VG的引入能使T2打开,这时T4连到VDD上作为电流源,它只受保存在Cs中的电压控制,这就消除了阈值电压变化的影响,然而VG线的引入影响了显示器的开口率。

 

电流控制带阈值电压补偿的模拟驱动电路

 

图4 电流控制带阈值电压补偿的模拟驱动电路

 

电流控制电流镜像素电路

 

图5 电流控制电流镜像素电路

获得广泛应用的是以电流镜像为基础的电流控制型像素单元电路,下面以图5所示结构阐述这类电路的工作原理。当扫描线上电压处于高电平时,此像素被选中,晶体管T1、T2导通,Idata首先从数据线通过T1管对电容Cs充电。当电容Cs两端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整个Idata通过T2管流到T3管。同时,由于T3管和T4管的栅极电压相等,数据电流Idata被镜像为流经OLED的电流。当此像素未被选中时,T4管的栅极电压由电容Cs两端所存储的电压所决定,维持着电流驱动OLED。

研究发现开关管T2的老化,T3、T4阈值电压VT的漂移差别,T3、T4的阈值电压VT初始值不同是影响以电流镜为基础a-Si:H电路的驱动电流稳定性的主要机制。因此,电流镜准确实现电流跟随功能的基本要求是T2尽可能开态低阻,关态低漏电流;T3、T4的初始阈值电压相等,且变化一致;T3、T4工作于饱和区。而郭斌等人模拟和分析了作为电流控制型多晶硅薄膜晶体管(poly-SiTFT)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LOED)像素单元的poly-SiTFT/OLED耦合对的J-V特性和poly-SiTFT电流镜的I-V特性。结果表明,poly-SiTFT/OLED耦合对的驱动电压低,在200A/m2下不超过8V;而TFT电流镜的跟随能力很好,在0.0~2.5μA时饱和电压只有1.5~2.5V。一般说来,以电流镜像为基础的电路具有良好的补偿特性,类似于此类型的电流控制型驱动电路也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并从实验得出,这种电路具有很好的线性输出,能对显示的灰度作精确性地调节。

四管电流驱动型电路缺陷在于低亮度显示时,充电时间长,信号延时严重。目前,主要通过调节OLED的电流与输入数据电流的缩减比例,来减小数据线与像素间的充电时间。已见报道的有两类方法,一是基于TFT几何尺寸,一是基于存储电容尺寸。分压式电流控制型驱动电路属于前者,电路中流经OLED的电流与数据电流的关系为:

 

 

这里μ为场效应迁移率,Cox为单位面积的绝缘层电容;W和L分别为MOS管沟道宽度和长度。由以上关系可知,采用大数据电流充电,能得到小的IOLED,同时减少了充电时间,但这是以增加功耗为代价的。而串联存储电容结构的电流控制型电路属于后者,选通阶段,Idata=IOLED,非选通阶段,电路中流经OLED的电流与数据电流的关系为Idata=RSCALEIOLED,其中RSCALE为电流缩减比率,它与存储电容CST2、开关管栅源/栅漏等效交迭电容COV-T2、扫描信号在选通与非选通时幅度的变化△VSCAN相关,且随着以上参数的增大,RSCALE随之增大。与前者相比,该电路优势在于通过RSCALE与IOLED适当组合,不仅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小响应时间,而且在不增加功耗的前提下,能满足高、低不同灰度级的显示需要。

2.2.3 五管TFT结构

B.Mazhari等人提出了五管单元像素电路,该电路采用一个栅源短接的TFT作为负反馈电阻,有效抑制多晶硅TFT扭结效应(kinkeffect),实现了数据电流高达20A,输出特性曲线仍具有良好的线性,克服了以前各种电路在保证线性的前提下电流范围小的缺陷。爱普生-剑桥实验室提出了先进的自调整电压源技术,这也是一种五管驱动方案,电路通过单位增益放大器存储驱动管TFT的源电压,保证选通与非选通阶段驱动管偏置条件一致。

尽管电流范围限制在0.2A~1A,还是有效改善了数据电流较小时阈值电压的变化对OLED电流影响较大的缺点,但电路结构复杂,限制了像素的占空因数。

3 驱动系统

一个完整的有源矩阵OLED驱动显示系统,除了由像素单元电路构成的矩阵显示屏外,还包括驱动IC(行、列控制/驱动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等,OLED有源驱动系统典型框图如图6。

 

OLED有源驱动系统典型框图

 

