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高精度交流电源ZCD的双晶体管电路

最新更新时间:2007-10-10来源: EDN China关键字:分压  漂移  触发  电平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使用110V/230V交流电源的许多应用需要一个ZCD(过零检测)电路来获取交流线路电压,例如,同步开关负载。一种ZCD方法是使用一个较大的限流电阻或电阻分压器来检测控制器I/O针脚的交流电压。然而,无论I/O针脚是处于 TTL 还是施密特触发器模式,ZCD有一个依赖I/O针脚阀值漂移及电源线路转换速率的延迟。例如,假定有一个230V 50Hz的交流系统电压和一个100的分压器,则,230V/100=2.3V。再假定I/O针脚在1V触发。此触发电平表明1V×100=100V ,它关系到230V交流电源。因此,由 100=230×sin(2×p×50×t) 得出一个1.43ms的延迟,它代表半周期的14.3%,这是很大的误差。

图1显示了使用两个标准晶体管的一个低成本高效的ZCD。直接来自两个交流电源,电源网络由C1、C2、D1、D2和R1构成一个简单的半波整流器,为ZCD供电。Q1与交流电源电压ZCD切换。为了补偿基射极的空隙,Q2起一个二极管的作用阻断交流的正向半周期。为了提高效率,检测器必须在较高的电压下检测到交流电源周期。此要求需要对多种晶体管作选择。Q2和Q1是 低噪声小信号 BC549B 晶体管,集电极到发射极电压极限为30V。对于这样的选择,必须要将电压从230V 衰减到30V。(对于BC546晶体管,可以将电压从230V衰减到80V。)因此,分压比为 30V/230V=13.4%,分压电阻的值为 R2/(R3+R2)=13.4/100,或 R3=6.46×R2。R2和R3必须足够大,以实现限流作用。R3的正常值为820kΩ,意味着 820kΩ/6.46=126.9kΩ或120kΩ,即最接近标准值的电阻。有了这些值,Q2就可以阻断230V×R2/(R2+R3)=29.3V。该电压小于晶体管的最大额定电压30V。

在交流正半周期,Q1的基极电压通过R4上升到0.6V左右。Q2起到简单的二极管作用。因此,当周期电压大于0V时,Q2形成反向偏置并阻断任何电流。在0V时Q2形成正向偏置,但在基极发射极结点上保持0.6V的VBE。因此,连接到Q1基极的Q2集电极或基极,保持0.6V的电压。Q1在正向周期时饱和,输出电压较低。在交流的负向周期,当交流电压小于0V时,Q2中通过电流。因此,连接到Q2集电极的Q1基极电压降到0.6V 以下,这会阻断Q1,并使输出电压升高。注意Q1的基极电压可以达到低于Q2 -30V,可以增加箝位二极管D3来避免Q1结电压高于-1V。

关键字:分压  漂移  触发  电平 编辑:冀凯 引用地址:构成高精度交流电源ZCD的双晶体管电路

上一篇:面向3G手机应用的低成本CMOS功率放大器技术
下一篇:构成高精度交流电源ZCD的双晶体管电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8 14:39

