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数据共享的板级热仿真技术研究(二)

最新更新时间:2013-08-17来源: 21ic关键字:数据共享  板级  热仿真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3 叠层铜分布影响研究

系统级热仿真中各种不同板卡的PCB 板往往使用单一薄板模型替代,且赋予单一的热物性参数.而实际情 况是多层PCB 板各叠层以及每层不同区域的铜分布不均匀,传热能力差异明显.在某些情况下,此差异可能会使系统热仿真结果产生很大偏差.因此,需要对 PCB 板各叠层的铜分布进行详细建模与仿真分析.

3. 1 叠层建模对比分析

3. 1. 1 算例描述

以 下通过一个简化算例对比PCB 叠层详细建模与简单建模造成的偏差.以某产品板卡为例进行简化,分别对板卡叠层进行简单建模和复杂建模,对比各个芯片温度 差异.其中边界条件和网格设定均一致,边界条件为开放环境,水平风速为2 m/s.简单模型PCB 设定的3 个方向的导热系数为 Kx = Ky = 40 W/( m·K) ,Kz = 5 W/( m·K)( 简称SIMPLE 40_40_5).详细模型PCB 使用软件设定 参数RLS =50 和NCB =256 进行自动划分,且对各个区域进行自动特性参数赋值( 简称PCB 50_256).图4 为该产品板卡的热仿真 模型.

 

 

3. 1. 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仿真温度结果对比见表1 和图5.

 

 

 

 

从上面的对比来看,以往根据经验设定的简单模型PCB 设定物性参数为Kx = Ky = 40,Kz = 5,与实际详细PCB 计算结果差异很明显,一般都有6 ℃ ~39 ℃的偏差.

一 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各个芯片计算结果误差的变化范围较大,其中D7 的误差仅为0. 7 ℃,而D29 的误差为39 ℃.这是因为在此模型中D7 表面 使用了散热片,而其他芯片表面没有散热片.没有使用散热片的芯片( 如D29) 的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PCB 板导热,然后再由PCB 板表面的空气对流 带走热量,所以PCB 板的建模对其结果影响非常明显.

而D7 由于表面使用了散热片,主要的散热途径是通过芯片表面将热量传导到散热片,通过散热片表面的空气对流带走热量,所以相对来说PCB 的建模对其结果影响较小.

3. 2 叠层铜分布建模优化

3. 2. 1 问题描述

根据目前的使用经验,PCB 叠层划分过于精细将带来下面2 个问题:

1) 网 格数量与质量.以某产品板卡为例,如果按照RLS = 50 和NCB = 256 对每层进行平面划分,且每层至少有一层网格进行描述,则单板 PCB 部分的网格数量将近数十万.由于每层的厚度与板卡长宽相差几个数量级,所以每层的厚度不要使网格的横纵比大于250,以免造成较差的网格质量.

2) 模 型块的数量.如果RLS = 50,NCB = 256,则某产品板卡的PCB 需要由16 000 个不同物性参数的模型块拼成.数量巨大的模型块无论 是在建模.计算还是后处理过程中都会占用大量的系统内存和显存,使部分配置不高的计算机工作效率很低,甚至无法进行.因此为了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提高 计算效率,需对建模的精细化程度进行优化研究.

3. 2. 2 算例描述

以前述算例为基准,设定RLS =50 或30,NCB =256或9.2 个参数分别取2 个值进行搭配,得到4 个算例: PCB 50_256,PCB 50_9,PCB 30_256 和PCB 30_9.

3. 2. 3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不同叠层划分精度的仿真温度对比见表2 和图6.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当RLS 从50 降至30,NCB从256 降至9 时,此模型的散热仿真结果误差较小,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能有效减少模块数量,提高计算效率.使用RLS = 30 和NCB = 9,既能保证一定的计算精度,也能保证计算效率.

