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3150A的虚拟仪器通用以太网接口设计

发布者:TranquilOasis最新更新时间:2011-05-12 关键字:W3150A  虚拟仪器  以太网接口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0 引言

  虚拟仪器以其性价比高、开放性强等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 并成为测控仪器新的经济增长点。步入信息化时代最显着的标志就是信息网络在各行业中的渗透和普及, 其中以太网最为典型。以太网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吞吐能力强、适应性好、网络管理能力日益提高的网络, 它可以方便地将数据采集系统纳入局域网甚至Internet。

  而以太网总线则有可能代替现行的其他总线方式而成为虚拟仪器数据采集系统的首选接口。

  1 以太网接口的总体设计

  1.1 以太网接口设计方案选择

  以太网接口的设计通常有三种方案: 其一是采用FPGA实现物理层、网络层、接入层和传输层等各层的描述, 该方案要自行实现复杂的TCP/IP协议, 难度较大; 二是基于物理层网络控制器和微处理器来实现网络传输, 该方案的优点是灵活性强, 可以针对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协议,可实现协议的精简; 三是采用专用的协议处理芯片实现以太网数据传输, 该方案的硬件电路相对简单, 开发周期短, 并有越来越多的芯片可供选择, 且集成了多种协议, 使用十分方便。

  本设计采用第三种接口方案, 即采用专用的TCP/IP协议集成芯片, 并由FPGA实现对协议处理芯片的控制, 从而实现以太网数据传输。协议处理芯片选用内部固化了TCP/IP协议的W3150A+并配合物理层芯片RTL8201, 该方法硬件电路相对简单, 并可利用逻辑硬件实现, 从而使系统设计更加简单、紧凑。

  1.2 以太网控制芯片W3150A+简介

  W3150A+是WIZnet公司专门为以太网互联和嵌入式系统推出的TCP/IP协议栈芯片。W3150A+能够实现TCP、UDP、IP Ver.4、DHCP、ARP和ICMP等协议, 同时, 网络接口层(包括MAC子层和DLC子层) 也可在该芯片中实现。同时还能提供四路网络连接, 其内部有16KB的双口RAM可作为数据缓冲区, 并可支持全双工模式, 同时带有标准的MII接口, 可方便连接物理层接口芯片。

  此外, WIZnet公司还提供了Socket API程序包,可以加速应用程序的开发。

  图1所示是W3150A+芯片的结构框图。由图1可见, W3150A+主要由4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MCU接口。W3150A+提供有直接总线接口、间接总线接口和SPI 总线接口。既适合与类似8051单片机的总线连接, 也非常适合与只有IO口而没有总线接口的控制器连接; 第二部分是TCP/IP协议栈。W3150A+已经完全固化了从MAC层、网络层到传输层所需要的协议, 因此, 用户无需了解这些协议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实现代码; 第三部分是接收和发送缓冲区, 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的数据就是通过这些缓冲区来交换的; 第四部分是以太网物理层接口(MII接口)。W3150A+可以与物理层芯片RTL8201无缝连接, 从而实现10/100BaseT以太网物理接口。


图1 W3150A+芯片结构图

  W3150A+内部的寄存器分为两个存储器和两类寄存器。两个存储器分别用于数据传输的输入和输出, 两类寄存器分别是通用寄存器和端口寄存器, 每类寄存器都含有大量的状态字控制寄存器。下面简要介绍比较重要的状态字控制寄存器。

  Sn_MR: 端口n模式寄存器, 该寄存器用于设置端口的选项或协议类型;

  Sn_CR: 端口n命令寄存器, 该寄存器用来设置端口的初始化、关闭、建立连接、断开连接、数据传输以及命令接受等;

  Sn_IR: 端口n中断寄存器, 该寄存器用于显示建立和中止连接、接收数据、发送完成以及时间溢出等信息;

  Sn_PORT: 端口n的端口号寄存器, 该寄存器可在TCP或UDP模式下设定对应的端口号;

  S_TX_FSR: 端口n发送存储器剩余空间寄存器, 该寄存器用于指示用户可以使用的发送数据空间的大小, 在发送数据前, 用户必须先检查剩余空间的大小, 然后控制发送数据的字节数;

  Sn_TX_RR: 端口n发送存储器读指针寄存器, 该寄存器用于指示端口在发送过程完成后发送存储器的当前位置。当端口n的命令寄存器收  到SEND 命令后, 可随即从当前Sn_TX_RR 到Sn_TX_WR 的数据中发送出去, 发送完成后,Sn_TX_RR的值自动改变;

