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恒流驱动电路研究与设计

最新更新时间:2012-05-14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LED  恒流驱动  电路研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近年来,LED显示屏应用迅速发展,推动LED驱动IC的进步。基于对LED的高可靠性以及亮度和色度一致性的考虑,通常要对LED进行恒流驱动。

  用于LED显示屏的恒流驱动电路主要存在三个设计要点:①驱动电流可通过单一外接电阻设定。②最大限度降低恒流工作电压。这里,恒流工作电压指使输出电流恒定时的内部电路压降,该压降小则电路功耗低。③恒流输出可由数字信号控制,响应速度要快,以满足采用PWM技术动态调光或高速扫描应用的需要。文中给出了一种使驱动MOS管在线性区实现恒流的控制方法,且不需要在源极串联反馈电阻,有效降低了恒流工作电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满足以上三方面要求的完整控制电路。

  2 恒流驱动电路设计

  恒流驱动模块是整个控制电路设计核心,决定整体电路的恒流特性。针对此模块给出三种方案。具体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电流I_rset只受控于外接电阻Rset,当Rset不变时,此电流恒定。Vcc是电路的外接电压,用来为LED供电。

  图1  电路结构

  图1 电路结构

2.1 基于MOS管饱和区恒流特性的恒流模块

  这种结构采用简单的恒流方式,常应用于大功率LED照明电路,结构如图1(a)所示。电路利用M1实现恒流驱动。外接电压Vcc的增大使得M1进入饱和区,利用运放保证M1栅电压保持不变。工作于饱和区的M0与M1的共栅连接方式使得流经它们的电流满足线性比例关系且电流恒定,比例系数取决于两者的宽长比的比值。这种恒流模式完全依赖于MOS管的栅电压并且恒流工作电压(VDS1)至少要满足M1管饱和导通,因此结构对于LED显示电路来说功耗大。

  2.2 基于电流负反馈的恒流模块

  为减小电路功耗,采用负反馈结构实现恒流输出。电路结构如图1(b)。当电路由于某一原因导致M0的漏电流增加时,增加的电流通过R1作用反馈到运放的反相端,负反馈结构会使得M0的栅压降低,使M0上漏电流减小,从而实现动态平衡,保证M0的漏电流恒定不变,反之亦然。这样的恒流方式降低了恒流工作电压,电路功耗小。动态平衡方式很好的实现了恒流输出,恒流特性好。负反馈结构使得驱动电流Iout与I_rset之间满足线性比列关系,比例系数取决于R0与R1的阻值比。

  该结构存在一些不足:①R1不宜过大,否则R1上压降过高,产生较大功耗。②R1不宜过小,否则会导致反馈电压过小,反馈电压信噪比低,电路性能不稳定。R1设置在几个欧姆为宜,对于电阻的精确要求使得版图设计相对困难,对工艺的要求较高。③反馈电阻的存在就不可避免的在R1上产生一定的压降,造成集成电路内部功耗的增加。

  2.3 拟合工作区的恒流驱动模块

  为避免反馈电阻存在的问题,采用图1(c)结构,负反馈取样点在M1漏端。同时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恒流工作电压需实现MOS管在线性区可以恒流输出。这种方式将线性区恒流输出曲线与饱和区恒流输出特性曲线拟合成一条曲线,得到驱动电流的恒流输出曲线恒流特性好,恒流工作电压低。

  MOS管漏电流ID在不同工作区满足关系式:

  当VDS》VGS-VTHN时,MOS管处于饱和区:

  

  当V DS 《 VGS - V THN时, MOS 管处于线性区:

  

  若某一原因导致运放同相端输入电压增大,会使得M0栅电压增加。而I_rset对于固定的外设电阻是恒定的,故M0的漏电压减小,从而M1的栅电压减小,漏电压增加,即运放的反相端电压也随之增加,反之亦然。这一结构保证运放的同相端和反相端输入电压始终保持相等,即保证M1和M2的漏电压相等。同时M1和M2的共栅连接方式使得两者的栅电压相等。由式(1)、(2)可以看出,只要保证M1和M2的栅、漏电压均相等,驱动电流Iout与I_rset就会满足一个线性的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依赖于M1和M2的宽长比的比值。而对于一个固定的外设电阻,I_rset是固定不变的,电路可以利用此关系在M2尚处于线性区时就可以恒流输出,显着的降低恒流输出的工作电压。这一结构要求电路中的运放的线性区的工作范围宽,即保证在M2处于线性区时,运放一直能够正常放大,保证M1和M2的漏源电压相等。当同相端的增加量使得运算放大器已经进入到饱和区时,尽管反馈结构不再起作用,但M2已经可以利用饱和区恒流特性实现恒流输出,I_reST不变使得饱和区的恒流值与线性区一致,两个工作区的曲线拟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的恒流输出曲线。

  三种结构的恒流工作电压和驱动电流最大误差如表1所示。三种结构的I_rset均是同一简单电流镜产生的1mA电流,驱动电流与I_rset的比例关系均设置为1:50,外接电压的工作范围均为0V~5V.

