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弃用京东方的背后原因,国产柔性屏行业需靠技术突围

发布者:快乐行者最新更新时间:2020-05-25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华为  折叠面板  三星  LTPS  技术  ULT-NSSP  柔宇科技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近日,韩联社爆出华为的新款折叠屏手机将搭载三星的折叠面板。据悉是因为有部分用户反应一代产品屏幕精良度欠佳,而且华为去年就开始考虑要和三星显示合作。


随着 OLED 技术的不断成熟,三星、华为、柔宇科技纷纷快速跟进,从 2018 年起开始陆续推出了自家的折叠手机,分别是三星 Galaxy Fold、华为 Mate X、柔派。但在最关键的柔性屏硬件上,各家由于供货商不一样,所以屏幕体验、成本也有不同,因而屏幕质量还引起了一些争议。 但是,在全柔性屏上存在的屏幕折叠会凸起、屏闪、半片屏幕不显示、绿线等等问题,一直困扰着部分厂商。同时,工艺及良率等问题,也大大限制了产品的出货量。从目前公开的销售统计数据来看,华为 Mate X 系列的出货量有限,而且在有限的出货量中,也出现了一些屏幕问题。如此来看,也就不难理解华为为何会转而使用三星的屏幕了。


国产柔性屏尚在发展初期 华为转而使用三星的柔性面板背后,不得不说国产柔性面板行业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尤其是在柔性屏的产能、良率、性能表现等关键方面。而且华为做此选择,无非是为了追求搭载使用体验更好的折叠屏,从而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换言之,华为转向三星这件事最简单直接证明了一个事实:国内屏幕供应链水平还有待进步,包括柔性屏的细分产业链这块,不论是工艺上,还是产能上,毫无疑问都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国内柔性屏行业仍然存在一些技术瓶颈,目前综合各方信息来看,国产的柔性屏供应商中,只有柔宇科技有全自研技术,并且是真正意义的全柔性屏,可承受数十万次弯折,其他面板厂商的柔性屏技术事实上都是从三星引进。由此看来,国产柔性屏行业在技术源头上其实已经不占优势,所以也就很难在良率、性能、体验等方面全部都有很好的表现,可以说,在这种情形下,整个国产柔性屏产业链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

 

 

技术决定成本和体验 柔性屏幕体验不佳、折叠屏手机价格普遍高于一般智能手机,这些问题映射的还是技术和成本问题。提到折叠屏的技术,目前业内的柔性屏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三星和京东方都在采用的 LTPS 技术(低温多晶硅技术),这种技术方案一直被用在传统液晶显示屏和传统 OLED 曲面显示屏中,发展历史比较长;另一种是柔宇科技自研的 ULT-NSSP 技术(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由柔宇自主研发。 两种技术在柔性屏生产方案上有根本不同,所以在成本、体验、特性上也有不小的区别。

 

LTPS 技术由于不能很好地满足全柔性屏生产时要求的低温,所以在良率上很难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而且弯折的可靠性和次数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反观 ULT-NSSP 技术,一方面使用的是非硅材料,能够以很低的温度去生产全柔性屏幕,另一方面通过简化制作工艺,提高了制作效率,所以 ULT-NSSP 技术制作的全柔性屏幕,在良率和成本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且从折叠屏终端产品来看,柔宇科技的柔派售价的确要比华为和三星的折叠手机低不少,而且使用体验并不逊色,在不少场景下甚至要明显优于华为和三星的折叠屏手机,比如固定斜视角下更高的亮度和更高的色准。

 

结合前面的技术差异来看,柔宇科技在终端科技上表现出的优势就不难理解了,即技术优势带来的成本和体验优势,可以说柔宇科技自研的 ULT-NSSP 技术与三星、京东方的 LTPS 技术相比,在性能、良率等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 另外还有一点,现在是柔性屏产业链的发展初期,所以差异化技术带来的终端差异,尤其在成本和性能上,自然也非常明显。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不同的技术路线会为厂商提供不同的起跑速度和加速度。


量产和产能的较量 更好的面板更贵,所以华为转用三星面板,成本显然不是主因,不过从前面提到的供货能力来看,产能一定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虽然是柔性屏产业的起步阶段,但从整个 C 端市场的表现来看,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尝鲜热情很大,折叠屏产能的需求远比想象中要大。对几家柔性屏供货商而言,是否具备量产能力,以及产能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们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从目前各品牌折叠手机公布的销售数据来看,显然三星柔性屏的量产能力要大幅领先于京东方。但同时,最早发布折叠屏手机的柔宇科技也不能忽视,据柔宇科技方面提供的信息,早在 2018 年年中,柔宇科技就实现了全柔性屏的量产,而且目前的产能也在不断扩大,据悉其一期产能为每年 280 万片,二期建成后的产能则可以达到每年 880 万片。站在终端市场的需求来看,柔宇科技的量产能力和产能规模,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头部手机品牌的大批量的出货需求。

