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仪器快速应用PCI Express总线技术

发布者:真情相伴最新更新时间:2013-02-05 来源: 21IC 关键字:虚拟仪器  PCIExpress  总线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虚拟仪器技术利用商用计算机的最新技术进步,以比传统仪器更低的价格实现更快、更高性能的测量。例如,虽然诸如串行总线和GPIB之类的仪器通信接口几乎数十年都保持不变,但是一个被称为PCI Express的全新PC总线极大提高了PC内存读入的数据带宽。  

PCI Express概述  

目前大部分台式PC上的32位、33MHz的PCI总线提供132MB/s的带宽。虽然这对于许多测量应用来说还是足够的,但是存在一些设备,例如1G比特网卡,将会独占总线。而PCI总线体系结构要求总线上的所有设备共享132MB/s的带宽,因此像网卡之类的高带宽的设备会抑制同一系统中的其他设备。PCI Express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已经开始成为新PC上一种标准选择。PCI Express保持了与PCI的软件兼容性,但是使用高速(2.5Gb/s)的串行总线替代原物理总线。该总线通过信道上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来传输数据包,达到每信道单向200MB/s的带宽。您可以将多个信道组合在一起从而得到x1 ("单一的")、x2、x4、x8、x12、x16、和x32的信道带宽,并且不同于PCI在总线所有设备间共享带宽的是,每个PCI Express设备将得到专用的带宽。 

  NI发布的业界首款PCI Express图像采集、GPIB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 

虚拟仪器技术的好处  

诸如数据采集设备和帧采集器之类的插入式设备可以使用提高的带宽实现更快的采集速度和更高的吞吐量,并且对于具有多个设备的系统可以从每个插槽保证的带宽中受益。通过发布世界首款PCI Express图像采集和GPIB设备,NI已经引领了PCI Express的应用。NI PCIe-1429图像采集设备具有超过1000帧/秒的速率。利用一个四信道(x4)的连接和两个摄像机链路(Camera Link)输入,它能够以最大的摄像机链路速率——680MB/s来采集图像。(每秒传输的数据略高于一个CD-ROM的数据量)  

PCI Express的现状与未来  

作为下一代插入式总线标准的PCI Express正迅速的崛起。然而,在下一个十年它将可能与传统的PCI共存,从而保障现有的基于PCI的测试和控制系统的投资。因为PCI Express软件层完全后向兼容PCI,您可以使用在系统中同时使用两个总线并且将之前的PCI设备升级至PCI Express类型而无需作任何的软件改动。而且随着新的PC已经提供PCI Express插槽连同现在已有使用新总线的测量设备,虚拟仪器技术已展现出对应测试和控制系统速度极大提高所带来的好处。 

关键字:虚拟仪器  PCIExpress  总线技术 引用地址:虚拟仪器快速应用PCI Express总线技术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数字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IEEE1588和高精度时间同步的方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32

