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自动驾驶概念的初衷就是协助预防人为交通事故,将人们从机械的驾车时间中解放出来,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从德国人卡尔˙本茨1886年制造第一辆汽车开始,世界各国都开始争相发展汽车工业。从最早的MT手动挡,到现在的AT、CVT自动挡;从单纯的机械操作,到丰富的电子设备……汽车正向更易用、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着。而自动驾驶概念的出现,就是希望通过改变汽车的基本使用方式,协助预防交通事故,将人们从大量机械的驾车时间中解放出来,充分享受驾驶的自由和乐趣,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自动驾驶概念图
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减少交通事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3年全球约有130万次的事故源于交通事故,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120万,而95%的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果考虑到死亡加受伤的人数,这个数字可能还要扩展十倍,甚至更高。是人都会犯错,那如何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来减少人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
“我们认识到,在未来的驾乘体验中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通过传感器以及更强的计算能力,可以极大程度上挽回这些不必要的事故,这些都是可以提高整体驾驶环境以及驾驶安全性的措施。”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交通解决方案事业部市场开发总监徐伟杰(Andy Xu)表示:“通过一级的警告系统,可以避免60%的汽车碰撞,如果再加上第二级的警告系统,这种碰撞的几率可以减少90%。目前英特尔的人种学家、人类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开展各种研究项目,为提高道路安全、了解最安全、最直观的人车互动方式提供指导。”
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动作——将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做为迈向自动驾驶时代的第一步。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更迭速度的加快,适用范围会更广,内容也会更加丰富。虽然目前看来完全的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仍为时过早,但随着自动驾驶操控系统和芯片的不断创新,法律法规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20-30年内自动驾驶将迎来巨大的飞跃。单看目前,ADAS就以每2年4倍的性能提升速度快速发展,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使得我们离无人驾驶的最终目标更进一步,以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也将踏入寻常百姓家。
现实是:除了技术,还有其他难题
为了那一天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向科技公司寻求技术合作,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安全问题。最切合实际的做法莫过于从系统的根源寻找方法,更多地理解并且判断这种汽车驾驶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一套完备的应急方案。一旦自动驾驶系统出现任何问题,能有另外的后备系统马上接管,或者可以立刻切换至手动操作模式。
徐伟杰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场景,在城市的高拥堵环境下,大家开车的速度都比较慢;第二个是快速开车的场景,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场景,需要设置专门的操作指标和维度。一旦在这些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识别出有一些指标已经发生了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限定,驾驶员就会立刻收到警示,自动切换到手动驾驶的模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确保在无人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技术之外,行业还需要交通设计规划的配合,针对自动驾驶进行改进。比如下雪天如何能让自动驾驶汽车检测到标志,这就需要建筑和道路改造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先收录到地图中,配合交警手势让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识别。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交通设计会朝着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驾驶会有限制性的进行商用,比如最先开始在高速公路上使用,等到技术更成熟,特别是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多起来之后,交规道路设计也会进行重新设计,最终实现全天候完全自动驾驶。
