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敏感中使用PWM伺服放大器

最新更新时间:2012-11-25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噪声敏感  PWM  伺服放大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设计师在噪声敏感应用中使用 PWM 放大器时要特别小心。噪声敏感应用包括那些采用高分辨率编码器、超声换能器,或其它低电平、中频信号发生器。接地、屏蔽和其它电路设计技巧可以缓解大部分噪声问题。而对噪声最敏感的应用可能需要进一步的降噪方法,如 PWM边沿滤波器。简单的设计指导可以确保对电容性耦合电流的有效管理,帮助你获得 PWM 伺服放大器的全部好处。

  PWM 方案

  PWM 用一种数字兼容的双电平脉冲串对模拟信号作编码。PWM 有各类变型,但伺服放大器最常用的是恒定载波频率型。用于伺服放大器的典型 PWM 载波频率为 10 kHz ~ 20 kHz。用脉冲宽度的变化对PWM脉冲串中的模拟信号信息进行编码。对于固定频率的 PWM,设计师有时会用占空比来描述脉冲宽度:即脉冲宽度与 PWM 周期之比。

  在频率域中,PWM 驱动电压有两个主要频率成份。首先是基本的电机驱动成分,它对应于电机的速度和电机极数。这个基本成份引起了转矩产生的电机电流。第二个频率成份是 PWM 载频。由于这个电压与基本电机驱动频率没有关联,电机驱动电压的 PWM 成份所产生的任何电流都不会对电机运行有任何作用。在这个频率下的任何电流都只会造成电机的功率损耗。所幸的是,PWM 频率通常高得足以使在PWM 频率下的电机感抗很大。由于电流等于电压除以阻抗,因此在PWM 频率下的电流一般都较小。

  使用 PWM 电机驱动的主要原因是要减小尺寸,提高效率。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或功率 MOSFET 可将直流输入电压转换为电机驱动电压,当它们工作在开关方式时效率最高。PWM 信号在全开或全关这两个状态间快速转换时驱动 IGBT 或 MOSFET。在线性放大器中,这些器件都工作在其线性区内,因此,驱动放大器的功率损耗和整体尺寸都比较大。

  电容性耦合

  当晶体管在通和断状态间切换时,会通过它们的线性区,消耗能量。晶体管切换得越快,消耗的能量就越少,放大器的效率就越高。如果高效率是放大器设计的唯一要求,则设计目标就是尽量加快晶体管的切换速度。但是,通常会存在一个折衷。快速切换过程造成的高 dv/dt 会将噪声耦合到邻近电路中。通常,切换越快噪声越高。因此,放大器设计师必须在效率与噪声水平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噪声是通过电机电缆的导体与邻近电路之间的寄生电容耦合的(图 1)。图中显示了一个常见的伺服电机应用,它有一个直流电源供电的PWM 伺服放大器,用于驱动一个无刷电机。放大器从一个增量编码器接受位置反馈信息。在本例中,电机电缆和编码器电缆都没有做屏蔽。

  

噪声是通过电机电缆的导体与邻近电路之间的寄生电容耦合的

 

  放大器 PWM 输出电压的 U、V 和 W 相位上的波形是同相的,它们的占空比为 50%。当系统处于保持(holding)位置时,这种同相和占空比条件是典型的,电机电流和速度都近于零。图中下半部显示的是相位 W 输出上升沿的详图。注意,该边沿有一个有限的上升时间,典型的 dv/dt 量级为 0.5V/ns。在这个上升沿详图下方显示的是通过寄生电容耦合到邻近电路上的噪声电流图,由 PWM 上升沿所产生。

  电机导体与邻近导体之间的寄生电容大小依赖于相邻导体的尺寸、形状、方向和接近程度。公式 I="C" dv/dt 可计算出流过的噪声电流量,其中,dv/dt 是 PWM 电压的变化率,C 是杂散电容值。这个噪声电流是否会造成电路功能问题,要看它经过的确切路径以及邻近电路的敏感度。

