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诞生50年来一直能够自我实现,引导整个行业每两年将同样大小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翻倍。但近年来,摩尔定律“终结”的声音愈发甚嚣尘上。面对如此行业瓶颈,硬件厂商正不断吞并融合原先软件领域的技术来谋求变革和发展,硬件和软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关键字:摩尔定律
引用地址:摩尔定律的“续篇”:硬件正在吞噬软件
此前7月,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TRS)曾发布报告称,半导体体积到2021年将不再缩小。报告认为,届时半导体厂商将面积缩小、放下更多晶体管的做法已经在经济上不划算,半导体厂商将转向关注3D芯片等其他新的技术增强计算力。
(上图来自中金公司研报) (上图来自中金公司研报)
就摩尔定律的践行者英特尔来看,英特尔8月末发布代号Kaby Lake的第七代酷睿处理器,虽然勉力将14nm芯片缩小至10nm,但10nm的正式发布已从今年底推迟至明年中期,7nm更是延迟至2022年。
虽然摩尔定律并不会真的在5年内即刻失效,但传统计算机芯片行业的发展已逐渐达到瓶颈,无法像过去50年那样飞速升级的事实已经显而易见,但硬件生产公司们并没有晕头转向,而是选择在硬件技术上更多地附加上软件的烙印。
尤其是苹果,几乎每12个月即推出的A系列系统芯片,较之前版本效能提升巨大。但这并不是摩尔定律的简单“续命”,因为它并没有继续纠结在“更多更小晶体管”这样的问题上,而是以苹果新推出的智能手机或是其他设备所需要的功能为诉求。因此,越来越难以区分芯片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具体如何分隔了。
而这一点正是问题的关键。计算机领域中软件向硬件的迁移已经在不断进行,并且接下来20~50年或将看到更多硬件“吞噬”软件,或是两者技术边界愈发融合的景象。
不仅仅是苹果,英伟达在不断升级芯片技术性能的同时,也同时开始在芯片中融入很多原先软件领域的研究项目,例如立体成像技术等。再比如微软,上个月新鲜披露的AR头显HoloLens的协处理器,是由 24 个Tensilica DSP(数字信号处理)核心组成,该协处理的设计工作是由一组专业芯片设计师完成的。
事实上,工具的升级也将使芯片的设计变得更加容易,尤其是类似机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
除了对软件领域的“蚕食”之外,为了发展拥有更加强大的储存盒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向量子领域的进发也是当下非常明显的趋势。量子计算机在存储、计算、资源节约等方面的优势无可比拟,其存储信息的能力将呈指数增长。创业公司和科技巨头也竞相布局量子计算。
上一篇:传迪斯尼正评估收购Twitter 辅助视屏直播战略?
下一篇:知情人讲述:三星王朝威权下的辉煌与昏聩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52
摩尔定律用于测试领域
1965年,Intel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指出,自从1958年集成电路问世以来,集成电路上的元件个数每年翻一番。 五年后,这个发现被叫做摩尔定律,它以预测元件数每18个月翻一番而闻名。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个定律在每个工业领域给电子器件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然而,基于传统仪器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发展并没有跟上摩尔定律,因此这些系统难以满足成本和性能要求。 相比之下,摩尔定律适用于软件定义的模块化自动测试系统,其尺寸、价格和功耗减少等方面的改进可达10倍以上。然而,如果没有合适的软件与硬件组成相配合的测试系统,那么驾驭最先进的PC处理器,可编程门阵列(FPGAs)、模拟数字转换器
[测试测量]
AMD转型20纳米进展缓慢 摩尔定律走向终结
北京时间4月3日消息,据科技信息网站ZDNet周二报道,28纳米制程转型为20纳米制程所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AMD此前预期,或许意味着被半导体产业奉为圭臬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 已开始迈向终结之路。 回到1965年间,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摩尔 (Gordon Moore) 提出论点,称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约2年时间就会增长1倍,该现象将持续至少10年。 不过随后的发展证明,摩尔定律维持的时间远超过他本人预期,到了201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 (ITRS) 才终于开始找到证据,足以证明成长趋势出现放缓,并预期到了今 (2013) 年年末,晶体管增长 1 倍的时间将拉长到 3 年。 一位业界
[手机便携]
摩尔定律跟不上云端服务脚步 芯片升级势在必行
