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的一大方向3D打印 直觉式设计平台助力

最新更新时间:2017-05-16来源: 互联网关键字: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3D打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是政府、行业都在研究的课题。


  全球正在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而在这一浪潮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领域和业态。这个新型的产业链将使制造业不再仅仅是硬件制造的概念,而将更多地融入软件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新的服务模式。这个过程,美国叫工业互联网,德国叫工业4.0,而中国则称为中国制造 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 2025》将作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 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中国制造业转型需要跨界与平台思维,再到工业4.0制造与服务,中国工业4.0 可拓展的空间实际上非常大。而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软件是主要的核心。


    3D打印助力中国制造2025


  近几年间,国内3D打印产业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展。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3D打印也被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将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动能。3D打印作为智能制造的主要支撑技术,已经从快速原型制作发展到金属零件制造,从增材制造到增材和切削加工集成,从单一材料到多种材料。为产品设计创新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设计师可以专注于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开发,无需考虑如何去制造。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3D打印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产业规模及应用领域将逐步拓展,其中包括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模具等领域。相对于传统减材加工方式,3D打印为制造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和路径,将在产品设计及制造环节带来新的创新,为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其中在原型制作方面,3D打印能够快速实现原型制作,从而大大缩短研发及验证时间。使得企业能够快速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在制造生产环节,由于受限于传统加工工艺限制,之前很多想法都无法实现。有了3D打印技术之后,人们的想法及创意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并制造出来。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3D打印将在高科技、国防等诸多领域取得更加广泛的空间。


  Pidex提供的3D建模和3D打印解决方案,使得企业不用再购买昂贵的软件,或者依赖CAD工程师进行反复调整的流程,直觉式的界面和强大的功能,使得Pidex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操作模型,加速他们快速原型制作和增材制造的过程。湃睿科技将持续关注3D打印领域,开发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湃睿科技也将强化与设备商的合作,从而提供更加高效、易用、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打破3D设计与3D打印之间的界限


  我们都知道,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其中,模型数据处理及优化是3D打印的前提条件。仅仅有了3D模型也不能保证一定打印成功,因为打印工程师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才能保证打印成功:进行几何模型可打印性分析,包括检查最小的壁厚,去除细小特征,连接性检查,支撑的添加;导入数据如STL模型的清理和检查,避免自相交,保证模型封闭;对STL模型的分割,以减少打印件的尺寸或是需要分色打印,还需要设计拼接的搭扣;还有些零件需要进行轻量化处理变成中空,以减少材料消耗,缩短打印的时间,同时还得保证强度。

  通常,3D打印工程师不得不反复和产品设计师沟通并传递模型,编辑和修复模型以保证打印的成功。这导致整个过程的冗长和缓慢,使得由设计到快速原型制作和增材制造的过程变得困难,延后了制造的时间。


    面向增材制造的设计


  以3D打印为典型的增材制造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扩展了可制造工艺性,即使是模型最复杂的产品也能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这无疑极大释放了设计潜能,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重量敏感的领域,设计人员可以只专注于产品本身,可以设计任何结构的产品,而不需要考虑制造工艺的局限。设计师借助于专业仿真分析软件的拓扑优化功能,输入给定载荷与工况就可以得到满足性能要求的最优的且具备轻量化特点的模型。但是分析软件生成的优化模型通常是STL的小面片模型,还需要光顺处理以及调整才能进行3D打印,这也对设计师提出的新的挑战。


  在3D打印过程中,从产品设计到3D打印需要用到不同的软件及数据,从而使得打印过程低效甚至会出现错误。在产品设计阶段主要采用CAD软件进行建模,并转化成STL文件输出至3D打印设备。3D打印设备接收到STL文件之后,采用切片软件进行优化打印。然而,CAD软件建模能力强,3D打印模型准备能力弱。相反,3D打印编程软件可切片生成轨迹,但3D建模能力弱,模型数据修改具有局限性。为此,湃睿科技推出了Pidex直觉式设计平台,致力于打破二者之间的衔接鸿沟,使得打印过程更加高效。


