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前装市场还未“真正”开始

发布者:GoldenEclipse最新更新时间:2018-06-0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疲劳驾驶  预警系统  前装市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高速公路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中,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事故所占比例达40%以上,对驾驶行为的有效预警和管控,是降低事故率的核心因素。

  然而,目前关于“驾驶疲劳”的概念还缺乏明确的定义,对驾驶行为的判断更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各方说法不一。 

 

 

  在技术和相关标准都在完善的过程中,也吸引了不同角色的企业参与其中,包括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厂商、AI视觉初创公司。

  前装还是空白,整体市场依旧被动

  从去年交通部发布9米以上营运客车必须加装前视的法令到现在,已经过了13个月的过渡期。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距离实际贯彻执行还有一定的缓冲期,但2018年这个政策肯定会落地。

  到时候9米的客车不加装前视将无法拿到安全证书,强制性的标准迫使市场做出反应。但从功能安全性角度来看,AEB功能毕竟不能做到所有场景的100%安全,疲劳预警(或者说驾驶行为监测)则是给AEB的加分项。

  尽管目前还没有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强制性标准出台,但对于供应商而言, 短期内ADAS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同时市场认可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在主动安全部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商用车司机平均驾驶时间长,更容易产生疲劳的问题,很多供应商将业务重点转到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虽然市场前景看似美好,但事实上很多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供应商是出于利益考虑,由此推动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落地。

  在商用车市场,为了能在主动安全领域分一杯羹,很多供应商加快了速度。就前视部分,最快在明年二三月份就可以完成一整套的SOP。按照以往的速度,完成一整套的SOP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

  但从现在开始到明年二月份完成,仅剩下半年多的时间。这种行为很难说是对市场的准确把控,还是仅仅因为看到了产品的卖点和市场机会就匆忙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商用车的成本也是考量的问题之一,但用在商用车上的产品大多数由政府推动,统一购买,这才是搭载在商用车上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主要推动力。

  而在乘用车市场,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普及度很低,私家车主作为这部分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对产品的需求和商用车主不同,真正出于安全考虑的很少,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更多是因为新鲜感。

  根据高工智能产业研究院(GGAI)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底在售乘用车配置有疲劳预警功能的车型渗透率仅为11.48%,实际产销量占比低于5%。这其中,大多数配置车型的价格都在35万元以上。其中,大部分供应商均为海外厂商。

  特别是对于20万以下的乘用车,设备的安装成本是个大问题,结合红外摄像头和算法的产品至少要千元左右,再加上产品相对于乘用车的实用性比较低,综合考虑下,价格敏感度比较高的国内用户选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大多数车型选择了选装模式)。  

  而对于供应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走进前装,从而保证稳定、可见的业务收入。多位供应商和主机厂负责人告诉《高工智能汽车》,目前市场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前装预警产品。

  现有产品更多的是以4S店为渠道,在某些车型的销售端前进行安装,这样的“准前装”与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真正 “落地”还有一定的距离。

  融合ADAS方案趋势明显

  目前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和ADAS功能相结合,实现舱内舱外安全一体化。

  比如,如果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和AEB的功能结合,不但可以起到提醒作用,还能够在危险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制动,安全性会增强许多。可以说,只有当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和前视ADAS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够形成完整闭环的ADAS系统。

  未来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可能会基于一个平台,内外视相融合,基于同一芯片计算平台实现系统化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预测,依托预设程序做出反应。

  这种安全设想在“两客一危”的市场里潜力巨大,也是目前很多供应商重点突破的领域。除此之外,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重型车、港口车辆、包括铁路危险品运输车辆,都是现在各大供应商竞争的市场。

  而针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产品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融合算法和硬件,还要涉及到图像识别,需要长期进行样本库的积累和调试,技术上没有捷径可走。

  然而,目前国内疲劳驾驶预警设备的研发生产依旧处于被动状态之中。更有供应商坦言,目前国内完全独立研发的供应商很少,甚至可以说很多都在复制。产品要稳定、准确需要大量的数据完善迭代,不只是时间问题,还涉及到经济效益,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要克服。

  而主机厂则表示,现在国内供应商的技术方案,最大瓶颈是研发出基于主机厂既定芯片方案为基础的算法,但这部分还存在大片的空白。

  不管真正的前装产品能否落地,国内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发展是必然。但真正能经得起市场考验并最终生存下来的还是技术过硬的产品。