英特尔自动驾驶车载解决方案
今年5月,英特尔正式推出英特尔车载解决方案,包括一系列计算模块、操作系统的软件协议栈、中间件以及开发工具包,技术亮点包括快速启动、车内音视频的传输网络等,可帮助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快速、便捷地提供消费者所需的驾乘体验,同时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英特尔预计,这种以集成和经过验证的软硬件为基础的标准化平台可帮助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开发时间减少一年以上,并使开发成本降低多达 50%,如此一来,汽车制造商能够更有效地分配工程资源,专注于技术创新和驾驶体验的改善。这些解决方案中的第一批产品主要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未来推出的产品还将面向ADAS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英特尔车载解决方案
几年前,英特尔发布过类似的车联网应用,但更多是基于汽车产品线的芯片发布。这次是英特尔第一次针对车载市场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由一系列软硬件产品组成,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新的驾乘体验,例如,汽车对车主身份的自动识别以及对驾驶员乘车习惯的适应,从而有效减轻驾驶负担,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和便捷。
新研究项目“个性化驾驶体验”用于了解消费者对驾车的真实想法,探索理想化的驾乘体验,并据此提高汽车的适应能力、预测能力,以及其与人类及周围环境的互动。
与汽车生态系统通力合作
“这套方案是在英特尔德国汽车电子研发中心,用了两年的时间研发出来的。” 徐伟杰表示,“我们希望它能在满足客户产品开发需求的同时,加快客户创新的速度。” 2012 年,英特尔成立了规模高达 1 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联网汽车基金(Intel Capital Connected Car Fund)”,以促进新技术发展、加速汽车行业转型,实现汽车与消费电子产品的无缝连接,并最终在未来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功能。
来自消费者的需求正在推动供应链的重组,汽车制造商需要紧跟技术创新的脚步。一直以来,英特尔与汽车制造商就各种研发项目保持紧密合作,目前合作的国内外汽车厂商包括英菲尼迪、宝马、捷豹路虎、丰田、福特、华泰、现代、吉利等等。英特尔技术已用于宝马所有车型的专业版导航系统(Navig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英菲尼迪Q50的InTouch信息娱乐系统以及全新2015现代Genesis车型的驾驶辅助信息系统。
术业有专攻,英特尔主要考虑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对微处理器、车载芯片以及相关算法方面的需求,让微处理器、SoC更加符合自动驾驶系统。比如通过现在的处理器和芯片,更好地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提高整个自动驾驶服务的性能,更符合高计算和高逻辑能力系统的需求。
至于英特尔未来会如何与车载软件厂商、大数据提供商、传统车厂、以及专注自动驾驶的新创企业合作,研究和推广自动驾驶技术,徐伟杰表示:“我们希望将现有的微处理器,包括SoC,提供给更多领先的IT和汽车企业,他们也能使用我们的微处理器、SoC构建自己的无人驾驶系统,或者说无人驾驶汽车。”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要让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商用环节,安全性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所有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厂家最重视的。科技企业们也在不断加大投资以确保商用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安全使用。但目前的ADAS与完全自动驾驶毕竟是不同的东西,所以在预期会有的所有技术与法规障碍之外,自动驾驶车会遭遇到的最大难题,也许是我们自己——我们对机器根深蒂固的、而且也并非不合理的不信任态度。如何去平衡我们对自动驾驶的理想化期望,与它在现实中真正的表现?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
引用地址:自动驾驶汽车的理想与现实
从德国人卡尔˙本茨1886年制造第一辆汽车开始,世界各国都开始争相发展汽车工业。从最早的MT手动挡,到现在的AT、CVT自动挡;从单纯的机械操作,到丰富的电子设备……汽车正向更易用、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着。而自动驾驶概念的出现,就是希望通过改变汽车的基本使用方式,协助预防交通事故,将人们从大量机械的驾车时间中解放出来,充分享受驾驶的自由和乐趣,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自动驾驶概念图
