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危化品实时监测系统

发布者:DataExplorer最新更新时间:2014-07-13 来源: 21IC关键字:DSP  无线传输  传感器  实时监测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引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易燃、易爆、有毒气体及液体的种类和应用范围都得到了增加。在化工、石油、染料以及其他行业中就有许多有害物质,如液化石油气、氨、氯、硫化氢、二氧化硫及酒精等,如果在生产或运输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致使这些危险性物质泄漏出来,由于气体本身存在的扩散性,发生泄漏后,在外部风力和内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气体会沿地表扩散,在事故现场形成燃烧爆炸或毒害危险区。为了增强运输安全性,同内外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行监管,主要针对车辆行驶状态的监测。在圈外也有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基于GIS平台的危险性评估研究,以此作为运输路径的选择依据。目前,国内中集集团应用的基于MEMS传感器的集装箱监测系统很好地监测了运输过程中气体浓度和温湿度、罐内危险化学品的压力和液位、罐体的空间姿态和加速度以及阀件腔腔体的开合状态等信息。为了进一步提高气体浓度监测的可靠性,设计采用双传感器相互监测,以防因单传感器失灵造成的误报警,并且设计注重数据处理融合精度,从而加强报警准确性。因此设计首先确定了安装位置,然后结合DSP和无线传输技术,增强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传输的及时性,对泄漏情况全面及时监测。

2实验测点分布概况

根据危险化学品常压铁路罐车罐体常见缺陷调查、常见泄漏事故调查以及有害气体运输过程中泄漏扩散的分析可得知:危化品泄漏多发原因主要有罐体焊缝撕裂、罐内内加强圈老化、罐体酸碱腐蚀造成的罐体漏洞等,并且在泄漏监测范围内,泄漏扩散多以大于环境空气密度的重气扩散为主。由此可见,对于安装点的位置的确定要既实现全方位监测目的,又能对易发生泄漏点如罐体焊缝、阀门进行重点监测,并且需要考虑到气体密度、风向等因素。在列车行进过程中,由于风力作用,泄露气体会随风向方向扩散。又由于多数危险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即所谓的重气,扩散时,会有向。

地表扩散的趋势,因此可见图1安装点位置都位于罐尾下风处,并且在易泄漏点(罐体两侧焊缝和罐顶安全阀)下方,3个安装点可以全面监测整个罐体的泄漏情况。

图1实验测点分布示意图

3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DSP的危险气体泄漏监测报警系统由从机与主机构成,如图2所示。从机以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F2812为核心,可完成对1个监测报警点的两路气体浓度采集、一路环境温度数据采集、采集后的数据处理、控制执行结构、与主机通信等功能,自身构成一个闭环测控系统,实现对所在安装点区域的监测。主机由PIC微处理芯片、液晶显示、声光报警、通信模块组成的二次仪表机实现,主要负责与从机的数据通信、声光报警、浓度显示功能,以便操作人员对现场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可燃气体的泄漏,杜绝事故隐患。

图2监测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4硬件结构框图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周围气体中酒精气体的含量,并且在达到危险浓度时发m声光报警,系统由6个方面组成:

(1)可燃气体传感器,可以通过可燃气体传感器感知周围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值,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使电路能够识别;

(2)温度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受其工作环境中的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需要测得周围环境中的温度,进而对气体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进行补偿;

(3)供电电源保障系统;

(4)计算显示单元;

(5)声光报警单元;

(6)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及通信接口。

泄漏监测系统硬件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泄漏监测系统硬件结构图

5系统软件及数据处理方法

为便于编程和管理,软件用C语言编写,采用模块化设计,程序以循环方式工作,完成初始化及子程序调用。软件分为3个子系统:

(1)危化品运输设备状态数据采集与存储;

(2)数据处理;

(3)数据无线传输通信。

3个子系统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协同完成状态数据处理、状态检测、数据存储及上传到车载终端。

5.1数据采集

危化品运输设备状态数据采集与处理是系统软硬件设计的核心部分,主要完成各个传感器状态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滤波、放大、整合处理后作为数据融合的数据源。正常数据每间隔10min向车载终端上传一次,报警数据每间隔3s向车载终端上传一次并且启动声光报警。

5.2数据处理

该设计采用两个传感器,首先计算互相关值,当相关值大于0.7时,认为两个传感器数据显着相关;小于0.7时,再采样10次,连续小于0.7进行传感器故障报警,这样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防止由于某一个传感器故障引起系统失灵,根据表1的计算,为两个传感器在酒精浓度为1×104g/m下温度变化范围在15℃~l9℃的数据,数据经过传感器信号归一化方法处理,由0~3.3V的测量范围变为输出介于[0,1]之间),数据互相关值为O.7058,经证明显着相关,可以用作下一步数据源。