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方案
  虚拟仪器是全新概念的仪器,它是对传统仪器概念的重大突破,它的出现开始了仪器发展的全新时代,是仪器领域的一场革命。设计功能强大、高效、集成完美,应用于测试和测控领域的虚拟仪器系统是信息时代的需求。   1 虚拟仪器系统的构成   虚拟仪器由硬件设备与接口、设备驱动软件和虚拟仪器面板组成。其中,硬件设备与接口可以是各种以PC为基础的内置功能插卡、通用接口总线接口卡、串行口、VXI总线仪器接口等设备,或者是其它各种可程控的外置测试设备,设备驱动软件是直接控制各种硬件接口的驱动程序,虚拟仪器通过底层设备驱动软件与真实的仪器系统进行通讯,并以虚拟仪器面板的形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与真实仪器面板操作元素相对应的各种控件。用户用鼠标操作虚
[测试测量]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网络建设浅析
  一、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过程控制、MIS系统和Internet的广泛应用。目前,将原来相互独立的过程控制、MIS系统和Internet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综合信息网,这是企业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现场总线等新技术及产品的基础上,如何将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网联结,构建企业综合信息网?这是很多单位面临的问题。作者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   二、 代表性的过程控制系统   目前,正在运行的过程控制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的系统。这一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和产品性能的提高,智能化控制仪表的大量出现,我国的许多企业纷纷建立了采用计算机工业控制技术与先进的传感
[嵌入式]
现场总线技术在烟草加工自动化中的应用
现场总线是将智能化现场设备、自动化系统通过“总线”连在一起,实现互操作。它的出现,促进了现场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并且极大地加强了现场控制的功能,使过程控制系统具有开放性,并成为兼具测量、控制和过程诊断等综合能力的控制系统。 一、过程控制中现场总线的优越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对现场总线项目的调查表明,同经典的各类电缆布线系统费用相比,平均节省开支40%。在小型设备中(约200I/0 点),价格优势达30%。 1、设计阶段。由于应用现场总线,设计人员可使用全集成的、十分方便的设计工具,使现场的仪表接入、配置、参数设置既方便又快捷;配备中央工程师站,所需各种数据可一次性输入,大幅度减少差错及工作量;可实现网上远程编程,集中监控;实时收集各
[嵌入式]
CAN总线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21世纪以来,汽车上的部件越来越多的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如电子燃油喷射装置、防抱制动装置、安全气囊装置等等。随着集成电路及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车上的ECU数量也随之增多。因此,若采用传统布线方式,即电线一端与开关相接,另一端与用电设备相通,将导致车上电线数目急剧增加,其质量将会占到总车质量的4%左右。而且,随之增加的复杂电路也会降低车辆的可靠性。为此,一种新的概念——车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应运而生。   CAN总线技术       CAN总线又称作汽车总线,全称为“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意思是区域网络控制器,它
[嵌入式]
汽车用总线技术
    在北美汽车行业,汽车内有两类网络。第一类是动力与传动系统网络,用来连接各个动力与传动部件,有时也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因此,通常采用高速控制器局域网(CAN)总线。     动力与传动系统的电子装置在很大程度上受IC供应商的控制,系统的差别不大。然而,在车身系统电子装置中,那又是另外一种光景。这是汽车制造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考察一下Mercedes或BMW,你会发现五花八门的车内气象控制装置、电话接口以及仪表总汇。对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是树立品牌的一项举措。因此和动力与传动系统不同,汽车制造商对车体总线和电子装置拥有很大的控制权。 美国CAN
[传感技术]
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
  在工程车辆液压参数自动测试系统中,由于测试参数较多,前端的 传感器 种类就较多,数据采集得出的原始数据单位和实际要求显示的数据单位不相同,而且参数单位转换的公式也不一致。压力 传感器 灵敏度的单位为MPa/V,温度、流量、转速 传感器 虽然没有灵敏度值,但是根据要求最后应显示工程单位则必须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单位转换,为此,利用 Labview 专门对多参数 传感器 设置进行开发,实现了只要输入 传感器 的序列号,计算机会自动显示其各转换因子,输入错误时自动报警,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显示各参数的工程单位,达到多参数 传感器 设置的智能化。    LabVIEW 虚拟仪器 开发平台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平台,功能非常强大,在国外测试
[测试测量]
智能自动化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
一 智能科技全面振兴 当今的智能科技分支林立,蓬勃兴旺,在国内外已获得了飞速发展,诸如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仿人智能、粗糙集理论、物元可拓方法、知识工程、模式识别、定性控制、小波分析、分形几何、混沌控制、数据融合技术等等,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各有所长,分别组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人工神经网络是当今智能科技中的基础技术,它的连接机制与人工智能的符号推理机制并列,成为智能科技的两大阵营。它模拟人脑的解剖生理学特征,用许多并行的简单神经元,以一定的拓扑结构连结成网,既接受外界信息,又相互刺激,更擅长于分布存储,联想记忆,反馈求精,黑箱映射,权值平衡,动态逼近,全息存录,容错防失,加之以神经元巨量互连,
[测试测量]
虚拟仪器的结构和组成方式
虚拟仪器的结构和组成方式 虚拟仪器技术是目前测控领域中最为流行的技术之一,虚拟仪器就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虚拟仪器通常是由以通用接口总线、串行总线和现场总线等标准总线仪器和应用软件三部分构成的。 虚拟仪器的组成方式为串行总线系统、VME标准总线在仪器领域的扩展以及接口硬件设备来组成,然而虚拟仪器的硬件系统又可以分为计算机系统、接口硬件设备和驱动层软件构成,可以根据在硬件模块基础之上编写程序。 虚拟仪器将硬件功能划分为输入只需要一个量化的数据模块即可完成被测信号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标准总线仪器模拟相应的硬件电路,基与PXI总线方式的虚拟仪器可以满足新能力不断开发的需求。 虚拟仪器在民航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虚拟仪器的测
[测试测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