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形态芯片有重大突破,这回石墨烯成了“海绵”

最新更新时间:2016-02-03来源: EEWORLD关键字:神经  石墨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由于神经形态芯片能够比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结构芯片更快更好地处理感测器资料(如图像、影片、声音等),所以对这些由电晶体网络构成的芯片研究成为了新的热点话题。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进一步探究神经形态的电路架构。而其中的难处就在于,如何处理神经元和矽之间的重叠部分——突触以及逻辑门。从光电子学上讲,就是光子穿过激光电晶体和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时的跨越处。
 
如今,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石墨烯材质的光学电容器。这种光学电容器能够保证光学神经形态电路中激光电晶体的稳定工作。
 
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关键性的差异问题,在阻碍人们成功制造出一个可以像大脑一样工作的处理器。
 
例如,我们知道芯片中的神经元之间是透过电位移动或峰电位来传递资讯的,而峰电位是非 0 即 1 的二进位,所以人们必须在时域就对资讯进行编码。但一个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并不仅受限于中央时钟周期,而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只有在发送时才会对讯号的强度进行编码。
 
但是正因为神经元是类比系统,所以在理论上由它们制成的芯片可以达到非常快的计算速度。而冯诺依曼结构芯片的时脉(Clock rate)却是有极限值的,所以早晚有一天会被淘汰掉,科学家们必须找到其他方法来使计算速度更上一层楼。
 
而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把石墨烯融入激光之中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将能够使得石墨烯“捕获”光子,并把它变成一种光学电容器。当光学电容器以这种方式递增时,激光能够以皮秒的速度“飙升”。
 
IEEE 指出:“事实证明,石墨烯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饱和吸收体。因为它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吸收并释放光子,而且它还能在任何波长下工作,所以无论发射何种颜色的激光都可以被完美吸收,并且还不会互相干扰。”
 
也就是说,这种“石墨烯海绵”能够在激光中更好的吸收光电子,而且还可以被用来同时输出多个不同波长的光子,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在摩尔定律的最后,模拟神经元和神经回路的设计理念,可以为处理器带来更为优越的功耗比和可伸缩性。在光电子学中,光导纤维和激光电晶体是实现这一理念的理想方法,因为光子的移动速度比电子更快。
 
而在最新的自然科学报告中表明,石墨烯电容器能够将神经形态的芯片架构和光电子完美结合。
 
但不要高兴太早,我们可能还要在未来面临下一个严峻的问题:类比神经形态电路阵列的激光电晶体,能否有够快的速度来处理从感测器得到的资料。
关键字:神经  石墨烯 编辑:冀凯 引用地址:神经形态芯片有重大突破,这回石墨烯成了“海绵”

上一篇:Entegris 发布针对先进半导体制造的新型化学机械研磨后清洗
下一篇:氮化镓功率技术大热,Transphorm创新HEMT结构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36

