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激光雷达“何时来” Flash/MEMS或最快落地

发布者:心怀梦想最新更新时间:2018-01-02 来源: 高工智能汽车关键字: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  LIDAR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激光雷达(LIDAR)目前主要分为普通的机械式旋转雷达、混合固态雷达和不旋转固态雷达,前者价格昂贵,暂时给主机厂量产的可能性较低,后者则由于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备受青睐,但技术还不成熟。

Velodyne亚太区负责人翁炜告诉《高工智能汽车》,传统的机械式旋转LIDAR在地图领域的使用较为成熟,从发明出来到现在持续了10年左右的时间。

而自动驾驶领域的LIDAR应用,是从2015年4月才开始,大家普遍的观点的是,LIDAR在车的大规模应用方面,会在2025年。当然,这也要看现在的这种LIDAR成本是否能够降下来。


固态激光雷达的三种形态

所谓的固态激光雷达,市场上普遍的认识是不旋转的就是固态LIDAR。通常分为三种,基于相控阵、Flash、MEMS三种方式实现的。

固态激光雷达的优点包括了:数据采集速度快,分辨率高,对于温度和振动的适应性强;通过波束控制,探测点(点云)可以任意分布,例如在高速公路主要扫描前方远处,对于侧面稀疏扫描但并不完全忽略,在十字路口加强侧面扫描。而只能匀速旋转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是无法执行这种精细操作的。

采用相控阵原理实现固态激光雷达,完全取消了机械结构,通过调节发射阵列中每个发射单元的相位差来改变激光的出射角度。光学相控阵一般都是通过电信号对其相位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光束指向扫描,因此也可以称为电子扫描技术。

相比传统机械式LIDAR,它有扫描速度快、精度高、可控性好的优点。但也易形成旁瓣,影响光束作用距离和角分辨率,同时生产难度高。

在去年美国CES展上,Quanergy展出的“固态”Solid State激光雷达,是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其满足了激光雷达小型化的大趋势,整个尺寸只有90mm x60mm x 60mm。用到的核心的技术有光学相控阵列Optical Phased Array、光学集成电路Photonic IC、远场辐射方向图Far Field Radiation Pattern。这款产品完全没有机械固件,可以称得上的纯固态激光雷达了。

Flash LiDAR 属于非扫描式雷达,发射面阵光,是以2维或3维图像为重点输出内容的激光雷达。虽然稳定性和成本不错,但主要问题在于探测距离较近。基于3D Flash技术的固态激光雷达,在技术的可靠性方面还存在问题。

MEMS指的是微机电系统,它会把所有的机械部件集成到单个芯片,利用半导体工艺生产。它可以取消机械旋转结构、根本性降低激光雷达成本,是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一种方式。

日本先锋公司,利用原本用于扫描激光影碟的光学头,生产MEMS激光雷达,公司表示“当订单达到100万,先锋便可以把价格控制在100美元以下,预计会在2019年开始量产。”

基于MEMS的固态雷达,是通过微振镜的方式改变单个发射器的发射角度进行扫描,由此形成一种面阵的扫描视野。目前基于MEMS方式的激光雷达,有很多的厂家在研发。MEMS相对于前两者,技术上更容易实现,且价格也比较低廉。因此被主机厂商也一致看好。

因低价而受追捧的固态LIDAR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的机械式LIDAR,它本身就不是一款针对平民使用的LIDAR,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款奢侈品。因此即使未来10年内进入市场,那么也还是一个小众的范围。

由于现有的机械式的激光雷达价格短时无法降下来,为了配合自动驾驶的普及,固态激光雷达也就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宠儿。

在2016年的CES大会上, Quanergy发布了号称全球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S3,单个传感器成本仅需200美元;Velodyne在2016年末宣布,他们已经在固态激光雷达的设计上取得突破,未来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之后,可以将成本降低至50美元一台。

固态LIDAR的价格在几百美元附近,相比较动辄成千上万美金的机械式旋转LIDAR,无论是LIDAR厂商,还是主机厂,都看到了大规模普及的希望。

因此无论是国外的IBEO、Velodyne、Quanergy还是国内的镭神、速腾、禾赛等等公司,对外都有传统机械式LIDAR的产品,对内或多或少都在研发固态LIDAR。当然国内外公司之间的发展步伐,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高工智能汽车》采访了国内一些主流的主机厂人士,了解到主机厂在寻找激光雷达的供应商方面,仍处在测试,验证和观望阶段。