 

 对尚处发展初期的柔性屏来说,越早量产就越能在成本上拥有更大的优势,并辐射到终端设备上,形成比较可观的竞争价格。以现在的情况看,如果华为真的转向使用三星的柔性面板,其实对三星而言也会产生负担,毕竟华为的折叠屏手机需求并不小。而且年初也有消息指出,三星在加速扩张 AMOLED 折叠屏的产能。 对比来看,在这场产能战中,柔宇科技的产能设计目前足以应付整个折叠屏市场的需求,而且由于在技术上占有优势,因而随着柔宇科技产能的不断扩大,柔宇科技的全柔性屏幕量产的成本优势也会得到进一步放大。

 

深挖应用潜力 各家追逐柔性屏产能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折叠屏手机更高的出货量,其实还指向了柔性屏可能应用的其他终端产品。除手机外,在汽车行业、家居行业,甚至在运动时尚行业,各家厂商也在不断尝试与柔性屏融合的可能。其中柔宇科技的表现非常积极,在手机行业之外,柔宇科技还与 LV 合作制作了带屏包包,也和空客联合开发了机内显示屏等。 

 


柔性屏厂商们不断为柔性屏寻找新的应用场景,无形中也在激发柔性屏的应用潜力,为其打开了更大的市场。但柔性屏作为可弯折的屏幕材料,它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根本上说还是取决于它的特性,即性能决定应用能力。在越复杂越多元化的场景下应用,自然会对柔性屏带来越多的未知考验。 以柔宇科技目前的各色应用实践来看,基于技术上的优势,其柔性屏尝试的应用场景已经比较多,从这个方面来看,柔宇科技的柔性屏特性存在的诸多优势,的确为其在应用场景上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从而领先对手不少,尤其是轻薄的特性,能够让柔性屏在不少特殊场景下得到应用。总体来说,柔性屏的应用挖掘还有很大的空间。


柔性屏的未来制胜点 IoT 大潮下,传统硬件嵌屏已经是一个明显趋势,而柔性屏的特性决定了其能在这种趋势下应用于很多极端场景。目前虽然柔性屏产业刚刚起步,技术升级、应用创新、终端试错依然是主要任务,但折叠手机等主流终端的成熟,会逐渐带动柔性屏对 C 端市场的广泛渗透。有关柔性屏的未来发展,有机构曾给出预测,2021 年柔性 AMOLED 市场的规模将达到 566 亿美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 73%。 蓝海诱惑大,柔性屏赛道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三星、京东方和柔宇科技之后,或许还会有更年轻的柔性屏厂商出现。不过目前看,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奠定了相对扎实的先发优势,尤其是年轻的柔宇科技,凭借技术差异化优势在柔性屏时代的开端,形成了对传统巨头厂商的超车。

 

这意味着,即便产业链处在初期,但柔性屏市场的制胜点必然还是核心技术,以及技术带来成本、体验等优势。 至于厂商之间的抉择变化,则更加清楚地明示了一个真理:只有核心技术扎实了,突围者才不会在越发残酷的竞争中被轻易”虎口夺食“。


关键字:华为  折叠面板  三星  LTPS  技术  ULT-NSSP  柔宇科技 引用地址:华为弃用京东方的背后原因,国产柔性屏行业需靠技术突围

上一篇:「口罩识别」后,为何「头盔识别」跻身AI安防C位?
下一篇:Magic Leap完成3.5亿美元融资,并未放弃硬件产品愿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3 09:50