  Pidex直觉式设计平台由ANSYS SpaceClaim和PISX公司共同打造,是一款可以由任何工程师使用的易用和强大的设计平台。Pidex采用直接建模与参数化相结合,直接建模为基础,辅以参数化建模。可以使任何人创建、编辑或修复几何模型而无需担心数据来源。另外,Pidex还能够对3D打印所需要的工艺补充进行处理,例如壁厚检查、晶格设计等。因此,采用Pidex会让使用3D设计变得快捷、容易、柔性和有价值。


    打印前的分析、清理和修补


  不同于其他的3D打印软件,Pidex独一无二的混合模型,可以在同一环境中处理CAD模型和小面片模型,提供完整的工具用于模型编辑和创建,可以通过新的几何,用以增加、移除和改善小面片模型。

 

  对导入的STL模型,可直接进行分析和清理,发现和即刻修复这些缺陷,包括不一致的面法向方向、面片自相交、模型不封闭以及其他可能导致打印失败的问题。


  用户使用弹性的关键是能直接在STL模型上进行操作,3D打印模块允许用户:去除细小的特征、填缝隙、光顺;分割STL模型用于多材料的打印,赋予不同的颜色;进行布尔运算,融合STL与STL模型或实体;可打印性分析:壁厚、支撑检查等;创建连接结构以便后续零件拼接,添加支撑结构等;重新构建零件、将特征安排到更好的位置,调整过薄的壁厚以便优化打印。


    轻量化处理


  轻量化设计也是打印流程中很关键的步骤。对于快速原型制造,少的材料意味着少的打印成本,少的运输成本和更快的打印时间。Pidex提供多达11种2D和3D的晶格类型,设计师可以根据需求方便的定义晶格抽壳的形式和尺寸,从而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面向增材制造的拓扑优化建模


  专业分析软件(如Ansys)的拓扑优化技术允许用户指定材料体积上的支撑点和载荷点位置,设置边界条件并让软件找出最佳形状。这种优化结果模型往往都是STL模型,可以导入Pidex中进行结构的调整和光顺,例如指定精确的孔位,指定参考的传统模型,利用Pidex的收缩包络功能,可以快速进行拟合,得到所需的光顺模型,再根据设计需要调整后就可以进行3D打印。


  Pidex的直觉式操作界面允许用户比原来更快更有效的创建、编辑3D概念设计,并准备3D模型用于3D打印,它不仅能高效和易用的修补模型,同时还能修改STL和CAD模型以调整创意。Pidex的3D打印模块也把直觉式的界面、快捷和互操作性扩展到了3D打印领域。


    延伸阅读:我国3D打印产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3D打印产业的发展阶段已从概念导入期步入快速发展期,相关工艺技术实现突破,具体应用也加速落地。但我国在原材料方面仍然依赖进口,制约了国内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因此,未来要推动产业合作,加强生产企业和用户需求对接,并在重点领域加强推广应用,着力提升社会公众对3D打印的认知与认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王鹏表示,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部分制造工艺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从概念导入期步入快速发展期。 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2016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已达80亿元,产业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处长佘伟珍透露说,“全球的增材制造产业都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还要在材料、装备、工艺、应用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工信部正在抓紧编制《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并将尽快出台征求意见稿”。


  工艺技术实现突破


  刚刚试飞成功的C919为了减重,首次成功应用了专利3D打印钛合金零件。增材制造又名3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技术,3D打印与互联网融合后,将给制造业带来变革性的影响”。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董事会秘书黄贤清说。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加速提升,一批工艺装备、关键零部件、软件系统实现突破。比如,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全球首款开源一体化工业级3D打印智能控制系统;易博三维研制出国内首台微型金属桌面增材制造装备;佛山峰华卓立新开发出的阵列喷嘴全自动砂型增材制造机,打印的砂型各项参数接近国外水平;中航迈特研发的真空感应气雾化制粉炉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并形成年产10台(套)的制备能力。


