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研究成果出炉 6GHz以下5G系统表现佳

最新更新时间:2017-12-09来源: 新电子关键字:MIMO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山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天线实验室日前于R&S年度科技论坛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证明了6GHz以下的高维度MIMO天线系统,即便在身体与手的阻挡下,传输速度仍可达到Multi-Gbit/s的表现。

中山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天线实验室蔡智宇表示,为达到5G行动通讯系统的发展指针,行动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个人体验的传输速率必须达到1 Gbit/s。 目前可达到的技术可分成两种,一是6GHz以下的高维度MIMO天线系统,二是毫米波频段的高增益数组天线系统。

由于毫米波频段的波长远比6GHz以下的波长短,使得能量在自由空间中的衰减速度明显变快,且在用户手握装置的时候,讯号很容易因接收不良而断讯,这些物理限制是如今必须克服的一大挑战。 相较于毫米波频段,目前中山大学的相关研究已验证,6GHz以下的高维度MIMO天线系统的实际可行性。 该系统无论在一般室内环境、户外环境或者用户手握等场景下,传输速度皆能达到Multi-Gbit/s的表现。

由中山大学自行开发的多天线高维度MIMO天线系统是以3.4~3.6GHz为主要测试频段,在终端装置上,该单位也自行研发出手机8、12天线实用设计,其配置构想是在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配置多个MIMO天线, 并进行至少8个接收信道同时的数据传输。

此一结合了5G天线系统与手机实用设计的研究成果说明,当手机内建MIMO 12天线,应用于12×8 MIMO系统时,在256QAM调变与100MHz带宽下,数据吞吐量的实测结果约为3.8 Gbit/s,频谱效率约为38 bps/ Hz。 此实验结果证实,手机采用MIMO多天线,确实能达到Multi-Gbit/s的传输速率。 虽当用户手握双频MIMO 8天线与身体阻挡时,将使得接收端的八路信道讯杂比降低,不过,在16 QAM调变与100 MHz带宽下,3.5/5.8 GHz双频带的吞吐量仍可达约1.8 Gbit/s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6GHz以下的高维度MIMO天线系统确实有助于提高频谱效率,并大幅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且在用户手握或身体阻挡时,传输速度也皆能维持Multi-Gbit/s的表现,因而将是很有潜力达成5G发展指针的技术。

关键字:MIMO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MIMO研究成果出炉 6GHz以下5G系统表现佳

上一篇:微软谷歌曾私下表达反对博通收购高通 害怕苹果更强
下一篇:紫光国芯:DRAM未来会考虑与长江存储合作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59