  表1 三种结构恒流工作电压及驱动电流最大误差比较

  表1  三种结构恒流工作电压及驱动电流最大误差比较

  可以看出,图1中(c)的结构可以实现显着降低恒流工作电压的目的。总体电路中的恒流驱动模块采用该结构。

  LED恒流驱动的总体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控制电路部分用于控制是否有恒流输出。ctr信号是外接PWM数字信号,可以实现对LED的调光控制。

  整个控制模块利用施密特触发器实现电平的准确翻转,通过逻辑门作用于MC8、MC9.这两个MOS管在控制信号发生翻转时迅速将电平拉高或拉低,实现了对控制信号控制功能的加速作用,电路的响应速度快。当ctr信号为高时输出禁止,ctr信号为低时输出允许,从而实现利用外部的PWM信号实现调光功能。I_rset产生电路要实现通过外设电阻Rset对I_rest大小的控制,并且对与固定的Rset可以恒流输出。利用带隙电压源产生一个基准电压,利用运放实现基准电压到基准电流的转换。将运放的反相端连接到外设电阻Rset就实现了转换的电流大小受控于Rset.通过后续电路将电流适当放大,最终给出I_rset.总体电路利用确立好的恒流驱动模块实现恒流输出。

  图2  恒流驱动电路总图

  图2 恒流驱动电路总图

3 仿真测试结果

  采用图2电路结构,基于CSMC0.5umBCD工艺库进行LED恒流驱动电路仿真。电路实现了恒流工作电压低,驱动电流大小可以由外部电阻调节,并且外部数字信号对驱动电流具有使能控制功能,响应速度快的目的。

  控制ctr信号变化时驱动电流变化情况如图3.

  结果显示ctr对驱动电流具有输出使能控制作用,测量得到控制信号ctr响应时间仅为7ns.

  图3  驱动电流随控制信号变化情况

  图3 驱动电流随控制信号变化情况

  不同外接电阻下恒流输出特性曲线如图4.阻值由200Ω~1300Ω时,驱动电流变化范围是14.5mA~91.5mA,输出恒流为91.5mA时,恒流工作电压仅为0.38V.分析时Vcc由0V到5V变化,驱动电流变化保持在5.5%以内,负载电路的增加使得恒流结构的恒流精度与先前相比有所降低。

  设置Rset为500Ω、Vcc为3V,令5V电源电压产生±10%的波动,此时恒流输出情况如图5.驱动电流由37.8mA变化到38.5mA,波动百分比为1. 85%。

  图4  外接电阻变化时,恒流输出特性曲线

  图4 外接电阻变化时,恒流输出特性曲线

  图5  驱动电流随电源电压变化曲线

  图5 驱动电流随电源电压变化曲线

  设置Rset为500Ω、Vcc为3V,令电路工作的环境温度为25℃~85℃时,恒流输出情况如图6.驱动电流由37.3mA变化到38.1mA,波动百分比2.14%.

  图6  驱动电流随温度变化曲线

  图6 驱动电流随温度变化曲线

  4 结束语

  文中给出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可用于LED显示屏。利用电流负反馈结构并拟合工作区,电路恒流工作电压低,同时实现外部数字信号的使能控制,控制信号响应速度快,可用于实现PWM数字调光。驱动电流大小可以有外接电阻实现控制。仿真显示,电路5V的电源电压波动±10%时,驱动电流波动小于1.85%.环境温度在25℃~85℃时,驱动电流变化2.14%.驱动电流为91.5mA时,恒流工作电压仅为0.38V.电路驱动电流可由外接信号实现输出使能控制,响应时间为7ns.驱动电流大小通过外接电阻设置实现,设置范围200Ω~1300Ω,对应驱动电流变化范围是14.5mA~91.5mA.

关键字:LED  恒流驱动  电路研究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LED恒流驱动电路研究与设计

上一篇:采用电容传感器的全电子开关电源设计
下一篇:新一代电池供电用极低功耗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3 10:56

