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Ioniq的快充曲线出来了,这台77kWh的电动汽车,确实按照10%到80%18分钟左右的快充功率。在这张图里面,做了一个分解表。
10%-50%的时间为8分35秒
30%-80%的时间为13分46秒
备注:这个充电时间受温度的影响还不得而知,目前应该是按照常温来设计的
图1 现代Ioniq的快充功率
改回原来的版式,可能效果更好点
01、第一部分 充电功率和时间分配
如图1我们具体可以解析一下,最大的充电功率为232kW,根据77kWh折算,是峰值3C的倍率来设计的。按照Inside EV对此的折算,这个也是在12%左右开始超过2.6C,在25%左右的时候达到3C。超过2C的区间为11%到55%的范围,在55%以后逐步下降,到80%以后开始往下。
图2 现有的现代Ioniq的快充倍率
这个曲线,看上去和Taycan比较相似,当然由于持续3C的产热,高功率维持的时间要少一些,这里功率虽然比Taycan的270kW要少一些,但是电池也小。在800V下面,完全是比拼电池本身的快充特性还有相关的热管理能多少散热。
备注:在同样的电芯层面,SK的快充电芯水平和LG Chem的几乎相当了,两家的纠纷也是因为产品完全是Apple to Apple可以直接替换的
图3 Taycan的快充电芯
02、第二部分 Ioniq 5的车辆接口
在车展上,我分别去看了现代和起亚的E-GMP的展台,发现有一些细微的区别。现代的展台上,展示了E-GMP的高压接口(起亚的E-GMP展示的是没有高压接口)。
E-GMP的高压接口时直接在托盘的前后方向上开窗口,然后把高低压连接器在上面进行安装和密封。 前后驱动的连接器是完全相似的,然后再后方两个侧边输出一个高压附件接口和一个充电机的接口,再这个里面,有一个ICCU来做双向充放电的管理,这里等于辅助连接。注意,在前方的驱动轴里面也有个类似的小配电盒集成的方式,这里估计要分给PTC和压缩机。
图4 E-GMP的高压接口出来的方式
在后面的驱动器上面,现代集成了一个专门的配电盒,一路从高压充电接口输出的线,在这个集成的PDU里面和电池到逆变器的输出接口进行桥接,在这个小的盒子里面,可能需要放置2个快充接触器。
图5 高压接口的配电方式
在这里有一个直接的问题,有不少的车企是通过电池包实现前后配电,等于要实现电池包内走长铜排或者长导线这样的事情,这势必会压缩电池可布置的整体空间范围。
小结:围绕电池包的高压走线的做法,也是一种比较简洁的路子,这个在通用的BEV3的电池系统设计也看到,其实核心是快充口布置在那里,还有动力总成方面的以后前驱、后驱、四驱和高性能四驱几种不同的驱动方式,对于电动汽车的销量分配和设计权重是多少,这个决定了我们的高压架构出线怎么走,高压接口怎么布置,里面的保护器件怎么来弄。
关键字:Ioniq 电芯
引用地址:
现代Ioniq的快充曲线与电池接口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28 14:33
比亚迪公布“一种电芯管理芯片、电池系统、车辆”专利
12月11日消息,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电芯管理芯片、电池系统、车辆“,公开号CN117183818A,申请日期为2022年5月,预计适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有效保护措施。 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管理芯片、电池系统、车辆,该芯片包括: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单体电芯的工作参数的参数值并传输至处理电路;电源为处理电路供电,存储电路用于存储针对工作参数的动态保护阈值,处理电路用于在异常情况下调整单体电芯的工作状态,动态保护电路用于按照动态保护阈值调整单体电芯的工作状态。本发明通过一个芯片监测一个单体电芯的工作状态,降低了一个单体电芯失效造成多串电池状态信息丢失的风险;可以通过动态
[汽车电子]
如何不黑不吹地评价国内动力电池电芯技术水平?