表1两个相同型号传感器同一条件下测量值

设计中需要监测的环境参量主要是温度、危险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由于气体传感器受到周围环境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很显着,故需要采用温度补偿,这是数据处理的关键点。

当干扰输出和传感器输m之间的数学关系已知时,则干扰可以在测量干扰变量的幅度之后,通过数字计算进行补偿。该设计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即拟合出气传感器与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列出相应的方程式,在得到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方程计算,计算受温度影响的量值进行补偿。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或宽范围的拟合功能。根据得出的准确的温度和湿度值带入传感器对于周围温度影响的特性曲线,得变化的传感器数据,即电压值,进而得出由于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对于造成的影响进行补偿。

文中应用最小二乘法做曲线拟合,最小二乘法可以用来处理一组数据,可以从一组测定的数据中寻求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经验公式。在实验中测得变量之间的n个数据(x1,y1),(x2,y2),……,(xn,yn),在xoy平而上,这些数据点P(xi,yi)(i=l,2,……n)组成“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粗略看出这些点大致散落在某直线近旁,认为x与Y之间近似为一线性函数。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温湿度曲线与传感器之问的函数关系。

表2连续温度下气体传感器测量电压值

将表2数据在Matlab中拟合后的曲线如图4所示,得出曲线关系为y=0.020lx+0.2379.

经过温度补偿的数据再利用多传感器静态时最优权值分配原则做数据融合,即每个传感器分配的权系数:

其中Ri为各传感器精度的平方。设Zi(k)表示第i个传感器第k次采样的结果,则第次采样时各传感器测量的融合值:

此原则获得的融合结果具有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6结语

该危化品运输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危化品泄漏的全面探测及环境温度等的检测,通过实时数据处理、传输实现实时报警,运用技术手段实现了维护危化品运输伞程探测、监测与跟踪,从而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避免和降低事故危害,提高了危化品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系统对于危化品的陆路运输有很好的适用性,为工控现代化及现代化物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DSP  无线传输  传感器  实时监测 引用地址:基于DSP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危化品实时监测系统

上一篇:点阵式在线激光打码技术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FPGA首次集成硬核浮点DSP,高性能计算领域与GPU较高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05