3. 3 板级与系统级联合精确热仿真

3. 3. 1 算例描述

为 了进一步验证此简化方法,在某插箱产品的系统级模型中,选择散热状况最恶劣的槽位对某产品板卡使用PCB 叠层详细模型,分别带入 PCB 50_256 和PCB 30_9 进行计算.同时设定PCB 简化模型,分别设定不同的物性参数 SIMPLE 40_40_5: Kx = Ky = 40,Kz = 5; SIMPLE7_7_1: Kx = Ky =7,Kz =1.

3. 3. 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板级与系统级联合精确热仿真结果如图7 所示.

从联合精确热仿真结果可知,PCB 50_256 和PCB 30_9的计算结果很接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使用RLS = 30 和NCB = 9,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计算精度,也能保证计算效率.

之 前使用的简化PCB 物性参数经验设定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但根据调试,当设定Kx = Ky = 7,Kz = 1时,与详细PCB 模型计算结果也很 相近,如果继续优化,也应该能与详细模型计算达到较好的吻合.但是这个简化设定会因实际PCB 设计不同和散热方式( 自然对流或强迫对流) 不同而改变.

 

4 过孔影响研究

根 据之前的板级热设计研究的经验,板卡芯片的散热主要分为2 类: 使用散热片或以主动散热为主的芯片,不使用散热片或以被动散热为主的芯片.对于后一类, 散热的主要途径主要是热传导,大部分热量通过芯片往下传导到PCB 板上,然后从PCB 板向水平方向扩散到较大的面积,并通过PCB 板的上下表面与空 气进行对流换热.在此过程中,热量首先从芯片通过热过孔向下传导到PCB 内部,然后才是PCB 内部的导热.所以要保证板级热仿真的精度,不仅需要对 PCB板内部各叠层的铜分布进行详细建模,还需要对热过孔的建模进行研究.

4. 1 热过孔建模影响分析

对某产品板 卡进行简化,仅仅留下功耗1 W 以上的主要芯片,分别对板卡进行简单建模和复杂建模,对比各个芯片温度差异.其中边界条件和网格设定均一致,边界条件为 开放环境,水平风速为2 m/s.详细模型PCB 使用软件设定参数RLS = 30,NCB = 9 进行自动划分,且对各个区域自动进行特性参数的赋 值.热过孔详细建模如图8 所示,各个芯片的功耗见表3.

 

 

选 取D33.D7.MOS1.L1 和MOS2 共5 个芯片,在各个芯片下面建立一定数量的热过孔,热过孔截面大小假定为 0. 5 mm × 0. 5 mm.分别对5 芯片全带热过孔( All) .删除D7 热过孔( NoD7) .删除D33 热过孔 ( NoD33) 和删除MOS 热过孔( NoMOS) 4 种情况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对比有无热过孔对芯片本身及其邻近芯片散热的影响,如图 9 所示.

 

 

从 上面的结果来看,对于使用散热片的D7,建立热过孔与否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于不使用散热片的D33 以及MOS 等芯片,建立热过孔与否对计算结果 影响明显.其原因与前面提到的相同,即不使用散热片进行被动散热的芯片,其大部分热量需要导入PCB 进行散热,因为增加热过孔与否对热量传导到 PCB 上的影响明显,因而也明显影响到了芯片的温度计算结果.表5 列出了2 个芯片通过底部传到PCB内的热量占总热量的百分比和受热过孔的影响程 度,该表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分析

 

 

4. 2 热过孔建模简化

实际的热过孔几何尺寸相对较小,受网格数量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限制,在板卡级别以及系统级别的散热仿真中不可能对其进行详细的建模,因此,有必要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寻找简化的建模方法.

基 本的简化思路是计算每个热过孔的截面积以及过孔数量,按照截面积相等的原则,简化为1 个或几个大的热过孔.这样能保证替代物与详细模型有相等的截面积和 体积.但是需要考虑的是,热过孔是通过其侧面与PCB 中各层的接触进行导热的,在截面积和体积相同时,孔数量越多侧面积越大,所以过于粗略的简化,会使 侧面积过小.按照截面积相等的原则,分别把热过孔简化为1 个.2 个.4 个大过孔,如图10 所示.

简化后的芯片温度对比见表6.