  不仅如此,增材制造的行业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深化。目前,航空航天、汽车、机械装备等领域零部件模具开发成效显著,例如华科三维为玉柴的新产品六缸四气门发动机研发制作砂型,使其铸件制造周期由原来的5个月-6个月缩短至20天以内。 医学应用领域的探索方兴未艾。据介绍,目前国内的3D打印牙齿、骨骼修复技术已经成熟,并在各大骨科医院、口腔医院快速普及,华曙高科与医疗机构合作已经成功实施术前规划、手术模拟等患者辅助临床治疗500多例,相关应用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广州迈普应用3D打印技术开发的硬脑膜产品—“睿膜”已获得美国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欧盟CE的批准,目前已应用于近万名患者的脑膜修复手术。


  产业应用落地开花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已经从研发转入产业化应用。”王鹏说。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已涌现出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青岛三迪时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和服务企业,以及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安徽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 “总体上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化进程明显加速,基本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以中西部地区为纽带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目前,北京、陕西、广东、湖北、上海等地基本形成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关键器件、装备、工业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据统计,2015年,广东省从事增材制造业务的企业超过400家,实现产值近30亿元。截至2015年,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规模达到8亿元,申请的增材制造领域发明专利已达1000余件,占全国专利数量50%以上。北京市从事增材制造技术研发、生产与服务的企业达70家以上,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湖北省已拥有增材制造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几十家,2015年产值超过5亿元。


  应用推广待加强


  左世全表示,3D打印技术集合了大规模生产和手工生产的优点,能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代表着未来智能制造的方向。3D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业、航空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医学以及个性化消费品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将大大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生产精度,同时起到节材节能的良好效果。


  “增材制造的应用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王鹏坦言,目前国内消费市场对增材制造的认识还不足。同时,由于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的昂贵成本和维护费用,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


  此外,左世全还指出,目前我国只开发出钛合金、高强钢等30余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而且金属材料成形品的物理性能不稳定,镍基合金、钴铬合金、光敏树脂、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尚不具备批量生产能力。部分材料还基本依赖进口,但国外材料价格高昂,垄断性强,制约了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我国增材制造应用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军工等垄断性行业以及医疗等高壁垒性领域。


  左世全建议,要开展分领域的技术、产业、应用领域的研讨会和对接会,搭建产业与政府、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通道,推动产业合作,加强生产企业和用户需求对接,加快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字: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3D打印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中国制造2025的一大方向3D打印 直觉式设计平台助力

上一篇:中茵股份将更名闻泰科技,一季度公司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下一篇:三星独立芯片代工部门,台积电独大情况可能面临挑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43