称重传感器选型四原则
   称重传感器 的性能决定了电子称重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因此在选型上应多加注意。一般来说,称重传感器的选型应根据实际入手,从传感器支撑点的数量、量程、精度等级、环境适应性等几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灵敏度的选择   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只有灵敏度高时,与被测量对应的输出信号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但灵敏度过高时,传感器的过载能力低,影响使用寿命,与被测量无关的外界噪声也会被放大系统放大,影响测量精度。因此,要求根据自身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灵敏度。比如:如果长期使用过程中确保不会产生过载,可以选择1.5MV/V以上的灵敏度,称量为满量程的30%~70%内。如果经常产生过载负荷,并容易产生动态冲
[测试测量]
基于DSP的变频调速系统电磁干扰问题研究
  1 电磁干扰(EMI)分析   1.1 电磁干扰的概念及途径   电磁干扰产生于干扰源,他是一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并有损于有用信号的电磁现象。干扰经过敏感元件、传输线、电感器、电容器、空间场等形式的途径并以某种形式作用,其干扰效应、现象普遍存在,形式各异,称之为传导干扰,他按带不带信息可以分为信息传导干扰源和电磁噪声传导干扰源两类。信息传导干扰源是指带有的无用信息对模拟通道的干扰。电磁噪声传导干扰源是指不带任何信息的电磁噪声对变频系统的干扰。   传导电磁干扰传输通道可以分为电容传导耦合(或称电场耦合)、电阻传导耦合(或公共阻抗耦合)及电感传导耦合(或互感耦合)。电容传导耦合是指干扰源和信号传输线(包括印制电路线)之间通
[嵌入式]
基于IEEE 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0 引言 基于IEEE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廉价、简单、低功耗、低数据传输速率(250Kbit/s)以及工作在免申请的ISM(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的特点 ,将在自动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选用了Helicomm公司新推出的IP-link1200模块搭建了一个验证系统,实现了对目标点温度指标与湿度指标的实时监测控制功能。 1 验证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大量具有多功能多信息信号获取能力的传感器,利用自组织无线接入网络与传感器控制器连接,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无线传感器节点经多跳转发,通过网关接入网络,在网络
[应用]
基于8051单片机和SJAl000芯片实现智能传感器网络的设计
前 言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信息的网络化进程, 所需要的测控点和测控参量越来越多, 使得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日益庞大而复杂。对于一个系统来说, 需要的传感器数目成倍增加。为了使各智能仪表与上位机能实时、高速、准确地通信, 选择较理想的现场总线则是很关键的。现场总线是开放型控制系统, 是用于现场总线仪表与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数字化、串行、双向、多站的通讯网络 。CAN 是其中很有发展前景的一种现场总线。在网络化的系统中, 每只传感器作为一个智能节点挂接在CAN 总线上, 整个系统如图1所示。 1、 CAN 总线的技术特点 a) CAN 通信速率为(5kB/s)/10km、(1MB/s)/40m ,其节点数可达110 个, 传输介质采
[单片机]
基于8051单片机和SJAl000芯片实现智能<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网络的设计
传小米MIX2采用屏下指纹传感器和超薄边框
小米计划发布去年MIX智能手机的继承者,具有高屏占比和强大的规格。该公司已经宣布,它开始研发一款新手机,一些细节最近浮出水面。根据一份报告显示,小米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MIX 2智能手机,将与着名的法国设计师Philip Starck合作开发,这位设计师设计了原来都MIX智能手机。 该报告显示,小米MIX 2可以配备中国公司Goodix在MWC 2017期间展示的显示屏下指纹技术。该技术允许开发人员将指纹传感器放置在显示屏正下方,从而允许更薄的边框和更高的屏占比。据说小米MIX 2屏占比高达93%,将是市场上屏占比最高的智能手机之一。据称,其显示屏技术可以集成到AMOLED显示屏,甚至是弯曲显示屏当中。原来的小米MIX也有一个陶瓷机
[手机便携]
机器人力矩传感器原理
力矩原理: 在扭矩传感器中,通常会使用一种称为应变片的元件来弹性变形。 应变片是一种应变敏感元件,它的电阻值会随着所受应力的大小而改变。当内外圈相对受扭力时,传感器会发生弹性变形,这个变形会被应变片感知并转换为电阻变化。 这个电阻变化可以通过一个电桥电路转换为电压。电桥电路的两端接收到应变片产生的电阻变化,当桥路平衡时,没有电压输出;但当桥路不平衡时,会产生一个电压差,这个电压差就是应变片电阻变化的直接输出。 最后,这个电压信号就可以通过电缆或无线方式传输给其他设备,例如控制单元或数据采集器,以进一步处理或显示。 力矩传感器非线性度: 力传感器除了要有的“温漂”外,需要考察的性能
[机器人]
自学PLC编程步骤分享
科学的PLC编程步骤其实很简单,但往往大多数工程师就是认为简单而忽略很多细节。细节的忽略,必然会在以后出现问题。想避免日后的问题,只有好好的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plc编程一样有其自身的规矩。(仅供参考) 第一步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但很多工程师都做不到。认为这一步是浪费时间,甚至只从供货方培训来了解设备。 仔细阅读说明书是编程的第一步,首先要阅读安全守则,知道哪些执行机构可能会对人身造成伤害,哪些机构间最容易发生撞击,当发生危险时如何解决,这些最致命的问题都在安全守则中,为什么不去看呢? 此外,关于设备每个元件的特性,使用方法,调试方法也在说明书中,不去阅读,即使程序正确,如果元件没有调试好,设备一样不能工作。再
[嵌入式]
自学PLC编程步骤分享
启示录:解构英飞凌在物联网传感器上的创新
1883年,大学教授Warren Seymour Johnson(1847-1911)获得了他的首项专利“电动遥控测温器”,利用它可以自动调节房间的温度,这套更节能、更舒适的温度调节系统此后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型建筑中被广泛采用,而Johnson也成立了公司来销售这一系统,这家公司就是江森自控的前身。 1883年的温度调节系统 从江森自控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终端产品的创新,离不开传感器的差异化创新,而如今这一关系愈发紧密。比如在智能手机上,如今更多人在乎照相能力(图像传感器),自动驾驶汽车则是比拼感知能力(各种主动与被动传感器),工厂流行的运维监测系统也是要依赖各种传感器(MEMS、压力、振动等)。 100多年来,传感器不
[传感器]
启示录:解构英飞凌在物联网<font color='red'>传感器</font>上的创新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