  噪声电流会通过最小阻抗路径返回源头,即放大器。对于 PWM边沿所产生的频率,该路径通常就是最小感抗的路径。如果一个系统没有采取任何适当的屏蔽,则最小阻抗路径就难以精确限定。噪声电流可能流经附近的导体,如编码器电缆和其它与放大器共地的电路。当这些电流经过编码器线路时,在编码器和放大器线路两端就会产生一个电压。如果这个电压足够大,则放大器编码接收器电路就会错误地检测出信号,或者屏蔽真正的编码器转换,于是产生错误或额外的编码器计数。同样,这些噪声电流可以在地——导体间产生电压降,从而在其它信号线上造成噪声。

  当电机控制系统位于保持位置时,噪声电流为最大。此时,所有三个波形的上升沿与下降沿都同时发生。来自 PWM 沿的电流尖峰会在同一时刻、同一点上产生。因此,电容性耦合到外部电路上的净峰值电流就是 U、V 和 W 相位各个电流的叠加。另一方面,当电机 处于旋转和产生转矩时,每个相位的 PWM 占空比都是变化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不再重合。此时,电流尖峰频率较高,但幅度较低。

  电容性耦合电流的管理

  我们可以采用电缆屏蔽和正确的接地技术降低与电容性耦合 PWM 噪声相关的问题。接地与屏蔽有两个主要目的。首先是强制电容性耦合的电流流入一个确切的路径;其次是确保任何沿该路径产生的噪声电压都不会干扰重要的信号。电机电缆屏蔽连接到电机壳与放大器接地,即建立起一个受控路径,电容性耦合的电流从中流过(图 2)。屏蔽不会消除电容,但可以控制它,这样,耦合效应在屏蔽处终结,而不会影响外部电路。理想的总体屏蔽要包括所有三根导体,以实现 100% 覆盖和对高频噪声电流为零阻抗路径的屏蔽。零阻抗路径可确保沿屏蔽没有电压降,整体屏蔽均为高压共电位。

  

电机电缆屏蔽连接到电机壳与放大器接地

 

  至电机壳的屏蔽连接终止了电机绕组与电机壳之间的电容耦合。于是,电机壳为电机绕组提供了全面的屏蔽。另外,电缆屏蔽也为这些电流提供了一条返回放大器公共端的路径。

  屏蔽电缆的电容与电机绕组至外壳的电容的典型值分别为 250 pF和 0.5 nF 量级。电缆电容是对铝箔屏蔽 4 芯 #16 AWG 线的测量值。如果 PWM 上升沿速率为 0.5V/ns,则全面屏蔽中的峰值电流为 I="Cdv/dt"=(2.5 nF+0.5 nF)0.5V/ns=1.5A。在 PWM 下降沿用同样的计算方法,但电流极性要反向。这样,当电机处在保持位置时,预计电缆屏蔽中流过的峰值电流可达 3A p-p。表 1 是推荐的接地与屏蔽方法。

  

推荐的接地与屏蔽方法
边沿滤波器

  脱机供电的放大器从主电源获取交流电源,并用一个内置整流器为直流总线供电(图 3)。直流总线的负端不能用于连接电机电缆屏蔽,因为这是非隔离式直流供电放大器。在这种拓扑中,总线电压一般为100V或比大地电位要低许多,因此将电缆屏蔽连接到这个电位上会构成安全方面的危险。

  

脱机供电的放大器从主电源获取交流电源

 

  非隔离的直流供电放大器的工作电压取自线路隔离的直流电源。这些电源的负电压线通常直接连接到大地。在这种结构中,将电缆屏蔽连接到公共总线是安全、可行、高效的。

  对于脱机供电的放大器,应将屏蔽层连接到放大器的机壳接地。放大器内置的高电压、安全额定值电容可将总线旁路至机壳接地。这一连接为噪声电流提供了一条路径,使之流经屏蔽返回其源,即总线。

