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有望借AI实现“翻盘”

最新更新时间:2017-09-03来源: 中国电子报关键字:国产芯片  A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几天,AI芯片可谓存在感“爆棚”。先是寒武纪科技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一跃成为首个AI芯片“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再是华为将于9月2日正式发布“HUAWEI Mobile AI”。早在今年7月,华为就在媒体沟通会上公布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推出AI芯片,成为首个在智能手机中引入AI处理器的厂商。

与此同时,产业链也传出华为海思下一代处理器麒麟970已经小规模量产并将于今秋发布的消息。业内纷纷预测,将在9月2日揭开面纱的华为AI芯片会率先集成到麒麟970处理器上,并搭载寒武纪科技的嵌入式IP(知识产权),国产AI芯片“独角兽”与民族手机龙头有望走向强强联合,国产芯片能否借AI的东风“翻盘”引发各界关注。

“根据国际知名专利检索公司QUESTEL发布的《芯片行业专利分析及专利组合质量评估》,中国近10年芯片专利增长惊人,已成为芯片专利申请第一大国。从基础技术的积累来看,我国在AI芯片方面与美国差距不大,具有‘翻盘’机会。但在龙头企业数量和企业研发能力方面,中美两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我认为人工智能是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但要达成‘翻盘’,还任重而道远。”赛迪智库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林雨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说。

AI芯片将形成

“双龙头”格局

长期以来,“生态构建”都是美国科技龙头进行产业部署的关键。以谷歌为例,为提高TensorFlow软件引擎的运算效率,谷歌研发了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芯片,并将TPU部署到云端,供云用户租用并允许部分研究者免费接入。英特尔也通过收购Altera、Nevana、Mobileye等技术提供商,积极构建从嵌入式端到云端、从底层到应用层的良性AI闭环。

“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领域,多采用CPU、GPU或FPGA来处理深度学习应用,可这些芯片要么性能不够,要花好久才完成计算,要么效率不足,要花费巨大的能耗。寒武纪针对深度学习进行芯片功能设计,具有较高的性能功耗比。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GPU或CPU都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神经网络。因此,只有在技术优势的形成期就构建产业生态,才能形成生态闭环,保障优势地位。”林雨告诉记者。

然而,腾讯研究院在今年7月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中指出:美国的AI投资遍及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对于芯片、处理器尤为看重,融资高达308亿元;而中国投资集中于应用层,处理器及芯片领域的融资只有13.28亿元。虽然寒武纪在A轮融资中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提振了基础层的融资表现,但中国AI企业在产业生态的构建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芯片生产涉及很多环节。目前国内做传统芯片封装的企业缺乏做人工智能算法的能力,能做人工智能算法的企业在开发工具、EDA工具、仿真测试工具方面也多少会依赖外资企业。如果无法构建覆盖周边技术的产业链,国产AI芯片的整体推进就会拖慢。”赛迪顾问电子信息行业分析师向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说。

在被问及是否注意到华为即将推出AI芯片的消息时,华为海思的工作人员表示在发布会之前不便发表评论。不过,业界对寒武纪将深度学习加速IP授权华为芯片的猜测,已经对国内企业的AI生态构建产生了参考价值。

一方面,寒武纪等AI基础层厂商将IP授权给应用层企业,有利于其技术专利在终端市场的推广,从中获取的授权费用还能缓解基础层产品营收期漫长带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华为等IT企业可以借助基础层厂商的技术优势,在手机AI芯片等前沿领域占得先机,并结合华为海思在处理器研发的技术储备,提振基础层表现,构建处理器/芯片—技术应用—产品封装的全产业链版图。

“寒武纪一直是国产芯片的领头羊,民族品牌华为在移动端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寒武纪的IP能用到华为这种市场占有率高的手机产品,形成一个互相推动的‘双龙头’的格局,打造AI生态,会为国内AI芯片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向阳说。
除了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构建AI生态的关键因素。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指出,高通公司约有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芯片,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专利授权;可净利润约有三分之二来自专利授权,三分之一来自芯片,技术许可已经是高通利润的重要组成,而国内靠IP授权获利的企业尚在少数。

“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IP保护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由于芯片附加值很高,开发周期长,围绕芯片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尤其需要明确和完善。”孙燕飚说。