混合固态“悬而未决”

翁炜认为,纯粹的固态LIDAR只有两种,一种是相控阵的,一种是Flash的。二者都是没有机械部件的,可以称之为固态LIDAR。

如果再深究一步,Flash也还是有机械部件,如快门之类的东西也还在里面,但机械部件相对成熟。今年,镭神智能宣布与以色列NEWSIGHT公司联合研发的3D FLASH激光雷达V-Lidar将达到200米的测量距离,可靠性能达到车规要求,将在18年年底量产,目前已经有五到六家车厂要参与到V-Lidar 联合研发计划中来。

对于固态LIDAR的定义,翁炜表示,业内对于一种新产品的定义,往往是通过行业协会、主机厂厂商甚至官方组织共同协商,制定出一套官方的规范。符合规范的产品,通常也就可以作为供应商生产产品的质量保证,主机厂采购也有理可依。

目前固态LIDAR在业内还未形成这样的共识,因此固态LIDAR的定义也总是出现分歧。未来随着行业的发展,相信会有更为明确的划分。

如此,为了适应当下的发展,“混合固态”LIDAR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

Velodyne 的VLP-16 PUCK首次提出了“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概念,内部有非常小的机械旋转部件,从外部看是看不出旋转的。类似的还有和 Valeo SCALA提供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SCALA是由IBEO与传统汽车供应商法雷奥Valeo合作研发的,最终量产由法雷奥完成。

从内部结构来看,其小型化的实现方法也是尽量减少内部旋转部件,而外观上无可见的机械旋转部件。另外Quanergy的第一代激光雷达产品MARK VIII也是如此。

基于MEMS的方式生产的固态LIDAR,也属于“混合固态”,它有非常复杂的机械部件,这导致它很多的测试结果没有重复性,难以保证测试的距离,保证每一束激光能够收到反馈。因此目前来看,采用MEMS跟Flash的方式还不能直接大规模应用在无人驾驶上。

主机厂的疑虑

国内的机械雷达目前基本处于展示Demo状态,以及标定数据所用,对于传统的乘用车来说,只在造型上就无法接受。工程车可以不用过多考虑外观而得到应用,但乘用车还是会优先考虑固态的激光雷达。

主机厂目前使用的机械式激光雷达和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均为后装,而且主要是做预研样车。

业内人士透露,在主动安全方面,国内厂商跟国外厂商相比,基本属于模仿和跟随状态,即使掌握核心技术,但试验数据相对不足,无法获得更精确的标定数据和批量验证数据。由于批量性供货不足,其投入成本相对回收成本不平衡。

目前在L3级别已有主机厂采用了激光雷达,国内主机厂也正在调研,在下一代产品考虑使用,但具体会是什么方案还不确定。

相控阵LIDAR的特性非常突出,但它从概念性产品到工业级产品,再到可量产化的产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目前的观点是偏向于MEMS激光雷达。

业内人士透露,未来基于MEMS的LIDAR,成本可能会在千元左右,可以很好的缓冲传统机械式LIDAR的价格昂贵,以及相控阵纯固态LIDAR短时不能落地的尴尬。如果发展顺利,MEMS的LIDAR将来会取代机械式LIDAR,如果再看的远一点,相控阵LIDAR实现,将会是最后的赢家。

对比国外厂商早早在低价策略上的口号,国内厂商还处在迎面追赶的阶段。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的厂商在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满足车规标准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外企存在3-5年左右的差距。

国内激光雷达市场在车载领域的应用研究,才进行了两年左右,但机会在于距离自动驾驶市场成熟以及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有5年左右的时间。这也给国内激光雷达厂商预留了一定的时间窗口。

国内的厂商在发展LIDAR的路径以及思维上,都有不同的考虑,但无论怎样,都需要找到一条靠谱的盈利道路。未来的路还长,国内的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生存,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

2018 CES展部分LIDAR厂商的动作

TriLumina将展示3D固态LiDAR

TriLumina Corp.将展示采用其突破性技术的3D LiDAR和3D感应解决方案,这些利用Leddar获得专利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高度优化的LiDAR参考设计,可以快速提供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所需的可靠、高性能、低成本的固态LiDAR解决方案。

