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枚国产轨道交通控制芯片问世 将用于和谐号复兴号

最新更新时间:2017-12-22来源: 观察者网 关键字:控制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2月11日报道,在中车大连电牵公司实验室,首枚国产轨道交通控制芯片被嵌入了网络控制系统。随着发车开关的合拢,200多万条控制命令通过这枚只有指甲大小的芯片精准传导,驱动高铁列车驰骋。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网络技术室主任陈玉飞介绍,如果没有控制芯片,高铁的大脑将无法运转,“列车网路控制系统相当于是整车的大脑,所有整车的控制指令、各个执行的状态都需要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传输和控制以及监视。如果没有这个芯片咱们这个网络就建立不起来,然后各个系统之间信号的传输与控制也就没办法进行正常地沟通和交流。”

芯片是电子信息产品的“心脏”,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随着我国高铁的加速崛起,从东芝、阿尔斯通等国外厂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路线已难以满足高铁列车对速度和稳定的双重需求,中国高铁想迈上新高度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中国技术路线。首枚轨道交通控制芯片的问世,必将打破国外的垄断,“国内的一些主要的厂家可能还都在买国外的芯片,然后做集成。如果这个做完了,所有的从最最基本的芯片开始,一直到最上面的应用控制就都是咱们自己的了,就跟国外一点关系都没有。”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国产芯片进口替代、新兴产业带来需求增长等因素推动下,国内芯片产业的成长势头迅猛,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我国AI芯片取得明显突破。上个月中旬,我国风云三号04星(FY-3D)成功发射升空。由复旦大学自主研发的“芯云”智能芯片首次随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一同进入太空。截至12月4日,已在太空稳定运行430小时,通过了首期考验。

关键字:控制芯片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首枚国产轨道交通控制芯片问世 将用于和谐号复兴号

上一篇:北大实现首次千兆赫兹 集成电路碳纳米管时代或来临
下一篇:苹果投资3D传感器供应商的背后:迅速崛起的VCSEL产业链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3 00:00