中国AI企业数量

仅次于美国


寒武纪CEO陈天石说过:只要国产AI指令集立住了,中国主导世界AI产业的机会可能就到来了。从AI产业的发展模式来看,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由于AI技术的应用空间覆盖各行各业,细分领域和商业机会众多,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面面俱到。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在行业或产业的业务链条上找到切入点,就有机会获得话语权。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芯片有指纹识别芯片、图像识别芯片、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等将近100个种类。国内企业还有一些高精尖芯片技术没有掌握,但在大部分核心技术都有突破,在细分领域还有很多商业机会。”孙燕飚在接受《中国电子报》专访时表示。

根据腾讯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达到592家,占据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23%,仅次于美国,在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依托国内高速发展的移动网络、庞大的数据资源与丰富的应用场景,芯片企业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举例来说,华为P10、mate9、荣耀9等旗舰机都采用了华为海思芯片,销量和市场份额并不逊色采用高通芯片的vivo和oppo旗舰机。虽然国内厂家在处理器领域还到不了和高通等外资企业叫板的程度,但也渐渐有了比肩的势头。当然,创新和研发仍然是芯片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如果跟在别人后面走,很可能走进死胡同,错失市场机遇。”孙燕飚说。

据悉,寒武纪本轮融资将应用于寒武纪系列处理器在终端和云端的产品化与市场化。向阳预测,未来寒武纪一方面会向大规模计算延伸,将AI芯片作为计算资源开放出来,甚至形成“AI云”;另一方面,也会在终端产品的本地化智能开展更多的市场化运作。

“搭载深度学习模块的AI芯片,能对手机上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进行加速。虽然不少芯片厂商都在为工厂和生产企业定制搭载学习模块的嵌入式芯片,但真正用在手机上的并不多,国外厂商都在AI手机芯片领域积极布局,华为在这方面也走得很快。”向阳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在手机端,AI芯片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有望在2020年之前实现更多功能。“目前手机端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0%,如果能通过AR和图像识别技术判断用户的唇语,辅助语音识别,准确率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孙燕飚说。

关键字:国产芯片  AI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国产芯片有望借AI实现“翻盘”

上一篇:晋江力争到2025年集成电路人才总量超3万人
下一篇:财经观察:中企“走出去”成为金砖务实合作推动力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51

