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ink现场总线的通信初始化设置方法和应用比较分析

发布者:星辰耀眼最新更新时间:2012-07-14 来源: 中国传动网关键字:CC-Link  现场总线  通信初始化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CC-Link现场总线是日本三菱电机公司主推的一种基于PLC系统的现场总线,这是目前在世界现场总线市场上唯一的源于亚洲、又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现场总线。它在实际工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制造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CC-Link现场总线的应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对系统进行通信初始化设置。目前CC-Link通信初始化设置的方法有三种,本文将对这三种不同的初始化设置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寻求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来选择最简单有效的通信初始化设置方法。这对CC-Link现场总线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则为设计人员在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工作量和节省时间,二则也试图探索一下是否可以进一步发挥和挖掘CC-Link的潜力。 

实验系统简述

    为了便于比较通信初始化设置方法,我们首先在实验室中建立了这样一个小型的CC-Link现场总线系统.整个系统的配置如图1所示。  

    在硬件连接设置无误之后,就可开始进行通信初始化设置。

三种设置方法的使用  

    首先采用的是最基本的方法,即通过编程来设置通信初始化参数。编制通信初始化程序的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在参数设定部分,将整个系统连接的模块数,重试次数,自动返回模块数以及当CPU瘫痪时的运行规定(停止)以及各站的信息写入到存储器相应的地址中。在执行刷新指令之后缓冲存储器内的参数送入内部寄存区,从而启动数据链接。如果缓冲存储器内参数能正常启动数据链接,这说明通信参数设置无误,这时就可通过寄存指令将参数寄存到E²PROM。这是因为一旦断电内部寄存区的参数是不会保存的,而E²PROM中的参数即使断电仍然保存。同时通信参数必须一次性地写入E²PROM,即仅在初始化时才予以执行。此后CPU运行就通过将E²PROM内的参数送入内部寄存区去启动数据链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通信参数设置有误(如参数与系统所采用的硬件不一致,或参数与硬件上的设置不一致),数据链接将无法正常启动,但通常并不显示何处出错,要纠正只有靠自己细心而又耐心地检查,别无它法。反过来,如果通信参数设置正确而硬件上的设置有错,CC-Link通信控制组件会提供出错信息,一般可通过编程软件包的诊断功能发现错误的类型和错在哪里。[page]

    第二种通信初试化设置的方法是使用CC-Link 通信配置的组态软件GX-Configurator for CC-Link。该组态软件可以对A系列和QnA系列的PLC进行组态,实现通信参数的设置。

    整个组态的过程十分简单,在选择好主站型号之后就可以进行主站的设置,此后再陆续添加所连接的从站,并进行从站的设置,包括从站的型号和其所占用站的个数。最后组态完成的画面如图3所示。

    在组态过程中的各个模块的基本信息都会显示在组态完成的画面上,整个画面简单直观,系统配置一目了然。然而在组态完成后启动数据链接时出现了问题。   

    当选择“Download master parameter file”之后,弹出一对话框,要求选择是将参数写到E²PROM还是缓冲存储器。无论选择其中任何一种,软件都会提示“是否现在执行数据链接?”,如果选择“是”,各站点的LED灯指示正常。然而当把此时运行正常的PLC复位后重新运行,各站点均出错。这种情况说明组态文件并未能真正写入到E²PROM中,也就是说该组态软件并不具备将参数写入E²PROM这部分功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使用E²PROM启动数据链接,就必须在主站中再写入“参数寄存到E²PROM”这段程序,靠组态和编程共同作用来正常启动数据链接。显而易见,这种方法是利用组态软件包设置通信参数,再利用编程将这些参数写E²PROM,这才得以完成数据链接所必须的最后步骤。当然这在实际使用时会带来某些不便,但它毕竟可以省略将通信参数写入缓冲寄存区的一段程序,在这个意义上也给CC-Link的使用者带来许多便利。

    最后一种方法是通过CC-Link网络参数来实现通信参数设定。由于这是小Q系列的PLC新增的功能,而A系列和QnA系列PLC并不具备这项功能。因而在进行这种设置方法的实验就必须将原先使用的主站模块换成Q系列的PLC。

    整个设置的过程相当方便。只要在GPPW软件的网络配置菜单中,设置相应的网络参数,远程I/O信号就可自动刷新到CPU内存,还能自动设置CC-Link远程元件的初始参数。如下图所示。如果整个CC-Link现场总线系统是由小Q 系列和64个远程I/O模块构成的,甚至不须设置网络参数即可自动完成通信设置的初试化。

