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实现“变焦”?RoboSense M1智能“凝视”功能上线

发布者:美好未来最新更新时间:2021-06-2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MEMS芯片  激光雷达  智能汽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前言:

 

2020年被称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去年7月份以来,RS-LiDAR-M1获得大量车企定点车型订单,包括L3重卡方案科技企业、北美新能源车企、中国造车“新实力与新势力”车企、传统主机厂、顶级超跑品牌等,覆盖车型,从超跑到家用车,从乘用车到商用车。

 

M1被称为车规级智能固态激光雷达,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已经逐步公布了M1车规级部分领先的技术与进展:

激光雷达感知Corner Case:已成功解决高反鬼影、高反膨胀、近处吸点、近场空洞、阳光干扰、多雷达对射干扰等Corner Case;

已通过车规可靠性验证:包括但不限于振动、冲击、EMC电磁兼容、化学防腐、盐雾、高低温湿热等验证;

搭载完善的配套功能:包括OTA升级、雨雪尘噪点检测&过滤、污迹检测、智能清洗、智能加热、性能检测、电源管理、网路管理等功能;

高标准功能安全设计:完全满足SIL-2和ASIL-B等级对于定性和定量的功能安全目标

车规量产产线落成:国内首条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量产产线在3月份落成。

 

今天,我们揭晓M1智能部分的“秘密武器”:硬件智能+软件智能。即硬件上的智能“凝视GAZE”功能,与软件上的智能目标级感知功能。

 

硬件智能:可以变焦的智能“凝视”功能

自动变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实现智能化的飞跃性技术之一。通过改变摄像头焦距值的大小,能迅速兼起若干个定焦距镜头的作用,为环境感知提供方便条件。

 

这种革命性的智能变焦技术,减少长枪短炮的器件堆叠,非常适合迅速抓取远距离和近距离的影像与运动物体,因而成为纪实性拍摄常用“武器”。

 

融入智能汽车生态,激光雷达硬件智能化

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司机需要小心地处理不同的场景下的特殊路况,时刻关注不同的道路区域: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要关注远处动态车辆与静态小障碍物;驶过街道路口时,警惕周边行人和两轮车;经过拥堵路段时,则提防周边车辆强行加塞行为。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智能驾驶同样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驾驶场景,这就要求激光雷达硬件性能需要基于不同的路况下环境感知重点作出优化。

 

在兼顾硬件性能、效率与成本等维度,我们将激光雷达硬件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类似摄像头的变焦技术,取得高效的应用成果。这种智能化功能我们称之为“凝视GAZE”功能,意为随时聚焦驾驶者关心的重点感知区域。

 

硬件智能化属于RoboSense在Smart LiDAR Sensor System(智能激光雷达传感器系统)布局的一部分,“凝视”功能版M1也因此获得CES 2019创新奖。

 

目前,RoboSense已经与定点客户共同完成“凝视”功能的批量样机验证,6月份以来,“凝视”功能将在新版RS-LiDAR-M1中正式上线。

 

“智能”是二维MEMS芯片扫描的基因优势

传统的激光雷达,包括自动驾驶测试车上的一维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和一维转镜式激光雷达,采用的扫描方式都是一维电机扫描架构。前者是通过电机承载所有激光收发元件一起旋转扫描,后者则改为电机承载激光反射镜旋转扫描。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一维机械式扫描方案结构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一维转镜扫描方案结构

 

这类延用了十余年的一维电机扫描架构,激光收发单元在出厂前被完全固定,导致扫描线束分布和最高帧率会在出厂的时候就被固定。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一维电机扫描方案线数分布固定、扫描帧率固定

 

新一代车规级智能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采用RoboSense自研的二维MEMS智能扫描芯片,可以任意改变横向和纵向的扫描速度从而改变扫描形态,且在收到指令后的下一帧即可完成切换,这将给激光雷达性能与应用带来两大改变。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 二维MEMS芯片智能扫描方案

 

1. 从粗放的线数概念,到精准的ROI区域分辨率

智能驾驶关注的远距离障碍物都分布在激光雷达视场中间ROI(Region of Interest)区域内,所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激光雷达对远距离障碍物感知能力,核心重点是提升中间ROI区域的分辨率。

 

行业最开始的时候,一维机械式扫描激光雷达线数平均分布,所以线数可以直观反映感知能力。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一维机械式扫描,线数平均分布

 

随着车载激光雷达应用,ROI区域需要更密集的扫描线数达成共识,一维机械式扫描方案通过将固定激光元器件在中间区域加密堆叠,在视场中获得固定角度、固定分辨率的ROI区域。

 

当二维MEMS智能扫描出现,线数分布可以任意变换,激光雷达可基于不同驾驶场景自由调节ROI区域的角度范围、分辨率大小。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二维MEMS智能芯片扫描,可自由调节ROI区域角度范围、分辨率大小

