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吞并。公元前 476 年前后成为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历史也从百家争鸣收敛到了七雄争霸的一页。
今天,「大鱼吃小鱼」的戏码同样在造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上演。只不过,过去诸侯的争抢是领土,现在行业里正发生的则是对人才与资金的争夺。
在过去 3 年内,行业内大大小小发生了数十起的收购兼并案例。汽车之心选取了其中一部分极具代表性的案例。
创业公司渴望更多的资金和攫取更大的市场,大型公司则需要布局新兴业务板块与核心人才。这里面有转型的车企,有扩张的独角兽,有野心、有成功、有收获,也有无奈。
超级巨头眼中的未来:亚马逊、苹果、小米的新征程
1) 亚马逊收购 Zoox
市值近 1.7 万亿的超级巨头还能如何增长?昔日全球首富贝佐斯的答案是:自动驾驶、机器人与汽车。
Zoox 正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2020 年 6 月末,亚马逊宣布收购了 Zoox,虽然官方没有披露交易价格,但据多家外媒报道其交易价格可能超过 12 亿美元。
2014 年成立的 Zoox,曾经是硅谷最神秘的自动驾驶独角兽。在被亚马逊收购之前,Zoox 曾累计获得 7.5 亿美元的融资,拥有超过 1000 人的团队。
2020 年 12 月,即在被亚马逊收购 6 个月后,Zoox 发布了一款专为乘客打造,没有方向盘,可以双向行驶的小车。
有人称这款车是「最具有科技感的汽车产品」,「最接近初代 iPhone 意义」的自动驾驶汽车。
不过假如没有亚马逊的支持,Zoox 可能没法将这一车型发布,更不可能进行量产和运营部署。这款与公司同名叫「Zoox」的小车,可能会成为亚马逊的第一款 Robotaxi。
比 Zoox 稍早,亚马逊在 2019 年投资了美国第二大造车新势力 Rivian(第一大新势力是特斯拉),以亚马逊、 T.Rowe Price 等业界资方为首领投,Rivian 从 2018 年至今已经吸收了超过 110 亿美元的融资。
今年 9 月,Rivian 的第一款量产车 R1T 已经下线,10 月份 Rivian 开始交付车辆,当月交付数为 156 台。与此同时,亚马逊向 Rivian 预定了 10 万台的电动送货车(EDV),来加速亚马逊自营物流车队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这张订单目前与特斯拉 - Hertz 的 10 万台特斯拉 Model 3 订单并称为电动车历史上最大单一订单。
从自动驾驶与电动化出发,在自动驾驶载人、消费级电动车型以及物流货运领域同时展开布局,是亚马逊的新征程。
2)苹果造车,收购 Drive.ai
Zoox 的新车被称为最像 iPhone 的汽车产品,苹果造车和 Zoox 还有千丝万缕的渊源。2017 年前后,苹果汽车项目 Project Titan 遭遇挫折,当时有一批苹果工程师加入了 Zoox。
苹果造车项目本身,就像一个密不透风的罐子,不向外界透露一丝的风声。
这些年来,我们只能通过苹果 SPG(特殊项目组)的一些高层变动,以及公司与部分离职工程师诉讼官司中一些公开的信息,来窥见其造车项目的一角。
早在 2014 年,苹果就启动了「泰坦计划」造车项目,团队规模达到上千人。
2017 年,Tim Cook 在接受采访时确认了公司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并称打造自动驾驶技术是「所有 AI 项目之母」,言下之意是在 AI 项目中难度最高。
2018 年 8 月,前苹果公司 Mac 硬件副总裁 Doug Field 在特斯拉任职 5 年后,重新被苹果聘用;
同年,前 Waymo 高级工程师 Jamie Waydo 也加入苹果团队;随后苹果又接连从特斯拉挖走了两个研发副总裁和一个高级总监。
2019 年 3 月,负责特斯拉电驱动的副总裁加入苹果;7 月,负责特斯拉内外饰的研发副总裁也加入苹果。也是在这一年,苹果收购曾经的自动驾驶明星公司 Drive.ai,Drive.ai 一度估值超过 2 亿美元。
苹果的产品在业界以领先的产品定义、强悍近乎苛刻的供应链管理以及顶尖的研发人才团队著称。收购 Drive.ai 在这个逻辑下,首先是一起人才收购。
Drive ai 一出生就自带明星光环,这家 2015 年成立的公司,其主要成员是知名人工智能学者吴恩达所带领的斯坦福大学 AI Lab 研究人员,其 CEO Sameep Tandon、联合创始人王弢都是吴恩达的博士生,而创始总裁 Carol Reiley 是吴恩达的夫人。
Drive.ai 创立之初,明确提出使用深度学习来训练自动驾驶算法。2017 年 2 月,其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了自动驾驶汽车雨夜顺利穿行山景城的过程,成为全球首个展示雨夜行车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一时风头无两。
2018 年 10 月,Drive.ai 的自动驾驶车辆在德克萨斯州试点服务。但从 2017 年 9 月 - 2019 年,近两年时间内,公司没有获得更大的融资。2019 年初,Drive.ai 寻求出售的消息开始在业内传出。2019 年 6 月,苹果完成对 Drive.ai 的收购,据外媒 Axios 预计苹果支付的金额不超 7700 万美元。