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减少交通事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3年全球约有130万次的事故源于交通事故,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120万,而95%的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如果考虑到死亡加受伤的人数,这个数字可能还要扩展十倍,甚至更高。是人都会犯错,那如何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来减少人为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
“我们认识到,在未来的驾乘体验中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通过传感器以及更强的计算能力,可以极大程度上挽回这些不必要的事故,这些都是可以提高整体驾驶环境以及驾驶安全性的措施。”英特尔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交通解决方案事业部市场开发总监徐伟杰(Andy Xu)表示:“通过一级的警告系统,可以避免60%的汽车碰撞,如果再加上第二级的警告系统,这种碰撞的几率可以减少90%。目前英特尔的人种学家、人类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开展各种研究项目,为提高道路安全、了解最安全、最直观的人车互动方式提供指导。”
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动作——将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做为迈向自动驾驶时代的第一步。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更迭速度的加快,适用范围会更广,内容也会更加丰富。虽然目前看来完全的自动驾驶实现商业化仍为时过早,但随着自动驾驶操控系统和芯片的不断创新,法律法规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未来20-30年内自动驾驶将迎来巨大的飞跃。单看目前,ADAS就以每2年4倍的性能提升速度快速发展,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使得我们离无人驾驶的最终目标更进一步,以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也将踏入寻常百姓家。
现实是:除了技术,还有其他难题
为了那一天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向科技公司寻求技术合作,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安全问题。最切合实际的做法莫过于从系统的根源寻找方法,更多地理解并且判断这种汽车驾驶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一套完备的应急方案。一旦自动驾驶系统出现任何问题,能有另外的后备系统马上接管,或者可以立刻切换至手动操作模式。
徐伟杰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场景,在城市的高拥堵环境下,大家开车的速度都比较慢;第二个是快速开车的场景,比如在高速公路上。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场景,需要设置专门的操作指标和维度。一旦在这些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识别出有一些指标已经发生了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限定,驾驶员就会立刻收到警示,自动切换到手动驾驶的模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确保在无人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技术之外,行业还需要交通设计规划的配合,针对自动驾驶进行改进。比如下雪天如何能让自动驾驶汽车检测到标志,这就需要建筑和道路改造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先收录到地图中,配合交警手势让自动驾驶汽车能够识别。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交通设计会朝着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自动驾驶会有限制性的进行商用,比如最先开始在高速公路上使用,等到技术更成熟,特别是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多起来之后,交规道路设计也会进行重新设计,最终实现全天候完全自动驾驶。
英特尔自动驾驶车载解决方案
今年5月,英特尔正式推出英特尔车载解决方案,包括一系列计算模块、操作系统的软件协议栈、中间件以及开发工具包,技术亮点包括快速启动、车内音视频的传输网络等,可帮助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快速、便捷地提供消费者所需的驾乘体验,同时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英特尔预计,这种以集成和经过验证的软硬件为基础的标准化平台可帮助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开发时间减少一年以上,并使开发成本降低多达 50%,如此一来,汽车制造商能够更有效地分配工程资源,专注于技术创新和驾驶体验的改善。这些解决方案中的第一批产品主要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未来推出的产品还将面向ADAS和无人驾驶解决方案。
英特尔车载解决方案