电源控制芯片中的过流保护设计
   1 引言   家电、便携电子设备和手持电器的迅猛发展,已使电源适配器芯片成为集成电路的大宗产品类。由于该类芯片中内嵌集成或需要外部连接功率LDMOS 管,应用中的LDMOS 管又需要直接和高压相联接并通过大电流(目前的LDMOS 管已经能耐受数百乃至近千伏的高压)。因此,如何保障芯片和LDMOS 管的安全工作是芯片设计的重点之一。   利用片上二极管正向压降的负温度特性来监测芯片的热状态,进而控制功率LDMOS 管的开关是一种可行的安全设计方法。但是由于硅片存在热惰性,故不能做到即时控制。该方法更适宜作安全设计的第二道防线。   从芯片设计看,要确保适配器芯片使用的安全性,比较好的方法应该是直接监测流
[电源管理]
电源<font color='red'>控制芯片</font>中的过流保护设计
丰田开发新材料控制芯片,油耗再降5%
在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各大汽车厂商不断对电池、车重、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改进优化,使其油耗进一步降低。日前丰田汽车公司与电装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株式会社合作,利用SiC材料开发出的新型动力控制芯片又为降低混合动力汽车油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这种SiC材料功率半导体芯片预计将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控制单元(下称“PCU”)上,今后一年之内将会在公共道路上开始进行行驶实验。未来的目标是与现在的硅材料功率半导体芯片相比,将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再降低10%,并将PCU的体积减小五分之一。更低的油耗意味着更长的续航里程,这点对混合动力汽车是非常重要的。 PCU在混合动力等车辆的电能利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汽车电子]
丰田开发新材料<font color='red'>控制芯片</font>,油耗再降5%
基于SOPC的简易运动控制芯片方案
    现在的 运动控制 器已经发展到了以专用芯片(ASIC)或FPGA作为核心处理部件的开放式运动控制器。这样的解决方案突出的特点,是让运动控制的处理部分以独立的、硬件性方式展开,增加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以单纯的MCU或DSP系统的处理带宽限制,以及用户系统软件和运动控制软件混杂性的问题。 业界也早已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运动控制专用芯片,虽然有较高的功能、性能,但一般都比较复杂,使得客户应用起来非常困难。 用户们常常需要一种容易使用的运动控制芯片与通用MCU/CPU结合起来的系统方案,用以面向更一般性的或中低端的应用场合。这样的方案里,运动控制芯片部分可以担当关键的马达控制信号发生功能,又可以
[工业控制]
单片式以太网控制芯片W7100A / W7100 Debugger指南(二)
上一篇讲到驱动程序安装、连接Debugger及如何安装W7100A / W7100 Debugger,今天继续的内容是Debugger菜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还是先来简单介绍下W7100和W7100A的基本特点。网络微处理器W7100提供一体成型嵌入式网络方案(内嵌8051单片机 + TCP/IP协议栈+ 10/100 高速以太网络MAC/PHY)。而W7100A(100Pin封装) 是 100 % 相容 W7100,W7100A 是W7100 的 升级版,增加了一些新功能,详细可登录官网查看。 5. Debugger 菜单 5.1 打开工程 W7100A / W7100 Debugger程序能够对KE
[单片机]
单片式以太网<font color='red'>控制芯片</font>W7100A / W7100 Debugger指南(二)
基于PCE061A驱动以太控制芯片RTL8019AS的嵌入式
  0   引言   所谓嵌入式设备一般是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设备、特定的网络协议以及应用程序等各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信息家电的远程控制、监视和管理功能,它代替了传统的PC机或网关设备,在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能够符合要求,具有可靠灵活、成本低等优点。   1   方案的提出   从信息家电远程在线访问的角度考虑,对信息家电监测和控制时存在两种情况:(1)远程访问时,信息家电的通信数据量不大,56Kbps的通信速率即可满足要求;(2)信息家电对实时性的要求不高,其时延可以在1秒以上。基于以上两个条件在选择嵌入式设备时,选择了单片机SPCE061A作为信息家电接入internet的微处理器,同时采用RTL8019AS作为以
[单片机]
国产PD 3.1快充协议控制芯片
近日,国内手机厂商在MWC 2022上花式秀肌肉,OPPO展示了最新的240W快充技术,将快充功率直接拉满,刷新业界纪录。realme推出了可实现商用的150W快充技术,并表示该技术将会在realme GT Neo3机型中实现首发。小编看到这里再看看手中只支持20W快充的手机,突然就觉得不香了,国外某些厂商就不能学着点吗? 上述讲的快充技术均是基于手机厂商的私有协议实现的,下面我们来聊聊最大支持240W输出的PD 3.1公有快充协议,PD协议是目前在手机领域普及率较高的一种快充协议,谷歌在此前发布的PPS规范中也明确表示,凡是Android7.0以上支持快充的手机都必须支持PD快充协议,如小米、三星、华为等一线品牌的手机均支持PD
[嵌入式]
国产PD 3.1快充协议<font color='red'>控制芯片</font>
智能电网稳定发展,智能电表控制芯片是关键
智能电网涵盖的技术和涉及的产业非常广泛,它从概念走向实践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智能电表就是其中最早受益的市场之一。由于与用电消费直接相关,也是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的一个纽带,智能电表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排头兵。   智能电表不同于传统电表之处在于它是双向实时通信,具有互动的特征,能够提供实时数据,为实施阶梯电价提供了可能。因此,智能电表在设计中强调了更强的信息处理、交互、计量和通信能力,在国家电网公司公布的智能电网标准中,对这些指标也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2009年10月,国家电网公司公布了智能电表新技术标准体系,由功能规范、技术规范、型式规范、安全认证规范4类12个技术标准构成。该标准体系对电表在计量、费控、通信、功耗
[模拟电子]
智能电网稳定发展,智能电表<font color='red'>控制芯片</font>是关键
市场规模大增,电机驱动与控制芯片迎来黄金时期
市场研究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简称GVR)2021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电机市场规模达到1505亿美元,而2021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6.4%的速度。2028年销售额达到2325亿美元。 电机应用极其广泛,在风机、泵机、压缩机、机械工具、家用电器、电动汽车、暖通设备、电动工具和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都能见到电机的身影。 电机技术发展趋势 电机系统一直朝着高能效、高可靠、集成化、低成本、小型化、高兼容性和结构简单化的方向发展。 能效提升是电机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电机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动力产生系统,用电量惊人。国内来看,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机保有量约为24亿千瓦
[电源管理]
市场规模大增,电机驱动与<font color='red'>控制芯片</font>迎来黄金时期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