LeddarTech将在CES 2018展出业内首款3D固态激光雷达(LiDAR)芯片

加拿大LiDAR厂商LeddarTech将展出LeddarCore LCA2芯片——业界首款能够实现车用LiDAR大规模量产的3D固态LiDAR芯片。

LeddarCore LCA2芯片已经被提名为CES 2018“汽车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嵌入式技术”两个类目的创新大奖。可实现3D固态Flash LiDAR迅速产业化,同时满足汽车产业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方面严苛要求的LiDAR芯片解决方案。

速腾聚创将展示MEMS固态激光雷达

这款基于MEMS的固态激光雷达,据称是国内首创,并且早在10月份就已经准备就绪。这款 MEMS 固态激光雷达等效于 200 线激光雷达的扫描效果,量产会争取在 2018 年年底或者 2019 年第一季度进行。

Velodyne展出VLS、Velarry(不确定是否公开)

Velodyne会展出VLS系列,Velarry系列的目前会是闭门展出,至于到时候是否公开展出还待定。由于更多的信息还处在保密阶段,不便透露。作为业界的领头羊,大家对Velodyne在展会上的展品,充满了期待。

Quanergy会展出全固态激光雷达

Quanergy在2016年就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S3,此次展出的依然会是这个系列,这款全固态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到150米。


关键字: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  LIDAR 引用地址:固态激光雷达“何时来” Flash/MEMS或最快落地

上一篇:瞄准「车规级」,瑞萨打算推出激光雷达的SLAM on Chip方案
下一篇:对比5款激光雷达,新秀能否后来居上?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55