华为将进军人工智能芯片市场
   人工智能 芯片是 人工智能 的根本,其作为 人工智能 的上游产业将走在行业发展前沿,也将成为未来智能时代的制高点。所以我们看到众多的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芯片领域,不管是加大研发还是巨资并购,“一哄而上”、“群雄逐鹿”是最真实的写照,未来“得芯片者得天下”。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英伟达之于人工智能芯片,大概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吧。一次偶然机遇,英伟达发现自家的gpu图形处理器技术,居然可以神奇地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深度学习所利用。自此英伟达一发不可收拾,基于深度学习发布了多款芯片。5月份,英伟达ceo黄仁勋发布了一款号称花费30亿美元打造的ai芯片:tesla v100。得益于此,英伟
[网络通信]
2021国产IP和定制芯片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赋能产业链合作
7月6日,2021国产IP和定制芯片生态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近千位半导体企业决策人和技术骨干,以及科研院所专家、投资界、媒体界代表齐聚一堂。大会现场座无虚席,与会嘉宾情绪高涨。 本次大会由中国高端IP和芯片定制领军企业——芯动科技主办,是国内首个聚焦IP技术和产品合作的行业生态大会,适应了产业链上下游对合作共赢的企盼,有力助推国产自主化风口,获得了众多业界同仁的积极反响。 广东省珠海市副市长李翀致辞 会上,广东省珠海市副市长李翀、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徐树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周玉梅、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张力天等领导和专家发表了致辞,对国产IP和定制芯片生态大会及主办方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
[半导体设计/制造]
2021<font color='red'>国产</font>IP和定制<font color='red'>芯片</font>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赋能产业链合作
人工智能诊断员上线 可在电话中判断病情
医院急救接线员有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更好地通过提问来确定求助人的情况,拯救病人的生命。不久之后,新研发出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帮助急救接线员完成这一任务。 从2016年12月开始,在哥本哈根,急救接线员得到了名为Corti的人工智能接线员的帮助,它能够理解对方在电话中说的话和发出的声音,还能识别病人是否心脏骤停,然后可以向急救专业人员进行提示,帮助他们更精确地进行诊断。 Corti在其他方面也能帮上忙。比如,它可以提醒接线员问清楚事故发生地,确保在途中的救护车走向正确的目的地,但它更多的价值还是在于通过检测背景线索来诊断疾病。 据报道,在一次事故中,接线员推断一名男士摔倒了,被损坏的屋顶砸到了背部。此时,Corti开启了声音识别模
[医疗电子]
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成立,已有灵巧手设备
清华大学举行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智能机器人中心)成立仪式。 据介绍,该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将密切结合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生物材料、仿生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其他中心通力合作,在机器人主动感知、认知学习、柔性操控等方向开展前膽性、基础性的理论与技术创新研究。在扩大产业合作与转化方面,中心将在产业界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广泛合作,促进智能机器人技术转化,推动国防、工业、航天、医疗等领域发展。在建设人才团队方面,中心将于国外知名机器人研究单位进行高水平国际合作,增进学术交流,汇聚高端国际化人才。 此外,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孙富春教授还在报告中指出,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研发的
[嵌入式]
清华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成立,已有灵巧手设备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互联网将如何影响未来
在近日举行的2017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多位知名网络企业负责人和网络专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分享经济等,将逐步推动经济产业升级,改善公众生活,孕育出新的“独角兽”企业。 人工智能,人类会是赢家吗? “人工智能不只是master和人下围棋,将来会应用到各种业务中。”谷歌全球技术总监、上海研发院院长陈晓说。 当前,无人驾驶汽车、在线智能翻译、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设备正走近公众生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说,有机构预测,未来10年几乎每个应用和服务都将包含一定的人工智能。百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彦宏也曾预言,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已经没有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未来的机会在人工智能领域。 陈晓说:“人工智能最
[嵌入式]
在自动驾驶里,人工智能到底能做什么?
本文以 自动驾驶 系统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技术将对汽车产业生态变革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发展现状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应用领域,指出 AI 在自动驾驶应用中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一种基于 AI 的车云协同自动驾驶系统架构,分析了基于 AI 的智能驾驶终端软硬件架构与基于大数据的自动驾驶云端空间架构;结合车端与云端的 AI 集成应用问题、信息数据交互方法与车云协同技术,讨论了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系统的主要应用。   本文来自 2018 年 3 月 15 日出版的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作者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朱政泽、周奎和彭彬。   21 世纪以来,随着新一
[嵌入式]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革命做好准备的10种方法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不再是科幻小说的内容;它们在商业和消费者领域都是一种非常真实而且在不断增长的存在。对于许多公司而言,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高级数据分析简化操作并改善决策制定。自动化日常任务还可以解放员工,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可以推动业务发展的大型项目。 当然,如果你还没有为人工智能革命做好准备,你将无法获得巨大的潜在利益。我们向青年企业家理事会(Young Entrepreneur Council)成员小组询问了以下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哪种方式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革命做好准备? 他们的最佳答案如下: 问问自己人工智能适合用在什么地方 问问自己人工智能可以如何适应你的商业模式。它是否有可能颠覆你的行业?这就是你需要问自己并努力思考的问题。
[机器人]
英特尔的AI雄心,正在2023 ON技术创新大会上崭露头角
美国加州圣何塞9月19日,2023英特尔ON技术创新大会正式开幕。这是英特尔第三次召开on技术创新大会,这是英特尔第一次全面的展现公司AI能力的技术展示,而为了让演示更丰富,在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的90分钟演讲过程中,有一半时间留给了客户及合作伙伴。 此次Pat穿得定制版T恤,使用Python语言格式显示,并突出了包括开放、选择、信任、AI、客户端、边缘、云七大关键词。 “更充足、更强大、更实惠的处理能力是世界各地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Pat在宣布英特尔发布开发者云时强调。英特尔云允许开发人员在英特尔全系产品上构建和测试应用,其中包括了Gaudi、第四代志强、Max系列CPU和数据中心GPU,此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的<font color='red'>AI</font>雄心,正在2023 ON技术创新大会上崭露头角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