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全球格局剖析,国内的机会在哪里?

发布者:大伊山人最新更新时间:2018-07-10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汽车电子  全球格局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分为车体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汽车电子系统。目前,电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综合性能,使汽车从代步工具成为同时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

汽车电子主要构成示意图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汽车控制系统就开始从机械控制转向电子化的过程。先后经过独立控制、集中控制和整车控制3个阶段的发展,目前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占比不断提升,一些豪华车型的电子产品已占整车成本50%以上。可以说汽车电子产品已深入现代汽车控制各个子系统。与此同时,车载电子系统也快速发展,汽车音响,车载通讯等系统渗透率持续提高。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汽车电子两大分支(车体电控系统及车载电子系统)将进一步向智能化、电子化、联网化方向发展,带来汽车电子发展的全新纪元。

汽车车体电控技术发展阶段   

    汽车电子的分类

    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我们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大类:车体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系统。

    车体电子控制系统:与车上机械系统配合使用,即“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臵,主要应用在发动机及底盘;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以及车身电子系统。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化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转向系统等。

    车载电子系统:指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臵,它和汽车本身的行驶性能并无直接关系。主要包括了汽车信息系统(如行车电脑)、卫星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影音娱乐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等。

汽车电子总体分类    

    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由三个层级构成:上游为电子元器件(代表厂商:恩智浦,英飞凌等),中游为系统集成商(代表厂商:博世,电装等),下游为整车制造厂(代表厂商:奔驰,宝马等),其中上游元器件提供商又可以分为Tier2元件供应商及Tier3后段厂。相对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对于安全性要求高,行业具有TS16969、ISO26262、AECQ100等多种认证标准,认证周期较长,厂商进入整车厂配套体系大概需要2~3年的认证周期。目前汽车电子产业链主要掌握在国外几个大厂手中,行业集中度较高。

汽车电子产业链示意图

    随着AI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相关新技术已经逐步开始在汽车领域渗透。我们认为智能化,电子化以及联网化将成为未来五年内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传统汽车电子领域将迎来新一轮技术升级换代:充电系统、整车控制、驱动系统、储能系统等子系统都将迎来新的产业升级机遇。此外,具备全新功能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也将进入市场导入期。汽车电子供应商及产业链相关公司将从本轮技术升级中得到确定性成长。

汽车电子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汽车电子化程度持续提升

    近三十年来,汽车电子在汽车工业中发展迅速,已经被公认引导了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革命。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变革催生汽车电子行业的不断进步,完成了从机械化到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变革。而电子产品整车成本占比不断提升,其主要原因有:

    (1)汽车电子复杂度不断提高:从最早期的车载无线电、电子点火装臵到如今的安全控制系统、动力控制系统等多种机电一体化单元的组合,系统复杂度不断提高,单车价值量提升;

    (2)汽车电子持续升级:电子产品功能日趋强大,产品升级提高产品价值量。

1970s~2020s汽车电子整车成本占比    

    我们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汽车产业必将在智能化、电子化、联网方向掀起又一轮技术变革并进一步提高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预计,2020年汽车电子系统的成本占整车比重将达到50%。同时,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也极大提高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占比。根据IHS统计,特斯拉ModelS2013款中控屏系统成本已达到800美元以上。我们认为在量、价双重作用下,汽车电子行业快速发展近在咫尺。

汽车电子系统日趋复杂      

    随着汽车电子产业的成熟以及整车销售的日趋激烈,汽车电子呈现持续向低端车型渗透的行业特点。很多汽车电子产品已经从高端车型的专利成为普通车型的标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不同厂商称呼不同,有ESP、ESC、VSC等)的发展历史很好的体现了这一行业趋势。1995年博世ESP首次出现时只在奔驰S级轿车上装配。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价格下降博世ESP已发展至第9代并在雪铁龙等中级车普及,比亚迪速锐、瑞麒G5等国产车车型也开始装配ESP。根据相关统计,目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在新车中的渗透率已达25.5%。

美国天合ESC系统装配车型总结    

    车载电子系统也呈现这一特点,宝马的iDrive系统,奔驰的Command系统,奥迪的MMI系统等,均首先出现在品牌的旗舰车型上。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以及汽车厂商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这些科技感十足的功能也都渗透到了入门级车型上。又如汽车中控系统,曾经汽车中控显示屏导航系统只安装在高端车型上,而如今,前装车载导航渗透率达到了20%左右,成为普通车型的基本配臵。