  Sn_TX_WR: 端口n传输写指针寄存器, 该寄存器可指示向TX存储器写入数据时的地址;

  Sn_RX-RSR: 端口n接收数据字节数寄存器,该寄存器只是端口接收数据缓冲区接收数据的字节数, 通常可由Sn_TX_RR到Sn_TX_WR的值计算得出, 向端口n命令寄存器写入RECV命令后,寄存器的值将自动改变, 并可以接收远程对端的数据;

  Sn_RX_RD: 端口n接收缓冲区读指针寄存器, 该寄存器只是端口接收过程完成后的读地址信息。

  W3150A+内部有4 个独立的端口(Socket) ,它们的状态、控制分别映射在第二到第五寄存器区。主要用于实现端口工作模式的控制(TCP服务器、TCP客户端、UDP或PPPOE等)、设置该端口的端口号, 设置该端口目的主机IP地址和端口号, 以及端口接收和发送数据控制等。

  2 以太网接口的硬件设计

  本接口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FPGA 与W3150A+的接口设计, 物理层芯片RTL8201与W3150A+的接口设计以及时钟模块和电源模块的设计。其硬件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硬件设计结构框图。

  2.1 W3150A+与FPGA的接口设计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FPG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的计算能力、容量以及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它正以高度灵活的用户现场编程功能、反复可改写功能、高可靠性等优点, 成为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的新宠。

  考虑到成本、实用性以及功耗, 本设计选用的FPGA 芯片是Altera 公司MAXII 系列的EPM570GT100C4。MAXII系列器件是一种非易失性CPLD, 采用0.18μm的制造工艺, 并包含有240到2210个逻辑单元和8Kbits非易失性存储器, 它相对于其他的CPLD可以提供快速、稳定、数量更多的I/O管脚。

  W3150A+与微处理器芯片的接口方式有三种: 直接总线接口模式、间接总线接口模式和SPI模式。其中直接总线接口模式适用于大数据量传输的情况; SPI模式的接口连线较少, 适用于数据量不大, 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情况; 间接总线接口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性能则介于它们两者之间。本系统采用直接总线接口模式, 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其具体的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W3150A+与FPGA的接口电路。

  2.2 物理层芯片与W3150A+的接口设计

  RTL8201BL是一个单端口的物理层收发器,它只有一个MII/SNI (媒体独立接口/串行网络接口) 接口。可用于实现全部的10/100M以太网物理层功能, 包括物理层编码子层(PCS)、物理层介质连接设备(PMA)、双绞线物理媒介相关子层(TP-PMD)、10Base-Tx编解码和双绞线媒介访问单元(TPMAU)。PECL接口可支持连接一个外部的100Base-FX光纤收发器。这款芯片使用先进的CMOS工艺制作, 可以满足低压低功耗的需求。

  RTL8201BL与W3150A+可通过标准MII接口相连, 其中引脚RX_CLK、RXDV、RXD [0:3] 以及COL用于数据的接收, 而TX_CLK、TXE、TXD[0:3] 用于数据的发送。其具体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4 物理层芯片与W3150A+的接口电路。

  3 数据传输的实现过程

  通过控制器对寄存器进行读写访问操作, W3150A+就可以进行网络连接。下面介绍具体的操作过程。

  首先应进行初始化。初始化设置包括基本设置、网络信息设置, 端口存储器信息设置等, 设置完后就可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可以采用TCP、UDP、IP_RAW和MAC_RAW模式进行, 并可在端口n模式寄存器(Sn_MR)的协议类型中选择通信模式。其中, 基本设置包括模式寄存器(MR)、中断屏蔽寄存器(SIMR)、重发时间寄存器(RTR)、重发计数寄存器(RCR) 等; 设置网络信息包括设定网关(GAR)、设定源硬件地址(SHAR)、设定子网掩码(SUBR)、设定源IP地址(SIPR) 等; 而设置端口存储器信息则主要是设定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分配, 具体可通过设置RMSR、TMSR寄存器实现。

  本系统在FPGA芯片EPM570GT100C4的基础上可利用软件Quartus II来开发逻辑控制功能, 从而实现对W3150A+的控制。其主要端口如下:

  nrst: 复位输入键, 低电平有效;

  clk : 时钟输入;

  nwrst 复位输出, 可复位W3150A + 和

  RTL8201;

  nwr: 对W3150A+写使能信号, 低电平有效;

  nrd: 对W3150A+读使能信号, 低电平有效;

  ncs: W3150A+片选信号, 低电平有效;

  address: 15位地址信号;

  data: 8位数据信号;

