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自19世纪问世以来,其功能几乎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带动我们身边的机械和装置运转。众所周知,我们人类的身体运动主要是靠肌肉来发挥作用的。
或许大多数人会认为马达仅能起到驱动的作用,就像人类的肌肉所发挥的作用一样。但如今,马达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进化,它不仅可以发挥像肌肉一样的功能,也开始发挥着像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或是我们的声带一样的作用。
1月8日至11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全球最大规模的电子产品展会(CES2019)上,日本电产集团对进化式马达产品进行了展示。
(智能球)
智能球里面安装了振动马达,球体在振动作用下转动。其工作原理是,操作者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选择球体停止时最上方的面呈现的颜色,电脑或手机终端将操作者的指令发送给球体,使球体按照该指令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当操作者所选择的颜色的面转动到最上方时,球体即停止转动。例如,操作者可以选择球体的所有面的颜色相同或是所有面的颜色都不同。球体中不仅安装了振动马达,还设有无线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与电脑和马达相连,通过双向反馈进行控制。这款产品正是马达+物联网技术的一种体现。据展会负责人介绍,马达+物联网技术今后会应用于仅在家中无人时才工作的室外安保设备、根据天气和季节变换场所进行气温等测量的传感器、与多个物件连动的玩具或游戏等产品。
(触觉扬声器马达)
通过马达可以实现的另一个功能是扬声器。马达一般作为机械装置的部件来使用,为了使物体振动,IT设备、触屏装置也会用到一些变形的小型马达。声音无非是传播于空气中的一种振动,通过制造振动的声波,可以制造出发挥扬声器功能的马达。从本次CES2019展出的日本电产集团的触觉扬声器马达便可以看出这种装置的优点。这种装置比一般的扬声器更小、更轻便,而且兼具发出声波和振动的功能。
(超扁平致动器)
机器人是此次CES展会上成为焦点的主要领域之一。日本电产近年来也在着力攻坚机器人相关部件领域。在日本电产的展位上展出的这款产品因其超薄的外形而成为最受瞩目的焦点。一般来说,由于马达比减速机要厚,马达在安装后会凸出来,占去一定的空间。但是,日本电产集团既制造马达也生产减速机,通过将两种技术完美融合,制造出了没有凸出部的超扁平致动器,其轻薄紧凑的特征大幅改善了动力辅助服产品的可穿戴性,实现了无束缚的理想化设计。
(完全闭环控制步进马达系统)
有紧凑型部件作为支撑,使机器人正确动作的前提下,还需要控制动作的马达。一般来说,AC伺服马达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通常情况下,AC伺服马达为了根据负荷进行合理控制,需要进行调节(增益调节),并且在指定的位置停止时会发生轻微震动(自振)。针对于AC伺服马达的这种缺点,日本电产在此次展会上展出的完全闭环控制步进马达系统是一种以步进马达为设计基础的伺服马达,该款产品不需要增益调节,也不会发生自振。
除了机器人之外,5G技术也是此次展会的焦点。由于5G技术具有显著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缩短延迟等优点,因此被寄予了厚望。此次,日本电产的展品中也包括搭载了高精度齿轮以及机械式防止手抖机构的智能手机专用的超小型摄像头致动器等面向5G技术的解决方案产品。
并且,由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随着处理速度的提高发热量会增大,因此机器的冷却产品将不可或缺。日本电产在此次展会上也展出了具有散热功能的热管以及均热板等产品。今后,随着5G技术的普及,这些产品将会成为电子机器领域中的必备产品。
虽然业界关注的焦点逐渐趋向于消费者所使用的终端产品的相关技术,但实现这些产品的关键在于马达以及其他关联部件等技术的相互融合。通过关注这些部件的技术进步,我们可以捕捉到存在于创新最前沿的可能性。马达产品的可能性不会止步于循序渐进的性能改善,而是在于革新式功能的获取。
关键字:马达
引用地址:
追击马达新的可能性–CES2019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3-30 23:57
面向汽车高电流直流马达应用的低引脚数N-FET前级驱动器
迈来芯 (Melexis) 公司为了补充已经非常成功的无刷直流 (BLDC) 前级驱动器产品组合,并满足传统的直流马达应用要求,最近又推出全新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前级驱动器IC MLX83100。此款前级驱动器IC采用紧凑的28引脚封装,具有四个数字输入,是面向高电流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直流马达应用的非常灵活、价格低廉、并节省空间的解决方案。 虽然无刷直流马达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但传统直流马达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仍然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尤其是在一些不需要马达连续运行的场合,如汽车应用中的车窗升降器、天窗开/闭机构、座椅调节系统以及供热通风空调 (HVAC) 风机等等。非汽车领域中的直流马达应用包括自动滑门、电动代步车/轮椅、车库门开关控制器、
[嵌入式]