Google的一位主管在日前于美国举行的年度产业策略高峰会上对与会企业高层表示,摩尔定律(Moore’s law)并未跟上仍然“年轻”的云端服务市场之脚步,他呼吁产业界推动资料中心专用处理器、存储器、互连与封装等技术的创新。 “摩尔定律速度趋缓以及云端服务的成长,已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反曲点(inflection point);”负责资料中心硬体采购的Google资深营运总监Prasad Sabada表示:“游戏规则又一次改变,我们需要产业界以有意义的方式来回应。” 具体来说,他呼吁推动处理器的最佳化,降低本文切换(context switching)以及其他对Google实际工作负载十分关键的运作之延迟:“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处理器
[嵌入式]
晶圆代工模式面临巨大压力
多年的成功之后,晶圆代工模式可能崩溃。 可能更好的描述是:这个模式正在有越来越多的裂缝。分析家称,事实上半导体供应链正在走向“冲击效应”,领先的代工厂商正在落后摩尔定律并且发现他们把自己拉的太长。 “冲击效应”可能会造成晶圆代工产能在2008年第二季短缺,IC Insights总裁Bill McClean称。 有几个驱动力正在制造“冲击效应”,简单来说,许多IDM(集成器件制造商)正在转向fab-lite(轻晶圆厂)模型同时使用代工厂商。反过来,这对代工厂商也会施加更大的压力来处理fabless和IDM的需求,McClean说。 但目前还不清楚,代工厂商是否会应对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大多数代工厂商都花费
[焦点新闻]
大摩意外降评了台积电 “摩尔定律成本优势结束”
摩根士丹利证券近日发布报告,将台积电投资评等降至“中立”,与外资圈主流意见相左,推测合理股价为580元新台币,低于市场共识23%的股价预期。 报告指出,台积电凭藉商业化“摩尔定律”,取得极大成功,带动过去长时间的本益比扩张,但5nm制程后的资本支出强度会更高,先进制程晶圆代工的投资回报率(ROI)出现结构性下滑。 大摩认为,根据3nm晶圆的初步定价,成本不会进一步下降,摩尔定律的成本优势已经结束。替代技术(例如先进的3D封装)也可以达到提升芯片性能,可能削弱市场对3nm、2nm制程的一些需求。 因此,鉴于先进制程ROI下降,台积电在半导体上行周期中维持50%毛利率已不容易,且万一产业进入下行周期,投资者或还将重新思考台积电长期营运
[手机便携]
应战摩尔定律 热电纳米线帮芯片降温
当摩尔定律(Moore's Law)被提出时,没有人会想到芯片在速度达到了5GHz可能会开始熔化的问题,因此产业界并非不断开发速度越来越快的芯片,而是开始打造多核心芯片──这充其量只是一种应急的解决方案。 现在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s)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室温电铸(electroforming)技术,能从源头解决芯片发热的问题;该种制程使用锑盐(antimony salts)以及铋-锑(Bi-Sb)合金来控制晶向(crystal orientation)与晶体大小,单一制程的均匀度可望让未来的CMOS芯片继续提升速度。 制程产生的纳米线直径约70~75纳米,长度数
[半导体设计/制造]
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 摩尔定律将继续有效
刚刚结束访华的英特尔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在北京表示,摩尔定律将继续有效,英特尔将遵循摩尔定律,继续推动产业的发展。 针对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去不断追求更强大的性能,产品功能够用就好,摩尔定律已经不再重要了”,欧德宁表示:“摩尔定律将继续有效。摩尔定律不仅仅是指推动性能提升,实际上指的是晶体管密度。更高的晶体管密度可以提高性能或集成度。对于智能手机或小型电子产品,我们提供片上系统(SoC),把多个芯片集成到一个芯片上,这将给消费者带来诸多好处——降低成本和能耗,提高性能,并使外观更加小巧。这才是摩尔定律的本质。”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公司合作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发现
[半导体设计/制造]
后摩尔定律时代:芯片何去何从?
从计算机行业的早期开始,芯片设计人员就对晶体管有着永不满足的胃口。英特尔于 1971 年推出了具有 2,300 个晶体管的 4004 微处理器,这引发了微处理器革命;到了今天,主流CPU有数百亿的晶体管。 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中,改变的是如何将更高的晶体管预算转化为更好的芯片和系统。在 2000 年代初期的 Dennard Scaling 时代,缩小的晶体管推动了芯片功率、性能和面积成本(或 PPAC)的同步改进。设计人员可以提高单核 CPU 的时钟速度,以加速现有软件应用程序的性能,同时保持合理的功耗和热量。当无法在不产生过多热量的情况下将单核芯片推向更高速度时,Dennard 缩放就结束了。结果,功率(下图中的橙色线)和频率(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