图6 OLED有源驱动系统典型框图

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存储于ROM或RAM中,CPU或MCU控制电路产生总控制信号,行控制电路和列驱动电路在总控制信号下,结合各自内部功能,产生基本行信号和基本列信号,行驱动电路和列驱动电路在总控制信号、基本行信号和基本列信号下,结合各自内部功能,产生行扫描信号和列数据信号,使OLED显示屏显示存储于ROM或RAM中的图像信息。

驱动IC置于控制电路与有源玻璃板之间,是整个驱动电路的核心。全球已经有多家公司在从事OLED驱动IC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商业化的AM-OLED的驱动IC。但NextSierra公司已推出了分别集成的TFT-OLED行列驱动NXS1008、NXS1009和控制芯片NXS1010,张志伟等人采用该系列芯片,通过MCS-51单片机的控制来驱动240×320×3点阵的TFT-OLED屏,实现了大信息量的动态图形显示。

由于液晶显示器件的配套驱动芯片功能比较完善,且价格低廉,所以将此类芯片移用于有源矩阵显示屏(AM-OLED)成为了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焦点。

要想让液晶驱动芯片能驱动TFT-OLED,关键在于两点:

1)液晶驱动芯片的驱动时序和显示数据符合TFT-OLED显示屏的要求;

2)液晶芯片驱动部分的驱动能力满足OLED显示屏对芯片的要求。

显示驱动系统的电路是目前TFT-OLED进行有效显示的薄弱环节。从驱动IC/控制电路的角度看,当务之急是开发出通用或专用的驱动IC,并集成控制电路,这将大大提升OLED在平板显示市场的竞争力。

4 结语

对于大屏幕、高分辨率OLED平板显示器件而言,有源驱动电路已经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部分。本文着重分析了不同数目TFT管构成的电压控制型与电流控制型像素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并讨论了控制/驱动IC对TFT-OLED有源驱动电路的影响,能为OLED平板显示器的设计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字:TFT-OLED  像素单元  驱动电路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TFT-OLED像素单元及驱动电路分析

上一篇:TITPS92551450mA23W恒流微模块LED驱动解决方案
下一篇:IDEVA艾久瓦照明 在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2012亮相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6:50