    我们认为高端汽车电子系统进一步向中低端汽车渗透是必然趋势,而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提高单车电子系统种类及成本。相比于高端车,中低端车保有量更大,市场空间也更为广阔。高端电子系统低端渗透的产业趋势将极大提振汽车电子市场,带来量、价双重实质性提高。

    另外,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发展以及政策的推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这也将带来汽车电子的告诉增长。

    截至2016年6月,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新能源车相关政策30项,其中推广政策7项,行业规范规则8项,充电基础设施设施政策4项,企业目录相关政策5项,行业管理政策6项。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公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大幅提升新能源车和新能源应用比例,到2020年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500万辆。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16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51.7万和50.7万辆,同比增长51.7%和53%。考虑2020年产销200万辆规划,我们判断2017~2020年新能源车产销量仍将保持至少40.9%以上的年复合增速,行业保持高速成长。

特斯拉2013ModelS中控屏单元成本拆分

    我们认为国家对于新能源车支持态度不会改变,明后年相关部门仍会较大力度支持新能源车行业;各大整车厂也持续进行新能源车的研发,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车市场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判断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仍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速成长。

    汽车电子在不同车型中价值量不同,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远高于传统能源汽车。传统紧凑型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15%,中高档车这一数字提升至28%。目前混合动力轿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47%,纯电动轿车的汽车电子成本占比高达65%,并且成本比例仍在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车产销量的提高将直接提升汽车电子行业市场需求,是汽车电子未来发展的又一重要驱动因素。

汽车电子不同车型成本占比

    再者,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驱动行业整体升级。

    在传统汽车电子系统持续升级的同时,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目前看,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市场导入前期。我们认为在以自动驾驶和车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驱动下,汽车电子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行业升级并大大提高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占比。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规模(亿美元)及增速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已成为最振奋人性的汽车产业方向,各大传统整车厂商及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以期在这一未来最具有变革性的技术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传统整车厂商中,奔驰、宝马、奥迪、本田、沃尔沃均已开始研发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并准备推出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车型。新兴厂商谷歌,百度,特斯拉进展迅速,目前谷歌自动驾驶测试车辆行程已达150万英里,特斯拉测试车辆已行驶7.8亿英里。

    还有车联网的发展,这也将是汽车电子的重要推动力,汽车电子芯片的需求也会水涨船高。

    汽车电子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高

    汽车电子市场按照产业链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上游为汽车电子元器件厂商(Tier2)和后段厂(Tier3)。其中:Tier2厂商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相关核心芯片及其他分立器件。主要包括IC设计厂商(如恩智浦、飞思卡尔、英飞凌、瑞萨半导体等)以及分立元器件厂商(如车载大功率二极管厂商)。Tier3后段厂为Tier2厂商提供代工及封测服务,包括TSMC、Global Foudries等。

    中游为汽车电子的系统集成商(Tier1),主要进行汽车电子模块化功能的设计、生产及销售,具体包括博世、大陆、德尔福、日本电装等公司。下游则为整车厂(OEM)及维修厂(AM)。尽管国内的整车市场及汽车电子市场均保持中高增速,但国内汽车电子厂商相对落后。目前,国内轿车主要汽车电控单元产品,包括动力控制系统基本被外商垄断。而本土汽车制造商如奇瑞、吉利、哈飞等,在采用国产发动机配套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时,也只得采购国外企业相关配套产品。

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分类

    与消费电子相比,汽车电子行业技术门槛更高,认证周期更长,行业壁垒更大。这主要是由于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产品属性、使用环境较大差别所致:

    (1)使用环境:汽车电子产品通常工作在大温差,强震动,高功率环境;手机通常工作在日常环境。

    (2)设计寿命: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寿命通常十年/二十万公里,手机设计寿命一般5年,通常2~3年就会更新换代。

    (3)汽车整车产品良率要求高,对于上游汽车电子产品良率有更加严苛的要求。根据我们的产业调研,目前汽车电子产品工作十万小时失效几率已在0.5%以下。我们对比了主流汽车中控车机产品和手机可靠性试验项目,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测试涵盖高低温极端环境和电气极限性能测试,而手机主要进行外观和机械性能相关测试,并且在测试标准上,汽车电子要求也比消费电子严格的多。