关键字:疲劳驾驶  预警系统  前装市场 引用地址: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前装市场还未“真正”开始

上一篇:自动驾驶催生全新生态链 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下一篇:机遇与挑战并存 车联网时代何时到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59

基于CAN总线的半挂车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1 引言 半挂车指“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汽车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GB/T3730.1-2001标准)。 半挂车的种类很多,包括厢式半挂车、罐式半挂车、平板半挂车、集装箱半挂车、车辆运输半挂车等等。随着我国公路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半挂车以其运输效率高、运载量大、燃油经济性好、运输成本低等优势使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半挂车的安全问题。据2006年公安交通部门统计,全国半挂车的数量约占整个机动车保有量的5%左右,重大交通事故中,涉及到半挂车等大型货运机动车辆的事故占到约47%,造成的人员死亡率占总数的约30%。半挂车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超载现象。超载现象不仅对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
[嵌入式]
大众“帕萨特”D级车:实现18.4km/L燃效,标配驾驶疲劳警告功能
  日本大众(VGJ)全面改进并在日本上市了中型轿车“帕萨特”(图1)。其最大的特点是:虽是D级车,但10·15模式燃效达到最高级别的18.4km/L。 图1:新款“帕萨特” 变成了最近大众车通用的横条格栅。   新款帕萨特的发动机与变速箱组合锁定了排量1.4L直列4缸汽油直喷涡轮发动机“TSI”和7速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的“DSG”。而老款帕萨特备有排量1.8L和2.0L的直列4缸直喷汽油发动机及排量3.2L的狭角V型6缸汽油发动机三种发动机,由此可见新款帕萨特的排量大幅缩小。原因是进口车市场发生了变化。   帕萨特以前把德国戴姆勒的“Mercedes-Benz C级”、宝马“3
[汽车电子]
大众“帕萨特”D级车:实现18.4km/L燃效,标配<font color='red'>驾驶</font>员<font color='red'>疲劳</font>警告功能
基于机器视觉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实现
   摘要:目前高速公路上由于车道偏离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而使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研究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点。本文基于DSP 计算和FPGA 计算,构造出一套基于视觉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本文给出了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硬件实现方式,并基于所提出的系统详细研究了视觉系统中大容量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等问题。最后,基于构造的系统,通过一系列典型的视觉处理算法和应用于车道跑偏决策的软件算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1、引言 汽车驾驶是涉及驾驶员、汽车、道路三方面因素的动作行为。驾驶员通过眼睛等一系列生理器官感受道路信息,通过对道路信息的理解和判断,及对汽车行驶状况的跟踪,做出一系列的驾驶决策。但是由于驾驶员长时间驾驶、粗心
[汽车电子]
基于头部位置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仪设计方案
  1 检测仪结构特点   该检测仪由单片机控制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对驾驶员头部位置进行检测,通过检测驾驶员在常规坐姿下的头部与座椅头枕的相对位置,自动判断驾驶员是否处在疲劳驾驶状态中。   如果驾驶员处在疲劳驾驶状态中,头部必定偏离正常位置并且时间超过设定值,则输出报警和制动控制信号。检测仪中的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由1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和2个红外线接收头组成,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发射经过调制的38 kHz红外线光束,安装在座椅头枕上前方正对驾驶员头部的位置,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放置在中间, 2个红外线接收头对称放置在左右两边。   2 驾驶员头部位置分析   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正常和疲劳时其头部位置是不同的,侧视图如图
[测试测量]
基于头部位置特征的<font color='red'>疲劳</font><font color='red'>驾驶</font>检测仪设计方案
“提神利器”,向疲劳驾驶SAY NO!
    犯困不是大问题,但开车时犯困绝对是个大问题,除了醉驾,疲劳驾驶也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     最近,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三位大学生呼吁大家来买他们的产品,他们保证,他们的“提神”产品绝对比咖啡或者红牛这类刺激性饮品更靠谱。     有别于所有“提神产品”,这其实是一款智能可穿戴设备。这款名为Vigo防瞌睡耳机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款可衡量人清醒度的产品,它可以在人昏昏欲睡时轻轻振醒他们,从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款产品是为终结马路上的“打瞌睡血案”诞生的。     在行车时,0.2秒的眨眼时间已经足以引发交通事故,10秒钟的短暂性昏睡可谓是致命的。当前,全国超过1/3交通事故是因驾驶人疲劳引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