速腾聚创与ControlWorks达成合作 将联手提供智能激光雷达系统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探测系统供应商速腾聚创(RoboSense)与韩国汽车电子系统供应商ControlWorks达成合作,双方将联手为韩国主机厂及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速腾聚创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 (RoboSense 与 ControlWorks 合作为韩国汽车行业提供 Smart LiDAR Sensor System) “韩国拥有先进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ControlWorks在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方面据有丰富的经验,很荣幸能与他们展开深度合作。我们双方联手共同推进符合汽车制造商与一级供应商产品战略的激光雷达感知系统解决方案。”RoboSense COO & Co-found
[汽车电子]
速腾聚创与ControlWorks达成合作 将联手提供智能<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系统
标配8颗固态激光雷达 蘑菇车联新一代MOGO BUS下线
L4级自动驾驶巴士(Robobus)迎来量产潮。 9月9日,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蘑菇车联”)和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旅客车”)联手打造的新一代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MOGO BUS,在福建厦门正式下线,实现了量产自动驾驶技术L2、L3向L4级别的跨越。 蘑菇车联MOGO BUS M1、MOGO BUS M2正式下线 据悉,新一代MOGO BUS由双方基于L4级自动驾驶实际需求正向开发,分为MOGO BUS M1(自动驾驶接驳车)、MOGO BUS M2(自动驾驶巴士)两个版本,其中MOGO BUS M1去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真正实现全无人驾驶。 蘑菇车联MOGO BUS车载
[汽车电子]
标配8颗<font color='red'>固态</font><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 蘑菇车联新一代MOGO BUS下线
超低价小型激光雷达让自动驾驶成本大降
  自动驾驶肯定是我们对汽车的终极希望,这个功能目前我们只能停留在科幻电影中,或者新闻上偶尔可见的测试汇报。而自动驾驶涉及到的一个核心部件激光雷达,传统激光雷达普及的最大难度之一就是高昂的售价。   以谷歌为例,谷歌自动驾驶汽车的定位导航技术,基于64级激光技术(光探测及测距),能够收集超过100万个数据点的信息,提供关键位置及导航功能。这款性能优良的产品缺点在于过于昂贵,成本就高达8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2万元),显然不是普通人能享有的高端产品。   不过在今年CES展会上,福特展台的一家科技公司Velodyne给激光雷达的普及带来了希望。Velodyne公司发布的小型激光雷达系统,成本仅为7999美元(约合人民
[嵌入式]
VCSEL激光LiDAR成自动驾驶汽车必备
VCSEL激光LiDAR成自动驾驶汽车必备,测试给未来更强保障 随着激光雷达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对激光雷达的新应用开发和对先进技术的追求,核心传感器成为科技企业的战略重地,特别是组成固态车载雷达的主体VCSEL激光LiDAR成为必争之地。新的VCSEL激光LiDAR需求中,即有远程测距的高功率雷达,也有替代红外与超声波等环境感知传感器的普通VCSEL激光LiDAR。 在远程测距方面,超远程测距由于留给自动驾驶的机器判别时间较长,仍然可以采用双摄像头视觉传感器和毫米波LiDAR来完成;在150~250M安全避障距离内,DTOF VCSEL激光LiDAR传感器由于机器计算时间少,硬件反应速度更快,硬件可靠
[汽车电子]
VCSEL激光<font color='red'>LiDAR</font>成自动驾驶汽车必备
移动机器人激光雷达感应模块的模拟前端设计
网报道(文/李宁远)仅设计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移动机器人分为板和感应模块两大设计类别。雷达、或超声波接近应用的感应模块等等都在移动机器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移动机器人感应模块通常需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需要具有集成或分立数字转换器的高速信号链,二是需要具备快速功率脉冲能力,这主要是针对一些需要主动照明的,三则是感应模块与计算模块之间能够实现高速低延迟通信。 (移动机器人系统设计,) 激光雷达感应模块中放大器如何选择? 激光雷达感应模块首选的肯定是高速(GBW =50MHz)这一类。对于高速运算放大器,我们考虑的肯定其带宽、噪声、精度。当然小尺寸以及合适的电压也是必需的。在基于TDC的激光雷达系统中,可以使用双极
[机器人]
SVI获FMCW激光雷达技术专利 能快速实时获取信息
据外媒报道,StereoVision Imaging(简称SVI)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授予的四项新专利和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授予的一项新专利。这五项专利主要针对生物识别/物体识别和遥感技术,扩展了该公司的专利技术组合。 (图片来源:StereoVision Imaging) 过去10年,SVI的研发投资超过1亿美元,已发布61项专利。此次获得的新专利主要涉及调频连续波(FMCW)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包括生物特征测量、识别和安全、自动驾驶汽车、医学生物特征监测、机器人技术和移动设备。这五项新专利的应用
[汽车电子]
SVI获FMCW<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技术专利 能快速实时获取信息
禾赛李一帆:自研芯片,四年内将激光雷达性能提升十倍
禾赛发布固态补盲激光雷达。在这个赛道也开始内卷的当下,李一帆认为芯片自研是禾赛的核心竞争力。而本着发布后一年内一定要量产的原则,禾赛的发布会虽然来迟了一点但并没有错过时机。 11 月 2 日 , 禾赛科技正式发布 面向 ADAS 前装量产车的纯固态近距补盲激光雷达——FT120 。 “这次与其说是发布会,不如说是借着产品发布的名义和大家讲讲我们是怎么想的。” 发布会就在禾赛科技位于上海的办公大厅内,CEO李一帆站在圆形大厅中间,举着杯冰可乐,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一解答了外界对于禾赛,对于激光雷达可能有的疑惑。 尤其是关于产品发布节奏,李一帆表示,禾赛的习惯是发布的产品一定要是一年内可量产的,禾赛不会为了提
[汽车电子]
禾赛李一帆:自研芯片,四年内将<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性能提升十倍
体型价格双优势的激光雷达,飞利浦科学家怎么做到的?
好企业不乏资本追逐。11月14日,记者报道独家获悉,国内首家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穿戴式激光扫描器的苏州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将启动新一轮融资,记者向浩创科技董事长杨心怀求证,确认消息属实,并透露此轮融资额约在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浩创是自八年前成立开始就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民营科技企业,创始人杨心怀原为 飞利浦 终身科学家,放弃跨国企业高薪回国创业,聚焦低功耗 激光识别 技术,其产品的首个运用便是在快递市场替代笨重扫描枪的状如指环的超轻型激光扫描器。   但这个指环扫描器只是这个低功耗激光识别技术最先落地的第一个产品,其运用空间要广阔得多,如在无人驾驶汽车、搬运机器人等。“技术上是互通的,算法也不是很复杂,其实我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