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电器待机能耗 中国环保节能新主张

最新更新时间:2008-06-29来源: 新华网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可以遥控的电视、空调,可以预约的热水器、电饭煲……智能化家电正逐步占据我们的厨房、客厅,它们在待机时所消耗的却是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巨大能源。据统计,如果全国所有彩电的待机能耗均达到3瓦标准,到2011年,将节约人民币60亿元。

如何减少待

机能耗?如何更加环保节能?这已是摆在每一位消费者面前的问题。

待机能耗现状不容乐观

通俗地说,待机指的是关闭遥控器而不关闭电器开关或电源。待机能耗就是电器设备在待机状态下仍然消耗电力能源,一些具有预约功能的电器也存在待机能耗。

以一个普通城市家庭为例,电视机、冰箱、空调、热水器、电饭煲、微波炉……有待机或者预约功能的家用电器将近10种。很多消费者认为只要关掉遥控开关,电器就不再工作了,殊不知,正是这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家用电器成了家中电费悄然上涨的“罪魁祸首”。

而且,由于待机能耗不同于产品在正常使用中产生的有效能耗,待机时所消耗的电力能源也成为一种能源浪费。

据中标认证中心2003年所做的一次入户调查,我国城市家庭的平均待机能耗相当于这些家庭每天都在点着一盏15瓦到30瓦的长明灯,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家庭平均每户每年要为待机能耗多支出近60元的电费。

办公设备和视听设备的待机能耗问题也十分突出。中标认证中心2002年对15家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的能耗调查显示,15家被调查单位的办公产品和设备总能耗为298万千瓦时,其中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几种主要办公设备的待机能耗为61万千瓦时,占办公设备总能耗的20.3%。

中心委托中国赛宝(总部)试验室于2003年对90台DVD和VCD的测试表明,产品的平均待机能耗为11.9瓦,远远高于美国“能源之星”不大于1瓦的规定。

相关标准有待完善

中标认证中心主任李铁男表示,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办公设备和视听产品都已经有了待机节能认证,部分是强制性的,部分供生产企业参考。但是,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电饭煲等“白色电器”还缺少相应的认证,这也是中标认证中心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标认证中心已经开展了电视机、DVD、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多功能机、计算机、显示器、外部电源适配器、投影仪等10种产品的待机节能认证。国内外90多家企业已积极加入到降低待机能耗的阵营,这些企业生产的2288个型号产品获得了节能产品认证证书。

对于为何“白色家电”的待机节能认证推行较迟,李铁男说,待机能耗与电器的使用性质有关。“白色家电”中的空调等电器使用期限较短,并非全年使用,远远少于电脑、电视机等几乎每天都要开启的电器,所以国际上对此类产品的待机能耗关注度不高,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办公设备和视听电器上。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部门和消费者并不了解目前家用电器的待机能耗状况,有的消费者甚至不知道电器在待机状态下还会产生能耗。在很多家庭里,电视机、空调常年待机。

李铁男表示,中标认证中心将于近期针对待机能耗再开展一次摸底调查,弄清楚目前全国的待机能耗状况。随后,中心将会同政府部门、生产企业、检测机构和有关专家等相关方,制定一个统一的待机能耗检测方法,为制定相应认证标准作准备。

算算能耗这笔账

如果能够减少待机能耗,全社会到底能节约多少能源?广大消费者又能节省多少支出呢?

据有关机构公布,我国政府机构(包括教育等公共部门)的能源消费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一些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没有随手关灯、关空调、关电脑、关打印机等习惯,由此造成大量的待机能耗——若及时关闭电源,全国每年可节电12.7亿千瓦时。

冰箱是“白色家电”中已经开始推行待机节能标准的电器。自1999年开展认证至2005年的六年间,节能电冰箱产品一项累计为全社会节约能源11.7亿千瓦时,节省能源费用支出6.7亿元。

“尽管消费者选购节能产品的初始投资会比较高,但如果综合考虑整个使用周期,选购节能产品更加经济合理。”李铁男说。

李铁男表示,中标中心在制定能耗标准的时候会考虑诸多因素,消费者的投资回收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因素。要确保消费者在电器的有效寿命内,将多余的投资回收回来,甚至获得更多的实惠。

此外,一些简易可行的小窍门,也可以帮助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待机能耗,比如用电饭煲煮饭时,将淘洗过的米浸泡10分钟后再煮,并保持电饭锅电热盘的清洁;用节能灯替代白炽灯,家庭组合式多头灯具可用多个开关分组控制,按照明需要选择开一组灯或多组灯;外出或长时间不用电视、电脑、饮水机等电器时,关闭电器的电源,以延缓电器使用寿命等。

编辑:吕海英 引用地址:如何减少电器待机能耗 中国环保节能新主张

上一篇:能源之星要求不断提升 选择适合的MOSFET事半功倍
下一篇:电源管理直面节能挑战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