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打造出世界最小晶体管

最新更新时间:2017-07-03来源: DeepTech深科技关键字:IBM  晶体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计算机全面进入纳米时代,工程师们发现想要遵循摩尔定律变得越来越难了。

1965 年,Intel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了提出了“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隔 1-2 年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随之翻倍。

五十多年来,摩尔定律一直有效,但目前业界的预测是,未来 10-15 年,在进行三次技术升级后,芯片制造工艺将达到 5 纳米,这意味着单个晶体管栅极的长度将仅为10个原子大小。在此基础上继续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从技术上讲,你不可能造出单个原子大小的晶体管。

另外,因为考虑到生产成本,制造商们将不再有意愿继续改进制程工艺,因为目前的芯片计算能力基本可以满足需求。这一趋势其实在模拟芯片市场早就出现了,很多模拟芯片厂商还在使用五年前的工艺来生产产品。

而且,像移动设备中使用的 WiFi 芯片,28纳米的制程工艺已经足够好了,完全没必要花费大笔研发经费去升级到 10 纳米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

正因为上述这些原因,让近来关于摩尔定律即将失效的言论越来越盛行。使用了五十多年的硅基 CMOS 晶体管制造工艺,如果在未来无法找到可行的替代方案,我们或许真的会遭遇计算力瓶颈。

不过,好在科学界和产业界也都预计到了瓶颈期的临近,也试图寻找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摩尔定律继续有效。

这次,来自IBM的研究人员们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芯片制造工艺,而且制造晶体管所使用的材料不再是硅,而是碳纳米管!研究成果一经公布,《Science》杂志官网甚至发文表示:IBM的科学家基于碳纳米管打造世界最小晶体管,难道“硅谷”终将变成“碳谷”?

文归正题!来自 IBM 的研究人员刚刚公布了一种全新的晶体管制造方法:使用碳纳米管来替代传统的硅基 CMOS 工艺,题目为“Carbon nanotube transistors scaled to a 40-nanometer footprint”的研究报告也已发表于今天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

其实,科学家们一直在对碳纳米管晶体管进行持续的探索——这是一种直径仅为 1 纳米,或十亿分之一米的管状纳米级石墨晶体。

但是,使用碳纳米管来替代传统硅基晶体管最大的难度在于,如果要达到理想的性能,碳纳米管截面直径要达到 100 纳米左右,这比目前的硅晶体管要大得多。

为了减少这个数字,来自 IBM 托马斯J.沃森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来构建电流流入、流出的碳纳米管触点——使用钼金属来直接接驳碳纳米管端部,从而减小了体积。

同时,他们还添加了钴,使得这种连接在较低温度下也能生效。原理非常简单,由于热胀冷缩,低温能减小触点间的间隙。

研究中还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触点间传输足够的电流。研究人员通过在相邻晶体管之间平行放置由数根碳纳米管组成的纳米线解决了该问题。

最终,整个晶体管的接脚面积被压缩到了40平方纳米。这个数字成为了“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ITRS)近十年来的新标杆。

而且在随后的测试表明,IBM研究团队开发碳纳米管晶体管比目前的硅晶体管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ITRS是由世界上五个主要的半导体制造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协会所资助的组织,其最新研究报告指出,晶体管将在2021年开始停止继续缩小。图中蓝色曲线为2013年的预测,红色曲线为2015年最新预测。

晶体管能够缩小到如此小的尺寸,要归功于用碳纳米管代替硅作为晶体管间的通道。碳纳米管的厚度只有1纳米,这样的厚度在静电场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可以让器件的栅极长度降低到10纳米,且不会造成短沟道效应给器件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另外,纳米管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拥有更快的电子传输速度,这对于提升器件性能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晶体管微型化的另一个关键在于采用“端点连接技术”。通常来讲,晶体管中的金属部分是沿着晶体管中主体半导体材料纵向粘接,导致粘接的部分很长。而IBM展示的这种端点连接技术可以使得晶体管的粘接部位长度大大缩小:从 300 纳米缩小到仅 10 纳米,而且不会增加电阻。