汽车中控车机与手机典型测试项目对比          

    正是因为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使用上的巨大差距,汽车电子产品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远比消费电子严苛。行业内也有一系列标准,如TS16969,ISO26262,AECQ100,IECQAQP等,严格把控汽车电子相关产品质量。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行业标准认证程序庞杂。供应商进入大客户供应链必须通过国际相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整车厂的产品验证。一般从意向到批量供货需要10余项认证流程,而且往往还要等待新车型、新产品的产业链机会。因此汽车电子产品认证周期常常在18~36个月左右。

    由于汽车电子产品可靠性要求高,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高,使得整个行业集中度较高,Tier1厂商中博世、电装、麦格纳等国际巨头占有市场垄断地位。

汽车电子的典型验证周期

    (一)Tier1:系统集成国外巨头垄断,细分领域国内厂商逐步追赶

2015~2016 年全球前 15 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

    目前,汽车电子产业链Tier1系统集成厂商处于国际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车电子供应商占据70%市场占有率。与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相比,国外汽车电子产业起步较早,依托本国汽车巨头进行全球扩张,产业化优势明显。据统计,近五年德国,日本和美国厂商一直在全球汽车零配件百强中占据近70%的席位。2016年,中国只有延锋汽车饰件系统和中信戴卡进入汽车零配件全球百强。

201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市场格局

    汽车电子行业进入门槛高、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大、国际巨头占据垄断地位,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子行业整体发展,相关厂商取得了良好业绩表现。我们对北美、欧洲以及亚洲的代表公司伟世通、博世和日本电装等公司在金融危机后的汽车(电子)相关业务收入情况进行了分析。

    美国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伟世通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阵痛期后,于2012年开始触底反弹。2010~2015年的CAGR依然保持了7.7%的水平,而同期美国市场的乘用车销量CAGR为2.6%。德国博世公司近些年来继续扩大着自己的领先优势,2015年的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5%,近6年CAGR为8.2%,而欧洲市场同期乘用车销量非常惨淡,CAGR仅为-0.2%。

    日本电装公司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小,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2015财年(结算日为2016年3月31日)汽车业务的营收超过了4.4万亿日元(395亿美元),近6年CAGR为7.3%,而同期日本市场乘用车销量的CAGR为1.3%。

    根据罗兰贝格的报告,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收入增长,2010~2015年间的CAGR为6.2%。汽车零部件厂商营收增长情况明显好于整车市场。这也意味着相较于整车,汽车电子市场具有更高的利润水平。我们认为未来汽车电子厂商将在产业链中具有更好的话语权并进一步提高行业盈利水平。

    回到国内市场,根据智研数据中心整理的数据,2014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CR10达54.6%,市场同样是被博世,大陆,电装等国外Tier1供应巨头垄断。虽然汽车电子Tier1供应商中,国内厂商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但是在一些细分市场,如汽车内饰,国内厂商进步明显,已经开始逐步追赶。2015年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首次进入全球前百强榜单,排名26位;2016年,公司吸收伟世通汽车内饰业务,排名迅速上升至18位。我们认为虽然汽车电子门槛较高,认证时间较长,但国内厂商有希望通过资本并购快速切入相关产业链,实现中国厂商在汽车电子Tier1领域的突破。

    (二)Tier2:半导体巨头发力汽车电子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

    随着汽车电子进一步向电子化、智能化发展,汽车电子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处理器、计算能力将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自动驾驶、车联网的发展将使车用芯片成为未来汽车电子产业的核心。未来汽车半导体市场将为各大厂商提供一个高速成长的蓝海市场。

全球前十大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市占率排名(百万美元)

    目前,汽车半导体市场呈现国外巨头垄断的行业格局。根据IHS的统计数据,2015年行业CR8达58.4%,属于低集中寡占性市场。从去年开始,随着汽车半导体市场未来前景逐渐明确,未来IC市场驱动核心地位逐步确定,各大半导体厂商纷纷投入巨资加码汽车半导体市场,产业并购呈现井喷态势。

    传统汽车半导体厂商持续发力,希望能够扩大原有竞争优势。2015年3月2日,恩智浦(NXPSemiconductors)宣布收购竞争对手飞思卡尔(Freescale),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汽车半导体解决方案和通用微控制器(MCU)市场的绝对领导者。