Quantenna推出4x4 MIMO无线视讯桥接器设计
Quantenna Communications公司,近日宣布开始供应一款完整的参考设计方案,协助客户加速开发采用Quantenna Full-11n芯片组的产品。Quantenna Full-11n组件为业界第一个具备符合所有业界标准的802.11n功能,能可靠地传输高画质电视(HDTV)与1080p视讯内容,内建4x4多重输出(MIMO)功能、适应性数字聚束技术,以及无线频道监控与最佳化机制。 在业界发展出像是4x4 MIMO与数字聚束技术等最新802.11n规格的先进影像处理技术前,市场上一直无法推出无线家庭娱乐解决方案。行动与无线技术顾问公司Farpoint Group负责人Craig Mathias表示
[家用电子]
Quantenna推出4x4 <font color='red'>MIMO</font>无线视讯桥接器设计
无线通信的闭环MIMO技术
 1 引言 采用多个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多入多出(MIMO)技术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有效利用随机衰落和可能存在的多径传播来提高传输速率。3G-LTE和WiMAX系统都采用了MIMO技术来提高其性能,IEEE802.16e 和WCDMA的产品已经实现了MIMO系统的功能。 MIMO系统的发射方案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最大化传输速率的空间复用方案(Spatial Multiplexing,SM)和最大化分集增益的空时编码方案(Space-Time Coding,STC)。空间复用主要通过在不同天线发射相互独立的信号实现空间复用,如BLAST算法。空时编码如STBC和STTC空时算法等,可获得分集增益,但不能提高数据速率。 以上
[网络通信]
智能天线技术MIMO在广域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分析
    广域无线网络运营商们正越来越多地涉足移动宽带接入和丰富多媒体业务,这些业务对无线网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运营商需要对网络容量、用户数据速率、距离和覆盖质量做较大的改进,而多输入多输出(MIMO)智能天线技术提供的潜在性能增益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挑战。     广域无线网络运营商们正越来越多地采用移动宽带接入策略和丰富多媒体业务策略,这些策略对他们的无线网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建立和维持赢利的商业模型,需要对网络容量、用户数据速率、距离和覆盖质量做较大的改进。运营商对MIMO等智能天线技术提供的潜在性能增益的兴趣越来越大,因为这些技术能够满足这些挑战,从而带来网络的发展。在无线局域网(WLAN)领域已有实际应用的MIMO以
[网络通信]
Linksys EA8500路由器来到香港,支持MU-MIMO
Linksys正式在香港发布首款支持MU-MIMO的无线AC路由器 Linksys MAX-STREAM AC2600 MU-MIMO千兆路由器(EA8500)。EA8500采用Qualcomm IPQ8064互联网处理器、Qualcomm VIVE 11ac芯片,支持Qualcomm MU | EFX,可带来比当前Wi-Fi快至3倍的连接速度,实现最高达2533Mbps的综合吞吐量(5GHz的容量可高达1733Mbps;2.4GHz的容量可高达800Mbps)。 面对日益增多的移动终端和数据流量需求,Wi-Fi成为普罗大众消费高清视频流、音频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重要载体。对比单用户单输入单输出(SU-MIMO)
[网络通信]
TCL演示基于AMIMON公司解决方案的无线
  AMIMON公司宣布,中国的消费电子巨人TCL将在于2009年9月4日到9月9日在柏林举行的IFA消费电子展上演示基于AMIMON公司解决方案的无线高清晰度电视。即将展示的高清电视内置了AMIMON公司业界领先的无线高清传输芯片组。我们诚意邀请有兴趣的IFA观众到TCL的展位观看AMIMON公司技术的展示。   AMIMON公司销售副总裁Shimon Greenberg先生说:“业界对我们的无线视频技术和WHDI标准一直积极回应,当基于WHDI标准的电视及逐渐普及的同时,像电脑、机顶盒、A/V功放等基于WHDI标准的高清信号源也会促使主流市场对WHDI标准的接受。”   “消费者正在要求把家里的高清电视与所有信号源
[家用电子]
高通将全系支持4G并发布MU-MIMO技术
   高通公司最近在北京的高通中国办公室举办了小型媒体电话访问及沟通会。在会议中,高通市场营销高级总监Michelle Leyden Li以及高通创锐讯公司产品管理副总裁David Favreau分别就高通全系处理器的现状以及无线技术做了详细的讲解,同时就媒体提出的相关问题作出了回答。   全系支持4G 入门仅需100美元   高通市场营销高级总监Michelle Leyden Li为在座媒体介绍了骁龙全系列处理器的现状以及重点说明了200系列处理器的相关信息。   Michelle Leyden Li表示,高通从入门级别的骁龙210到旗舰级别的骁龙808、810,拥有完整的产品组合,满足各细分市场和价格层级的需要。关于骁龙
[手机便携]
MIMO天线各种技术分析
  多入多出(MIMO)系统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个天线的通信系统。研究证明,MIMO技术非常适用于城市内复杂无线信号传播环境下的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在室内传播环境下的频谱效率可以达到20~40 bit/s/Hz;而使用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蜂窝中的频谱效率仅为1~5 bit/s/Hz,在点到点的固定微波系统中也只有10~12 bit/s/Hz。通常,射频信号多径会引起衰落,因而被视为有害因素。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MO系统来说,多径可以作为一个有利因素加以利用。 MIMO技术作为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手段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革命。   1 MIMO系统的3种主要技术   当前,MI
[网络通信]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数控系统
  作者:王治森,曹斌,高荣   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掌上电脑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其他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对制造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数字化制造带来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制造不仅仅取决于企业上层管理和设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也取决于车间底层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人机协同的新型数字化制造模式,它把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引进来,创建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能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和“机器智能”的分布式人机协同工作模式。车间数字助理(Shop Floor PDA)和新型数控系统构成了这种新型制造模式的两个核心环节。本文只讨论后者。   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的新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采用无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