高压晶闸管触发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晶闸管 的发展趋势是大电流、高电压。随之而来问题是普通晶闸管触发器已适应不了新元件的要求,特别是高电压晶闸管对触发器的绝缘、脉冲上升沿、输出功率等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高压脉冲晶闸管串的触发器,该脉冲串晶闸管由8只ABB公司制造的2500A/8000V晶闸管组成,对触发器的要求是:     ⑴      绝缘电压:大于30kV;     ⑵      触发脉冲前沿dv/dt:100V/µS ;     ⑶      触发脉冲前沿di/dt:4.5A/µS ;     ⑷      触发脉冲空载峰值电压:40V,带载峰值电压:16V,带载平台电压8V;    
[电源管理]
高压晶闸管<font color='red'>触发</font>器
51单片机的边沿触发电平触发的区别
51单片机的边沿触发及电平触发简介及测量 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有两种触发方式可选: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选择电平触发时,单片机在每个机器周期检查中断源口线,检测到低电平,即置位中断请求标志,向CPU请求中断。选择边沿触发方式时,单片机在上一个机器周期检测到中断源口线为高电平,下一个机器周期检测到低电平,即置位中断标志,请求中断。 这个原理很好理解。但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几点: 1)电平触发方式时,中断标志寄存器不锁存中断请求信号。也就是说,单片机把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采样到的外部中断源口线的电平逻辑直接赋值到中断标志寄存器。标志寄存器对于请求信号来说是透明的。这样当中断请求被阻塞而没有得到及时响应时,将
[单片机]
CMOS触发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CMOS D触发器足主-从结构形式的一种边沿触发器,CMOS T型触发器、JK触发器、计数单元、移位单元和各种时序电路都由其组成,因此仪以CMOS D触发器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用CMOS传输门和反相器构成的D触发器,反相器G1、G2和传输门TG1、TG2组成了主触发器,反相器G3、G4和传输门TG3、TG4组成了从触发器。TG1和TG3分别为主触发器和从触发器的输入控制门。反相器G5、G6对时钟输入信号CP进行反相及缓冲,其输出CP和CP′作为传输门的控制信号。根据CMOS传输门的工作原理和图中控制信号的极性标注可知,当传输门TG1、TG4导通时,TG2、TG3截止;反之,当TG1、TG4截止时,TG2、TG3
[模拟电子]
CMOS<font color='red'>触发</font>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用比较器构成的斯密特触发
用比较器构成的斯密特触发器
[模拟电子]
用比较器构成的斯密特<font color='red'>触发</font>器
解决LED产生色度漂移问题的方法
LED技术最大的优点之一在于能够以电磁辐射的形式,产生频谱极窄的纯色光,而且效率高、无热辐射。如果产生的颜色正好是想要的颜色,固然很好,但是在普通照明应用中,我们真正想要的是“白色”的光。换句话说,我们须要以精确的比例混合多种颜色,类似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后到达人眼时的太阳光的光谱。 尽管与荧光灯类似,也是通过在蓝光或紫外线发光器顶部涂上一层含磷材料,才能从LED光源中获得白光,但实际含磷材料的成分及其厚度和涂层位置仍是所有主要的LED制造商广泛探讨的议题,而这也反映到制造商每个月都会宣布更新、更高效的研究结果上。而且,产生光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人眼感知的质量实际上是通过测量相关色温,也就是与灯的感知色非常接近的黑体温度(CCT
[电源管理]
解决LED产生色度<font color='red'>漂移</font>问题的方法
示波器1-wire协议触发
  在解码模块中一旦打开协议触发,按下【Trigger】键后,触发类型就自动变成了解码的1-wire协议,将触发方式设为普通,在协议参数中可对1-wire协议进行触发参数设置,触发源根据实际输入进行通道设置。速度模式包括标准和驱动两种,驱动模式下数据的传输速率比标准模式下数据的传输速率会高一点,我们选择标准模式。 触发模式包括开始段触发、指令触发和自定义触发三种模式,设置自定义触发,长按旋钮A可得知指令1的帮助信息,指令1是指输入要触发的第一条的8位指令,当您在对某个设置不清楚时,可先将其选中,长按对应的旋钮查看其帮助信息,指令1设置为0xCC,指令2设置为0x01,确定两个指令后,设定其中的间隔位宽为16位。   图
[测试测量]
示波器1-wire协议<font color='red'>触发</font>
示波器小课堂之触发电平选择方法
触发是数字示波器区别于模拟示波器的最大特征之一。数字示波器的触发功能非常地丰富,通过触发设置使用户可以看到触发前的信号也可以看到触发后的信号。 对于高速信号的分析,其实很少去谈触发,因为通常是捕获很长时间的波形然后做眼图和抖动分析。触发可能对于低速信号的测量应用得频繁些,因为低速信号通常会遇到很怪异的信号需要通过触发来隔离。安泰测试在上一期为大家讲解了示波器的触发功能,那你对示波器的触发电平了解多少呢?该如何选择触发电平呢?今天安泰测试给大家分享一下: 示波器上的触发电平 直观讲,触发电平是使示波器进行扫描的信号,一般示波器打开都处于自动触发,像测连续的重复信号时,比较方便。但测一些特定位置的数据,就需要精确触发了。触发电平格
[测试测量]
示波器小课堂之<font color='red'>触发</font><font color='red'>电平</font>选择方法
STM32定时器触发ADC的时序话题
在STM32芯片的ADC应用中,我们往往会利用定时器来触发ADC的启动转换,而能够触发ADC转换的定时器事件往往有多个,有时我们可能很关注这些定时器事件在触发ADC时有哪些时序上的差别。下面以STM32G4芯片为例,来大致聊聊该话题。 这里选择TIM1来触发ADC。我们从手册或CubeMx配置界面不难看到可用来触发ADC的定时器事件可以是定时器TRGO信号和通道CC事件/信号,而TRGO可能来自定时器的使能动作、定时器的更新事件、通道输出比较事件、通道比较输出参考信号以及编码时钟。 这里先重点就Update事件、通道OCx信号和OCxREF信号作为TRGO来触发ADC,看看相应的触发时间点在哪里。 另外,作为ADC的外部触
[单片机]
STM32定时器<font color='red'>触发</font>ADC的时序话题
小广播
最新电源管理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