    随着智能汽车对于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需求快速增加,传统消费产品半导体厂商开始加速汽车半导体布局,英特尔、高通、三星芯片巨头纷纷通过产业并购快速切入相关市场,抢占市场入口。2015年6月1日,英特尔宣布以约167亿美元收购FPGA巨头Altera。目前英特尔PSG的FPGA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

    2016年10月28日,高通宣布以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NXPSemiconductors),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半导体厂商。2016年11月14日,三星宣布以80亿美元收购哈曼国际工业(HarmanInternationalIndustries),正式进入汽车音响、互联网汽车解决方案等多方面的汽车电子领域。

    汽车电子Tier2半导体供应商对于技术要求较高,行业壁垒较高,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国内厂商在汽车半导体领域还处于落后地位,但是在车载功率半导体发展迅速,有望实现国产替代。Tier2其他供应商行业集中度弱于半导体厂商,面板,车载电容、继电器、连接器等领域国内厂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汽车电子系统分类繁杂,具有若干细分子行业。通过汽车电子细分市场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热度判断,汽车辅助系统(ADAS)、胎压监测系统(TPMS)、车载通信系统(Telematics)等汽车电子细分市场正处在高速成长期;同时,相关领域技术也逐渐成熟,为这几个领域产片大规模应用做好了物质基础。我们认为未来汽车电子行业将首先从这三个细分市场开始突破并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汽车电子各细分市场生命周期

    根据德勤的预计,2020年,Telematics、ADAS和TPMS三个领域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美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建议大家关注这三个子领域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会。

汽车电子主要细分市场规模、盈利性和市场集中度视图     

    国内汽车电子厂商的机会

    (一)芯片代工潜力突出,分立器件国产机会显现

    中国Tier3层级的电子厂商潜力突出,是汽车电子产业链中处于少数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子行业。近年来中芯国际在在晶圆制造领域稳居第五,2015年营收达22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在排名前五的代工厂里增速最快。而封测代工厂领域,长电科技,华天科技以及通富微电在业内也都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核心的汽车电子芯片设计领域,中国本土力量仍然较为薄弱,市场为国外巨头垄断。

    在分立半导体器件方面,国内厂商国产替代机会逐步显现。在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驱动下,相关功率半导体厂商纷纷投入研发。目前在车载功率二极管方面,云意电气具有相当竞争力;IGBT方面,华微电子、中车时代电气,比亚迪等厂商也具有一定的实力。

    (二)Tier1集成厂商仍需突破,海外收购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高端产品基本被海外汽车电子巨头所垄断,在相对低端产品领域,由于门槛相对较低,成为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的突破口,但是竞争相对激烈。对于一些基础模块的系统集成以及简单的汽车电子零部件,当前阶段中国厂商具有一定本土渠道及成本优势,有望在国产自主品牌车实现量的突破。

    汽车电子门槛较高,产业格局相对稳定,产业后来者面临较大的压力。我们认为国内厂商实现突破主要通过三种路径来切入:(1)从Tier2向Tier1供应商转型;(2)从后装市场玩家逐渐成为前装市场供应商;(3)通过收购海外成熟汽车电子厂商实现快速切入。其中通过海外收购是进入高壁垒的汽车电子行业最快捷的方式。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汽车电子正面临技术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产业并购已经成为行业一大趋势。各大厂商及其背后的资本纷纷进行产业布局。随着中国资本的崛起,中国厂商成为本轮产业升级并购的重要玩家,参与全球汽车电子行业产业并购。我们认为国内厂商有望通过收购快速获得汽车电子相关技术和渠道资源,成为本轮汽车电子产业升级的重要受益者。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均胜电子、航天科技均已布局海外汽车电子资产。

2011~2016年部分汽车零部件收购交易汇总     

    其中ADAS和TPMS会成为国产厂商的机会:

    (一)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ADAS,即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利用安装在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随时感应周围的环境,收集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辨识、侦测与追踪,并进行系统的运算和分析,从而与先让驾驶者察觉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有效增加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ADAS由多项配臵协调系统构成,通常包括自适应巡航系统ACC,车道偏移报警系统LDW,车道保持系统LKA,前撞预警系统FCW,自动紧急制动AEB,夜视系统NVS,盲点探测系统BSD,全景泊车系统SVC等。在汽车自动驾驶的技术演进过程中,ADAS扮演了未来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先导性技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ADAS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摄像头、雷达等硬件设备采集行驶环境中的各种静动态信息,经过芯片算法的处理加工,形成一套完备的安全辅助信息提供给驾驶员或者自行对汽车进行相应控制。上游产业厂商包括芯片厂商、摄像头厂商、雷达厂商及算法公司,下游对应ADASTier1系统集成商。