比较和分析    

    在使用过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之后,对它们的优点和弊端都有了一个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

    编制传统的梯形图顺控程序来设置通信参数最为复杂,编程时耗费的时间长。并且在调试时一旦发现错误,就需要一条条指令校对,寻找出错误所在,因此有着很大的工作量。然而它仍然有着其他方法所没有的优势。首先,在编完整个设置的程序之后就能非常清晰的了解整个设置过程,掌握PLC是如何运作,启动数据链接的。其次,整个编程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要编制正确的程序必须建立在熟练的掌握各种软元件的使用条件的基础之上,因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各个软元件的功能,接通条件都能有非常好的理解,并能熟练使用。对初学且有志牢固掌握CC-Link通信设计者最好从这里入手。[page]

    采用的组态软件进行设置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简单直观,在画面上能够明了地看到整个系统的配置,包括主站所连接的从站个数,各从站的规格和性能,一目了然。而且一旦发生错误或是要更改参数,都能够很快地完成,节省了很多时间和工作量。然而它也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无法将参数寄存到E²PROM中,在复位之后,刚写入的组态内容将不复存在。倘若在实际的应用中,现场的情况错综复杂,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果中途需要复位,那么组态软件将无能为力,必需重新设置再写入,这样会影响工作进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组态软件,并辅以将通信参数从缓冲积存区写入E²PROM的程序,就能完成整个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此外,组态软件目前还不支持小Q系列的PLC。

    最后,利用网络参数设置的方法简单有效,只要按规定填写一定量的参数之后就能够很好的取代繁冗复杂的顺控程序。在发生错误或是需要修改参数时,同组态软件一样,也能很快地完成,减少设置时间。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设置过程中跳过了很多重要的细节,从而无法真正掌握PLC的内部的运作过程,比较抽象。例如在填写了众多参数之后,虽然各站的数据链路能正常执行,但是却无法理解这些参数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如何作用的,如何使得各站的数据链接得以正常完成。 

小结

    总之,三种方法各有千秋,适用于在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情况下(譬如不同的PLC系列)供使用者灵活选用。如果旨在清晰地了解PLC内部的运作,可以用编程的方法;如果旨在节省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设计调试时间,可以用网络参数的方法。组态软件的方法可以算是这两种的结合。在实际的应用中,通过网络参数来进行通信初始化设置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最为优越的方法,方便、可靠、功能全面这三点就已经很好的满足了系统的需求,缩短了CC-Link现场总线在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工控场合时设计和调试的时间,降低了工作的难度,更方便了以后的故障检修和维护。遗憾的是它只适用于小Q系列PLC。

    随着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现场总线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将发展得更为成熟和完善,并将出现更为便利且功能强大的通信设置的方法,使将来的现场总线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现场。   

关键字:CC-Link  现场总线  通信初始化 引用地址:CC-Link现场总线的通信初始化设置方法和应用比较分析

上一篇:ROCKWELL基于DeviceNet现场总线的汽车总装生产线控制系统
下一篇:CC-Link在空调行业应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11