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一致性,是动力电池行业内广泛关注的话题。生产成本曲线在不断波动,产品一致性也不好量化,若要评价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对比电芯的能量密度则是最直观的方法。 本文就以三元电池为例,依照方壳、圆柱和软包三种封装体系,参照部分人物观点,不放卫星,以能量密度为标准分析一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现有技术水平。
方壳: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许并不落后 官方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现阶段方壳电芯的能量密度已经到达了240Wh/kg,技术规划是在2020年之前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到300Wh/kg。 通过811三元正极+硅/碳混合负极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循环、高温性
[新能源]
探讨汽车模组、布置、散热、电池结构强度设计方案
季兄分享了链接地址,在slashgear、CNET上面发布了不少的图,内容有些多,我们一点点来看,我计划是分解成2-3篇文章来看,主要探讨模组、模组布置、BDU布置、散热、电池结构强度设计还有快充。内容有点应接不暇,不过也是非常值得去探讨的。 1)包的整体结构 由于两个电池系统的量产时间有先后,LG给两边的电芯略有差异,一个是58Ah,一个是60Ah,化学体系略有差异,但是两个都是36个模组,来做90Kwh+的电池系统 模组数量 模组内电芯 电芯总数 数量 36 12 432 配置情况 4P3S 4P108S 实际上,这两有很大的差异,主要的是模组布置结构和托盘设计 1.1
[电源管理]
大众汽车的电池零部件业务发展
上个月底,大众发布了一系列转型的中期汇报,其中包含整体集团的《Leading the Transformation》还有零部件的《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VW Group Components》,核心整合的内容是在电动汽车平台加速垂直整合,并且持续往电芯方向努力。 01、电动汽车的上量 2020年大众集团一共交付23.16万辆纯电动车(按照930.54万辆汽车来算,实际的数字为2.49%),确实如计划的那样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倍多。同样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共售出19.05万辆,同比大涨175%。如果按照2021年往1000万估计,按照6%-8%估算,2021年的预期交付量要达到60-80
[汽车电子]
蜂巢能源张放南:动力电池系统安全设计构想
新能源汽车 补贴政策从2016年开始退坡,同时提出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路线。近期接二连三的电动车自燃事件,引发了大众对于电动车安全的进一步关注。7月5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19新能源动力电池安全技术论坛在上海举行,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ack开发中心总监张放南就动力电池系统安全设计进行了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张放南: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蜂巢能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的构想》。 总共分为5部分的内容,第一项是安全问题的简介,王总也讲了,现在的消费者从“里程焦虑”逐渐转到“安全焦虑”,我们也把安全事故做了一个初步划分,业内对安全的划分有很多种,分法不太一样,整体是差不多的,包括失效的原因也做了一个初步分析,包括起火爆炸、高压
[汽车电子]
如何评价国内动力电池电芯技术水平?
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能量密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一致性,是动力电池行业内广泛关注的话题。生产成本曲线在不断波动,产品一致性也不好量化,若要评价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水平,对比电芯的能量密度则是最直观的方法。 本文就以三元电池为例,依照方壳、圆柱和软包三种封装体系,参照部分人物观点,不放卫星,以能量密度为标准分析一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现有技术水平。 方壳: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也许并不落后 官方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现阶段方壳电芯的能量密度已经到达了240Wh/kg,技术规划是在2020年之前将电芯能量密度提升到300Wh/kg。 通过811三元正极+硅/碳混合负极提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循环、高温性能、成本啊、安全性等都要做出牺
[汽车电子]
自适应功率优化正在彻底改变电芯,助力工程师轻松测试和调试 PMIC
“如果您想要节约能源和缩减开支,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掉所有的电子设备。” 尽管这个建议简单至极,却是一切能耗优化管理行为背后的基本原理和不二法门,所谓的自适应功率优化也不例外。对于采用电池供电的电子设备而言,一旦选定了合适的 电池电芯供应 商并将其电芯纳入到设计环节,接下来就需要由 PMIC 将电芯的续航时间发挥到极致。 要实现这一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证所连接的电路系统能够以最小负载维持运转。按照这一原则,嵌入式便携电子设备工程师可通过对电源管理控制系统进行编程,将输出电压连接器处的源电压尽量保持在 3.6V,同时准确估测出(并尽量避免)一切有害条件。在此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电流吸收会导致电压水平降至“
[物联网]
软包电芯如何突围?—— SPS技术解读
动力电池按封装形态,可以分为圆柱、方壳和软包电池。近几年,随着锂电池 的技术进步,在结构创新方面,圆柱有了4680、方壳有了CTP3.0;相比之下,软包电池的发展似乎没有什么动静。 实际上,软包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非常普及,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里。作为动力电池,软包技术非常成熟,但是什么问题让软包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占率不如其他两种形态的电池?后续是不是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机会?又需要有做出哪些改进呢?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Part 1、软包电池的市场格局演变 从市场数据来看,方壳一直是动力电池市场的主要占有者,这两年还抢掉了不少圆柱电池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软包的份额一直很稳定:从2018开始,伴随着电动汽车市场逐步发展
[汽车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