 

M1“凝视”功能可以动态调整ROI区域;同时可以动态调整分辨率,将ROI区域内分辨率翻倍再翻倍达到等效于一维扫描数百上千线的感知能力;双重动态调整功能自由配置,可以避免算力资源浪费。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二维MEMS芯片智能扫描方案,分辨率可调节

 

2. 从锁死的固定帧率,到灵活的实时可调帧率

在不同驾驶场景下,智能驾驶系统对环境感知帧率有不同的需求,在城区街道驾驶场景中周围障碍物距离近,驾驶响应距离短,需要提高帧率获得更长的响应时间;在高速场景中障碍物距离远,则需要提高分辨率而非提高帧率提升检测距离,获得更长的响应时间。

 

一维扫描方案无法在工作状态下改变帧率,帧率锁定在开机时选择的档位,无法跟随感知系统帧率(包括摄像头帧率)调整而变化,不但不能提供更场景化的环境数据,同时导致多传感器融合过程中帧数难以对齐的同步困难。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二维MEMS芯片智能扫描方案,帧率可调节

 

二维MEMS智能扫描方案可以在激光雷达工作状态下动态提升或降低帧率,且帧率数值可取连续值,不限档位。这让激光雷达的帧率可以随驾驶场景及感知系统帧率需求而改变,亦可与摄像头帧率等比关联匹配,保持同步触发。

 

● M1“凝视”功能推动用户驾乘体验从安全到舒适

 

1. 高速场景下垂直分辨率的每一次提升,都能给用户体验带来跃升

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快,车距较远,智能驾驶感知系统更关注正前方远处的行驶车辆以及三角警示标、雪糕筒、掉落的轮胎、掉落的树枝等静态障碍物。相对而言,分布在地面和天空等非重要区域过高分辨率的点云数据成为了算力的负担。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高速公路场景,驾驶者关注正前方ROI区域

 

智能驾驶系统在高速上实现HWP(Highway Pilot)功能,需要获得对上述障碍物的更远有效检测距离,这要求激光雷达拥有高测距能力,以及高有效分辨率(即障碍物所在的ROI区域内的高分辨率)。

 

在HWP(Highway Pilot)模式下,开启M1“凝视”功能,智能提升ROI区域垂直分辨率,让智能驾驶实现从安全到舒适的跨越。开启“凝视”的M1视场中间ROI区域垂直分辨率可以由0.2°动态提升至0.1°(甚至更高分辨率),障碍物点云成像密度翻倍,对前方小物体高度准确测量,帮助规划层可结合车轮与底盘高度判断通过性。

 

直行道路上,垂直分辨率由0.2°到0.1°的提升,意味着感知算法对车辆的识别距离由120-150米提升到180-200米,对静态小型障碍物的检测距离由85米提升到160米,对于驾驶时速120km/h行驶的智能驾驶车辆而言,这是从安全制动距离到舒适制动/变道距离的质变,将为用户乘坐舒适度体验带来巨大飞跃。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高速上,智能驾驶车辆以120km/h行驶,0.2°垂直分辨率对障碍物的感知距离仅刚好满足安全制动要求,垂直分辨率提高至0.1°,对障碍物的感知距离能达到舒适制动需求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开启M1“凝视”功能,提高分辨率提升感知能力,提前发现障碍物平顺完成变道

M1“凝视”功能的ROI区域是灵活可调的,感知系统可以通过指令动态调节ROI区域在视场中的垂直分布,以适应不同驾驶场景中车辆的俯仰角及不同的激光雷达部署高度,使激光雷达感知效果达到最优。

 

2. 低速场景下,帧率的每一次提升,都能为用户体验带来跃升

当智能驾驶车辆离开高速,来到城区道路,虽然车辆行驶速度变为中低速,但是障碍物与本车距离变近,路况变得复杂且变化快,周围分布着准备加塞的并行车辆、穿行的两轮车、行为各异的行人、横向穿梭的车辆等障碍物。

 

在城区拥堵时,开启TJP(Traffic Jam Pilot)功能,需要激光雷达拥有更小的盲区(M1最小盲区可达0.3米),及高帧率数据,以帮助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M1的“凝视”功能,可以让帧率从10Hz瞬间提升到20Hz(甚至更高),“快人一步”完成TJP跟车功能,防止加塞和避免刮蹭。

 

假如在拥堵路况下,两辆搭载激光雷达并行的智能驾驶车辆都开启了TJP功能,仅有普通10Hz帧率激光雷达的车辆由于响应慢,跟车空档大,很轻易被激光雷达帧率提升到20Hz的车辆Cut In,这会导致极其糟糕的用户体验。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一辆差速30km/h、15°角加塞的车辆在普通模式10Hz和“凝视”模式20Hz下,完成加塞过程的帧数,20Hz模式下可以获得35帧数据,而10Hz模式下仅有17帧数据,前者显然可以更快更准地跟踪加塞车辆行为,控制加塞和避免刮蹭情况的出现