  本接口通信设计采用的是UDP通信方式, 其通信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UDP通信流程图。

  端口初始化主要是对端口进行初始化, 包括设置UDP模式、设置端口号, 设置OPEN命令;通过Sn_RX_RSR寄存器的值可检测是否收到数据, 若非零, 即进入数据接收处理; 接收处理时, 首先读取Sn_RX_RSR寄存器的值, 即接收数据字节数, 然后计算偏址和实际物理地址, 再根据物理地址读取数据。在读取数据过程中, 如果物理地址到达该端口设定的高限地址, 则先读高限地址的数据, 然后将物理地址改为基地址, 然后再从基地址继续读取剩余的数据。读完所有的数据后, 可将Sn_RX_RR的值加上读取的数据长度, 然后写入Sn_RX_BASE, 最后再向端口n的指令寄存器写入RECV命令。

  发送数据? /发送处理的实现过程是首先读取S_TX_FSR寄存器的值以便能使用发送数据空间的大小来计算偏址和实际物理地址, 然后再从物理地址写入要发送的数据。在发送数据过程中, 如果物理地址已到达该端口设定的高限地址, 则先将数据写入高限地址, 然后再将物理地址改为基地址, 接着从基地址继续写入数据。写完所有的数据后, 再将Sn_TX_WR的值加上发送的数据长度, 然后写入Sn_TX_BASE, 最后向端口n的指令寄存器写入SEND命令。

  发送完成的确定可在发送(SEND) 命令后,通过检测Sn_CR的值来判断数据是否全部发送完成。

  当远程对端不存在或数据传输不正常时, 将产生超时错误。此次可以通过对Sn_IR (TIMEOUTbit) 检测来判断是否超时。

  当操作全部完成时, 应关闭窗口, 即将Sn_CR寄存器置为CLOSE。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及其数据传输的实现过程。利用本文的方法可以使以太网接口正常运行, 故可为后续的虚拟仪器开发奠定基础。事实上, 本方法已经过多次试验证明: 完全满足工程需要。

关键字:W3150A  虚拟仪器  以太网接口 引用地址:基于W3150A的虚拟仪器通用以太网接口设计

上一篇:取自USB端口的电源电路
下一篇:基于USB 2. 0数据采集系统的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23