 

 

从表6 可以看出,使用4 个大过孔替代后的简化模型与详细模型的计算差别在1. 2 ℃左右,相当于芯片温升的3%左右,属于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

5 结 束语1) 基于设计数据共享的板级建模对于准确分析预测板级以及芯片级散热是必要和有效的;2) 考虑叠层铜分布的PCB 详细建模需要对计算精度和效率 进行平衡;3) 热过孔对于板级热仿真结果的精度影响明显,直接影响到每个芯片尤其是不使用散热片的芯片的散热;4) 热过孔可以通过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进 行简化,但不宜过粗.

基于设计数据共享的板卡建模技术研究分析表明,兼顾仿真精度与计算效率的板级热仿真技术可以较精确地预测芯片的结温和壳温,为系统级热仿真提供更为准确的局部环境.

关键字:数据共享  板级  热仿真技术 编辑:探路者 引用地址:基于设计数据共享的板级热仿真技术研究(二)

上一篇:基于设计数据共享的板级热仿真技术研究(一)
下一篇:数字电源管理的控制协议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2:24

EPC公司推出基于氮化镓集成功率的400 W电机驱动器演示
EPC公司推出基于氮化镓集成功率级的400 W电机驱动器演示板, 展示如何实现更高效、运行更安静和尺寸更小的电机 EPC9146演示板展示EPC2152 ePower™功率級使能高性能且低成本的BLDC電機,從而實現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小型化的解決方案。 宜普电源转换公司(EPC)宣布推出400 W电机驱动演示板(EPC9146),包含三个独立控制的半桥电路,采用集成了栅极驱动器的单片式EPC2152 ePower™功率级,其最大电压为80 V和最大输出电流为15 A(10 ARMS)。板的尺寸仅为81 mm x 75 mm,在输出功率为400 W时,可实现超过98.4%的效率。 EPC9146可以与单独设计的匹配板配
[电源管理]
EPC公司推出基于氮化镓集成功率<font color='red'>级</font>的400 W电机驱动器演示<font color='red'>板</font>
飞思卡尔针对入门汽车仪表推出S12HY
飞思卡尔(Freescale)半导体日前推出经济高效的16位微控制器系列,专为入门级汽车的电子仪表板而设计。入门级汽车应用是汽车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细分市场。作为飞思卡尔阵容不断扩大的16位MCU系列的最新成员,新S12HY系列集经济实用的16位性能和最佳片上功能于一身,非常适合于新兴汽车市场中成本敏感型仪表板应用。 S12HY MCU提供了最适宜的片上集成度,实现了从新兴市场中仍在使用的机械解决方案向现代机电仪表板的迁移。由于几乎不需要离散组件,该器件的高度片上集成能够帮助降低系统成本。集成的液晶显示器驱动能够为基于LCD的仪表板支持高达160个分段。该器件的片上步进电机控制器最多能驱动4个计量仪,实现速度计、
[单片机]
日产聆风汽车数据共享 提高驾驶易用性
纯电动汽车聆风(LEAF)配备了通信专用终端“TCU”(Telematics Communication Unit),所收集的数据会发送到“日产CARWINGS数据中心”(仅限日产汽车信息服务“CARWINGS”的签约用户使用)。日产汽车通过这些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 据日经BP社7月15日报道,发送的数据包括行驶位置、速度、剩余电量、充电记录等。在此之前,这些数据只是反馈给用户,也就是驾驶员本人。但该公司从积累的众多驾驶员信息中提炼出了经验数据,提供给驾驶员共享。还尝试开展了向保险公司提供数据,为驾驶员提供新的高附加值服务。 “其他人怎么开” LEAF原本就拥有完善的向驾驶员反馈耗电量的机制。除了在显示行驶记录的
[嵌入式]
Manz亚智科技封装突破业界最大生产面积完美应对产能、成本双挑战
Manz亚智科技板级封装突破业界最大生产面积完美应对产能、成本双挑战 • 成功克服面板翘曲,打造业界最大生产面积700mm x 700mm • 生产设备已出貨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进行试产 • 板级封装为芯片整合注入新生产模式;也为中国芯片产品自主化注入新契机 活跃于全球并具有广泛技术组合的高科技设备制造商Manz 集团,掌握全球半导体先进封装趋势,加速开发新一代专利垂直电镀生产设备并无缝整合湿法化学工艺设备、自动化设备,以优异的设备制程经验以及机电整合能力, 打造新一代板级封装中的细微铜重布线路层(RDL)生产线,生产面积达业界最大基板尺寸700mm x 700mm,创下板级封装生产效率的新里程碑! 板级