 

在左转场景中,对向行驶速度30km/h(差速60 km/h),10Hz帧率下相邻帧两车辆位移约2m,而20Hz帧率下约为1m,这意味着智能驾驶车辆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安全左转的空档,减少不必要的原地等待,安全地完成保护左转,提高智能驾驶体验。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开启“凝视”功能,智能驾驶车辆左转操作更流畅

 

软件智能:AI感知算法

 

早在2019年的上海车展的发布会上,RoboSense首次发布M1的软件智能--内部集成AI感知算法,同步输出三维点云数据和目标级环境感知结果。这也是行业对RoboSense固态激光雷达“智能“的最初认知。

 

智能网联,激光雷达

△M1软件智能实测,同步输出三维点云数据与目标级环境感知结果

 

在达成硬件智能“凝视”功能完成验证和导产的同时,软件智能的核心--RoboSense在激光雷达行业内一直保持领先的点云AI感知算法RS-LiDAR-Algorithms,也已经完成面向前装量产“上车”升级蜕变:

 

支持高级自动驾驶“点到点”全场景环境感知;

脱离第三方支持库依赖,可以直接运行于支持C++的任意车载计算平台和操作系统,成为可部署于车载嵌入式系统的软件算法;

仅需0.3~0.5 TOPS,算力需求极低,无需昂贵高算力平台支持,既可部署在M1内部,也可部署在车载域控制器中;

支持OTA升级,可随数据积累不断升级算法并向用户OTA推送;

新增十余项针对乘用车自动驾驶场景化应用的感知功能;

保持SDK模块化设计,具备优良的可迁移性、兼容性、可维护性、可拓展性,二次开发友好。

 

OEM与Tier1客户可以将RS-LiDAR-Algorithms快速部署到自己的感知系统中,跳过漫长算法研发和验证周期,减免开发成本支出,快速开展基于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智能驾驶功能开发与升级。

 

“硬件智能+软件智能”

RoboSense全面赋能智能驾驶

 

在驾乘应用端,RoboSense根据不同驾驶场景和功能需求,以硬件智能化升级感知能力和效率,推动智能驾驶系统在驾乘体验上实现飞越的提升;在量产部署端,RoboSense软件智能提供“即插即用”感知算法,缩短系统开发周期,帮助OEM率先推出获得激光雷达赋能提升的高级智能驾驶功能。

 

从一维扫描的机械式硬件“信息收集器",进化为“硬件智能+软件智能”的二维智能扫描“信息理解者”,RoboSense将继续努力,为下游客户提供持续升级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产品方案,共同推动智能驾驶驾乘体验不断进化,加速智能汽车生态的变革与创新,驱动社会交通安全与效率稳步提升。

关键字:MEMS芯片  激光雷达  智能汽车 引用地址:激光雷达实现“变焦”?RoboSense M1智能“凝视”功能上线

上一篇:百度:共享无人车未来5年内规模化落地
下一篇: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到底有多厉害?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1 17:40