为了保证器件的可靠性,IBM的研究人员还对碳纳米管中的金属部件进行了热稳定性和碳反应性测试。然后,还要保证端点在足够低的温度下仍然可以进行连接,以维持器件的几何形状。

然而,保证低温状态下的稳定连接也是一个难题,研究人员在反复试验后发现,钴钼合金在碳纳米管粘接上有着出乎意料的优势:

一方面,钼能保证合金的热稳定性;另一方面,钴则起到了在相对较低温度下进行连接的催化剂作用。将两种金属的特征相结合,可以避免碳纳米管粘合金属时所需的650摄氏度高温。

这次 IBM 发表于《Science》杂志的论文联合作者、IBM沃森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时也是 2016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35岁以下创新35人”(MIT TR35)获得者曹庆(Qing Cao)表示:“使用低功函数金属实现纳米管的端部接触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我们已经开发了一些工艺来有效地掺杂纳米管通道,所以即便是在在高功函数金属端部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n沟道(n-channel)器件的操作。”

虽然,通过掺杂实现 n 沟道器件操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顶栅结构的器件确实具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优势。与底栅结构相比,目前硅晶体管中使用的顶栅器件结构更容易实现器件之间的复杂连接,同时也能实现更高的器件集成密度。

所以,除了与钴钼合金触点端接的纳米管通道之外,纳米管的顶部也覆盖有一层超薄的高介电氧化物,作为具有金属顶栅的栅极介电层。

当然,作为一项全新技术,曹庆也承认,在高性能纳米管逻辑晶体管真正成为商业化技术之前,还有一些制程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曹庆表示,目前阶段的主要挑战是器件的稳定性,但最终团队希望能将数十亿纳米管晶体管集成到功能电路中。为了做到这一点,团队需要保证晶体管之间良好的一致性,从而实现在相同电压下,所有晶体管都能正常工作。

尽管在过去几年中,半导体纳米管的纯度已得到显著改善,经过通电检测,其纯度已经升到了99.999%以上,但制造过程需要更稳定和更加标准化,从而能够保证将来大批量生产时的可靠性。

关键字:IBM  晶体管 编辑:王磊 引用地址:IBM打造出世界最小晶体管

上一篇:碳化硅/氮化镓组件进入商品化 电力电子产业迎来大革命
下一篇:高通可能透过NXP中止供应MFi芯片向苹果施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3-10-12 23:47