CA技术推动 RF元件走向高整合/MIPI设计
射频前端天线开关(Switch)、低杂讯放大器(LNA)模组整合度跃升。载波聚合(CA)已成新一代LTE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而为达到同时聚合二到四组不同频段的目的,并兼顾成本、效能及元件尺寸考量,高整合度且采行动产业处理器介面(MIPI)的天线开关、低杂讯放大器模组重要性已与日俱增。 英飞凌射频及保护元件/电源管理及多元电子事业处协理麦正奇(右)表示,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趋势将带动射频前端元件设计朝高整合方向迈进。左为英飞凌电源管理及多元电子事业处经理黄正宇。 英飞凌(Infineon)射频及保护元件/电源管理及多元电子事业处协理麦正奇表示,过去3G时代全球采用的频段数量约二十多个,如今迈入LTE时代,电信商采用的频段
[网络通信]
三星S7也要出亮黑色? 或用新材质机身
随着Note 7的退市,目前三星已经将主推机型放在了三星S7系列上,因此我们才能看到珊瑚蓝的三星S7 Edge。据了解,三星将在12月份再推出一款新的S7手机,该机配置不变将使用全新的配色—亮黑色(Glossy Black)。 三星S7 Edge   目前,三星S7已经有了一款星钻黑(Black Onyx)的机型,而新推出的亮黑色将会用有更强的镜面效果。我们都知道三星S7采用的是玻璃机身,而亮黑色的问世是不是意味着S7将会采用新材质的机身呢?
[手机便携]
一文分析汽车夜视技术的发展史
从智能驾驶发展主线中,目前辅助驾驶系统围绕着不同的驾驶场景和对车主的影响进行分类。由于要满足消费者的期望,部分自动驾驶的功能存在很大的分类问题。我们能看到的由于市场竞争,由于车辆溢价的问题,目前基于辅助这条线,不过多介入控制的 ADAS 配置的功能,开始逐步成为标配。 一方面这有助于消费者的喜欢,从功能的角度,目前车辆把感知的环境和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车主,让车主通过与驾驶相关的范围内进行报警,还是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另外一方面从感知的角度,一旦所有的感知系统慢慢逐步加入(标配化会给车企一套市场化的回馈机制,慢慢扩充传感器和使用场景,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满意度),消费者通过从警告过渡到系统辅助,熟悉车企的功能设置,未来在架构和
[嵌入式]
一文分析汽车夜视<font color='red'>技术</font>的发展史
宜普电源转换公司将在CES 2024展示基于氮化镓技术的消费电子应用场景
宜普电源转换公司将在CES 2024展示基于氮化镓技术的消费电子应用场景– 电动出行、无人机、机器人及其他应用 EPC公司的氮化镓专家将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分享氮化镓技术如何增强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增强型氮化镓(eGaN®)FET和IC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宜普电源转换公司(EPC)将在CES 2024展会展示其卓越的氮化镓技术如何为消费电子产品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做出贡献 ,包括实现更高效率、更小尺寸和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CES展会期间,EPC的技术专家将于1月9日至12日在套房与客户会面、进行技术交流、讨论氮化镓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的最新发展。氮化镓技术正在改变大批量消费应用的关键领域包括: 推动
[电源管理]
宜普电源转换公司将在CES 2024展示基于氮化镓<font color='red'>技术</font>的消费电子应用场景
西门子医疗创新技术 利用AI进行实时心脏MRI诊断
英特尔与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 正在合作开发一种突破性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的心脏MRI(磁共振成像)分割和分析模型,有望提供实时的心血管疾病诊断。英特尔和西门子医疗使用了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进行人工智能推理,为技术专家、心脏病专家和放射科医生提供实时磁共振成像(MRI)推理结果。 英特尔公司物联网事业部生命科学与健康部门总经理David Ryan表示:“西门子医疗和英特尔有一个共同目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通过在边缘部署集成了英特尔®深度学习加速技术和英特尔®Distribution of OpenVINO™工具包的第二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数据在采集后将
[物联网]
西门子医疗创新<font color='red'>技术</font> 利用AI进行实时心脏MRI诊断
快速充电技术国家标准即将完稿
    在今天的快速充电技术研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宣布快速充电技术的国家标准就要来了!据悉,为快充制定国标的计划早在2014年就已经启动了。当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就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申请,制定“移动通信终端用快速充电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立项。 并且他们的效率非常高,在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已经启动“标准”的编制工作。 在经过了4尺标准起草组讨论会,5尺标准化协会工作组讨论后,目前这项工作已经进入了送审稿阶段。 目前他们将快速充电定义为:30分钟内充电进入电池的平均电流大于3A,或30分钟内充电量大于60。并且还将快充分为高电压与大电流两种方式。 目前,这项“标准”预计将于2016年发布阶段性成果。也就是说,
[手机便携]
东南大学–是德科技5G通信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是德科技5G通信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在南京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双方的深度合作又迈上新的台阶。该联合研究中心将致力于5G前沿技术研究,推动5G通信技术不断创新,同时提升5G设计和测试技术咨询,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提供相关的测试仪器设备支撑条件。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洪伟教授(左)是德科技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严中毅(右)双方为5G通信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东南大学是中国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东南大学建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无线移动通信以及毫米波研究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无线通信标准从3G、4G到下一代5G的演进过程中,东南大学一直致力于相关技术
[测试测量]
东南大学–是德<font color='red'>科技</font>5G通信<font color='red'>技术</font>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工业控制机常用总线技术有哪些
工业控制机(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IPC)是专门为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领域设计的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总线技术是实现设备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工业控制机总线技术: RS-232 :这是一种传统的串行通信总线,主要用于短距离通信。它支持全双工通信,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15.2 kbps。 RS-485 :RS-485是一种多点通信总线,支持多点对多点的通信。它比RS-232更适合长距离通信,传输速率可达10 Mbps。 Modbus :Modbus是一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协议,支持多种物理层实现,如RS-232、RS-485等。它广泛应用于PLC、DCS、仪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往期活动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