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刻蚀带来突破性的生产力提升

发布者:EE小广播最新更新时间:2022-01-24 来源: EEWORLD作者: 泛林集团 高级副总裁兼刻蚀事业部总经理 Vahid Vahedi关键字:晶圆  刻蚀  泛林集团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摘要:Sense.i为刻蚀技术的未来设定步伐


image.png

 

增加电路密度而不必移动到新技术节点的优势使得垂直扩展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强大驱动力。但它也有一系列挑战,其中关键的挑战便是刻蚀能力。


随着晶圆厂已经在制造超过90层的NAND器件,他们需要50:1或更高深宽比 (HAR) 的存储孔结构。


这意味着晶圆厂需要埃米级的轮廓控制同时在特征结构中进行多微米深刻蚀。刻蚀这样的孔洞时我们会面临传输限制的根本性挑战。中子和离子都不能充分到达孔的底部,而通过增加离子能量来解决这一点会消耗顶部的掩膜。因此,高深宽比刻蚀会出现关键尺寸变化、不完全刻蚀和扭曲等问题,这就要求刻蚀能力具有选择性和精确性。


不过挑战并未就此结束。芯片设计的要求是,在每一片晶圆上同时刻蚀超过一万亿个孔,且需要这些孔均匀并可预测。当大批量生产要求晶圆厂每月生产140万片NAND晶圆时,刻蚀挑战变得更加复杂,并可能对位成本产生重大影响(图1)。


 image.png

图1:保持节点到节点的成本降低曲线是行业成功的基石,而这变得越来越困难。


商业需求


尽管深宽比越来越高,刻蚀选择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关键尺寸(CD)的收缩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开发产品的制造商们还是希望尽快从研发阶段过渡到量产阶段。尽管面临着位成本的挑战,但3D NAND从研发到量产的速度并未放缓。其实这一过程正在加速,因为制造商希望尽早将产品推向市场,以收回他们的研发投资(图2)。因此,制造商需要一种适应性强的设备,既能提供研发所需的灵活性,又能快速过渡到量产。


 image.png

图2:提高垂直缩放集成面临的三重挑战,业务需要快速实现产品从研发到量产,以及在有限的晶圆厂空间的运营条件下现实所需的颠覆性的刻蚀技术创新。


此外,随着刻蚀强度的增加,晶圆厂为这些设备提供足够空间的挑战变得越来越大。由于晶圆厂的运营成本和建造成本一样高,晶圆厂负责人都想要优化空间,并使用这些设备生产尽可能多的晶圆。


应对挑战


解决方案在于用更高的离子能量,去克服高深宽比结构的传输限制,通过材料技术进行高选择性刻蚀,使掩膜在接近结构顶部的地方得到保护,并确保整片晶圆上等离子体的均匀性——所有这些都来自空间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需要其拥有足够的灵活性,以满足迅速从研发到爬坡实现量产。


泛林集团Equipment Intelligence® (设备智能)的概念就建立在性能的三个关键支柱之上——自感知、自维护和自适应。


  • 一个自感知的设备将感知到卡盘的存在、卡盘的制造数据、卡盘的变化、卡盘是否被适当校准、以及如何实时校准卡盘。例如泛林的Hydra®系统就具有这样的自感知功能,这可以省去人力校准卡盘的工作量。


  • 智能设备的自维护功能让设备可以检测到何时需要维护,合理安排维护以避免计划外的停机时间,并自动化所有涉及到维护的重复性任务。泛林已经成功将其应用于Corvus® R系统中,用于监测和更换外缘圆环。


  • 自适应设备可以通过调整来抵消载入物料变化或工艺偏差。例如,泛林的LSRa系统通过分析从晶圆反射的光谱,使每片晶圆的刻蚀端点基于其进入状态,这种自适应大大降低了可变性。


Sense.i对智能刻蚀的意义


泛林全新的开创性平台Sense.i® (图3)将所有这些功能整合到一个解决方案中。Sense.i平台基于紧凑且高密度的架构,拥有无与伦比的系统智能,确保在最高生产率下依然能实现良好的工艺性能,支持逻辑和存储设备在未来十年的扩展路线图。


它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工艺窗口,以改善关键尺寸和轮廓控制,并更好地使器件实现缩放。重新设计的等离子体均匀性控制提供了最均匀的晶圆成品和最高的良率,而增加的离子能量不仅可以实现高深宽比刻蚀,还可以提高刻蚀速率且降低晶圆成本。


Sense.i名字的意义基于两个概念: “sense”, 感知,即设备具有最大的感知和监控能力;“ei”指的是equipment intelligence,即设备智能,它可以理解数据并将其转化为信息,助力晶圆厂提高设备的生产率。