中国工程师许家强承认窃取了IBM源代码 或被判重罪
  据外媒报道称,美国当地时间周五(5月19日),美国联邦法院宣布,现年31岁的被告许家强(音译)在纽约法院承认盗窃商业机密,法官将案件押后至10月13日判刑。许家强被控盗取 IBM 一个档案系统软体的源代码,该系统可以让电脑运行得更快。检控官指,许家强在2010年开始为 IBM 在中国的分公司工作,获授权可以接触源代码。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美国司法部也在新闻通稿中宣布了这一消息。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许家强于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在美国特拉华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2010年11月至2014年7月在 IBM 担任并行文件
[手机便携]
美国刷新半导体速度纪录 新型晶体管达845GHz
12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伊 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的研究者宣布,他们已制造出目前世界最快的晶体管,这种磷化铟与砷化铟镓制造的的新型晶体管速度达845GHz,较之前的记录超出约300GHz。这一速度是在-55℃获得的,室温下该晶体管可以运行在765GHz。 除了新型材料外,这种晶体管的制造工艺也更为精良,基部仅有12.5纳米。 伊 利诺大学Holonyak教授职位(新浪科技注:1962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Holonyak博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发光二极管,即LED)的Milton Feng指出:“新型晶体管利用了伪晶基部和集电极区域的坡度效应。”利用新研发的装置,他宣称晶体管已趋近太赫兹(THz,即1000GHz)的“圣杯
[焦点新闻]
四张图看懂晶体管现状
在过去的 75 年里,晶体管技术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能制造多少。正如这些图表所示,减小设备的尺寸是一项巨大的努力,而且非常成功。但尺寸并不是工程师一直在改进的唯一特征。 1947年,只有一个晶体管。根据 TechInsight 的预测,半导体行业今年有望生产近 20 亿万亿 (1021) 台设备。这比 2017 年之前所有年份累计制造的晶体管数量还要多。在这个几乎无法想象的数字背后,是晶体管价格的持续下降,因为工程师们已经学会将越来越多的晶体管集成到同一硅片区域。 缩小硅平面二维空间中的晶体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 1971 年以来,逻辑电路中的晶体管密度增加了 600,000 多倍。缩小晶体管尺寸需要使
[半导体设计/制造]
四张图看懂<font color='red'>晶体管</font>现状
IBM等六大厂商研发32纳米有重大突破
IBM等六大芯片厂商日前联合宣布,在32纳米制造工艺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可以投入商用。首款32纳米处理器预计于2009年上市。 与45纳米制造工艺相比,该项32纳米技术允许制造商将处理器的体积缩小50%,同时能够减少能量泄露。 六大芯片厂商包括IBM、AMD、特许半导体、飞思卡尔、英飞凌和三星。
[焦点新闻]
差分放大器中的不匹配效应及消除方法
随着微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制作高速、高集成度的CMOS电路已迫在眉睫,从而促使模拟集成电路的工艺水平达到深亚微米级。因为诸如沟道长度、沟道宽度、阈值电压和衬底掺杂浓度都未随器件尺寸的减小按比例变化,所以器件的不匹配性随着器件尺寸的减小越加明显。在短沟道CMOS电路中由于不匹配性引起的特性变化可能会限制器件尺寸的减小而影响工艺水平的发展,这样不匹配性的消除就显得更重要。 1 差分放大器性能 差分放大器的目的是抑制共模输出,增大差模输出。期望差模输出电压随差模输入电压的变化而成比例变化。任意信号中的共模输入部分在电路中必须受到抑制。在理想对称的差分放大器中,每边的输出值都等于另外一边的输出值。当Vi1=-Vi2时,有Vo1=-Vo2,
[电源管理]
差分放大器中的不匹配效应及消除方法
IBM任性砸30亿美元 成立物联网部门
蓝色巨人IBM看好物联网发展前景,周二宣布设立物联网部门,未来4年将斥资30亿美元于该领域。 IBM创立物联网部门目的在帮助客户从智慧型手机等安装感应器的各项装置,收集并分析资料。物联网泛指家庭、办公室、工厂和运输网络中,具备运算和通讯能力的硬体。 物联网为时下最热门的潜力领域,IBM跨足该市场也将面临不少竞争对手,大型对手包括奇异、微软和思科,小型对手则有新兴公司Ayla Networks和PTC等。此外,专精于制造或金融等特定领域的软体公司,亦对IBM构成威胁。 此外,诸如通用电气(GE)等非传统竞争对手,也都对物联网有想法。GE有一个叫做Predix的物联网
[物联网]
IBM和戴尔等知名PC厂商被控侵犯光存储专利
  惠普、IBM、戴尔、和索尼等数家著名PC厂商日前被指控侵犯了和光存储接口有关的两项技术专利。该诉讼是由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Synchrome Technology于4月18日向德州地区法院提起的。   据Inquirer网站报道,Synchrome指控这些被告侵犯了该公司专利号为5802398和6304925的两项专利,这两项专利提供了“通过单一界面在一台主机和至少两台存储设备之间进行通讯的方法和设备”。   据Synchrome称,这两项专利适用于那些通过一条IDE数据线连接两台光盘驱动器的PC和工作站。   台湾光驱制造商建兴的美国分支所受指控略有不同——它被指控向众多PC销售商提供数据存储设备。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半导体设计/制造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市场动态 半导体生产 材料技术 封装测试 工艺设备 光伏产业 平板显示 EDA与IP 电子制造 视频教程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