工业机器人开始抢饭碗?其实人才变得更匮乏
每当提及企业大规模机器换人的潮流,将抢夺工人饭碗时,便会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争议。的确,部分机械工人必将被机器所取代,这也是全球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但这是否意味着工人变得不再重要?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机器换人究竟是一个拉式需求,还是一个推式需求。究竟是机器换人导致一线工人下岗,还是因为找不到一线工人而寻求机器换人?答案是后者,中国多地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进行机器换人,背后是当地工业人才严重不足、企业极力争抢工人的现实。   在做中国市场中长期规划,调查发现,目前根本不存在大批一线工人下岗的隐忧,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沿海地区,一线工人供给是严重不足的。而真正令人担忧的,诸多企业正为弥补人力不足而盲目导入自动化装备,而人才培养理念没
[嵌入式]
西班牙患者植入全球最复杂3D打印金属胸骨
    如果你问现在的3D打印机有什么不能够完成的任务,恐怕没有人可以告诉你答案。日前,3D打印技术又在疾病治疗预防领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名54岁的西班牙癌症患者,在自己的胸腔内植入了3D打印技术制成的世界上首个胸骨+肋骨的一体式植入物。同时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完全根据患者的特征来量身定制的3D打印人体植入物。 为了能够完成这个一体式植入物的替换,西班牙Salamanca大学医院的医疗团队首先联合Anatomics公司。利用该公司采用高分辨率CT扫描,精确地进行了患者的胸壁和肿瘤的三维重建。这样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最为准确的资料,外科医生根据资料能够确定手术中需要切出的范围。同时,利用CT扫描数据创建了3D打
[医疗电子]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如何深度融合
 近日,“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高端论坛”在合肥工业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人专家和制造业精英汇聚一堂,探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如何造通过深度融合,助力合肥市打造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实现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创新跨越。 三十年积累,实现从小到大 智能制造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扩展到更加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而机器人是高端智能装备的代表,被喻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为什么说智能制造需要机器人?”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经理李少飞在大会发言中说道:“很多工作环境不友好,比如危险品制造、化工、军工等行业,人口老龄化带来劳动力紧
[嵌入式]
市值逾千亿的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盘点
广告摘要声明广告 撰文 | 袁浛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产业技术变革,让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人机协作、数据互联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对市值超过千亿的中国智能制造企业进行了汇总,并对前十家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表现和动态进行盘点。 本表由高工机器人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未在国内上市的企业不在本表。企业市值数据取自成稿期间,具体数据以实时信息为准。 ▌宁德时代 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锂电池生产设备将在保证锂电池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使生产出的锂电池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可靠的安全性能和直通良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宁德时代很早就已经将机器人技术导入锂电生产线,通过工业机
[机器人]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海克斯康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2019年4月19日的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全球数亿人的惋惜和心痛。当晚,一则微信传遍朋友圈—— “别担心,这一技术成巴黎圣母院复原关键”,讲的是在2015年,人们已经通过激光扫描技术所生成的数十亿数据,将巴黎圣母院的全景和内部结构完整保留下来了,可用于复原大教堂的每一个细节。数字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处人类历史上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场重要机遇的当下,实现智能制造、推动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全社会的共识,但如何推行智能制造却让企业陷入困惑。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装备、软件系统千差万别;各种新名词、新观点、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如何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智能制造实现之路? 人人都在谈数字化,然而在制造业实现转型却并不容易……
[物联网]
<font color='red'>智能制造</font>+工业互联网,海克斯康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
3D打印或将为家电企业模具成本“松绑”
    需求不振,销量不佳,制造成本不断攀升的产业压力,让家电企业的步履越发艰难,成本控制则成为企业永恒话题。   在传统制造方式中,模具的投入与开发占据企业较高成本。以往家电模具是经由机床反复切割和打磨制作完成,由于要求高精度,一个模具的制造时间在1个月左右。企业每年耗费在模具上的制作经费很高。以家电模具和配件制造起家的宁波吉德电器在这一部分的投入就不小。“我们每年在模具上的开发要投入几千万不等”,吉德电器总裁黎辉向中国家电网记者坦言。   另据记者了解,一些大型企业在家电模具开发上的投入每年要耗费数亿元。   如果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在模具环节降低制造投入,无异于产业福音。而3D打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渐兴,或在
[家用电子]
计算机内部传输速度远未到极限,因为还有更炫新科技
样子像蜂巢,但是尺寸却比蜂刺还要小。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种新的装置可以控制光束在更紧密的弯管绕行,同时还不会影响到光束强度和完整性,有望将计算设备的内部传输率提高上千倍,从而为下一代超高速计算奠定基础。   这项研究成果是由德州大学艾尔帕索分校(UTEP)及中佛罗里达大学(UCF)的研究人员共同取得的,最近刊登在《光学快讯》上。其研究背景是现代电路板遭遇的性能瓶颈。电路板是通过金属导线在不同的元器件之间以电信号的方式传输数据的,在周边技术突飞猛进的情况下,电子电路的传输速度日益成为了计算的性能瓶颈。   于是微芯片和计算机制造商都开始把目光放在了速度快得多的光信号上面。但是由于电路板的布线密密麻麻且曲度极大,要想控
[嵌入式]
工业机器人将助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311供应链研究院)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据R预测,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人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2017-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增速可达30%以上,到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售量超过27万台。 工业机器人在行业中应用广泛,目前在汽车、金属制品、、橡胶及塑料等行业已经得到应用。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得到拓展。由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其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根据IFR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销售额总计约占全球销量的3/4,这也是因为这些国家对于工业自动化的需求的提升。在全球制造业领域,工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