    目前Tier1系统集成市场集中度较高,这是由于其较高的技术要求及行业门槛所致。

    ADAS系统集成涉及感应、控制、计算等多个模块,对集成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整车厂商往往从国际大厂进行采购。在乘用车领域,Tier1集成商主要是大陆集团、德尔福、电装等,前五名系统集成商占据全球6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商用车领域,威伯科、大陆集团与博世集团合计占有全球60%以上ADAS份额。

ADAS产业链示意    

    们认为在Tier1领域国外汽车电子巨头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渠道优势,国内厂商短期内难于与之正面交锋。而ADAS上游细分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国内厂商有望短期内实现突破。

    目前ADAS国际下游市场基本上牢牢掌控在Tier1国际大厂手中,如博世、大陆、德尔福等。而ADAS上游产业链中,传感器技术、芯片与算法是技术核心。目前芯片和算法市场集中度较高,主要掌握在Mobileye、ADI、TI等国外公司手中。其中Mobileye占领全球ADAS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数据、算法长时间积累并研发了专用芯片EyeQ5,在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包括特斯拉、通用、大众、奥迪、宝马、雪铁龙、福特、本田、现代、捷豹、陆虎、尼桑、欧宝、雷诺、丰田和沃尔沃等在内汽车品牌都和Mobileye有合作关系。其他芯片巨头也都推出了ADAS相关芯片产品,如ADI的Blackfin处理器,TI的TDASoC系列,NXP的BlueBox等。

    芯片领域国内厂商尚处于落后地位,我们认为短时间内还无法与国外大厂进行竞争。而在算法领域,国内算法类公司凭借在视觉领域的多年积累,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竞争力。前向启创(亚太股份参股)、苏州智华(金固股份参股)、全志科技等公司已经能够基本实现ADAS功能,在车辆识别率等关键指标上与Mobileye公司差距不大,特别是全志科技在T系列与V系列产品的部分芯片中加入ADAS算法,可实现车距预警、车道偏离等识别功能,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

    毫米波雷达则是另一个机会。

    毫米波雷达是使用工作频段为30~300GHz毫米波(波长为1~10mm)的雷达。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毫米波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同厘米波雷达相比,毫米波雷达具有体积小、易集成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早期毫米波雷达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开始应用于汽车电子、无人机、智能交通等多个行业中。常见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工作频段为24GHz频段和77Ghz频段。少数国家(如日本等)采用60GHz频段。

毫米波雷达的发展历程 

    市场竞争格局方面,目前毫米波雷达技术主要由大陆、博世、电装、奥托立夫、Denso、德尔福等传统零部件巨头所垄断,特别是77GHz毫米波雷达,只有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TRW、富士通天、Hitachi等公司掌握。2015年,博世和大陆汽车雷达占有率均为22%,并列为全球第一。

2015年毫米波雷达全球市场份额 

    国内自主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与国际巨头产品尚存在较大技术差距,总体仍处于研制阶段。因研发成本及难度较低,目前国内厂商研发方向主要集中于24GHz雷达产品。国际市场上24GHz毫米波雷达供应链已相对稳定,国内厂商可以从飞思卡尔等供应商获得24GHz射频芯片。而77GHz产品设计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与合作协议等原因,英飞凌、ST、飞思卡尔等芯片厂商并没有对中国开放供应77GHz射频芯片,因此国内77GHz毫米波雷达的开发受到很大限制。

    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厂商不断加大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力度,自主品牌车载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可逐步实现批量装车应用。国内近期出现了多家公司,有望取得技术和市场上的突破。目前,国内24GHz毫米波(中短距)雷达已实现量产,有望率先实现国产替代。

    (二)胎压监测系统(TPMS)

    胎压监测系统(TirePressureMonitoringSystem,TPMS)是一种汽车安全技术,通过记录轮胎转速或者安装在轮胎中的电子传感器,对轮胎的各种状况进行实时自动检测,为汽车行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TPMS与ABS、安全气囊并称汽车三大安全系统,与ABS、EBD、EPS、安全气囊等汽车安全产品相比,TPMS具有“事前主动”特性。另外,除了具有安全防御性之外,TPMS还有节省汽车油耗、延长轮胎寿命等功效。