英特尔推出2款 Atom 芯片 针对物联网和智能汽车领域
物联网和智能汽车发展火热,作为芯片领域的巨头intel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块大蛋糕。 英特尔依然在 PC 芯片领域是老大,但却失去了移动芯片市场。不过这次,英特尔希望在 IoT 物联网领域和现在火热的智能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Atom A3900 与 Atom E3900 也就是先前代号 Apollo Lake 的产品线,是采用新一代 Goldmont CPU 设计的 14nm 制程产品,以最多四核心搭配 Intel 第九代 GPU 构成。相比之前所用的 22nm Airmont 架构,Apollo Lake 不仅升级到 14nm 工艺,架构也会升级到 Goldmont,所以新一代 Intel 的 Atom 处理器性能更强、功
[汽车电子]
Aeva研发单一传感器 兼具激光雷达及雷达的功能
据外媒报道,硅谷不少公司都希望从自动驾驶车辆这一新兴市场业务中分一杯羹。最近,一家初创公司Aeva横空出世,占据了《纽约时报》的一大版面,其技术突破在于打造一款单一传感器(single sensor),兼具激光雷达及雷达的功能,可测定周边目标物的位置及速度。 大部分专家都认为,自动驾驶车辆最好配置三类传感设备:摄像头、激光雷达及雷达,需要融合三类传感设备的功能,构建综合性平台。摄像头旨在探查目标物的形状,但该设备却无法探查到其距离及移动速度。为此,需要采用激光雷达来测距,而雷达则能对目标物的速度给予精准的预估。 当然,这种说法太过于简单化了。在汽车应用中,雷达在测量车速时,图像的分辨率低,而激光雷达则可提供车辆周边环境的3
[汽车电子]
大算力芯片加速上车!L3级自动驾驶加速 国产激光雷达成为标配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预计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45万辆,同比增长102.5%。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日前表示,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有两大亮点:一是产销规模再创新高,6月,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全球市场的59%,达到了欧洲近两倍的水平。二是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突破。新研制的激光雷达、国产芯片、车载基础计算平台都实现了装车应用,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5月,国产大算力车规级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与江汽集团达成平台级战略合作,多款思皓品牌量产车型将搭载华山二号A1000芯片。7月18日,地平线
[嵌入式]
大算力<font color='red'>芯片</font>加速上车!L3级自动驾驶加速 国产<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成为标配
华为不止是在5G 、AI方面牛,智能汽车同样令人折服
HOA超体智能架构将助力高合HiPhi 1成为开放共创、连接万物、持续进化的真正智能汽车。 PC时代,微软的操作系统形成了对全球网络巨大的垄断优势,虽然苹果的MacOS试图将微软的Windows拉下马来,但用尽全力,其全球份额也不过10%。 移动互联网时代,iOS和安卓共同形成垄断优势,没有再给第三者机会。 而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又将是新的操作系统的战场,现在看来,刚刚发布的华为鸿蒙有望成为新战场的王者。 华为要做的不是替代iOS和安卓系统,而是要成为万物互联时代多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战场的第一个入局者。同样,智能汽车作为主机厂的未来新战场,其核心架构必然会是革命性的产品。以往被海外公司垄断汽车底层电子电气CAN总线
[嵌入式]
华为不止是在5G 、AI方面牛,<font color='red'>智能汽车</font>同样令人折服
中国企业有望在全固态激光雷达领域实现突破
  有人将2018年称为 自动驾驶 商业化元年,我国在此领域的进展更是令人关注。4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三部委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就在这项路测规范发布一个月前,上海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并向两家企业发放了路测号牌。这是中国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截至目前,国内已有5个城市公布了 自动驾驶 道路测试的相关政策。路测政策上的“破冰”必将大大激发行业信心,加快商业化步伐。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要想 自动驾驶 车辆实现理想中的自动、安全驾驶,拥有一套灵敏、精确的感知系统是前提。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感知系统,激
[汽车电子]
理工睿行金烨: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中的解决方案
11月20日-21日,由车云网主办,电动邦协办的“2019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交通安全产业峰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本次峰会以“安全出行 智享未来“为主题,下设新能源汽车安全专场、新技术安全专场以及智慧交通安全专场三大分会场。来自产、学、研等和出行安全相关的企业代表齐聚佛山,共同探讨新四化背景下汽车行业产生的安全新问题。峰会期间,北京理工睿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金烨发表了主题为汽车中的高分辨毫米波雷达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的演讲主题是智能汽车中的高分辨毫米波雷达。我来自理工睿行,将军用毫米波雷达技术用在民用中,为民生安全保驾护航。 智能汽车对毫米波雷达的需求,根据维基百科统计出来的数据来看,每一万辆车就有
[汽车电子]
理工睿行金烨:分布式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中的解决方案
智能汽车和车联网为何必将到来!
未来汽车产业智能化和联网化是必然趋势,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仅是对于汽车产业,更是整个制造业。 即将过去的2016年,不仅是国家“十三五”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之年。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这其中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都是主攻方向。   从思维和认知角度来说明到底什么是智能汽车 谈到智能汽车和传统汽车的,就好比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般来说,传统企业的思维更多局限于产品,认为只要有好产品就可以打通市场。比方说诺基亚,最大特点是耐用、抗摔、续航能力强,而智能手机则更加强调娱乐性,用户反而不会太在意其他方面。   反观汽车行业,传统老牌车企奔驰、
[汽车电子]
普通汽车秒变智能汽车,NVIDIA Xavier AI这么牛?
虽然 英伟达 (Nvidia)已澄清不会自行打造自动驾驶汽车,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公司不会在智能汽车业务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因其拥有许多汽车制造商都缺少的东西 —— 将普通汽车改造成智能汽车、使其能够追踪车辆内外所发生的一切所需的软硬件。 在东京举办的 GPU 技术大会上,Nvidia 披露了基于 Xavier 的下一代 DRIVE 平台的细节,该公司称之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片上系统”。     Xavier 可以截取汽车外部和内部传感器的数据,借助深度神经网络来提供基于 360° 环绕式感知的应用,辅以眼球追踪、手势识别、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   ● 搭载了 Nvidia DRIVE IX 软件开发套件的汽车,可以向驾驶员播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