  脱机供电放大器一般比直流供电放大器的工作电压高,因此,其 PWM 输出的 dv/dt 也要高于直流供电放大器。此外,由于电缆屏蔽电流先流经内置电容器,然后才返回放大器的总线,因此电缆屏蔽的效果比直流供电方案的要低。所以,采用脱机供电放大器的系统中PWM噪声问题也更难以解决。

  对于使用脱机供电放大器的噪声敏感应用,可以采用另外一种削减噪声工具,即PWM边沿滤波器。PWM 边沿滤波器采用无源元件降低放大器 PWM边沿的dv/dt(图 4)。

  

对于使用脱机供电放大器的噪声敏感应用

 

  PWM边沿滤波器串接于放大器和电机之间,增加PWM边沿的上升、下降时间。边沿滤波器可以减少所有电容性耦合电流的峰值幅度。同样,边沿滤波器设计的总体效率与滤波器效果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折衷。可将上升、下降时间降低一个以上量级的滤波器设计过于庞大,功耗也太大。实际应用中更加有效的是一种能中度减少上升、下降时间的边沿滤波器。图中的实例是一个实际边沿滤波器的效果,其中dv/dt从0.5降低至小于0.2V/ns。噪声电流也以相同因数降低:I=Cdv/dt=(2.5 nF+0.5 nF)×0.2V/ns=0.6A。

  为使边沿滤波器效果最大化,应尽量将其靠近放大器放置。对边沿滤波器与放大器之间连接的电缆作屏蔽,并使之尽量短。保持边沿滤波器与电机之间电缆的屏蔽,并确保每个屏蔽电缆段之间的连续性。

关键字:噪声敏感  PWM  伺服放大器 编辑:神话 引用地址:噪声敏感中使用PWM伺服放大器

上一篇:晶振电路中C1,C2电容的选择问题
下一篇:为应变计应用选择合适的放大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0:44