    轮速传感器来比较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测胎压的目的。当轮胎胎压处于较低状态时,车身重量会使汽车轮胎直径变小。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角速度加快,轮速传感器感知异常,从而触发报警系统。

    TPMS系统主要包括了两部分:安装在轮胎上的轮胎胎压监测模块和汽车控制台上的控制模块。按照TPMS的产业链进行拆解,上游厂商主要是以MEMS芯片供应商、ASIC芯片供应商以及芯片封测厂商为主,中游则是模组、结构设计的系统集成商为主,下游则是前装市场及后装市场。

    上游芯片市场目前外资巨头垄断市场,主要厂商包括飞思卡尔(Freescale),英飞凌(Infineon),通用电气(GE),东芝(Toshiba),恩智浦(NXP),爱特梅尔(Atmel)等,其中GE,飞思卡尔和英飞凌具有从胎压传感器、RF发射及接收器到MCU的完整产品线。

    中游TPMS系统集成市场国外巨头也占有垄断地位,行业集中度较高。全球TPMS系统集成厂商主要包括Schrader(喜莱德)、Continental(大陆)、TRW(天合)、BorgWarner(博格华纳)和PacificIndustrial(太平洋工业)等。其中Schrader与几乎所有主要汽车厂商都有合作,属于行业内的绝对龙头,已占全球TPMS市场份额的35%。在TPMS最大的北美市场,Schrader已经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其他的TPMS厂商如Continental和TRW也与近半数的汽车厂商有着TPMS相关领域的合作。

    另外,新能源汽车带动的功率器件也会成为国产汽车芯片供应商的另一个机会所在。

    目前,IGBT和IPM在应用中已作为单独的功能模块,其主要被IR、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国际大厂占据,国内厂商相对落后,替代空间广阔。目前高端武器装备电磁化发展趋势明确,核心功率半导体器件国产替代已迫在眉睫。我们认为在行业高成长以及自主可控大趋势下,国内高端功率半导体厂商将迎来历史机遇期,率先实现IGBT等高端器件国产化突破的厂商将获得高速发展。其他还有诸如汽车显示屏等机会。

    可以看到,虽然国产的汽车电子目前与国外差距明显,但是细分领域的突破在望。


关键字:汽车电子  全球格局 引用地址:汽车电子全球格局剖析,国内的机会在哪里?

上一篇:高端化进程持续加码 新能源汽车走向多元化发展
下一篇:工信部:推动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05