现场总线转向以太网络
  Ethernet网络出现于1975年,随后3COM公司致力于使以太网的使用成为一个多供应商标准,并于1982年制定成为IEEE802.3标准的第一版本。1990年2月该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纳,正式成为ISO/IEC8802.3国际标准。在这期间,Ethernet从最初10Mbps以太网过渡到100Mbps快速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直至发展到今天的千兆以太网和光纤以太网。可以说,开放的Ethernet是二十多年来发展最成功的网络技术,并导致了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Ethernet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高技术芯片和系统的开发,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性能,降低了系统成本。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Ethernet是为IT
[嵌入式]
汽车现场总线网络的定义与优点
现场总线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掀起了一股现场总线的热潮,某些厂商也推出了一些现场总线的产品。但也有某些赶时髦的厂商将“现场总线”一词滥用,致使某些用户对现场总线的认识模糊。如果误认为现场总线仅仅是用数字信号传输的仪表代替模拟信号(4~20mA DC)传输的仪表,那就无异于将个人电脑当成一台游戏机看待。 现场总线的优点 1 一对N结构 一对传输线,N台仪表,双向传输多个信号,如下面图—12中所示。这种一对N结构使得接线简单,工程周期短,安装费用低,维护容易。如果增加现场设备或现场仪表,只须并行挂接到电缆上,无须架设新的电缆线。 2 可靠性高 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强,精度高,无须采用抗干扰和提高精度的措施,从而降
[嵌入式]
浅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现场总线
1 引言    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测量控制系统是21世纪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微机化分散式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自动化程度高、组态灵活、运行可靠、占地少、投资省、设计维护简单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业内的共识。正是由于传输高效、通讯可靠、接口灵活的现场总线为信息繁杂、组态灵活、运行高速的分散式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提供了通讯上的保证。同时,选择不同的通讯方式、选择不同的现场总线也相应决定了整个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不同特点。     在我局综自站现场总线中,主要有3种类型:1、许继的Lonworks总线;2、南瑞继保公司测控网采用的WorldFip总线;3、以太网。 2 总线类型比较 国内不同的自动化厂家出于不同的设计侧重点,总线的选用
[嵌入式]
现场总线通信安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现场总线的特点是开放、互联,这是它优于其它形式系统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开放互联的性质也给现场总线系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讨论了现场总线系统的通信安全问题,指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在设备层实现通信安全的方案。根据现场总线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了模块化的加密方案,并且对这一方案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探讨了其对总线通信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现场总线 通信安全 加密 自动化系统 设备层通信 层式结构 我国已经提出了“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战略。在生产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并以此为基础实施企业CIMS工程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必将成为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现场总线在这一系统中扮
[应用]
现场总线CAN在监控系统网络中通信协议设计
  1 前言   船舶电站监控系统主要用于监控船舶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调节改善船舶供电的电力品质。本系统取代传统的点对点连线的控制方法,采用CAN 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发电机组的远程控制。基于CAN 总线具有结构简单、通信方式灵活的特点及其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为该监控系统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 网络通信平台设计   船舶电站监控系统采用 CAN 现场总线连接各设备,通信网络由监测网络与控制网络组成,采用双冗余总线结构,系统网络结构图如图1 所示。    图1 电站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监测网络由若干个数据采集模块与1 个网关组成,主要负责采集传输现场用于测量柴油发电机组
[嵌入式]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概念、组成、特点
  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概念(FCS)   现场总线控制是工业 .aspx" title="设备" 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blue" 设备自动化控制的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络。它是依靠具有检测、控制、通信能力的微处理芯片,数字化仪表(设备)在现场实现彻底分散控制,并以这些现场分散的测量,控制设备单个点作为网络节点,将这些点以总线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它是属于最底层的网络系统,是网络集成式全分布控制系统,它将原来集散型的DCS系统现场控制机的功能,全部分散在各个网络节点处。为此,可以将原来封闭、专用的系统变成开放、标准的系统。使得不同制造商的产品可以互连,是
[嵌入式]
使现场总线在本质安全区域内发挥作用
     许多工程师目前都在不知不觉中询问哪种现场总线技术适用于他们的设备。当被选中的技术要用于危险区域时,棘手的项目更加复杂化了。位于美国佛吉尼亚州彼得斯堡的Boehringer Ingelheim Chemicals公司确实遇到了这方面的挑战。Boehringer面临的是将本质安全型(IS)基金会现场总线H1(31.25kbit/s)网络用于分类的危险区域。    克服FISCO的缺点        在现场总线拓扑中,基于典型实体和FISCO的IS系统的缺点是安全栅是位于安全区域内,它是现场总线主干的一个组成部分,内有流经的最大电流,并等同于大的降压。        Boehringer Ingelheim Chemicals发
[嵌入式]
现场总线在低压电器行业中的应用
  1、Profibus总线技术       Profbus是一种不依赖厂家的开放式现场总线标准,采用Profibus的标准系统后,不同厂商所生产的设备不需要对其接口进行特别调整就可通信。Profibus为多主从结构,可方便地构成集中式、集散式和分布式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它分为三个系列:      (1)Profibus-DP用于传感器和执行器级的高速数据传输,它以德国标准DIN1924的第一部分为基础,根据其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对通信功能加以扩充,DP的传输速率可达12Mb/S,一般构成单主站系统,主站、从站间采用循环数据传送方式工作。        Profibus-DP的设计旨在用于设备级的高速数据传送。中央控制器(PL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