华为以新 ICT 为全球超百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
-在2017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展示全球实践 近日,华为重磅亮相 2017 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提出以“新 ICT 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让智慧城市成为自循环的有机生命体,使之持续生长。华为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展示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IoT、AI 等技术,涵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经济方面的解决方案,让城市治理精细、民生服务贴心、经济发展繁荣。同时,华为还举办了全球智慧城市峰会,来自欧盟官方机构、国际标准组织、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相关研究机构,以及杰出智慧城市代表,向超过400位来自全球的城市管理者分享了他们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建设经验和睿智思考。 华为打造智慧城市神经系统,让城市成为有机生命体 智慧城市,本质上
[安防电子]
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量1/3来自中国
     英媒: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量1/3来自中国   英媒称,当乔治·奥斯本23日陪同中国国家主席参观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时,这位大臣希望展示在这种新型神奇材料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英国机构。但有一个问题:从某些方面来讲,在石墨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其实是中国而不是英国。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0月24日报道,在截至今年初的逾2.5万件石墨烯应用专利申请中,近1/3来自中国。只有12件申请来自曼彻斯特。 报道称,英国人还向习近平展示了这种材料的一些潜在应用,包括一部因采用石墨烯超级电容而大幅提高充电能力的手机、超高能效路灯以及利用石墨烯给药技术的开创性癌症治疗方法。 2004年,石
[手机便携]
神经网络加速器,加速AI时代
  据悉,先进视觉影像SoC应用技术领导厂商Socionext Inc.(以下“索喜科技”或“公司”)宣布推出 神经网络 加速器 (Neural Network Accelerator engine,缩写NNA),用于优化人工智能处理中的边缘计算设备。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它具备高速且低功耗的特性,是专用于深度学习中推理处理的加速器。相较以往的处理器,NNA在图像识别等处理时性能提升约100倍。公司预计于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配合FPGA软件开发工具提供产品销售。此外,搭载有NNA的SoC产品开发也正在规划当中。   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越来越多的应用引入人工智能( AI
[网络通信]
石墨烯:在海水淡化等方面令人惊喜
  2017年,英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先后利用不同方法,实现了对氧化 石墨烯 层间距的精确控制,使得体积较小的水分子可以顺利通过,而盐离子则被“堵在门外”。该成果展现了氧化 石墨烯 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巨大潜力。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氧化 石墨烯 是石墨烯的“孪生弟弟”。自2004年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内用看似不可思议的“撕胶带”的方法,从大块石墨中剥离出科学家曾理论预言不可能稳定存在的单层石墨烯以来,石墨烯这一科学名词已变得家喻户晓。短短十几年,围绕石墨烯的各项研究发展迅猛,并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是“碳材料家族”中的一员,是由一个个碳原子在平面内按照六边形蜂窝状结构排列形成的一种层状材料。
[嵌入式]
现场总线、模糊神经网络在回转窑分解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1 引 言     水泥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理化反应过程,具有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的特点,系统工况复杂,建立系统精确的复杂模型非常困难,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效果又很难令人满意,目前许多厂家还是借鉴现场操作人员的经验,通过人工调节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生产率很低。该文针对传统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弊端,基于现场总线技术,引入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实现了水泥回转窑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分析和优化。 2 现场总线     现场总线是一种多点、多站、多变量、全分布式智能、双向串行的数字通讯链路,它直接沟通生产现场的测量控制与执行设备,以及更高层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它不仅是一个网络,而且是一个开放的控制系统,当前工业控制体系结构正由以“信息集中,控制分散
[嵌入式]
俄罗斯研究人员尝试利用神经网络研发新药
来自俄罗斯Mail.ru集团、Insilico Medicine医药公司、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尝试利用神经网络研制新的药物。他们试图教会神经网络“思考”并创造出新的分子结构,进而生成一些新的有前景的药物成分。该研究结果发表在《Оncotarget》杂志上。下面就随医疗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俄罗斯研究人员尝试利用神经网络研发新药     来自俄罗斯Mail.ru集团、Insilico Medicine医药公司、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尝试利用神经网络研制新的药物。他们试图教会神经网络“思考”并创造出新的分子结构,进而生成一些新的有前景的药物成分。该研究结果发表在《Оncotarget》杂志上。
[医疗电子]
基于神经网络的感应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1 引言     DTC技术利用空间矢量、定子磁场定向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计算并控制电动机的磁链和转矩。采用离散的两点式调节器(Bang-Bang控制),将转矩检测值与转矩给定值作比较,使转矩波动限制在一定的容差范围内,并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控制,这样就获得了高动态性能的转矩输出。其控制效果取决于转矩的实际状况,它无需将交流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作比较、等效、转化,即不需要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由于省掉了矢量变换方式的坐标变换与解耦,从而简化了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没有通常的PWM信号发生器,因此其控制结构简单,控制信号处理的物理概念明确,系统的转矩响应迅速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
[嵌入式]
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显示屏在中国诞生
经济参考报讯 日前,国内的奥翼电子公司宣布,已研制出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显示屏”,这使我国在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此之前,三星、LG已投入大量资金研究石墨烯显示屏技术。据悉,奥翼电子研制的超柔性“石墨烯电子显示屏”,不仅耐摔耐撞、透光率高、显示亮度佳,还能像纸一样卷曲,非常适合用在穿戴式电子设备上。目前,全球有超过200个机构和1000多名研究人员从事石墨烯方面的研发工作,而我国在石墨烯的研发上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已申请超过2200项专利,占世界的三分之一。2015年的全球石墨烯专利数据显示,专利数排名首位的是中国,之后是美国、韩国和日本。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