研究人员打造由光驱动纳米马达推动的微型无人机
手持式激光笔在“发射”时不会产生明显的后坐力--尽管它发射的是定向光粒子流。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跟光粒子离开激光笔时引起的非常微小的后坐力脉冲相比,它的质量相对巨大。 然而人们早已清楚,光学反冲力确实可以对相应的小颗粒产生重大影响。如彗星的尾巴指向远离太阳,部分是由于光的压力。通过光帆推进轻型航天器的问题也被反复讨论,最近一次则是跟Starshot项目有关,在该项目中,一支微型航天器舰队将被送往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作为模型的普通四旋翼无人机 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由Bert Hecht教授领导的维尔茨堡物理学家现在首次表明,不仅可以用光在水环境中有效地推动微米大小的物体,而且可以用所
[物联网]
采用ARM Cortex-M0处理器内核 英飞凌XMC1302马达控制解决方案
XMC1300器件是基于XMC 1000系列微控制器的成员,采用ARM Cortex-M0处理器内核。 XMC1300系列解决了控制需要电机控制,数字电源转换的实时性问题。它还具有外设LED照明应用。 XMC1302主要特性 CPU子系统 CPU内核 高性能32位ARM Cortex-M0 CPU 大多数16位Thumb和32位Thumb2指令集的子集 单周期32位硬件乘法器 用于操作系统支持的系统计时器(SysTIck) 超低功耗 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 事件请求单元(ERU),用于处理外部和内部服务请求 MATH协处理器(MATH) 用于三角计算的CORDIC单元 除法单元 片上存储器 8kb片上ROM 16k
[单片机]
本田Legend将配备三马达混合动力系统
本田宣布,全面改进了高级轿车“Legend”(里程),将于2015年1月22日开始销售。这是上一代Legend上市约10年以来Legend的首次全面改进。新款Legend的特点是采用了三电机混合动力系统“SH-AWD”,以及标配了新型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Honda SENSING”等。价格为680万日元(含税),月销售目标是300辆。
新款Legend只有混合动力车型(HEV)。三电机混合动力系统“SH-AWD”是4WD(4轮驱动)机构,转弯时使用四个车轮的驱动力,此时外侧后轮的驱动力比内侧更大,因此能轻松地转弯。本田针对混合动力系统改进了原来的发动机用SH-AWD。
具体来说,新款L
[汽车电子]
HMI+PLC+传感器+马达控制的工业自动化系统
概要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中,高效的工业生产能力通常取决于每间工厂自动化系统的速度、精度和可靠度。即使是在一些低劳动力成本的地区,制造厂商们也渴望提高其自动化系统的精密度,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危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位置。
工业自动化的心脏是新一代高级智能传感器,它让产品生产线持续运行,通过低延迟和实时网络,连接至高性能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以及人机界面(HMI)系统。当然,对制造厂商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只要制造的产品能够达到规定质量水平,高效的生产线就会尽可能快地持续运行。高速、可靠的传感器必须非常迅速(数毫秒甚至更快)地监控或者测量生产线的各种状态。之后,网络必须以最小时间的延迟、且不中断生产的情况下
[嵌入式]
电动汽车的轮毂马达及驱动电子设备
摘要 轮毂马达 已经开始在 电动汽车 (EV)中得到应用,这项技术的采用可去除差速器(differential)和传动轴(driveshaft)等装置,能够使电动汽车显著地节省空间。但是,该方法也带来了一些技术挑战,例如增加了簧下重量(unsprung weight)。本文将介绍轮毂马达的发展状况,并讨论驱动电子设备等一些设计集成问题。 轮毂马达:电动汽车传动系统的创新方法 汽车技术发展历来就是一个保守但却不断演化的过程,即使在电动汽车发生了深刻技术变化的背景下,设计人员也会“尽量使其安全”,希望使电动汽车的总体布局、形状和感觉尽可能与传统内燃机(ICE)动力汽车相似。由于采用了这种方式,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的设计趋
[汽车电子]
马达调Q电路
把一个直角棱镜安装马达的转轴上,使棱镜的直角棱线方向与马达的转轴垂直,如图所示,马达带动棱镜高速旋转,在棱镜的弦面尚未转到与谐振腔垂直的某一时刻点燃
[电源管理]
出击MCU尖端应用 瑞萨亮相IIC-China
日前,IIC-China 2008正式拉开帷幕。株式会社瑞萨科技今年已是第五次参加IIC展览会, 在IIC-China 2008上我们了解到,随着北京奥运即将召开,以及受中国消费电子业、通信业及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中国的MCU市场需求正呈爆炸性增长。其中,消费电子做为中国目前最大的MCU应用市场,其产品智能化、集成化、3C化的大趋势为高性能MCU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而汽车电子更已经成为中国MCU市场新的增长点,其中安全系统、马达控制、电力机车、车载娱乐系统将是16位和32位MCU产品增长新的驱动力。同时,针对中国市场高端MCU的迅速增长,一些国外半导体厂商开始有意识地向中国引入高端MCU技术,并加强中国本土化的
[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