几年前,英特尔发布过类似的车联网应用,但更多是基于汽车产品线的芯片发布。这次是英特尔第一次针对车载市场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由一系列软硬件产品组成,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全新的驾乘体验,例如,汽车对车主身份的自动识别以及对驾驶员乘车习惯的适应,从而有效减轻驾驶负担,让出行变得更加安全和便捷。
新研究项目“个性化驾驶体验”用于了解消费者对驾车的真实想法,探索理想化的驾乘体验,并据此提高汽车的适应能力、预测能力,以及其与人类及周围环境的互动。
与汽车生态系统通力合作
“这套方案是在英特尔德国汽车电子研发中心,用了两年的时间研发出来的。” 徐伟杰表示,“我们希望它能在满足客户产品开发需求的同时,加快客户创新的速度。” 2012 年,英特尔成立了规模高达 1 亿美元的“英特尔投资联网汽车基金(Intel Capital Connected Car Fund)”,以促进新技术发展、加速汽车行业转型,实现汽车与消费电子产品的无缝连接,并最终在未来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功能。
来自消费者的需求正在推动供应链的重组,汽车制造商需要紧跟技术创新的脚步。一直以来,英特尔与汽车制造商就各种研发项目保持紧密合作,目前合作的国内外汽车厂商包括英菲尼迪、宝马、捷豹路虎、丰田、福特、华泰、现代、吉利等等。英特尔技术已用于宝马所有车型的专业版导航系统(Navigation System Professional)、英菲尼迪Q50的InTouch信息娱乐系统以及全新2015现代Genesis车型的驾驶辅助信息系统。
术业有专攻,英特尔主要考虑的是自动驾驶技术对微处理器、车载芯片以及相关算法方面的需求,让微处理器、SoC更加符合自动驾驶系统。比如通过现在的处理器和芯片,更好地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数据,提高整个自动驾驶服务的性能,更符合高计算和高逻辑能力系统的需求。
至于英特尔未来会如何与车载软件厂商、大数据提供商、传统车厂、以及专注自动驾驶的新创企业合作,研究和推广自动驾驶技术,徐伟杰表示:“我们希望将现有的微处理器,包括SoC,提供给更多领先的IT和汽车企业,他们也能使用我们的微处理器、SoC构建自己的无人驾驶系统,或者说无人驾驶汽车。”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要让无人驾驶汽车进入商用环节,安全性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所有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厂家最重视的。科技企业们也在不断加大投资以确保商用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安全使用。但目前的ADAS与完全自动驾驶毕竟是不同的东西,所以在预期会有的所有技术与法规障碍之外,自动驾驶车会遭遇到的最大难题,也许是我们自己——我们对机器根深蒂固的、而且也并非不合理的不信任态度。如何去平衡我们对自动驾驶的理想化期望,与它在现实中真正的表现?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车身电子市场的主要趋势和创新动力
下一篇:巨头布阵车载系统,加速汽车智能化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42
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获得ASIL-D认证
5月18日消息,据华为官网报道,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含虚拟化机制)成功获得业界Safety领域最高等级功能安全认证(ISO 26262 ASIL-D),成为我国首个获得ASIL-D认证的操作系统内核,该系统内核已成为业界首个拥有Security & Safety双高认证的商用OS内核。 ISO 26262 功能安全标准是目前欧美和国内高安全行业的强制准入标准,其对产品的开发流程管理、安全架构设计、安全编码和安全测试等方面有极苛刻的要求。除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外,包括华为智能电动、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都先后获得ISO 26262功能安全ASIL D级认证。 华为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功能安全ASI
[汽车电子]
【盘点】八大跨界无人驾驶的科技巨头公司 中国占两席
今年以来,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和迪拜等众多国家已经开始小规模进行无人驾驶车辆的试运行。无人驾驶汽车也是苹果、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目前关注的焦点领域,会否成为下一个科技企业创造技术和业绩奇迹的领域?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如今实时资讯中占有与关注度都相当高,时不时擦肩而过的资讯都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趋势,那么到底如今的无人驾驶汽车进展如何,国内外哪些科技巨头与汽车企业有怎样的爱恨情仇呢?下边小编为诸位盘点明细。 苹果 苹果CEO蒂姆·库克曾表示,汽车行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我看来,软件将成为未来汽车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动驾驶会变得更为重要”。 苹果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命名为Titan,研发工作始于两
[机器人]
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中的工作流程