通过泛林Equipment Intelligence®提供支持,Sense.i 可以分析数据,并帮助芯片制造商了解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以进一步优化整组设备的性能和生产率。


自感知的Sense.i在系统感知性能和数据监控能力方面提高了10倍。随着不断提升的感知和自校准能力,自维护的Sense.i可提升设备的可用时间。例如,在生产过程中,该平台可以在不打破真空的情况下进行环交换,从而将设备的生产率提高15%以上。


 image.png

图3:提供更高的刻蚀性能和吞吐量的同时保持紧凑的设计,Sense.i的智能自学习能力使其满足行业未来的要求。


泛林的Equipment Intelligence®配合Sense.i使这些系统具有高度自适应能力,晶圆厂因而可以优化设备性能,不仅仅是在一个腔室内,而是从腔室到腔室以及设备到设备,贯穿整个晶圆厂的设备组。


该平台的腔室具有更高的适应性。将可扩展性考虑在内从头开始重新设计,泛林能够在制造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有效地交付下一代解决方案。


Sense.i平台的占地面积更小,可解决晶圆厂面临的空间挑战,在相同的晶圆厂区域实现超过50%的晶圆吞吐量,让该设备在关键和半关键应用领域具有吸引力。


持续颠覆


行业需要颠覆性的生产力解决方案,以保持节点到节点的成本降低曲线,不仅是现在,未来的节点也是如此。Sense.i智能刻蚀将凭借其大数据能力,在一个小小的空间中为刻蚀技术的未来设定步伐。


关键字:晶圆  刻蚀  泛林集团 引用地址:智能刻蚀带来突破性的生产力提升

上一篇:摩尔定律如何影响芯片测试产业?
下一篇:SRII重磅两款ALD新品满足泛半导体应用多功能性和灵活性需求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17 19:11

