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能源互联 电力为先

发布者:SereneVoyage最新更新时间:2017-06-21 来源: 中国电力报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储能网讯: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强调:“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是继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倡议后,再次在重大活动中明确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站在人类前途与命运的高度,提出了解决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中国方案,深刻阐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电力需求,揭示能源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电网。电力行业面临巨大机遇。电力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持续促进中国电力绿色转型,示范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从理念到行动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发、输送、使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 “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要坚持绿色、开放、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国际合作为基础,实施“两个替代、一个提高、一个回归”,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电为中心、全球配置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推动能源、信息、交通三(特)网融合发展,打造能源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有关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规划、发展路线、战略重点、关键技术、政策机制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取得广泛共识。

联合国两任秘书长潘基文和古特雷斯都表示将发挥联合国作用,大力支持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积极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引导各成员国共同参与和建设。

全球能源互联网被列为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的重要内容,中电联理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作了专题发言。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互联电网管理局签署了能源领域合作备忘录,被纳入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已具备基础条件。

2016年底全球清洁能源装机约24亿千瓦,发电量5.4万亿千瓦时,173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146个国家出台了支持政策;中国清洁能源装机位居世界第一,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建设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一批特高压项目已经投运或正在建设,大规模、远距离输送清洁能源成为现实。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欧洲相关国家都发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蓝图,出台了支持政策,物联网、电动汽车、储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取得显著进展。

    

跨国电力互联互通取得新的进展。

欧洲、南部非洲、北美、南美、南亚、东南亚、海湾国家等区域已经形成跨国互联电网,意大利—黑山、法国—意大利、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尼泊尔—印度等一批跨国电网互联工程正在建设,还有一批项目已列入规划;中国与俄罗斯、越南、缅甸、老挝、蒙古等周边国家电网互联规模也不断扩大。

全球能源互联网,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联接起来,解决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创新之举,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价值。

让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

全球清洁能源保持年均12.4%的增速,2050年清洁能源占比就可以提高到80%左右。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能源协调互补,丰富多轮驱动的多元供给方式,改变能源的生产方式、供应体系和发展模式;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大容量配置清洁绿色电力,实现不同地区清洁电能的互补互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通过倡导电能替代、节能优先,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让人人享有经济成本低、保障质量高的可持续能源。

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能源短缺是“一带一路”许多国家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为这些国家的能源短缺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在相关国家投资和建设了一大批电源、电网工程,为解决当地用电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誉,实现了合作共赢。

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

全球能源互联网涉及电源、电网、装备、科研、信息等多个领域,投资需求大,产业链长,将有力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发挥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优势,加快形成能源、信息、交通三网协同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世界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向新型网络经济升级,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促进人类和平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将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有利于减少国际争端。随着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不断提升,解决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的成效将日益显现。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世界各国紧密相连,必将成为人类和平发展的稳定器,让世界真正成为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电力行业要先行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世界和中国电力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电力行业要坚持理念创新,不断破除阻碍发展改革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一要积极宣传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抓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电力行业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理念传播、战略规划、技术创新、标准制定、项目推进等工作,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推动电力行业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

二要大力推动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继续推动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实施“两个替代”,不断提高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大力推进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扩大清洁能源消纳范围,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攻关力度,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三要不断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涉及电源、电网、装备、科研、信息等多个领域。我们要立足全球视野,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我国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技术研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优势,整合产业资源,深化产能合作,建立协同机制,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力度,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进程。

四要切实推进电力设施互联互通。电力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间的规划协调,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要根据各洲、各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双边或多边沟通,实现能源优势互补,打造利益共同体;要积极推动能源、信息、交通三(特)网融合发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五要努力实现共赢共享发展。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需要以全球视野审视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所有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平等参与者。

要多层次、多渠道推进我国电力企业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电力企业开展双边、多边国际合作,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增强当地自主发展能力,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享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成果。

中电联将继续立足于合作共赢,对内加强沟通,对外加强协调,努力搭建交流平台,服务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一是进一步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标准交流和合作,促进我国能源电力领域标准国际化;二是深入研究促进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法律政策、市场机制、具体措施,提出建议意见,促进相关政策出台;三是充分发挥中国电力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作用,为电力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信息等服务;四是加强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行业协会、电力企业的交流,形成共识,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引用地址:中电联:能源互联 电力为先

上一篇:首航新能源全面布局华东分布式光伏市场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下一篇:逆变器企业阳光电源:描绘未来新型能源蓝图

小广播
最新新能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