收购后,通过「招聘式并购」的方式,将 Drive.ai 的自动驾驶人才、车辆资产和全部知识产权收编进入特殊项目组(SPG)。
从 2017 年取得加州 DMV 的自动驾驶路测许可以来,苹果一直在当地扩大自动驾驶路测范围。2021 年,苹果在加州约有 69 辆自动驾驶测试车以及 92 名司机。
今年 8 月 3 日,外媒 macrumor.com 报道称苹果造车团队成员秘密到访韩国,就苹果造车计划以及潜在的合作机会同 SK 集团、LG 等韩国企业进行洽谈;
《The Korean Times》一篇报道显示,苹果正在与韩国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接触,推进造车进程;目前苹果已经与 SK 集团、LG 和韩华集团沟通过,但洽谈仍处于早期阶段。
苹果造车可谓一波三折。目前,业界几乎已经一致认为汽车将成为苹果未来重要的新产品品类,不少造车新势力视苹果为「终极对手」。
但真正的「苹果汽车」上路,可能还要再等一等。著名苹果分析师郭明志称,苹果至少要到 2025 年才能推出汽车产品。
3)小米收购 DeepMotion
随着苹果、华为等主要竞争对手纷纷布局汽车赛道,时下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小米也进入造车领域。
今年 3 月底小米官宣造车,并迅速成为国内最火的造车新势力。最新消息是,小米第一款车型计划于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2021 年入局,2024 年交车,小米汽车一项重要的定位就是具备 L4 级智能驾驶能力的电动车。10 月 19 日,在小米集团的年度投资者日活动上,小米官方披露:小米汽车 9 月 1 日在北京完成注册,首座工厂将落户北京亦庄,研发团队已到岗 453 人。
在智能驾驶这个方向上,小米在 8 月发出公告:收购 DeepMotion Tech Limited(深动科技)。根据公告,其支付的股票及现金作价为 7737 万美元,相当于约 5 亿元人民币。
深动科技的主要研发方向为高精地图、高精定位以及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DeepMotion 约有 20 余人的团队加入小米,这帮助小米初步补齐自动驾驶技术各个模块的负责人阵容。在这个阵容基础上,小米也迅速宣布开启小米汽车自动驾驶的大规模招聘,首批招募 500 名技术精英。
DeepMotion 的自动驾驶方案采用的是以视觉为主,多传感器融合的感知路线,配置高精度地图,支持众包采集更新。
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小米的智能驾驶研发也将延续这个路线。
与此同时,汽车之心近日还获悉,小米有意投资一家中国自动驾驶头部公司,后者是 L4 Robotaxi 领域的佼佼者,在与小米合作后,后者或将向小米提供 L4 技术降维作为 L2 功能使用的解决方案。
传统汽车产业觉醒:丰田收购 Lyft 自动驾驶部门,潍柴动力收购清智
4) 丰田收购 Lyft Level 5 自动驾驶部门
2021 年 4 月份,丰田汽车旗下公司 Woven Planet 宣布收购 Lyft 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 Level 5,这也宣告了全美第二大打车服务平台 Lyft 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的尝试失败了(实际上,在此之前,另一打车巨头 Uber 的自动驾驶业务 Uber ATG 也卖给了 Aurora)。
在丰田 - Lyft 的交易中,Lyft 获得总计约 5.5 亿美元的现金。这笔交易预计将为 Lyft 减少 1 亿美元的年度运营费用。
今年 7 月,Woven Planet 完成了对 Lyft Level 5 部门的收购。Woven Planet 获得了 Level 5 部门的所有技术以及硅谷和伦敦的业务;
同时 Woven Planet 还得到了 Level 5 的所有员工,其中包括 300 名工程师科学家和出行专家。此次收购把分别来自 Woven Planet 和 Lyft 的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合并,组成了一支约 1200 人规模的自动驾驶「梦之队」。
除了收购 Level 5 之外,Woven Planet 和 Lyft 还签署了商业合作协议,将通过 Lyft 的系统和车队数据,加速 Woven Planet 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商业化进程。
Woven Planet 是丰田在今年 1 月新成立的公司,其目标是:通过在自动驾驶、机器人、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创新和投资,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行动方式。