基于IR53HD420驱动LED的驱动电路设计
下图为IR53HD420驱动发光二极管的新颖电路。图中VDC为直流320V。由220V交流经整流滤波获得。IR53HD420输出产生320Vp-压接到一个串联组合的紧凑型荧光灯管和一个限流电感器Ll上,并与一个并联电容器相连形成LC共振,从而加温。点亮荧光灯管。并且提供灯管电流。该装置工作很好。紧凑型荧光灯管电压为典型的150Vp—p。将几十个LED(LEDI—LED64)串联。并将它们连接到一个桥式整流器(D1—D4)。至少在导通状态下能够起到模仿一个紧凑型荧光灯的效果。图中给定的Rt和Ct的数值,使该桥路工作在70kHz。本电路提供给64个LED的电流大约为80mA。LED电流由直流加上一个小脉动电流组成,保持低的脉动电流有利
[模拟电子]
基于一种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案
IGBT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IGBT具有复杂的集成结构,它的工作频率可以远高于双极晶体管。IGBT已经成为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主流。在10~100 kHz的中高压大电流的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IGBT进一步简化了功率器件的驱动电路和减小驱动功率。    IGBT 的开通和关断是由栅极电压来控制的。   当栅极施以正电压时,MOSFET内形成沟道,并为PNP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从而使IGBT导通。此时从N+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少子)对N-区进行电导调制,减小Ⅳ区的电阻Rdr ,使阻断电压高的IGBT也具有低的通态压降。当栅极上施以负电压时。MOSFET内的沟道消失,PNP晶体管的基极电流被切断,IGBT即被关断。
[电源管理]
基于一种IGBT<font color='red'>驱动电路</font>的设计方案
手机白光LED驱动电路解决方案分析
推动移动电话显示由单色转换为彩色的一个主要趋势是拍摄功能的集成。最初这些成像器件的分辨率相当有限,同时图像质量也不佳。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分辨率由30万像素的VGA等级进展到100至200万级像素,并快速朝向300万像素以上的分辨率级迈进。在成像器件、处理器与软件不断得到改进后,消费者现在希望得到更多的数码相机功能,例如低照明情况下需要的闪光灯,甚至是自动对焦等。在这样的分辨率下,良好的画质输出以及图片与视频分享变得更加实用,这些更高密度的CMOS成像器件需要从目标获得更多的反射光,因此进一步推动了集成闪光功能的需求。 LED驱动设计的新要求 要将传统的氙气闪光灯放置到尺寸相当紧凑的手机内对设计工程师来说极具挑战性,因为
[手机便携]
小型LCD背光的LED驱动电路设计考虑因素
  过去几年来,小型彩色LCD显示屏已经被集成到范围越来越宽广产品之中。彩色显示屏曾被视为手机豪华配置,但如今,即便在入门级手机中,彩屏已成为一项标配。幸好,手机产业经济规模性(全球手机年出货量接近10亿部)降低了LCD彩色显示屏成本,并使它们集成在无论是便携医疗设备、通用娱乐遥控器、数字相框/图像查看器、教育玩具,或是最新具有WiFi功能VoIP无绳电话等其他产品中都具有吸引力。   彩色LCD显示屏需要白色背光,以便用户在任何光照环境下都能正常地观看。这个背光子系统包括1个高亮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阵列、1个扩散器(diffuser)以扩散光线和1个背光驱动器将可用电能稳压为恒定电流以驱动LED。一块1到1.5英寸显示屏
[电源管理]
小型LCD背光的LED<font color='red'>驱动电路</font>设计考虑因素
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LED驱动电路
  常见的调光有双向可控硅调光、后沿调光、ON/OFF调光、遥控调光等。可控硅调光器在传统的白炽灯等调光照明应用已久,且不用改变接线,装置成本较低,各品牌可控硅调光器的性能和规格相差不大,但是其直接应用在LED驱动场合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 双向可控硅TRIAC调光原理   市面上大多数可控硅调光器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当交流电压加双向可控硅TRIAC两端时,由于Rt、Ct组成的RC充电电路有一个充电时间,电容上的电压是从0V开始充电的,并且TRIAC的驱动极串联有一个DIAC(双向触发二极管,一般是30V左右),因此TRIAC可靠截止。当Ct上的电压上升到30V时,DIAC触发导通,TRI
[电源管理]
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LED<font color='red'>驱动电路</font>
应用PXA27x的智能手机LCD驱动电路的设计
液晶屏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智能手机的整体性能表现,然而液晶显示屏种类繁多,工程师需要针对各种显示屏的时序匹配、电源要求以及控制器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本文介绍了PXA27x内部集成LCD控制器的特点、驱动实现方法以及相关的电源设计,并提出了电磁兼容设计建议。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随着掌上电脑需求的下降,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2004年将增长到1400万部,增长率达140%,预期到2007年将大幅成长至4500万。面对日益成长的智能手机市场,各家芯片厂商都相继推出具有各自特色的芯片方案:如Freescale公司的i。MX21处理器嵌入了多媒体加速技术,支持MPEG4和H。263;Int
[单片机]
应用PXA27x的智能手机LCD<font color='red'>驱动电路</font>的设计
基于常见DCDC芯片的LED恒流驱动电路设计
其实每款DC/DC的IC(无论升压或降压)都能接成恒流的LED的驱动,现在分别以KZW3688和CE9908为例介绍一下接法及特点。   1、KZW3688降压IC,其接法如下:      原理非常简单,大家一看便知这里不再赘述;其中R1的值的算法是3.3V/所需电流.上图中接的是2-5只,也可以多路并联使用,并且这里有个问题问大家:C2是否需要呢?看一下下图中的接法:   去掉了C2,并联了一路甚至几路LED串,感到效果如何?有兴趣回答吗?      适合这种接法的电路太多了,除3688外,还有PT1102、1101、lm2596、 GA8512、1016、1014
[电源管理]
基于常见DCDC芯片的LED恒流<font color='red'>驱动电路</font>设计
全桥电机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 电路 设计当中,全桥的作用非常重要,当桥式整流电路当中的四个 二极管 封装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全桥电路,而全桥电路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H桥电路。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H桥电机驱动的工作原理,从逆时针和顺时针两个方面来进行全面的分析。      图1 H桥式电机驱动电路 图1中所示为一个典型的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电路得名于“H桥式驱动电路”是因为它的形状酷似字母H.4个 三极管 组成H的4条垂直腿,而电机就是H中的横杠(注意:图1及随后的两个图都只是示意图,而不是完整的 电路图 ,其中三极管的驱动电路没有画出来。 如上图所示,H桥式电机驱动电路包括4个三极管和一个电机。要使电机运转,必须导通对角线上的一对三极管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