一、车载雷达的发展 随着 ADAS 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核心零部件的毫米波雷达市场需求也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在L1-L3级自动驾驶中,毫米波雷达被用于目标侦测和目标分离,从而实现各种ADAS主动安全应用,在L4-L5级自动驾驶系统中搭载毫米波雷达成像技术。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和多种主动安全应用的搭载,长距(LRR)、中距(MRR)、短距(SRR)车用毫米波雷达的装配数量会大幅提升,并最终实现360度全覆盖化。相比于国外企业,车载毫米波雷达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民用的毫米波雷达追求系统的小型化和低成本。90 年代,77GHz 毫米波雷达采用的还是砷化镓 (GaAs) 的工艺,一个毫米波雷达中,配7-8颗以上的前端射频芯片,再配上3-
[嵌入式]
Tallysman推出新型嵌入式GNSS天线 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据外媒报道,Tallysman Wireless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AccuAuto车载天线。该公司称,此款紧凑坚固的AccuAuto嵌入式天线可提供市场上其他嵌入式自动驾驶汽车天线所没有的关键功能。 (图片来源:Tallysman) 汽车导航系统正从精度为±3 到 5米(低精度GNSS代码定位)的GNSS辅助导航,过渡到精度为 0.1米(高精度GNSS相位定位)的驾驶辅助(如车道保持)和自动驾驶车辆导航。 目前大多数车辆车顶安装的GNSS天线能够提供导航所需的精度,但缺乏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车辆操作所需的精度。Tallysman的AccuAuto新系列天线旨在提供强大的代码和相位信号,能实现高精度实时动
[汽车电子]
365天0系统事故,这家企业的无人驾驶物流车交出满意答卷
广告摘要声明广告 2021年3月,西南地区首批无人驾驶物流车正式投用,到今年3月这批由驭势科技打造的无人驾驶物流车已经正式运营一周年。 回顾过去的365天,无人驾驶物流车在汽车制造等实体经济场景的应用优势愈发清晰,再次交出了惊艳的“成绩单。 直面痛点 迎难而上 对于绝大多数传统的物流企业而言,厂内固有人力运输模式在成本、安全性和高效性上往往不可兼得。厂区基础设施容易老化,人力和运维成本逐年爬升。运输车辆在厂内运营,还面临着以下痛点: ·路面可能存在狭窄、不平整的情况,对双向行驶的物流车提出了较高的驾驶技术要求。 ·物流车经常需要拖载大体积货物,以及随时应对复杂工况、突发事件,对老司机而言都是不少的挑战。 ·部分西南地区夏季不
[机器人]
全球汽车 AI 大会在上海举行,谷歌无人车之父现场说了啥?
无论你对技术抱有多大的怀疑,一两年之后你都不得不承认,机器的学习能力远超你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我已经很早就意识到了,在 2015 年的时候我就预测,在 2050 年之前的某一个时间节点,机器驾驶一定能够全面超越人类驾驶。 8 月 24 日,2017 全球汽车 AI 大会在上海举行。优达学城( Udacity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原谷歌副总裁、Google X 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 谷歌无人车 之父塞巴斯蒂安 · 特龙( Sebastian Thrun )来到现场,分享他与无人车结缘的故事,以及他对无人车未来的一些思考。 塞巴斯蒂安 · 特龙在2017 全球汽车 AI 大会 塞巴斯蒂安 · 特龙于
[嵌入式]
自动驾驶中神经网络模型量化技术:INT8 or INT4?
编者按:在自动驾驶领域,神经网络的模型量化技术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讨论在维持实时性与安全性两项重要指标的同时,INT8与INT4的模型量化数据比较,并揭示了INT8作为当前市场主流技术的原因。 背景介绍 如今深度神经网络(DNN)已成为大多数AI应用程序中的常见算法,比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这些网络所表现的超强能力使其成为AI历史的里程碑。但是,它们一方面具有最先进的性能,另一方面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因此可以看到,已经有许多硬软件的优化技术以及专门的体系结构开发,在不影响其准确度的情况下,能够高性能和高效率地运行这些模型【8】。 在AI最具有挑战性应用之一的自动驾驶系统中,DNN的优秀表
[嵌入式]
德研制人工智能变形汽车 自动驾驶自动导航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近日推出一款人工智能“变形”电动车,该车行动灵活,可根据现有交通状况“变形”,将来还有望实现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将这种变形车称为“EO智能连接车”,该车底盘灵活多变,可通过减小底盘、升高驾驶室实现“变形”,变形后可将多辆同款车辆连接起来,形成“公路列车”,不仅节省空间,且易于操控。
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弗兰克·基希纳说,连接成“公路列车”后,所有车辆可实现统一操控,节约能源,增加行驶距离。而且,在车尾连接行李架等也很方便。
据介绍,“EO智能连接车”可在市中心、停车场等狭窄空间自如行动,特殊的转轴让其每个轮子均可旋转90度,实现“侧面停车”。另外,大约7
[汽车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