在 Woven Planet Holdings 这家控股公司下,当前设有 Woven CORE 和 Woven Alpha 两家子公司,另外还有一家投资基金 Woven Capital。
其中 Woven CORE,就是大名鼎鼎、投资额高达 28 亿美元的丰田自动驾驶研发机构 TRI-AD 改名而来。
上述的 3 家公司在具体职能划分上:
三家公司的总部都设在日本东京,原 Google 机器人部门的联合发起人、丰田研究所 TRI 的 CTO、TRI-AD 首席执行官 James Kuffner 统领这三家公司。
在 Woven Planet 成立之前,2020 年,丰田向中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小马智行投资了 4 亿美元。
2021 年 3 月,Woven Planet 新成立的成长型基金 Woven Capital 的首笔投资投向了硅谷自动驾驶公司 Nuro。在完成了对 Level 5 的收购之后,丰田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而 Lyft 也摆脱了 Level 5 烧钱的包袱,并可以选择丰田 Woven Planet 作为其自动驾驶技术的供应商。
5) 潍柴动力收购清智科技
在时代洪流中,不进则退。科技巨头进军自动驾驶领域是进击,而传统汽车产业布局自动驾驶则是为了抓住变革。
2019 年 11 月,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潍柴动力」)与天津清智科技(下称「清智科技」)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以 6.6 亿元现金对价收购清智科技 55% 的股权。
潍柴动力年营收超 1700 亿人民币,是全球商用车动力总成及零部件供应巨头;清智科技则成立不足 4 年。
Woven Planet Holdings 负责整个集团的战略决策、扩大与伙伴合作、探索新的商业机会;Woven CORE 将继续开发、应用和量产丰田集团的自动驾驶技术;
Woven Alpha 将探索和孵化面向未来的新业务,比如丰田的未来城市 Woven City、新一代软件平台 Arene 和 丰田的开源自动驾驶地图平台 AMP 等。
清智科技一开始便把目光聚焦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当前其主要业务线已涵盖商用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基于军用特种车辆的智能底盘技术军民融合应用以及特定场景 L4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收购清智科技,意味着潍柴对 ADAS 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控力」,意图发力自动驾驶领域,再扩版图。根据清智科技最新消息,2021 年前四个月商用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ADAS 量产订单突破 10 万套,1 - 5 月量产已确认销售收入突破 1 亿元,客户包括中国重汽、陕西重卡、徐工重卡、中通客车等多家主流商用车厂;同时特定场景自动驾驶和军民融合业务全面开花,取得多项落地成果。
自动驾驶独角兽的扩张:Aurora、Nuro、文远知行
6) Aurora 收购 Uber 自动驾驶部门
Uber 在 2020 年末宣布出售 Uber ATG 的逻辑,与 Lyft 放弃 Level 5 自动驾驶部门类似:内部研发自动驾驶并不成功,既甩开了烧钱的包袱,也能找到靠谱的伙伴合作。
Uber 找到的是 Aurora。Aurora 的创始人是前 Google 无人车(当时还未改名为 Waymo)团队的 CTO Chris Urmson。2016 年,Chris Urmson 联合原特斯拉 Autopilot 的负责人 Sterling Anderson,以及 Uber 自动驾驶团队感知负责人 Drew Bagnell 一起创办了 Aurora。
目前 Aurora 拥有 1600 名员工,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占比近 9 成。在这次并购中,ATG 估值约 40 亿美元,Aurora 估值约 100 亿美元。并购后,新公司成为继 Waymo、Cruise Automation 之后的美国第三家自动驾驶超级独角兽。
7)Nuro.ai 收购 Ike
Nuro.ai 在昨夜刚刚宣布完成了新一轮 6 亿美元 D 轮融资,是继 Zoox 之后,更加神秘低调吸金的自动驾驶独角兽。Nuro.ai 由朱佳俊与 Dave Ferguson 共同创办,两人均是来自 Google 无人车的团队背景,前者是 Google 无人车的首席软件工程师,Dave 是 Google 无人车的 CV 及机器学习算法负责人。
截止到昨晚的 D 轮融资宣布,Nuro.ai 的总融资额已超 21 亿美元。
Nuro.ai 的主攻方向是无人配送。在去年末,Nuro 宣布收购自动驾驶卡车创企 Ike,后者主打长途干线物流,Ike 当时的人员规模约 60 人。
8)文远知行收购牧月科技
过去一年,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同样在快速扩张的进程中。比如小马智行拓展卡车自动驾驶业务小马智卡,文远知行收购牧月科技,也进入到自动驾驶城市配送领域。