智能PWM控制的机车制动控制单元的设计
1 引 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铁路的客、货运量将越来越大,列车牵引重量与运行速度将不断提高。高速客运及重载货运列车的发展对列车制动系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国外发达国家都是采用微机应用先进控制理论实现对机车制动气缸的精确控制。而在我国机车上广泛使用的DK-l和JZ-7型制动机只能对机车实现一些简单的逻辑控制功能,不能实现对机车制动缸和均衡风缸的闭环控制,难以满足机车制动控制的需要。随着电子技术及微机控制技术应用的日渐成熟,有必要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理论,利用微机的强大功能实现对机车的精确制动。 目前世界各国铁路绝大多数仍采用空气制动,要实现对气体压力的控制,特别是小流
[单片机]
PIC单片机之PWM原理分析
  1、什么是PWM   什么是PWM,专业点说脉宽调制,通俗点说 就是不断的输出高低电平。 比如 单片机 40ms的时间 输出高电平然后60ms的时间 输出低电平接着一直不断周期性的交替输出高低电平 这就是典型的PWM波。高电平输出的时间40ms就是传说中的脉宽,40ms+60ms=100ms 便是PWM的周期。假定我们把周期定为100ms.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 把高电平的时间加大或者减小,比如 高电平输出时间加大为80ms.那么低电平的时间就变为20ms. 也可以 高电平输出时间减小为20ms.那么低电平的时间就变为80ms.这即是脉宽调制 调的便是这高电平的时间。 而高电平(脉宽)在周期中,所占用的时间比例 就被称为占空比
[单片机]
PIC单片机之<font color='red'>PWM</font>原理分析
STM32F103C8T6 PWM驱动舵机(SG90)
小知识:同一个定时器,不同通道输出不同输出PWM的特点。 对于同一个定时器的不同通道输出PWM,因为它们是共用一个计数器的,所以频率必须一样,而占空比由各自的CCR决定,可以各自设定。还有,相位由于计数器更新,所有PWM会同时跳变,所以相位是同步的。 若是使用1个定时器控制多个舵机或者直流电机,则使用同一个定时器不同通道的PWM,就完全可以了。 TIM_OC1Init(TIM2,&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2Init(TIM2,&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3Init(TIM2,&TIM_OCInitStructure); TIM_OC4Ini
[单片机]
STM32高分辨率定时器(HRTIM)使用实例之PWM
STM32高分辨率功能非常强大,寄存器数量非常多,使用起来也比较麻烦,本文使用HRTIM1产生一组互补输出的PWM 高分辨率定时器的初始化比普通定时器要复杂得多, HRTIM_OutputCfgTypeDef HRTIM_TIM_OutputStructure;//配置输出特性,高低电平等 HRTIM_BaseInitTypeDef HRTIM_BaseInitStructure;//配置基本参数,这部分和普通定时器一样 HRTIM_TimerInitTypeDef HRTIM_TimerInitStructure; //配置不同模式 HRTIM_TimerCfgTypeDef HRTIM_TimerWaveStructure;/
[单片机]
STM32F103ZET6 用定时器级联方式输出特定数目的PWM
STM32F103ZET6里共有8个定时器,其中高级定时器有TIM1-TIM5、TIM8,共6个。 这里需要使用定时器的级联功能,ST的RM0008 REV12的P388和P399页上有说明对于特定的定时器,怎么去选择级联功能,参见表86。 我这里输出PWM的定时器是TIM2,空闲的定时器是TIM3。以TIM2为主定时器,TIM3为从定时器对TIM2的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 查表可知,TIM3为从定时器选择TIM2为触发源,需要配置TS=001,即选择ITR1。 实现通过定时器控制输出PWM个数的功能,可以有如下一种配置方式: void TIM2_Master__TIM3_Slave_Configuration(u32 Puls
[单片机]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PWM专用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1 引言   涡流无损检测作为无损检测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具有传感器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大、不受油污等介质影响、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航空等多个工业部门。然而由于受趋肤效应的影响,常被限制在对导体表面及亚表面层的检测上,这使其检测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若检测线圈在脉冲激励作用下,因脉冲信号中含有丰富、连续的频率成分,所以检测线圈中所得到的信息不仅包含了被检测    试件的表面、亚表面信息,还包含其深度信息,能够对材质以及缺陷进行定量评价。而脉冲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值、占空比等参数的改变对检测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为了获得不同的脉冲激励下的检测结果。特制作了这一专用高
[单片机]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font color='red'>PWM</font>专用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PWM DC/DC转换器演化的基本准则
  基本PWM DC/DC转换器的演化准则为:在不考虑输入/输出参考电位关系的条件下,输入/输出电压关系不变,主电路关系不变,即等效转换。 在这个基本准则下,电路的演化可以通过元件的易位来实现。如图1的Buck,如图2的Boost,如图3的Buck ̄Boost各电路所示。虽然电路中元器 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由于电路的拓扑关系没有变化,输入/输出电压关系没变,因此,演化后的电路与演化前的电路是等效的。由于电路中 开关管实际上是单向导电的,所以在开关管上串联二极管后等效,转换关系仍然成立。   如图1 Buck电路的演化   如图2 Boost电路的演化   如图3 Buck-Boost电路的演化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PWM</font> DC/DC转换器演化的基本准则
并联稳压器可加快电源供应的启动速度
  有些应用设计对系统的交换式电源供应提供电压输出的速度有更高要求,图1就是这类电源供应系统的自举升压(bootstrap)电路,亦称启动电路。在交换式电源的功率因子修正式(PFC)前置稳压器里,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变器(PWM)IC1会从缠绕在升压电感L2磁核心及二极管D1的辅助线圈L1上汲取正常操作所需的电源。 图1:在传统交换式电源供应的自举升压电路里,涓流充电电阻RT和电容CH会提供启动电源给脉冲宽度调变器与控制器IC1   电阻RT和电容CH共同组成一个涓流充电(trickle-charge)电路,负责提供电源给自举升压组件IC1,以便其正常运作。传统设计中的RT电阻值通常很大,让电路在提供所需的待机电流后,还能
[电源管理]
小广播
最新模拟电子文章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