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232与RS485通讯接口的功能与区别

发布者:本人在最新更新时间:2016-10-2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RS232  RS485  通讯接口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RS232接口是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 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 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DB25的串口一般只用到的管脚只有2(RXD)、3(TXD)、7(GND)这三个,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现在DB25针很少看到了,代替他的是DB9的接口,DB9所用到的管脚比DB25有所变化,是2(RXD)、3(TXD)、5(GND)这三个。因此现在都把RS232接口叫做DB9。
元器件常识:市场上把公头的接插件叫做DRXX,母头的叫DBXX,比如我们电脑上的串口,在市场上叫做DR9,不是DB9,很多人都误叫做DB9,实际上的DB9是两个把两个DR9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接口。 
在文章中,我把所有的串口设备接口都统一叫做RS232接口。
RS-485接口
由于RS232接口标准出现较早,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 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 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2) 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20Kbps;因此在“南方的老树51CPLD开发板”中,综合程序波特率只能采用19200,也是这个原因。 
(3) 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  
这种共地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4) 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英尺,实际上也只能用在50米左右。 
针对RS232接口的不足,于是就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接口标准,RS-485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以下特点:
1. RS-485的电气特性: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 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接口信号电平比RS-232降低了,就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 电路连接。 
2. RS-485的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 
3. RS-485接口是采用平衡驱动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组合,抗共模干能力增强,即抗噪声干扰性好。 
4. RS-485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4000英尺,实际上可达 3000米,另外RS-232接口在总线上只允许连接1个收发器,即单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总线上是允许连接多达128个收发器。即具有多站能力,这样用户可以利用单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设备网络。 

因为RS485接口组成的半双工网络,一般只需二根连线(我们一般叫AB线),所以RS485接口均采用屏蔽双绞线传输。 

RS232/RS485转换电路 

由于有的设备是232接口的,有的是485接口的,如果有一台232接口的设备与一台485接口的设备通信,那就需要一个转换器,把232接口的设备的232信号转换成485信号,然后再与485接口的设备通信,这个转换器就是RS232/RS485转换电路。如果是两台232接口的设备要进行远距离的通信,那只要加上两个RS232/RS485转换电路就可以了。 

以上的RS232/RS485转换电路上采用从计算机串口偷电技术,市场上称之为“无源RS232/RS485转换电路”,而“有源RS232/RS485转换电路”,电路原理图与上图差不多,只是电源部分改点而已.
关键字:RS232  RS485  通讯接口 引用地址:RS232与RS485通讯接口的功能与区别

上一篇: 串口泵----将RS232通讯距离延长2公里
下一篇:USB转串口RS232/RS485的超高速通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47

低 EMI、隔离型 RS485 µModule 收发器 可满足 IEC60601-1 严苛要求
加利福尼亚州米尔皮塔斯 (MILPITAS, CA) – 2016 年 11 月 15 日 – 凌力尔特公司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推出针对大的地至地差分电压之保护作用的隔离型 RS485 µModule® (微型模块) 收发器LTM2885。许多工业、公共设施、医疗、军事和本质安全应用需要具有更大的电压和空间隔离度之隔离组件以保障人身安全。LTM2885 在逻辑电平接口和收发器总线引脚之间提供了 6500VRMS 的增强型隔离,远远超过了 IEC 60747 基本和增强型隔离标准的要求。凭借大于 14mm 的爬电和空间距离以及一个大于 0.2mm 的绝缘穿透距离 (DTI),LTM288
[模拟电子]
低 EMI、隔离型 <font color='red'>RS485</font> µModule 收发器 可满足 IEC60601-1 严苛要求
rs485总线接口通讯协议定义标准以及管脚引脚介绍
RS485总线标准是工业中(考勤,监控,数据采集系统)使用非常广泛的双向、平衡传输标准接口,支持多点连接,允许创建多达32个节点的网络;最大传输距离1200m,支持1200 m时为100kb/s的高速度传输,抗干扰能力很强,布线仅有两根线很简单。 RS485通信网络接口是一种总线式的结构,上位机(以个人电脑为例)和下位机(以51系列单片机http://www.51hei.com为例)都挂在通信总线上,RS485物理层的通信协议由RS485标准和51单片机的多机通讯方式。由于RS-485是从RS-422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RS-485许多电气规定与RS-422相仿。如都采用平衡传输方式、都需要在传输线上接终接电阻等。RS-485可
[单片机]
<font color='red'>rs485</font>总线<font color='red'>接口</font><font color='red'>通讯</font>协议定义标准以及管脚引脚介绍
基于RS232及红外接口的多功能通讯实验板的设计
  引言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多机系统进行通信,在由PC机和单片机构成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往往以PC机为上位机完成较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对前沿机的监督管理,以及对下位机进行多机协调,单片机主要执行上位机的命令,对来自微机串行口的命令进行操作,完成对被控对象的直接控制,并把被控对象的信息上报给上位机,异步串行通信是一种常用的多机通信手段,本文介绍一种将RS232,RS485,及红外接口集成在一起的PC机--单片机多功能通讯实验板,用于实现PC机与单片机间的串口通信、红外通信及PC机与PC机间的通讯实验。   2 实验板的组成原理与设计   2.1 串行通信   串行通信是指通信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数据信息的传输是在
[嵌入式]
RS232串口到RS485转换接口电路
下图是使用MAX485芯片设计了一个RS232到RS485的转换接口电路图。
[嵌入式]
RS232RS485的区别
RS232和RS485是电气标准,主要区别就是逻辑如何表示。 1、RS232使用+12V,0,-12V电压来表示逻辑(-12V表示逻辑“1”,+12V表示逻辑“0”),全双工,最少3条通信线(RX、TX、GND);RS485的以2-6V电压表示逻辑(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V~+6V表示“1”;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V~-6V表示“0”),RS485接口电平与TTL电平兼容。 2、RS232理论最大的通信距离约为几十米;RS485总线理论的最长通讯距离约为1200米。 3、RS232为点对点的通信方式;RS485总线可以与多台设备通讯,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    
[嵌入式]
RS232与RS422、RS485之间的区别
    RS-232-C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Industry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是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为标识号,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      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50、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
[嵌入式]
RS485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总体设计
在电参数仪的设计中,数据采集由单片机AT89C52负责,上位PC机主要负责通信(包括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和数据的远程通信),以及数据处理等工作。在工作中,单片机需要定时向上位PC机传送大批量的采样数据。通常,主控PC机和由单片机构成的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相距较远,近则几十米,远则上百米,并且数据传输通道环境比较恶劣,经常有大容量的电器(如电动机,电焊机等)启动或切断。为了保证下位机的数据能高速及时、安全地传送至上位PC机,单片机和PC机之间采用RS485协议的串行通信方式较为合理。 实际应用中,由于大多数普通PC机只有常用的RS232串行通信口,而不具备RS485通信接口。因此,为了实现RS485协议的串行通信,必须在PC机侧配置RS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每日新闻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