高亮LED芯片探讨
薄膜芯片技术崭露锋芒 目前,LED芯片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基底材料和晶圆生长技术。基底材料除了传统的蓝宝石材料、硅(Si)、碳化硅(SiC)以外,氧化锌(ZnO)和氮化镓(GaN)等也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无论是重点照明和整体照明的大功率芯片,还是用于装饰照明和一些简单辅助照明的小功率芯片,技术提升的关键均围绕如何研发出更高效率、更稳定的芯片。因此,提高LED芯片的效率成为提升LED照明整体技术指标的关键。在短短数年内,借助芯片结构、表面粗化、多量子阱结构设计等一系列技术的改进,LED在发光效率出现重大突破,LED芯片结构的发展如图1所示。相信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成熟,LED量子效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LED芯片的发光效率也会随之攀
[电源管理]
高亮<font color='red'>LED</font>芯片探讨
LED显示屏用电源的设计
摘要:介绍一种5V/120ALED显示屏专用电源的设计方案,简述无损吸收技术和原边电流合成技术在电路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双正激变换;无损吸收   1 引言 LED显示屏是一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显示媒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车站、宾馆、银行、医院等公共场合。显示屏电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给显示屏发光二极管提供必要的工作电流,保证屏体正常显示。为简单起见,通常采用由一小功率电源带3到4个显示驱动板的供电方案。这样,一个较大面积的显示屏需要配接许多电源模块,例如一个2m×1.5m的屏体,就需要提供24个5V/20A的模块电源。该设计存在以下的缺点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LED</font>显示屏用电源的设计
我国正走向LED检测技术强国
   半导体照明 是我国十一五、十二五的重点支持产业。近几年,国家及地方在技术研发、示范工程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并通过应用工程试点等,引导推广使用 LED 照明产品。这些举措有效地带动了我国LED产业的技术进步。近十年,我国的LED技术及产业的发展紧跟国际的发展步伐,尤其在下游封装及应用产品的制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际相关标准化组织已陆续有相关的标准发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多个技术委员会涉及LED产品的国际标准化;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也非常关注LED国际标准化研究,尤其在推动未来半导体照明标准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LED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我国在LED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明显提
[电源管理]
当IPS 遇到 LED 显示器面板热点技术深度解析
IPS面板原理及优缺点解析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主要采用的是IPS面板LED背光的显示器。作为现在的最主流的显示器面板,IPS被许多用户都赋予了许多传奇的色彩。许多的消费者在听到是IPS的显示器都觉得非常优秀,从这一点来看,许多消费者还是盲目的去听从其他人的说法,导致了没有选购到最适合自己的显示器。而LED起初并没有和IPS面板配合,随着技术不断的提升,当应用在IPS面板上时让显示器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IPS面板原理及优缺点解析 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技术是日立公司于2001推出的液晶面板技术。LGD公司生产的IPS面板无疑更加具有知名度,目前包括硬屏电视、手机、iPad等采用的面板普遍
[电源管理]
当IPS 遇到 <font color='red'>LED</font> 显示器面板热点技术深度解析
如何利用一节镍氢电池设计超高亮LED
一、电路设计 一节镍氢电池的电压只有1.2V,而超高亮LED需要3.3V以上的工作电压才能保证足够的亮度。因此。必须设法将电压升高,常见的升压电路一般有二种形式,即高频振荡电路和电磁感应升压电路。对于升压电路,有两种电路可选择。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的电路使用一个脉冲小变压器,功率管VT3将高频振荡信号放大,加在L1通过变压器T直接升压。 图2是利用电感的自感高压来实现对电压的提升。当振荡信号输入VT3的基极时,VT3将周期性地饱和、截止。当饱和时,电感L通电,电能转化为磁能储存在L中,此时二极管截止,靠C3储存的能量向负载供电;当VT3截止时。电感将产生下正上负的自感电动势。二极管VD导通,该自感电动势与电源
[电源管理]
如何利用一节镍氢电池设计超高亮<font color='red'>LED</font>灯
提高LED内量子与电光转换效率的原理分析
  在 LED 的PN结上施加正向电压时,PN结会有电流经过,电子和空穴在PN结过渡层中复合会产生光子。然而并不是每一对电子和空穴都会产生光子,由于PN结作为杂质半导体,存在着材料品质、位错因素以及工艺上的种种缺陷,会产生杂质电离、激发散射和晶格散射等问题,使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与晶格原子或离子交换能量时发生无辐射跃迁,也就是不产生光子,这部分能量不转换成光能而转换成热能损耗在PN结内,于是就有一个复合载流子转换效率,以Nint符号表示。   Nint=(复合载流子产生的光子数/复合载流子总数)×100%   当然,很难去计算复合载流子总数和产生的光子总数。一般是通过测量LED输出的光功率来评价这一效率,这个效率Nint就称为
[电源管理]
大功率LED的热量分析与设计
  随着 LED 超高 亮度 的出现及LED色彩的丰富,LED的应用也由最初的指示扩展到交通、大屏幕 显示 、汽车刹车灯、转向灯、工程建筑装饰灯、特种照明领域并正在向普通照明积极推进。关键因素还是LED的热量控制,因此从事热阻、结温、热参数匹配等问题的研究和改进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何降低 大功率LED 的热阻、结温,使 PN结 产生的热量能尽快的散发出去,不仅可提高产品的发 光效 率,提高产品的饱和电流,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据有关资料分析,大约70%的故障来自LED的温度过高,并且在负载为额定 功率 的一半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200C故障就上升一倍。为了降低产品的热阻,首先封装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包括晶片、
[电源管理]
大功率<font color='red'>LED</font>的热量分析与设计
LED背光源电视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中国彩电业发展史上,2009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除了国家先后出台几项有利于平板电视发展的宏观政策之外,电视显示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实现较大突破——LED背光源电视批量上市。       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诞生标志着第一代显示技术CRT显像管时代的到来。CRT技术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的创新转变。2004年,平板显示作为第二代彩电技术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日趋成熟,以LCD和PDP为代表的平板电视迅猛发展,日渐成为市场主流。而对于目前已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LCD电视来说,背光源技术的更新换代则成为产品升级的主要动因。       目前,应用传统CCF
[家用电子]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