2021 年 7 月,文远知行 WeRide 宣布全资收购牧月科技,牧月科技创始人兼 CEO 杨庆雄出任文远知行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旗下一支由超 50 名算法及研发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团队也加入文远。
随后 9 月份,文远知行举办线上发布会,发布其面向同城货运的 L4 级别自动驾驶 Robovan。Robovan 的研发很大程度上就是与牧月科技的收购有关。
Robovan 采用江铃轻客 BEV 车型,搭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并将投入中通快递的网络中进行运营。
芯片巨头的新战场:高通、英伟达
9)高通收购维宁尔 Arriver
今年 10 月,在经历与麦格纳的竞购之后,高通宣布与维宁尔达成了最终收购协议:高通将与合作伙伴以 45 亿美元的价格共同收购维宁尔。
高通的投资合作伙伴为 SSW Partners,是一家位于纽约的投资机构。根据协议,SSW Partners 将收购维宁尔整体业务,并将维宁尔的 Arriver 软件业务出售给高通,高通将把 Arriver 的计算机视觉、驾驶决策和辅助驾驶等资产融入进自家的 Snapdragon Ride 自动驾驶平台中。
维宁尔的前身是瑞典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Autoliv 的电子事业部。2018 年,Autoliv 将包括雷达、视觉系统及驾驶辅助软件在内的电子业务注入一个全新的公司,并推动其上市,这就是维宁尔。
高通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布局多年,当前高通的骁龙平台几乎垄断了中高端汽车的智能座舱芯片;2020 年 1 月,高通推出了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平台 Snapdragon Ride,正式进入到自动驾驶领域。
同时,Snapdragon Ride 面临来自英伟达 DRIVE 平台、Mobileye EyeQ 芯片以及华为 MDC 等对手的竞争。高通希望在新推出的硬件平台上,能够提供更强大的软件解决方案,Arriver 正是高通攫取更多市场份额的密钥之一。
10) 英伟达收购 DeepMap
从 2016 年开始,英伟达发布 DRIVE PX 平台,进入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竞争到今天为止,这家昔日的桌面显卡霸主,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人工智能芯片老大哥了。英伟达当前 6600 亿美元的股价,几乎是其友商英特尔的 3 倍多。
2020 年,英伟达 DRIVE Xavier 量产;2021 年,仅仅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头部车企都选择了 Xavier 的下一代计算平台 Orin 作为其自动驾驶量产的主要平台。
在硬件平台之外,英伟达也在开展软件布局。比如今年 6 月,其宣布收购美国自动驾驶地图公司 DeepMap。
英伟达表示,DeepMap 的高精地图知识产权将推动英伟达智能驾驶相关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DeepMap 成立于 2016 年,专注于高精度地图解决方案的研发,英伟达称其为「目前唯一能够提供全球定制化高精地图服务」的企业。
2017 年,DeepMap 获 2500 万美元融资;2018 年再获 6500 万美元融资,估值 4.5 亿美元。通过融合 DeepMap 的技术,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堆栈将具备精度更高的高精地图服务和车辆自定位能力。
上一篇:自动驾驶行业融资:29家企业融资累计金额超20亿美元
下一篇:桑塔纳或将死于2012年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22 19:32
- 使用 ROHM Semiconductor 的 BD5350 的参考设计
- EVAL-AD7664CBZ,用于 AD7664、16 位、571 Ksps PulSAR 模数转换器的评估板
- 自用锂电池充电器
- 使用 ON Semiconductor 的 MC33129 的参考设计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3467AES67 的参考设计
- 基于 AL5812 线性 LED 驱动器的 AL5812EV1、AL5812FFEV1 评估板
- 基于梁山派的智能遥控小车
- LT6656AIS6-1.25、1.25V 低功率 ADC 电压基准的典型应用
- 使用 ROHM Semiconductor 的 BD46402 的参考设计
- ZR431FTA 可调精密齐纳并联稳压器的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