汽车也要“最强大脑” 智能车载系统大盘点
 上周,苹果公司宣布推出carplay车载ios系统,法拉利、奔驰等知名汽车品牌迅速跟进,或在新车型上安装该系统,或提供安装包。而作为全球最牛的IT公司之一,苹果的每一个新动作都像在科技领域里释放出强烈的信号,这次苹果的跨界,且不说其竞争对手将如何应对。对于早已动用研发力量争相开发还需收费的智能车载系统汽车厂商来说,将意味着什么呢? 至少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对于正经历数字革命的我们来说,在用车过程中能够享受高科技和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和安全,将是我们的最大需求,而无论哪一品牌的汽车产品,在高科技上的不断追求才是大势所趋。 智能生活需要“最强大脑”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消费者对于车载信息的要求不断提升,更智能、
[嵌入式]
2008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现状和展望
  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势头不减,规模达到121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连续五年增长率超过30%,目前产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图12003-2007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及增长率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能够保持连年的高速增长,和汽车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综合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汽车产业的繁荣直接带动了汽车电子产业的迅速崛起。中国汽车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2007年产量达到近888.24万部,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下游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对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汽车电子]
2008中国<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产业现状和展望
“绿色”始终是汽车电子发展的原动力
——专访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汽车电子工程经理康晓敦 “汽车排放问题一直是汽车电子发展的原动力。”近日,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汽车电子工程经理康晓敦在接受EEWORLD专访时,表达了他对全球及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走向节能环保,从而促进汽车工业快速地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看法。同时,他也就当前热门的混合动力车及纯电动车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飞思卡尔(中国)汽车电子工程经理 康晓敦 随着石油供应的日趋紧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电动车这种以电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凭借其节能、环保的优点日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然而,纵使电动汽车有很多优点,但它一时间却无法取代传统的燃气动力模式,而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新型清洁动力汽车中最具有产业化
[汽车电子]
“绿色”始终是<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发展的原动力
全球半导体照明市场格局及上市企业竞争分析
面对1500亿元的巨大市场蛋糕,以GE、PHILIPS、OSRAM、Cree、Lumileds、Nichia、ToyodaGosei等全球产业链巨头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国内4000余家LED诸侯企业,1万多家传统照明企业虎视眈眈,如今市场竞争格局正在进一上演“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LED产业市场竞争格局一览: 当前,我国掀起一股LED投资热,疯狂采购MOCVD机,2010年单在发改委登记备案的就有近700台,有些厂家不等发改委的补贴而直接购买。而MOCVD机台差不多被德国厂家AIXTRON和美国厂家VEECO垄断(两家MOCVD设备厂垄断了全球MOCVD设备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家产能有限,
[电源管理]
<font color='red'>全球</font>半导体照明市场<font color='red'>格局</font>及上市企业竞争分析
汽车电子中EMC辐射超标的整改方案分析及思考
一、Basic knowledge: 辐射发射——简称 RE,检测的是产品对外发出的辐射干扰。国际标准参考 CISPR25,国标参考 GBT18655。这个标准分为 Class1~5 一共 5 个等级,等级 5 的要求最严格,一般汽车行业会选 Class3 到 Class5,很少看到选 Class1、 Class2 的。当然很多车企都自己的企业标准。 二、How measure: 辐射发射的 setup:(示例,请不求甚解即可。) 辐射发射测试的线束长一般要求 1.7m~2m。蓄电池和负载箱之间会用 AN 即人工网络。AN 可以阻止 EUT 产生的射频电磁骚扰进入电网,同时衰减来自电网的干扰信号。测试频段一般为 1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中EMC辐射超标的整改方案分析及思考
ST深耕汽车电子行业30余年 Accordo5让高档汽车体验走向百姓家
现在, 车上使用的电子元器件 越来越多 。 意法半导体大中华及南亚区、韩国区汽车产品和分立器件部汽车市场应用高级总监Edoardo MERLI在 Accordo5产品发布会上谈到 : “ 在传统的汽车里,整个汽车里包含的一些半导体器件费用为350美元左右。但在现在最新汽车里有一些新的特性,比如ADAS等,整个半导体费用上升为1400美元,相当于有4倍的增长。 ” 如此的变化,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自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ST已经深耕汽车电子行业30多年,如果说十年磨一剑,深耕汽车电子行业30年的ST已掌握汽车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全部全部关键器件,并能把关键技术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解决方案,提供给他们的合作伙伴。 图示 S
[汽车电子]
ST深耕<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行业30余年 Accordo5让高档汽车体验走向百姓家
MEMS传感器怎样提高汽车电子的性能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是通过使用先进的微 制造 技术将 机械 器件、 传感器 和电子组件部署在单个硅 基板 上而实现。如今,这些技术已经逐渐取代了汽车市场各种车型使用的大部分传感装置,并带来系统在降低成本、持续可靠性(由于固有的稳健性)、空间利用(由于其紧凑的尺寸)以及工作性能等方面相当大的设计优势。   一般而言,汽车中使用的MEMS传感器可分为四类:   加速度计和 陀螺仪 。   用于 测量 流量和压力的传感器。   用于车载应用的传感器,包括可改善和 监控 道路视觉的 红外 传感器,进行车内温度和空气质量测量的传感器,以及用于平视 显示器 的微型扫描仪等。   用于汽车雷达的 射频 传感器。      图1:汽车传
[汽车电子]
MEMS传感器怎样提高<font color='red'>汽车电子</font>的性能
智能驾驶时代:汽车不再是信息孤岛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已逐渐步入智能时代。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汽车行业也进入驾驶智能化时代,而汽车电子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高端配置,其行业的机会何在?    8月4日,由慧聪网主办,慧聪汽车电子网承办,广州坤德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冠名的泰德隆’2015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品牌巅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主办方特邀北京佐思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杰先生,带来主题为“智能驾驶时代的汽车电子机会分析”的分享。   北京佐思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杰    以下是现场文字实录:   余杰:智能驾驶时代,其实质上就是智能驾驶、感知决策。智能汽车的发展过程,是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