加速实现3D:泛林集团推出开创性的选择性刻蚀解决方案
近日,泛林集团推出三款开创性的选择性刻蚀产品: Argos®、Prevos™和Selis®。 这些突破性产品旨在补充和扩展泛林集团行业领先的刻蚀解决方案组合,使芯片制造商能够以超高的 选择性和埃米级的精度刻蚀和修改薄膜 ,以实现最先进的 集成电路(IC)性能并加速其3D路线图。 在我分享泛林集团特有的选择性刻蚀方法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3D时代创造下一代芯片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对精度的需求 微缩 (即缩小芯片中的微小器件,如晶体管和存储单元)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要想让下一代先进逻辑和存储器件成为现实,就需要在原子级的尺度上创造新的结构。当处理这么小的维度时,可以变化的空间微乎其微。 更为复杂
[半导体设计/制造]
加速实现3D:<font color='red'>泛林</font><font color='red'>集团</font>推出开创性的选择性<font color='red'>刻蚀</font>解决方案
泛林集团的选择性刻蚀设备组合正在推进芯片行业下一个重要的技术拐点
在过去的十年里,对于体积更小、密度更高、性能更强大的芯片的需求一直在推动半导体制造商从平面结构向越来越复杂的三维(3D)结构转型。原因很简单,垂直堆叠可以实现更高的密度。 使用3D架构来支持先进逻辑和存储器应用代表了半导体行业下一个重要的技术拐点 。非易失性存储首先实现了这一技术拐点,泛林集团的刻蚀和沉积工具持续走在这一创新的前沿。芯片制造商正在积极努力,争取在未来12-24个月内将逻辑器件的结构转型到环栅(GAA) ,并将目光放在3D DRAM上。 如今,GAA已被广泛认为是先进逻辑器件中finFET结构的的替代品,它的设计可以支持下一代及以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处理器。 在这种改进的晶体管结构中,栅极360度环绕接触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泛林</font><font color='red'>集团</font>的选择性<font color='red'>刻蚀</font>设备组合正在推进芯片行业下一个重要的技术拐点
泛林集团推出选择性刻蚀设备组合,支持芯片行业3D架构转变
泛林集团2月10日宣布推出一系列新的选择性刻蚀产品,应用突破性的晶圆制造技术和创新的化学成分,可以支持芯片制造商开发环栅 (GAA) 晶体管结构。 据悉,该选择性刻蚀产品是泛林集团与全球具有创新精神的逻辑和晶圆芯片制造商合作共同开发而成,目前已被三星电子等行业领导者的晶圆厂使用,以支持先进逻辑晶圆开发过程中的近十多个关键步骤。 泛林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Tim Archer表示,他们正在推动晶圆制造技术的发展,以支持芯片行业向3D架构转变,并使下一代数字技术成为现实。 泛林集团的选择性刻蚀解决方案提供支持先进逻辑纳米片或纳米线形成所需的超高、可调选择性和无损伤的材料去除,使芯片制造商能够在DRAM达到其平面微缩极限后,实现从平面结
[手机便携]
一项革新性等离子刻蚀技术诞生—泛林集团全新Sense.i平台
近日,泛林集团(Nasdaq: LRCX)发布了一项革新性的等离子刻蚀技术及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为芯片制造商提供先进的功能和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的创新需求。泛林集团开创性的Sense.i™ 平台基于小巧且高精度的架构,能提供无与伦比的系统智能,以实现最高生产率的工艺性能,为逻辑和存储器件在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打下了基础。 以泛林集团行业领先的Kiyo®和Flex®工艺设备演变而来的核心技术为基础,Sense.i平台提供了持续提升均匀性和刻蚀轮廓控制所必需的关键刻蚀技术,以实现良率的最大化和更低的晶圆成本。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深宽比越来越高,Sense.i平台的设计旨在为未来的技术拐点提供支持。 基于泛林集团的E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一项革新性等离子<font color='red'>刻蚀</font>技术诞生—<font color='red'>泛林</font><font color='red'>集团</font>全新Sense.i平台
泛林全新刻蚀技术,推进3D NAND和DRAM技术演进
通过技术和Equipment Intelligence®(设备智能)的创新,Vantex™重新定义了高深宽比刻蚀,助力芯片制造商推进3D NAND和DRAM的技术路线图。 泛林集团 (Nasdaq: LRCX) 发布了专为其最智能化的刻蚀平台Sense.i™所设计的最新介电质刻蚀技术Vantex™。基于泛林集团在刻蚀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一开创性的设计将为目前和下一代NAND和DRAM存储设备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大的可延展性。 3D存储设备通常被应用于例如智能手机、显卡和固态存储驱动等。芯片制造商们一直以来都在通过纵向增加设备尺寸和横向减少关键尺寸(CD)持续降低先进技术产品的位成本,将3D NAND和DRAM中的刻蚀深宽比提升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泛林</font>全新<font color='red'>刻蚀</font>技术,推进3D NAND和DRAM技术演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公开采购晶圆键合机、深反应离子刻蚀机等设备
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2年4月政府采购意向公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现公开采购电感耦合等离子刻蚀机、深反应离子刻蚀机、感应耦合等离子刻蚀机、晶圆键合机、晶圆键合对准机等。 据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5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9月30日启用现名。 截至2021年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有职工920人。其中科研人员603人、技术支撑人员133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
[手机便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公开采购<font color='red'>晶圆</font>键合机、深反应离子<font color='red'>刻蚀</font>机等设备
智能刻蚀带来突破性的生产力提升
摘要:Sense.i为刻蚀技术的未来设定步伐 增加电路密度而不必移动到新技术节点的优势使得垂直扩展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强大驱动力。但它也有一系列挑战,其中关键的挑战便是刻蚀能力。 随着晶圆厂已经在制造超过90层的NAND器件,他们需要50:1或更高深宽比 (HAR) 的存储孔结构。 这意味着晶圆厂需要埃米级的轮廓控制同时在特征结构中进行多微米深刻蚀。刻蚀这样的孔洞时我们会面临传输限制的根本性挑战。中子和离子都不能充分到达孔的底部,而通过增加离子能量来解决这一点会消耗顶部的掩膜。因此,高深宽比刻蚀会出现关键尺寸变化、不完全刻蚀和扭曲等问题,这就要求刻蚀能力具有选择性和精确性。 不过挑战并未就此结束。芯片设计的要求是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智能</font><font color='red'>刻蚀</font>带来突破性的生产力提升
泛林集团推出全球首个晶圆边缘沉积解决方案以提高芯片良率
Coronus® DX 建立在泛林集团 15 年来在晶圆边缘解决方案的创新之上 近日, 泛林集团 (Nasdaq: LRCX) 推出了Coronus DX产品,这是业界首个晶圆边缘沉积解决方案 ,旨在更好地应对下一代逻辑、3D NAND和先进封装应用中的关键制造挑战。随着半导体芯片关键尺寸的不断缩小,其制造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硅晶圆上构建纳米级器件需要数百个工艺步骤。仅需一个工艺步骤,Coronus DX 可在晶圆边缘的两侧沉积一层专有的保护膜,有助于防止在先进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缺陷和损坏。这一强大的保护技术提高了良率,并使芯片制造商能够实施新的前沿工艺来生产下一代芯片。Coronus DX 是Coronus® 产品系列
[半导体设计/制造]
<font color='red'>泛林</font><font color='red'>集团</font>推出全球首个<font color='red'>晶圆</font>边缘沉积解决方案以提高芯片良率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