[半导体设计/制造]
Manz亚智科技<font color='red'>板</font><font color='red'>级</font>封装突破业界最大生产面积完美应对产能、成本双挑战
凌力尔特功率和电流监视器实现和系统优化
      凌力尔特公司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推出功率和电流监视器 LT2940,该器件用于 4V 至 80V 的系统。在电流和电压可能由于电源电压的不确定性、组件参数的变化、瞬态状况或时变信号而变化的情况下,LT2940 提供了必需的电路以准确地测量、监视和控制功率。与依靠数据转换器和乘法寄存器计算功率的传统功率监视器不同,LT2940 运用一个真正 4 象限模拟乘法器,该乘法器产生 5% 的功率测量准确度和 3% 的电流测量准确度,从而确保电路板和系统实现最佳功率效率和可靠性。LT2940 适合用于线路卡和服务器、功率检测断路器、电源控制环路和多种测量应用。       LT29
[电源管理]
凌力尔特功率和电流监视器实现<font color='red'>板</font><font color='red'>级</font>和系统<font color='red'>级</font>优化
线路电子增材制造技术已实现全面突破,优势显著
前文中我们提到电子增材制造(EAMP™)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工业技术和生产手段,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但整体来说,技术体系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并未达成技术成熟阶段。 而得益于新型导电材料的发展,应用于电子线路板生产制造的EAMP™技术日趋成熟,“材料+工艺”配套技术已实现全面突破,生产产品完成各端验证,当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满足商业化标准、可大规模应用的生产手段。同时,这种新型线路板级电子增材制造(EAMP™)技术的出现,可有效应对当前电子制造业面临的难题。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线路板级EAMP™技术及其优势。 线路板级电子增材制造(EAMP™)技术 线路板级EAMP™技术以“材料和工艺”作为两大核心,通过在绝缘基材
[工业控制]
线路<font color='red'>板</font><font color='red'>级</font>电子增材制造<font color='red'>技术</font>已实现全面突破,优势显著
Windows 8新触摸曝光 五点触控64压感
  早在去年11月,Synaptics公司宣布计划推出新的支持多点 触控 的笔记本电脑触摸板。当时,该公司利用Windows 8开发者预览版演示了新款触摸板与新界面Metro的互动方式。   今天,News.com和几家其他媒体获得了一次这款触摸板的上手机会,现在它有了一个新名字:ForcePad。与现在触摸板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实体按键——ForcePad只是一块薄薄的板子。ForcePad还能对压力进行感应,Synaptics称用户可以在它上面同时使用最多五只手指,并且将压力感应分为64个等级。   显然,这种电脑触摸板将会让不带触摸屏的笔记本电脑同样享受到Windows 8最新的“更加时尚的”用户界面带来的优势。F
[工业控制]
电源如何兼顾性能和体积的平衡?
  工程应用的常见供电方案   在实际工程应用的供电方案中,多采用AC-DC集中供电加DC-DC给各分立电路板供电的方式,如图 1所示。      图1 常见的工程应用供电方案   在图1所示的供电方案中,AC-DC除负责提供交直流电源转换功能外,也承担着对电网进行安全隔离、抗电网干扰、波动等作用,为后级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直流电来源。对于电路功能单元的内部DC-DC,其作用主要是做二级稳压,为电路板的其它电路供电。   因此,此类应用的DC-DC一般不需承担隔离抗干扰的功能,但对其它的参数,如体积、转换效率、动态响应、静态功耗等有较高的要求。   小体积的板级供电解决方案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板</font><font color='red'>级</font>电源如何兼顾性能和体积的平衡?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