基于虚拟仪器的核能海水谈化实验测控平台
摘要:为了测量大型双塔4效高温多效海水淡化实验装置各部位的温度、压强及流量等热工参数,建立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海水淡化实验测控平台。使用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及计算机等并在LabVIEW平台中实现了将传感器及热电偶的电压信号采集、输出、存储和分析。成功解决了实验系统的测量和监控合乎逻辑。 为了研究竖直蒸发管高温多效海水淡化(VTEMED)系统的工艺流程和关键工艺技术及稳定运行时的热工水力学参数影响等,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建立了大型双塔4效高温多效海水淡化实验装置。为了测量各部位的温度、压强及流量等热工参数,建立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海水淡化实验测控平台。使用高精度数据采集板及计算机等并在LabVIEW平台中实现了将传感器及热电偶的电
[测试测量]
基于<font color='red'>虚拟仪器</font>的核能海水谈化实验测控平台
基于虚拟仪器的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1 引言   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生产经常涉及到液位和流量的控制问题,例如饮料、食品加工,居民生活用水的供应,溶液过滤,污水处理,化工生产等多种行业的生产加工过程, 通常要使用蓄液池。蓄液池中的液位需要维持合适的高度,太满容易溢出造成浪费,过少则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器自动调整蓄液池的进出流量,使得蓄液池内液位保持正常水平,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这些不同背景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简化为某种水箱的液位控制问题。因此液位是工业控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特别是在动态的状态下,采用适合的方法对液位进行检测、控制,能收到很好的生产效果。   传统的液位控制系统大多采用PLC和组态软件来实现,也有用单片机控制的系统,是所谓的实
[测试测量]
基于<font color='red'>虚拟仪器</font>的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工业千兆以太网接口
Heinz Zenkner 博士,伍尔特电子独立顾问 无线网络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工业领域。在众多应用中,有些情况需要更可靠并且更安全的通信。使用智能传感器,和具备高效调制与编码技术的仪表可以建立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 此类网络的传播特性好,带宽低,不过目前开发的大部分产品局限于低于 1 Mbit/s 的低数据量传输场景。 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天生不如有线网络可靠。因此,特别是在工业环境中,有时候有线网络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 有线以太网 与无线网络类似,有线网络在终端之间以数据帧的方式进行传输。 目前, 通信速率有 100Base-TX (100 Mbit/s 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 Gbi
[工业控制]
工业千兆<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font color='red'>接口</font>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子测量工作站设计与实现
现代工业和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电子测量技术进入广泛使用、综合测量阶段,大型设备、系统的现场监控和测试设备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市场。综合测试设备的核心由多类别、高性能的电子测量仪器集群和计算机构成,重视用户接口信号的适用范围和设备适应恶劣工作环境的能力。随着大规模综合测试在设备、系统中的广泛使用,对大规模现场测试设备的需求将日益成长。电子测量工作站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可有效解决设备应急抢修的问题。电子测量工作站运用虚拟仪器技术把计算机、仪器硬件、计算机软件等结合起来,除了传承传统仪器的已有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很多传统仪器不能及的先进功能,具有高度灵活性,突破了在数据处理、传送及存储方面的限制。USB接口已成为PC机的标准配置,
[测试测量]
基于<font color='red'>虚拟仪器</font>技术的电子测量工作站设计与实现
如何组建虚拟仪器系统?
组建虚拟仪器系统可分为五个步骤: (1) 选择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平台。组建虚拟仪器时,绝大多数会采用Windows 系列操作系统,开发软件平台可选择Labview、Labwindows/cvi、Agilent-VEE、VC 和VB 等。 (2) 选择总线形式和总线机箱。总线可选择VXI 和PXI。 (3) 选择机箱内嵌式或外置式计算机。内嵌式计算机使虚拟仪器系统结构紧凑,外置式计算机成本较低。 (4) 选择仪器模块。根据实际需要,从模块化仪器供应商处采购各种仪器模块。 (5) 选择信号调理模块和自制专用模块。组建一个虚拟仪器系统通常还会碰到信号调理模块的选择问题,当信号特殊时,还需自制部分信号调理模块。
[测试测量]
浅析虚拟仪器监测系统的独特之处
因为虚拟仪器监控系统用可重复使用的原码库函数进行软件设计,所以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开发周期短,费用低; (2)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可以方便地提升系统的测控能力和水平,技术更新与计算机进步同步; (3)可重用性与可配置性强,可以通过配置现有系统来满足变化的测控要求或增加新的功能,适合于一机多用的测控系统; (4)易与其他设备相连。引入虚拟仪器技术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要求。 根据技术要求,透平压缩机运行工况在线监测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防喘振控制功能,即现场在线监控系统连续监测压缩机运行的气动热力参数,当监测到压缩机进入喘振工况时,就发出操作指令,打开防喘振阀; (2)逆流保护功能,即实时地监测机组及相关
[测试测量]
浅析<font color='red'>虚拟仪器</font>监测系统的独特之处
基于DM9000AE的S3C2440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三星ARM9芯片S3C2440嵌入式系统的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方案,采用了工业级以太网控制器DM9000AEP成功实现了嵌入式系统网络数据交换。论文在重点阐述了网络接口电路基础之上,对Windows CE系统控制软件部分DM9000AEP的驱动程序和注册表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得到广阔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工业控制、通信类和消费类产品发展的方向。以太网在实时操作、可靠传输、标准统一等方面的卓越性能及其便于安装、维护简单、不受通信距离限制等优点,已经被国内外很多监控、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广泛关注,并在实际应用中展露出显著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9000AE网络接口芯片和32位
[单片机]
基于DM9000AE的S3C2440嵌入式系统的<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font color='red'>接口</font>设计
基于ARM7与虚拟仪器的串口通信方案
引言 LPC213X系列是NXP公司开发的基于ARM7TDMI-S核 ,拥有ARM体系结构v4版本的嵌入式单片机,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通信等领域,并逐步成为各种仪器仪表的首选控制芯片之一。虚拟仪器(labview)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包含了丰富的处理函数和各种算法。目前大部分虚拟仪器要求配以不同总线标准的NI数据采集卡与之配套使用;而由单片机控制的仪表仪器大多自成系统,不能和虚拟仪器配接,这样的系统,其数据分析功能和图形化处理能力有限。如果能将性能优越的LPC213X系列与LabView图形化软件技术结合应用在以嵌入式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虚拟仪器仪表系统中,则不仅能发挥嵌入式单片机实时性强等优
[单片机]
基于ARM7与<font color='red'>虚拟仪器</font>的串口通信方案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